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

2020-09-04 小虎教談

這樣的情景,是否在你的家中也發生過?

放學回家吃完晚飯的女兒,一個人坐在客廳看電視,這時媽媽過來了。


「你不看書?放學回家吃完飯就看電視?不是說了放學回家先看書嗎?」


「你每次作文都不會寫,為啥還不看書?你什麼時候看書了?」


「我看了!」


「你什麼時候看了?看了你也還是不會寫作文,每天放學回家吃完飯就看電視,總也不主動看書,成績下降了你不知道嗎?......」


孩子委屈的哭了。

這樣的事例,我僅在這幾天就看到了好幾起。後來又了解到,女孩當天的作業,已經利用下午的自習課完成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回到家後放下書包就接著都寫完了,帶著疲憊吃完了晚飯,就去看電視休息了,而並沒有說不看書。

筆者心疼這個孩子的同時,也理解媽媽的好意,希望女兒通過多讀書日積月累,讓作文得以提高。但是這樣的說話方式,說給任何一個孩子都會產生牴觸,本來想做的熱情也會被澆滅。

如果這位媽媽換一種方式和孩子說,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例如:

「寶貝,吃飽了吧?作業都做完了,挺累吧?媽媽買的書這些天你看過了,感覺下一次寫作文會不會輕鬆一些?今天晚上要不要再看一會書?」


「也許你現在還沒有明顯感覺,很正常,就是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每天堅持一點點,相信你沒問題。」

這其中,如果給女兒擁抱,或摸摸頭等方式,媽媽的溫度伴隨讓人舒適的話語,孩子感覺到在家中的放鬆帶來的舒適,媽媽的鼓勵釋放了壓力,帶來了動力,就算本來沒有打算看書,也會想去看一會,以表達不辜負媽媽的期望。

我經常說,除了少數被嚴重嬌生慣養導致的問題少年之外,大部分孩子都是懂事的,都能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有時候和大人的抗拒,只是不接受大人的管教方式,尤其反感那種高高在上的簡單的命令式強迫。想讓孩子做一件事,命令式強迫會讓孩子產生各種牴觸,產生叛逆心,還會給心靈帶來難以撫平的創傷;好好說話則能帶來改天換地的力量。

作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不是不明白這些簡單的道理,可為什麼總是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而喜歡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發號施令?而且,孩子只要有反對的表現,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氣人......

對此,可以從二個維度作出分析。

從人的本性而言,人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控制他人,這種控制欲好像就是與生俱來的,從中可以獲得一種特別想擁有的「成就感」。這也是人天生非理性思維的一種典型體現。

從權力分配而言,父母被天然的賦予了各種對孩子管教的權力,這是必須要有的,但普遍沒有意識到權力再多也只是工具,而不可以隨意濫用。一些傳統的教育理念被後人嚴重歪曲混淆,而人們卻很信奉,大人普遍不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去尊重,而當做自己的附屬品隨意控制,還有那些隨口就來的「為你好」「嚴是愛」「父母不會害孩子」等萬能理由加持,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幾乎沒有任何顧慮,也就沒有了好好說話的意識,不少孩子甚至成為了大人的出氣筒,工作、生活遇到壓力和無奈,孩子成了發洩的對象。

無論再多的理由,教育就是如此,方式錯誤都會變成對孩子的害。不少家長常為孩子不愛學習感到發愁,但可以肯定的講,不愛學習絕對是人為因素。

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比我們想像的更愛學習,這份興趣和熱情能否保持,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和對他學習的態度。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沒有一點耐心,幾乎從不鼓勵,缺乏經驗也不努力提升,只會急躁、訓斥、催促甚至打罵。這樣的雞飛狗跳,不用多,只要有一次就足以徹底澆滅學習熱情,摧毀學習興趣,孩子一想到學習,內心就被恐懼和牴觸佔滿,怎麼可能愛學習呢?

