你會好好說話嗎

2021-02-26 央視新聞

問:做什麼事,可以令生活立即變得美好?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難?醉心於生活藝術的林語堂都「怯」!他直言「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裡有一份真實到「窒息」的「不好好說話」實錄,句句扎心。試問,誰不曾被語言暴力傷害過?

習慣性反問:

「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習慣性比較: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習慣性辱罵:

「你有病吧」「你瞎了嗎」

習慣性嘲諷:

「就你這樣,還是算了吧」「你能成什麼大器?」 

習慣性打擊:

「我生你有什麼用」「當初就不該生你」 

……

很多人對身體遭受的暴力較為敏感,

卻對語言暴力的危害意識不足。

刺耳的話,如鋒利的斧,砍在心上。

有時,一句話,毀一生。

語言暴力,「重災區」在家庭。

《「不好好說話」實錄》

「我怎麼知道」

「不然呢」

 「你心裡沒點兒數嗎?」

找不到合適的實習特別困擾,就打電話想跟媽媽吐槽,結果媽媽說,「誰叫你當初要選這個專業?」一下子什麼說話的欲望都沒有了。
看到這條太有感觸了,我媽媽是小學教師,可能是職業病吧,把學校的那種情緒完美帶到家裡,跟我們說的話全部都是反問句——爸爸在開車,我坐在後座。也不記得爸爸問的具體內容了,只記得我回答的是:「不然呢?」車裡沉默了2秒。我聽到爸爸猛吸了一口氣,又深深嘆了出來。我知道我錯了,我沒有道歉。

「你還會幹什麼」

「廢話」

「‍早知道就不生你了」

@白雷

我有次站著在看手機,我媽就到我身後想看我的手機屏幕,然後我藏了一下,我媽說你在看啥?我說我刷朋友圈呢。我媽就:「喲,你還有朋友啊!

 

@劉女士

中年夫妻,日漸冷漠,一天說不上五句話。偶爾為了活躍氣氛,我會就丈夫正在看的電視提一兩個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他只沉默不語,我若重複問,就會嗆我:「瞎了嗎?不會自己看?

 

@念念

我問我姐作業是不是沒寫完,她說:廢話

我問我姐是不是沒煮飯,她說:廢話

我問我姐我是不是很笨,她說:廢話

每次被我姐教訓的時候,都會在腦子裡循環播放「廢話」。我從小就不理解「廢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真的不想再因為「廢話」崩潰了。

@土撥鼠

吃飯時幫忙端湯。

端湯前,我媽:注意看著點兒,別打翻了

端湯沒打翻:嗨呀,這次居然沒打翻

端湯打翻了:我早就知道你要把湯打翻

後來端湯時,我就不伸手了。

@從前有個胖莉莉現在還是胖莉莉

忘了事情起因是什麼,然後我爸就開始嘲諷我,最後說,「知道就不生你了」,我永遠都忘不掉這句話。

「你生病了可千萬不要找我」

「你走路難道不避著點車嗎?」

「穿這麼點衣服,嘚瑟什麼」

@小魚

我85歲高齡的奶奶去銀行取錢的時候摔跤了,萬幸沒有骨折,但是臀部有一大片烏青,心疼得我爸直掉眼淚。我爸爸跟奶奶說,不要再操那麼多心了,摔那麼嚴重讓家人跟著擔心,我奶奶就說沒事不疼,我爸的火「蹭」地就躥上來,說不要再嘴硬了,萬一再摔一次呢,我奶奶就說,那就再摔!然後兩個人陷入無休止的抬槓中……

 

@假小子

我媽就是不好好說話的代表,明明是想說,天氣冷加件衣服吧,別凍著了,非要說,穿這麼點衣服像什麼鬼樣子,嘚瑟什麼。

@yang

我媽:「你不喝水生病了千萬不要找我」,「我是不會帶你去看牙的,誰叫你刷牙不認真」。

現在我看到那些未成年少女懷孕的事情就會想,我十幾歲如果遇到這樣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不是跟我媽說 ,因為她從來都沒有給過我一種「你遇到事情一定要找長輩」的感覺,即使我知道她是關心我的。

@秋寶

明明是該替我開心的事卻要用嘲諷的語氣說出來。明明是該關心我的事卻先用責備的語言對我一通怒吼。

印象最深刻的是,剛上大學出了小車禍,開始是蒙的,恢復反應能力後的第一句話是「我很好,不要告訴我家裡」。因為心裡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告訴家裡,肯定會遭到一頓生氣的數落:「你走路難道不避著點車嗎?」語氣和神情都想像到了。

@Emma

我母親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然而我經常被這把「刀子」捅得支離破碎。聽多了這些話真的會漸漸麻木忘掉這背後的豆腐心,時常捫心自問是不是相愛的人一定要互相傷害。

然而更可怕的是這種說話方式已經潛移默化到自己身上。有次和舍友路過奶茶店,正在減肥的她忍不住想買奶茶,我張嘴就吼:「你看看你肚子上的肉!還買奶茶!」附近的人都看了過來,內疚一瞬間湧上心頭,感覺自己魂穿母親,怎麼會下意識說出這麼傷人不給人面子的話。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有種深深的挫敗感。

「你認識字嗎」

「你不會自己看嗎」

「你聽不懂人話嗎」

@芯

我:老師,這道題我不會,是怎麼做的?

