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

2020-12-25 澎湃新聞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

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家人。

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01

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

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後,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原本的關心,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

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於好意,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責怪,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家庭生活便會出現危機和裂縫。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會變成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即使是婚姻裡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獨立的兩個的個體,也會有各自的感受,再親密的人也會被言語刺得不舒服。

向親人發脾氣,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行為。

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方式,兩個人的心情會截然不同。好好說話,多表達擔心,少一些指責。

不要輕易動氣,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爭吵,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多為對方考慮,不要因為是最親密的人,就說話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語對夫妻很重要。

夫妻間好好說話,生活也會越過越美滿。

在一個家庭裡,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夫妻雙方,還有孩子。

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02

與孩子相處:誇獎比打擊重要。

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以溫暖,也能給人帶來傷害。

言語上的傷害比外在傷害嚴重,外在傷痕是看得見的,言語上的傷害卻是無形的。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在當下,它更像一根針,透過綿長的歲月之中,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經常誇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孩子會表現地越來越出色。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

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同時,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在被表揚的情況下,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學習。

03

與父母相處:感恩比抱怨重要。

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不要抱怨「爸爸應該是那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那樣的媽媽」。

如果你的父母沒能在物質上滿足你的要求,請別忘了,給你生命與愛,並把你哺育長大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多的生命與精力。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後,埋怨他們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囉嗦,甚至因為囉嗦責怪父母,其實這種囉嗦又何嘗不是愛。

叮囑你吃飯,嘮叨你穿衣,只有真正愛的人才會囉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於讓他們無關的人。

