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2020-10-10 大連新未來教育

文稿來源 | 父母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01

  • 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昨天去舅舅家做客,恰逢舅母生日。

還在實習的表妹為了給舅母一個驚喜,雖然工資不多,但還是用省下來的錢買了一大束花送給舅母。

大家都誇表妹孝順,不料舅母卻劈頭指責:「你倒是掙了多少錢啊?還買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本事沒學到,花樣倒學了不少。就不能省著點,讓我和你爸少為你操點心嗎?」

原本笑容滿面的表妹低下了頭,委屈地走進了房間。

而我卻看到舅母正喜滋滋地捧著那束花,小心翼翼地插進家裡漂亮的花瓶裡,臉上帶著滿足的笑意。

舅母不是不喜歡那束花,也不是不感激女兒的心意,不過是用錯了表達方式,本能地訴諸於諷刺和打擊。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

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

所以,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父母對孩子說:

你看xxx多懂事,你有人家一半能幹我就燒高香了!就你還想幹XX,算了吧!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

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打擊式教育」。

很多孩子因此受到摧殘。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尚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未成熟階段,很容易因為這樣的打擊變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

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因為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需要學習。

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02

  • 好好說話,是婚姻裡最該有的心機

曾經看到一個帖子:扒一扒隔壁結婚6年的夫妻對話。

丈夫出差回家

妻:歡迎老公回家,辛苦了!

夫:謝謝老婆,家裡打掃得真乾淨。今天咱們吃啥?

妻:吃火鍋好嗎,弄上兩斤羊肉給你補補身子。

夫:我也喜歡火鍋,可是昨天應酬吃火鍋上火了,太辣了。

妻:是嗎?可是我把鍋底弄好了。這樣,咱們不放辣椒,一會兒下點蘿蔔,可以去火。

夫:好的呀,家裡的火鍋比外面的健康,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妻:呵呵,我再泡點媽今天帶來的農村秋木耳,下火鍋可好呢?

夫:說得我快流口水了,老婆辛苦了哦!

妻:不辛苦,你先看看電視啊,我去備料,咱們一會兒就開吃。

夫:好滴。

帖子後面很多人回覆說,感覺像教科書裡的對話,每天這樣說話不累嗎?

樓主卻回覆:他們真的很恩愛,是小區裡的模範,待鄰居也好。

起初,我也不相信這樣的對話會發生在結婚6年的夫妻之間。

後來真正遇到才明白,他們這樣說話,並不是跟你客氣、拿你當外人,而是一直保持著這樣的語言習慣,不僅對伴侶是這樣,對父母和孩子也是這樣。

這種教科書式的對話,正是夫妻保持恩愛的秘訣。

懂得好好說話的夫妻,幸福感也更強。

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妻子生病時,丈夫明明很關心妻子,嘴上卻一定要不依不饒:「發燒了吧?該!誰讓你穿這麼點衣服出去瞎浪?降溫了你不知道?」

妻子本來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要儘快收衣服,拿起電話卻變成了:「你在幹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想事!」

許多夫妻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對另一半即使是出於好意,說話時也不顧忌對方的感受。話到嘴邊就變成了指責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出現危機和裂縫。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話說: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後,他們有吵不完的架。

不好好說話,是扼殺親密關係的「元兇」。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都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

但是,婚姻中的雙方都應該明白,家是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論是非之地,更不是用語言磨成利刃去戳對方心窩的戰場。

婚姻沒有「勝負」,感情沒有「是非」,對身邊陪伴最久、相愛最久、一起生活得最久的另一半發脾氣,是最愚蠢的行為。

好好說話,才是婚姻生活中最該有的心機。

03

  • 好好說話,是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一位作家曾講述過一段因為自己不好好說話而傷人的往事:

60歲的父親不會用微信,也不會打字,曾因為下載微信的問題多次向她求助。

而工作繁忙的她因為沒時間與父親交流,教父親學微信這事便一直拖著。

有一天,父親問她,如何下載微信。

她正跟一個編輯談新書題目談得熱火朝天,父親突然的問話打斷了她的思路。

於是,她不耐煩起來:「老爸,你沒看到我正在跟編輯有事嗎?好好好,你等一下可以嗎?」

父親不說話,只在她身邊坐著。

等女兒忙完了之後說:「我現在不中用了,凡事都需要人教,你說教我微信,這都拖大半年了,到今天也沒教我。

你看你剛才的態度,多傷人。我是你父親,可你這一等讓我等了大半年。」

聽完父親這番話,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心生愧疚。

我們總是認為,孝順就是給父母吃好的穿好的,有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

但其實,真正的孝順,是對父母好好說話,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這才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報答。