老師:(不耐煩)我還想問你,你說怎麼做?

之後再沒有問過那老師問題,畢業後也不再聯繫。

@北極兔

以前的領導和她的得力下屬都是這樣的人,從我上班的第一天開始就全是用反問句跟我說話:

你自己沒看見啊?

你不知道啊?

你不去做誰去做?難道我去啊?

這些反問讓剛進公司的新人完全無所適從,更別提得到什麼關懷。工作一年過後,我每天光是聞到辦公室裡獨特的味道都會有一種生理上排斥反應,反胃想吐。之前從來沒有發現反問句對人傷害那麼大,直到遇到這個領導,我本來高漲的工作積極性全被這一句句的反問噎回去了。

 

@蓮蓉包

那年高三,為了高考第一次去辦身份證。因為是第一次,很多相關的流程都不太懂。當時需要拿戶口本的原件和複印件給服務窗口的阿姨,但是我只帶上了原件,阿姨讓我趕緊去列印戶口本的複印件。因為怕聽錯想多加確認,我就問那個阿姨:「阿姨,請問我是現在是去列印嗎?」那位阿姨的回話是:「你讀過書嗎?人話都聽不懂嗎?」一瞬間,我就懵了,感覺委屈極了。

@半尺厚

這是我家今天剛發生的事——我的家人陪我上路練車,從家裡開到公司,直線上路和變道都還算順利,結果到了公司停車場倒庫停車的時候,始終停不好,我的母親真的是噼裡啪啦(數落我)都不帶喘氣的,「到底會不會開車,都已經練了多少天了,就是這麼懶惰,一點追求都沒有,自己上班要開車不知道勤奮一點,以後上班了都沒有人陪你練車了……」

我一邊強忍一邊告訴自己,算了算了,沒想到她後來又說,「這樣我怎麼放心你一個人開車上班,以後你這樣的水平開車出去我要擔心死……」我一下就感覺用拳頭打了一下棉花糖,甜甜的。

我們將傷口示眾,是為了不讓語言暴力

成為習以為常的惡性循環。

正如一位讀者所述,

「意識到了,就要努力行動起來打破它。」

好好說話,

展現的是一個人極強的共情能力、

穩定平和的內心以及良好的修養。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

朗讀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央廣播音員 朱衛東

配樂丨Brian Crain - Dream of Flying

人是不能不說話的,但是,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使人聽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覺到舒服;有的人說起話來,鋒芒銳利,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覺到十分恐懼;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覺到討厭。所以人的面貌各個不同,而人的說話,獲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個不同一樣。說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並且不見得我們是會說話的。我們說了一輩子的話,試問有幾句話是說得特別好的?我們對人家說話,是不是每一句都能使人家心服?我們對人家辦交涉,是不是自己能夠完全佔得了勝利?「辯士的舌鋒」「三寸不爛之舌」這種讚詞,完全是對於說話的人的稱讚。然而,我們的說話,是不是句句都能獲得這種稱譽?照這樣看來,就可以知道我們的說話,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雖然說,我們並不想去做辯士和說客,我們並不需要犀利的舌鋒;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的一生,不外是言語和動作。我們除了動作之外,就是言語。我們不能終身不說話,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說話當中。我們的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我們的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所以,古人說的「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話真是不錯的。我們雖然手裡並不執著國柄,所以我們的說話,不會去負著「興邦」或是「喪邦」的責任;可是,我們也不能不顧到「歡樂」或是「招怨」方面,不能不顧到把事情「辦成」或是「辦毀」方面。我們要顧到這一點,那已是不容易的了。說話有正經的和隨便的兩種,所謂正經的,大都是拉長了面孔說話的;所謂隨便的,大都是帶些嬉皮笑臉的態度來說話。比方,法庭的審判、會議的發表意見,這都要求十分莊重嚴肅,拉長了面孔說話,有時是可以先期準備好了的。至於和朋友的談天,上下古今,東西南北,大至宇宙,小及螞蟻,可以零零碎碎,也可以成為整個的,這種帶些嬉皮笑臉的態度,那是不能先行準備的,完全是將話搭話,隨機應變。正經的說話,當然是拉長了面孔說的時候居多數;然而也並不一定完全要拉長了面孔。因為拉長了面孔,使得聽者嚴肅而拘謹起來,在聽者是一件感到不大舒服的事情。如果完全嬉皮笑臉,那又失之莊嚴,人家也就要不當一回事了。所以,在說話的時候,能夠在莊嚴之中帶些輕鬆的話,能使有時在十分的拘束之中,也可以自由隨便地透一口氣,這是最要緊的。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最要緊的是不可閉著眼睛瞎說。雖然在說話的時候,誰都沒有把眼睛閉著,可是你雖然張開著眼睛,但如果沒有把事理看得清楚,或是沒有把說話對象的態度認清,環境認清,這說話仍舊是等於閉著眼睛一樣。就以我們普通的談話而論,我國有一句老話,叫作「對得意人勿講失意話」,這真是有經驗的處世之談。比方,有人走馬上任,大家都是笑容可掬地在恭維,你混在中間,暢談著一般汙吏的下場和醜相,這不要說當局者難受而對你不高興,就是周圍的人,誰都要當你是精神病患者。客氣些大家不睬你,不客氣些會群起而攻之,你就做了眾矢之的了。