如果孩子的學習是這樣的狀態,學習對他而言就會無比煎熬,精力將從學習知識轉移到如何少挨訓,等到大人不在身邊的時候就極有可能報複式放鬆,多年的努力從此付諸東流。

就像最近很多剛剛成為小學生的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作業,大人的態度怎麼樣,基本決定孩子以後的學習狀態。

當孩子遇到不會的題,因為思考減慢了做題速度,做不出來去向大人求助,或者難過地哭了。

如果大人給孩子耐心地講解和充分的鼓勵,比如說:

「寶貝,別著急,慢慢做,學習不是一日之功,你剛剛開始學習這些知識,每天比之前辛苦了很多,適應的很快,已經很棒了,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更棒。」

或者把孩子抱在懷中好好安慰鼓勵一下,如此持續下來,孩子就會深刻體會到,無論學習遇到再多困難,爸爸媽媽永遠是最堅實的後盾,內心沒有恐懼,學習越來越有勁頭,進步越來越大,自信心越來越強,形成良性循環。

反之,大人的訓斥、吼叫、打罵,帶給孩子的就是無助和絕望,每當提到學習,除了恐懼還是恐懼,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每當提到學習就不開心、退縮、抗拒的根本原因。

說到此一定有人會說,道理誰都明白,可是看著孩子那樣子真的來氣,再多的耐心也忍不了。或者說,我天生暴脾氣沒法控制。其實根本不是,只因孩子是弱者。試想下,假如你面對的是你的客戶、領導或父母,會輕易發脾氣嗎?他們做的事好多比孩子氣人N多倍不止。尤其面對客戶或者領導,他們和你的利益關聯緊密,如果發脾氣得罪了,要麼收入會受影響,要麼挨批,甚至被炒魷魚,所以再氣人也能做到笑臉相迎。

事實充分說明,脾氣是能控制的,就看你想不想控制。正所謂任何外界的限制,其實都是從自己內心開始的。弱小的孩子面對強勢的大人,不具備反抗力量,大人只要一句沒辦法、太氣人、為了孩子好就能輕易獲得大量支持,幾乎沒有任何顧慮。可假如要你一個月內不和孩子發脾氣就能發大財,那就啥都得有了,你做不到的也能做到了。

大人的耐心和鼓勵,就是孩子成長的希望和力量啊。孩子就像幼苗,在一點點長大,耐心和鼓勵提供養分,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就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在一步一步往上爬,耐心和鼓勵提供力量,才能爬得更快更遠。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相信,有時候,你認為孩子做得不夠好,學得不夠快,其實他一直都很努力;你認為孩子做不好,其實他能做得更好。