《詩經》裡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

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

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因為在意,你的話語有力量;因為關心,你的語氣有意義。

好好說話,冷靜但不冷漠,堅定但不堅硬。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予以刪除。

長按二維碼

原標題:《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個家庭的悲劇,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從父母開始,我有記憶以來就經常聽到他們彼此用反問來回答對方。「難道」,「不是」,「你還」,「你真」,這些都是我家常常聽到的詞。我小的時候還不懂為什麼,只是覺得聽到很難受。長大以後,我才慢慢明白這種說話方式到底有多傷人。後來我發現,我也成了「不好好說話」的一個人,面對年幼的弟弟,我總是選擇「惡語相向」。
  • 說話是一門藝術——家庭的悲劇,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
    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話到嘴邊就變成了指責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出現危機和裂縫。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都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幸福的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維護。
  • 一個家庭的悲劇,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僅僅是丟失手機這樣的小事,為什麼卻引發了一場家庭悲劇?我們問這對經常責備孩子的夫婦,也問自己,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明明一開始只是孩子犯了一個小錯,自己沒能控制住情緒開始責備孩子,結果不僅讓事態更加失控,還會造成孩子的叛逆,而自己事後也後悔不已。
  • 薦讀|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別幸福
    ……但現在的問題是,會講段子的人太多,能好好說話的人卻太少。什麼叫做好好說話呢?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效果和境界,其實很不簡單。家庭是放鬆與休息的場所,不要把在社會中的委屈和不滿發洩到家人身上,給家人擺臉色。與家人相處,說話要讓人舒心,凡事別只會諷刺挖苦。而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別幸福,夫妻同心,孩子也能在最友善的環境裡成長。任何人都不能以愛的名義用言語來傷害他人,不管是朋友、愛人,還是父母。
  • 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好文)
    仔細揣摩葉一茜和女兒的溝通模式,會發現她像一個考官一樣,不停的拋給女兒問答題和選擇題。媽媽的聊天開啟模式,已經預示著母女關係的走向。好好說話,其實不是用詞那麼簡單。好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爸,你就不能說話態度好點兒嗎?爸:在家對你和顏悅色,出去了誰慣著你?日久生厭,大人再想聽孩子說時,孩子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孩子是會總結作戰經驗的神奇物種。
  •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而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大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其實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多半成長於家庭。 曾在一個評論區裡看到這樣一段話: 「不好好說話」是我家的傳統,從父母開始,我有記憶以來就經常聽到他們彼此用反問來回答對方。 我小的時候還不懂為什麼,只是覺得聽到很難受。
  •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家風
    想讓同桌讓一讓的時候,他總是冷著臉讓對方「起來」,平時同學聊天不小心冒出一兩個口誤,他也會嚴肅的去糾正和爭辯,就連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講錯了一個語法,他都會毫不留情的質疑「老師你昨天沒備課嗎?」常常弄得別人下不來臺。她眼睜睜的看著,他的生活像是陷入了一個向下的螺旋,因為總是得罪人,所以大家都不願意跟他說話,又他因為孤僻,而變得越來越無趣尖刻。
  • 一段感情的認真,是從好好說話開始的
    01說話的作用,徃大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往小裡說,一言成事,一言敗事。有理走遍天下,言之有理悅人心。凡說話必有效果。人與人之間,首先是通過語言拉近距離的。談戀愛,兩人有好感也是從語言開始的。事實上,如果兩個人沒有溝通,沒有共同語言,即使湊合地組成了家庭,這樣的婚姻沒有幸福可言,必將以失敗收場。秀梅和老公是別人介紹認識的,兩人在相處過程中缺少語言的溝通。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妻子生病時,丈夫明明很關心妻子,嘴上卻一定要不依不饒:「發燒了吧?該!誰讓你穿這麼點衣服出去瞎浪?降溫了你不知道?」妻子本來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要儘快收衣服,拿起電話卻變成了:「你在幹嘛?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妻子生病時,丈夫明明很關心妻子,嘴上卻一定要不依不饒:「發燒了吧?該!誰讓你穿這麼點衣服出去瞎浪?降溫了你不知道?」妻子本來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要儘快收衣服,拿起電話卻變成了:「你在幹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想事!」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懂得好好說話的夫妻,幸福感也更強。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許多夫妻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對另一半即使是出於好意,說話時也不顧忌對方的感受。話到嘴邊就變成了指責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出現危機和裂縫。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話說: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後,他們有吵不完的架。不好好說話,是扼殺親密關係的「元兇」。
  •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
    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01 好好說話的前提,是認真傾聽英國作家莫裡斯說過: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傾聽,是好好說話的開始。有一天,一名年輕人向一位長者請教,訴說自己的煩惱。整個過程中,年輕人說了很多,這位長者一直在認真地傾聽,沒有打斷他。只是不停點頭,用眼神鼓勵他說下去。
  • 一個家庭的幸福究竟來源於什麼?不是車子,也不是房子
    要知道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一個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經營的,家庭的幸福是從最基本的好好說話開始的。那麼,在一個家庭中,為了家庭的幸福,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下面,就讓我我們跟著尚恩教育「少一門」高考英語精英課程的老師一起來看看吧!
  • 好好說話對家庭的重要性……
    一個人不會好好說話,可能沒什麼,但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卻是很深的傷害……圖片來源於網絡孩子由於上火,臉頰都腫了起來,晚上睡覺也睡不好,媽媽很著急,給爸爸打電話的時候說了一句一句話就是一個態度,媽媽立馬閉嘴了,可能下次孩子生病就不會再跟爸爸講了。不管是在生活、工作中,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暴力語言有時候可以激化矛盾,可能有口無心,但是聽者有意,一件小事可以引發一個大的矛盾。
  • 家庭幸不幸福,看看女主人的笑容就知道了(深度原創)
    其實要想大概了解一個家庭是否幸福,真的不用到人家家裡給別人添堵,只要看看女主人臉上的笑容就夠了。記得有人這樣說過:「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都在女主人身上」。我個人覺得這話在理。如果你和一個女人說話,她的臉上總是帶著真實的微笑,讓人如沐春日裡的暖陽,那麼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滿。
  • 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多大?用一年學會說話,卻用一輩子學會好好說話
    人生在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每個人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往往都能夠從他/她的原生家庭裡找到答案。由此可見,原生家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之深。0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您稍微留意一下,便會發現每天晚上八九點,都能聽到來自左鄰右舍「河東獅吼」般的咆哮聲。不消說,這就是「不做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做作業時,雞飛蛋打」的真實寫照。
  • 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也心浮氣躁,會嘮叨他:「讓你晚上早點睡,你不肯;早上又不起來……」兩個人在他的房間裡一起營造了一個很討厭的氣場,互相厭惡,起床氣爆棚。有天睡覺前,我跟他商量:「我第一次叫你的時候,你好好跟我商量再睡幾分鐘,我們好好說話試試?」他同意了。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當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好好說話就顯得更加重要。 教育孩子,要讓語言發揮它的魅力和力量,而不是讓語言成為一把利刃,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了家長的心。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好好說話,發揮語言的魅力和價值,給孩子帶來走心的鼓勵、理性的批評以及溫暖的鼓勵。
  • 36歲的女人和丈夫冷戰:一個家庭的不和諧,往往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一段好的婚姻,必定能夠相互理解和包容,如果這點都做不到,那麼為何要開始呢?梁女士今年36歲,她的丈夫是經過婚姻介紹所的介紹認識的。雖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也發生了很多事情,最後雖然沒有離婚,但是感情也大大掉價。既然是通過婚姻介紹所認識的,那麼梁女士的丈夫自然也是和她沒有太多的感情基礎的。
  • 你會好好說話嗎?
    通俗一點說就是互相好好說話。>孩子吃飯的時候,好多父母都在嘮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目,家長講了幾遍孩子沒聽懂,家長就開始急眼了那怎樣好好說話,怎樣讓孩子好好說話?首先,立好說話的規矩。有事好好說,不能發脾氣。如果做不到好好說話,先自己靜一靜。等靜下來後,再做溝通。第二,幫孩子找到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這個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討,商討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商討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最後,和孩子及時反思。有了上面的有效溝通,孩子已經不再抗拒與你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