配圖丨視覺中國


願你

壞話不說,大話少說,

重話輕說,急話緩說,

長話短說,虛話實說,

把話說到人家心坎裡。

點擊「寫留言」傾訴

相關焦點

  • 你會好好說話嗎?
    通俗一點說就是互相好好說話。,學習是你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去。。。。。。那怎樣好好說話,怎樣讓孩子好好說話?首先,立好說話的規矩。有事好好說,不能發脾氣。如果做不到好好說話,先自己靜一靜。等靜下來後,再做溝通。第二,幫孩子找到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這個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討,商討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商討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最後,和孩子及時反思。有了上面的有效溝通,孩子已經不再抗拒與你溝通。
  • 你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老太太立馬回到:「上個學這點事你都整不好,你還能幹啥。」小男孩立馬不說話了,低著頭悶悶的站了好一會,推著滑板車走開了。這樣的場景我不是第一次經歷,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大人們總學不會好好跟孩子說話,明明是想關心孩子,卻非得用這樣近乎語言暴力的方式去表達,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久而久之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痛苦嗎?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能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 你知道好好說話嗎?
    Q: 做什麼事能讓生活立刻變得更好嗎?回答: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有多困難?醉心於生活藝術林語堂所有「怯」!他坦率地說「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是「no好好說話」到「窒息」,句子扎心的真實記錄。誰沒有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習慣性反問句:「你沒長手嗎?」「你心裡沒點數嗎?」
  • 你會跟孩子說話嗎?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話,教會家長好好說話
    因為知道對方不會怪我們,所以直接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家人面前,但這也是最讓人傷心的地方,好好說話真的會不一樣。如果你平緩溫柔,那麼孩子也會與你傾心交談。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壞情緒,好好說話,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用溫柔的力量代替火冒三丈的情緒,你會發現憤怒不堪一擊。於是下一次當你正在忙碌,而孩子突然哭了起來,就可以試著說:「寶貝,我聽到你哭了,你現在很難過需要幫助。再等等,我忙完手裡的活兒馬上過去幫你。
  • 對孩子,你有好好說話嗎?
    在你看來,說話簡單嗎?也許你會說,我們三四歲就學會說話了,有什麼難的呢!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歷的不斷積累,我們會越來越意識到:說話其實很難,好好說話更難。你脫口而出的每一句話,除了字詞排列組合而成的句子外,還潛藏著你所表達的情緒、態度。
  • 好好說話
    有時候有些人真的不懂好好說話是什麼意思。好好說話是門藝術,希望咱們動能好好修行。1.前幾天一個校社聯的學妹因為社團的事加我,當時已經晚上一點多了,我本來準本睡了,可是轉念一想,已經晚上一點多了人家這個時候加你沒準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呢。好友驗證通過之後,學妹是一陣噼裡啪啦的質問。
  • 想和孩子做朋友,你會好好說話嗎?
    真的都是孩子的錯嗎?這幾天,在網上瀏覽各種關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相處的小視頻,我發現太多身為人父母者,可真的不會好好說話呀!你會和陌生人隨便打招呼問好嗎?看見你不喜歡的人,你是不是也會裝看不見,低頭走過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氣性格,有自己與人相處的模式,只要他/她不無緣無故罵人,就是好孩子呀,你為什麼感到不滿呢?對陌生人保持警惕,有自己做事的原則,這難道不應該得到我們的認可嗎?如果你的孩子啥都和別人說,和陌生人自來熟,你怕是要很擔心了吧?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好好說話,發揮語言的魅力和價值,給孩子帶來走心的鼓勵、理性的批評以及溫暖的鼓勵。
  • 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也心浮氣躁,會嘮叨他:「讓你晚上早點睡,你不肯;早上又不起來……」兩個人在他的房間裡一起營造了一個很討厭的氣場,互相厭惡,起床氣爆棚。有天睡覺前,我跟他商量:「我第一次叫你的時候,你好好跟我商量再睡幾分鐘,我們好好說話試試?」他同意了。