耐心和鼓勵,就從和孩子好好說話開始。

從今天起,做和孩子好好說話的父母吧。

關注【小虎教談】,解開教育困惑,回歸教育本真,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你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老太太立馬回到:「上個學這點事你都整不好,你還能幹啥。」小男孩立馬不說話了,低著頭悶悶的站了好一會,推著滑板車走開了。這樣的場景我不是第一次經歷,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大人們總學不會好好跟孩子說話,明明是想關心孩子,卻非得用這樣近乎語言暴力的方式去表達,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久而久之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痛苦嗎?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能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 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原本對於先一天他說的來對接業務,我還想著可能是這位所謂的老總事多忙忘了,加上我的三次尋找他也許真的不知道,因此,對將我在我的上司面前信口開河地倒打一耙,姑且看作是他為自己的顏面找點好看,或者是藉此施壓一下合作夥伴之類的自高自大而已,沒想到如此幾次三番之後,發現原來他把說出的話並未當話,而是當成了空氣,連自己都不知所云了什麼,不知所云也就罷了,還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好像別人欠了他什麼似的,我突然明白,這樣的人是不需要你跟他好好說話的
  • 請和孩子好好說話
    有一種說話方式,叫「毒嘴惡舌」,有一種暴力,叫做語言暴力。無論是拳打腳踢、漠視、還是說話難聽,對於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來說,都是虐待,當然會留下深重的陰影。我列舉一下曾經聽到過有人對小孩子說過的話:「不好好睡覺(吃飯、看書等等)就給我滾出去,愛上誰家上誰家,我不要你了」!「你吃我的,喝我的,我叫你幹啥就幹啥,別廢話」!
  • 媽媽,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說完我就翻身轉過去不理她了,她就再也沒動了,過了陣子我聽到抽噎的聲音,回頭看再哭,我問她哭啥她也不理我,不理我拉倒,我也不理她,我就對她說了一句,有能耐你就永遠別理我。我這一說爬起來,鞋都沒穿就出去了,跑到爸爸那裡告狀,說我罵她了不要我了。爸爸問她媽媽為什麼媽你啊?她說媽媽不好好說話,她爸說是你不好好說話吧?
  • 這樣說話,太傷人了,我們能不能好好說話?
    人與人之間出現了縫隙,往往是因為說話方式不對無論是夫妻之間,或者對待父母,不能好好說話,都會傷害到對方。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丈夫,加班到很晚才回到家。他看了眼整潔的地板和陽臺上晾好的衣服,什麼都沒說,卻突然問妻子:「有沒有給每盆花澆水?」妻子還沒來得及說話,丈夫嘆了口氣:「為什麼總要我催著做,你就不能主動點兒?」話音剛落,他才發現餐廳裡熱騰騰的飯菜,還有一個漂亮的奶油蛋糕,上面寫著:「老公工作辛苦了!」
  •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童言童語裡,藏著1個家庭的教養
    前幾天我驚奇地發現:小學生課本上有教孩子好好說話這項教學內容。了解後發現,練習、考試都會將它作為一個考點,讓孩子分辨不同的語氣,學會「好好說話」。你看看我小姨,這麼瘦,你是不是雞腿都留給自己吃了!」當時就懵了,這小孩說話真的是「口無遮攔」,但是還是得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他媽媽趕緊打圓場:那個,童言無忌、童言無忌,不過他說的也是事實,你老公確實該減肥了。
  • 父母最大的成功,孩子青春期好好和你說話
    沒想到孩子來了成了宴席的焦點,和小鹿講學校的事,給大家講笑話,宴席的氣氛一次次被孩子充滿孩子氣的講述掀起高潮。說實在的,小鹿的兒子學習成績並不優秀,而小鹿在同學中也是混的普通不能再普通,兩個人都不能和成功牽上關係,但是那天我們都被這個孩子和小鹿吸粉了,覺得他們是一對成功的母子。
  • 和孩子好好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她不知道為什麼,和父母待在一起,總是很煩很煩,而且還不能好好說話。這樣的感覺並不是她一個人有,她的哥哥弟弟也是這樣。無法和父母好好說話,即使是他們對她很關心,她也很煩很排斥他們的這種關心。她無法理解,她是很想讓父母過得幸福,很想和他們開心的待在一起,但就是很煩他們。這種煩究竟來自哪裡?
  • 放暑假了,請和孩子好好說話
    為人父母,大多聽過這樣的一句教育箴言: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說話。看似簡單的一句「好好說話」,很多父母卻很難做到。在面對孩子「不配合」時,要麼不斷嘮叨催促,要麼大吼大叫,甚至簡單粗暴打一頓。真的是孩子不聽話嗎?還是其實是你自己在情緒管理上首先出現了問題?為什麼曾經很乖的孩子,如今變得很不聽話?為什麼之前活潑開朗的孩子,如今變得沉默寡言?
  • 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
