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
做什麼事,可以讓生活立刻變得更好?
其中有個回答獲得高贊:好好說話。
確實如此。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
01 好好說話的前提,是認真傾聽
英國作家莫裡斯說過:
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傾聽,是好好說話的開始。
有一天,一名年輕人向一位長者請教,訴說自己的煩惱。
整個過程中,年輕人說了很多,這位長者一直在認真地傾聽,沒有打斷他。
只是不停點頭,用眼神鼓勵他說下去。
很長時間後,年輕人終於講完了,長者表示特別理解他的心情。
年輕人心情舒暢,臉上有了笑容,並再三感謝長者。
長者微笑著說,我並沒有做什麼,只是認真傾聽,你回去也可以試試,多聽別人說話。
年輕人恍然大悟,原來傾聽的力量如此強大。自己平日裡只顧滔滔不絕,從沒用心聽過別人講話,所以導致別人也懶得聽自己說。
莎士比亞曾在《愛的徒勞》中說:
「你的舌頭就像一匹快馬,它奔得太快,會把力氣都奔完了。」
不妨停下來歇一歇,學會傾聽,才能學會好好說話。
02 好好說話,給自己、也給對方體面
古語有言:「話有三說,巧說為妙」。
一句話有好多種說法,說得好讓人笑,說不好讓人跳。
高情商的人,說話不僅會保留自己的體面,也會考慮為別人留下體面。
錢鍾書先生去世後,早年就暗戀楊絳的費孝通上門拜訪。
分別時,楊絳對依依不捨,頻頻回頭的費老,淡淡地說:「樓梯不好走,你以後再不要知難而上了。」
一句溫和的話,既送別了費老,讓他徹底死了心的同時,也給費老留下了空間和體面。
而反觀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在好好說話這一環就落了下風。
有一次,李陽去參加某網站的互動節目,一位嘉賓問李陽:
「李老師,我觀察你很久了,你喜歡在微博上寫東西,更喜歡在文字後面加感嘆號,恨不能把別人能用一輩子的感嘆號一下子用完,這是什麼緣故啊?」
李陽回答:
「用感嘆號是我的自由,我是瘋狂英語,我與眾不同,你不要問這麼幼稚的問題。」
嘉賓一臉尷尬,繼續問道:
「凡是強調加重的,反而是內心虛弱的,你怎麼看網友的這個觀點?」
李陽繼續回答:
「說這話的人是神經病吧,我對別人沒有興趣,你們都是失敗者,成功者在這裡,面對面的,我多偉大的人,別人關我屁事。」
此話一出,李陽直接受到網友的一陣炮轟,久久不敢出面。
言語就像人們的第二張面相,與你是不是名人無關,它也決定了直面你的人是否會質疑你的教養。
就像蔡康永曾經說的:「情商是看到自己的情緒,與它和平相處;而我考慮到你的情緒,是我的教養」。
好好說話,每一句話背後,請考慮到對方的感受,給對方留體面。
03 好好說話,幫助你取得成功
蔡康永說:「把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
懂得好好說話的人,註定不平凡。
網友曾分享過這樣一個經歷:
某天,她在酒店看到一位女士問前臺:「明天的早餐有什麼不一樣嗎?」
前臺微笑著說:「會的,因為您而不一樣」。
這位女士頓時喜笑顏開,說了句「謝謝」。
酒店的自助早餐每天都大同小異,只是略有不同,想必這位女士一定也理解前臺的意思了。
我有一個同事,在進行述職時被領導問到:「你覺得你哪裡比你的組長做得好?」
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如果你正常回答,就等同於在說組長哪裡不好,如果你不回答,那就是逃避領導的問話。
同事想了想,回復道:
「我非常感謝我的組長,給我很多啟發與成長,我的組長讓我學會了六個字,溫柔且有力量。
與組長相比,我可能會更有力量,因為我會更嚴厲一些。」
領導笑:「我聽到了最好的答案」。
就像那句話說的:「一個人的成就,20%取決於他的智商,80%取決於他的情商」。
情商高的人,懂得好好說話;好好說話的人,在工作上更能獲得認可與成功。
結語
尼爾·戈爾曼說過:
「智商高的人也許事業無成,情商高的人一定成就非凡。」
鍛鍊情商,不如從學會好好說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