  • 會好好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植根於骨子裡的修養,會說話,好好說話,決定了你的人生境界有多高,反之,則是沒修養的體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的人,絕不會將惡語說出口,來傷害別人。子女會不會好好說話,全看父母怎麼做心理學專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說:越是親近的人,越難心平氣和地說話。
  • 悅讀|你真的有好好說話嗎?
    作者:木容配圖:木容關於說話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令人倍感舒適。那麼,怎麼算好好說話呢?女:你能不能管管孩子?男:他一個人玩得好好的,沒事。女(憤怒大吼):什麼沒事!你看看孩子都搞成什麼樣了?你還打遊戲!這個家是我一個人的嗎?男:你先不要激動啊!女:激動?
  • 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
    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有一定的內在修養,你也就能好好說話。 情商高的人有幾點公因數:消極情緒出現時能管理自己的情緒反應;通過延遲滿足感和抑制衝動合理地利用情緒以達目標;對別人的感覺非常敏感;有技巧地處理和影響別人的情緒狀態,從而達到建立或鞏固人際關係的目的。
  • 請你好好說話!實在不會說話就請閉上你的嘴巴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會好好說話的人。一天到晚氣呼呼的,沒有個好臉子。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了她,這世上就沒有令她感到開心的事情。我沒你那麼嬌氣!」「沒看到門口放有鋤頭嗎,幹完家裡的活兒,我還要去地裡幹活呢。」我站在那裡,被她的一頓搶白噎得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就這還沒算完,她接著又來一句:「這點雨,怕啥怕?淋不死人的!」
  • 媽媽,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說完我就翻身轉過去不理她了,她就再也沒動了,過了陣子我聽到抽噎的聲音,回頭看再哭,我問她哭啥她也不理我,不理我拉倒,我也不理她,我就對她說了一句,有能耐你就永遠別理我。我這一說爬起來,鞋都沒穿就出去了,跑到爸爸那裡告狀,說我罵她了不要我了。爸爸問她媽媽為什麼媽你啊?她說媽媽不好好說話,她爸說是你不好好說話吧?
  • 夫妻爭吵的導火索:「你怎麼說話呢?」、「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從前人們把「七年之癢」當作夫妻間最需要堤防的一個時間節點,大多數夫妻會認為,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一旦到了第7個年頭,一定會出現問題,會讓夫妻關係癢一癢。 現如今「七年之癢」早就成為歷史,五年、三年,有些夫妻甚至只用一年時間,夫妻關係就亮起了紅燈。
  •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
    莎士比亞曾在《愛的徒勞》中說:「你的舌頭就像一匹快馬,它奔得太快,會把力氣都奔完了。」不妨停下來歇一歇,學會傾聽,才能學會好好說話。02 好好說話,給自己、也給對方體面古語有言:「話有三說,巧說為妙」。一句話有好多種說法,說得好讓人笑,說不好讓人跳。高情商的人,說話不僅會保留自己的體面,也會考慮為別人留下體面。
  • 好好說話,不要動手
    她則不正面回答,反而氣呼呼地:「你不就是以為我玩遊戲嗎!」。一來二去,話不投機,老公就動手了。女兒氣急之下,收拾東西要去姥姥家。我在門口攔住了她,老公大聲呵斥:「把我給你買的電腦留下!」,女兒:「明天要交稿,交完稿子還給你。」
  •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同學冷不丁就來了句:「你們做生意的不是都挺有錢的嗎?你從我這買份保險吧!」一句話說得我愣是不知道該怎麼回復她好了,所以我沒再說話,也沒跟她解釋有錢沒錢這件事,因為我知道,即使我解釋了她也不會相信,所以沒必要再說什麼了。
  • 說話是一門藝術——家庭的悲劇,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
    就不能省著點,讓我和你爸少為你操點心嗎?」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都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於是,她不耐煩起來:「老爸,你沒看到我正在跟編輯有事嗎?好好好,你等一下可以嗎?」從未設想過會失去,火氣上來了就出口傷人。
  • 你為什麼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
    「你什麼時候看了?看了你也還是不會寫作文,每天放學回家吃完飯就看電視,總也不主動看書,成績下降了你不知道嗎?......」孩子委屈的哭了。但是這樣的說話方式,說給任何一個孩子都會產生牴觸,本來想做的熱情也會被澆滅。如果這位媽媽換一種方式和孩子說,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例如:「寶貝,吃飽了吧?作業都做完了,挺累吧?媽媽買的書這些天你看過了,感覺下一次寫作文會不會輕鬆一些?今天晚上要不要再看一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