    子軒媽媽立刻說,你說他一句,他有十句等著你,比你還有理。家長們紛紛感慨,孩子真是越大越不聽話。大家的目光轉向學霸迪迪的媽媽,讓迪迪媽媽分享教育心得。迪迪媽媽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肯定她,鼓勵她,多聽聽她的想法。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
  • 夫妻爭吵的導火索:「你怎麼說話呢?」、「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等活都幹完了,回到臥室裡,看到躺在床上的張新,小梅就打開了話匣子:「你能不能說說你媽,孩子還小,總是用舔完的筷子給孩子夾菜,孩子生病了怎麼辦?你說我們是沒給生活費還是怎麼地,我為了把碗洗得乾淨點,多用了幾滴洗潔精,你媽也要說我一通。你媽拖地的時候總是一地的水印,我特意把拖布擰的幹一些再拖,你媽還要在一旁叨叨叨,沒完沒了的。你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啊?」
  • 《好好說話2》:教你搞定和孩子溝通的4大難題
    分享之前,嘮叨幾句:好好說話,不是一個簡單的話術,或者純技巧性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好好說話的過程中,能真正理解孩子,接納孩子,和孩子站在一起。正如作者之一馬薇薇所說:一旦你說出了對方的感受,你就不是站在他對面,而是站在他的身邊。
  • 最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好好說話
    但我們習慣了對最親近的人不假辭色,脾氣一點就著,這讓孩子逐漸變得懂事的時候,也越來越逃避家庭,逃避父母。孩子的沉默不止是沒話說,更多的是對父母權威的一種微反抗,和對世事如此的無奈的接受。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說話的孩子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要麼張狂肆意,不知所言,要麼沉默內向,不願和父母對話?
  • 2個故事告訴你1個道理:「和孩子好好說話,別傷了孩子」
    要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孩子,不能用言語傷害孩子。孩子的異常行為背後一定有著特別的原因,老師碰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先聽孩子怎麼說,不要只憑自己的判斷武斷地去拒絕孩子的請求或忽視孩子的感受。更不能一味地嫌孩子麻煩。
  • 孩子脾氣大、玻璃心?不能全怪孩子,多數是父母忘了好好說話
    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思想,他們不再願意被動的被父母安排,而是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這是這對父母來說似乎很難做到。很多父母出了家門後待人彬彬有禮,說話客客氣氣,似乎讓人找不到可以指責的地方。
  • 諾兒: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
    昨天晚上,認真的觀看了學習學校推薦的課程《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學習非暴力溝通》,真的覺得收穫良多。,肯定能和身邊的人和平相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好好的說話,因為受情緒的影響,因為受事件的影響,因為受面子的影響,因為受心理的影響。但是我們越不能好好的說話,就越不能把事情解決得穩當,越不能好好說話,就越跟身邊的人產生了隔閡,越不好好說話,就會造成一個身陷囹圄。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語言是一門藝術,教育孩子的語言更是如此。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 跟孩子要好好說話
    有一種說話方式,叫做「毒嘴惡舌」,有一種暴力,叫做語言暴力。無論是拳打腳踢、漠視、還是說話難聽,對於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來說,都是虐待,當然會留下深重的陰影。我列舉一下曾經聽到過有人對孩子說過的話:「不好好睡覺(吃飯、看書等等)就給我滾出去,愛上誰家上誰家,我不要你了」!「你吃我的,喝我的,我叫你幹啥就幹啥,別廢話」!
  • 父母和孩子的各自固執:好好說話和好好傾聽,很重要,要學會溝通
    在孩子成年以後,如何和孩子好好相處,可能很多父母都會焦慮。大家都是愛孩子的,但孩子總是不聽話,總是自說自話,辜負自己的一番苦心。父母在這個時候,總會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聽話了,卻忽略了自己有沒有好好說話,是不是端著家長的架子去責罵而不是溝通。
  • 你會好好說話嗎?
    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叛逆。。。。。。這一切問題都讓老師和家長非常頭疼,尤其是家長。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通俗一點說就是互相好好說話。,好多父母都在嘮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目,家長講了幾遍孩子沒聽懂,家長就開始急眼了;學校有什麼別的活動,需要家長參與時,你是不是很不耐煩的說,學習是你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