古語有言: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那些無心或有意的傷人話語,實際上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語言暴力。

要轉變這種溝通方式,就應該學會用愛和寬容去聆聽彼此的需要,而不是被一時的情緒所操控。

其實,我們之所以常常不能好好對身邊的親人說話,大概就是因為大家在一起很久了,早已習慣了互相擁有的生活,從未設想過會失去,火氣上來了就出口傷人。

而實際上,時間走一天,父母在這世上活著的時間就少一天。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或許能對父母多一些耐心和寬容,少一些抱怨和冷漠。

《詩經》裡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幸福的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維護。

所謂的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

我們總是把最好的態度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態度留給身邊親近的人。

作家劉震雲說:人生在世說白了也就是和七八個人打交道,把這七八個人擺平了,你的生活就會好過起來。

在這七八個人當中,父母、伴侶、孩子就佔了一半。

要想過得幸福,說到底,還是得從好好說話開始。

正面情緒告訴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已經很幸福。

負面情緒告訴我們,此時此刻的狀態正在遠離幸福的軌道,一如疼痛對身體的作用:提醒。

痛苦,會指引我們去尋找一個擺脫威脅的方向;

焦慮,告訴我們,事情很重要,要立刻行動起來;

憤怒,是我們在試圖保護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尊嚴、生命、信念...

而在負面情緒中,我們會更好地靜下來,思考改變。

所以,情緒本身並無好壞,也無對錯,關鍵是如何應對。

在情緒中,你對自己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你對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這才決定我們真正幸福的最大原因。

情緒是我們對自己生活滿意度的晴雨表:你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中國書畫郵 今天||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妻子生病時,丈夫明明很關心妻子,嘴上卻一定要不依不饒:「發燒了吧?該!誰讓你穿這麼點衣服出去瞎浪?降溫了你不知道?」妻子本來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要儘快收衣服,拿起電話卻變成了:「你在幹嘛?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懂得好好說話的夫妻,幸福感也更強。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想事!」許多夫妻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對另一半即使是出於好意,說話時也不顧忌對方的感受。話到嘴邊就變成了指責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出現危機和裂縫。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話說: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後,他們有吵不完的架。
  • 說話是一門藝術——家庭的悲劇,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
    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復一日地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話到嘴邊就變成了指責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出現危機和裂縫。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都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60歲的父親不會用微信,也不會打字,曾因為下載微信的問題多次向她求助。
  • 我這都是為你好!家庭矛盾多數源於「不會好好說話」
    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說:「我這都是為你好!你還頂嘴,還不服氣?」這時你會發現大部分子女都會閉嘴,或抓狂、或哭泣,但基本不會還嘴。因為說的都對,說的都有道理,沒有反駁的餘地,可孩子聽進去了嗎?教育起到效果了嗎?大部分人都知道,這時雙方除了氣憤還是氣憤,進入了僵局又何談效果。
  • 好好說話對家庭的重要性……
    一個人不會好好說話,可能沒什麼,但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卻是很深的傷害……圖片來源於網絡孩子由於上火,臉頰都腫了起來,晚上睡覺也睡不好,媽媽很著急,給爸爸打電話的時候說了一句,爸爸卻說:「都是自找的,吃零食、喝飲料的原因」。
  • 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家人。
  • 「好好說話」的重要性,淺淺的談中國人說話的藝術
    一直以來,我們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又以「說話」的方式考核,我們所學的東西無不以「表達」為依據,可是作為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的「說話」,卻始終處於極其邊緣的地位,這也很尷尬。尷尬之所以在,正是機會所在。況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裡,相較於出身,機遇,精力,智力,一直品質,我們最能控制的,其實就是「好好說話"這件小事。
  • 《好好說話》:正因為男人不會說話,所以女人才不講道理
    深深覺得,像我BF這樣不會說話的鋼鐵直男,基本可以「休掉」了。也請大家給評個理,究竟是他不會說話,還是我不講道理?同時我也意識到了,情侶之間能不能好好說話,實在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好好學習的能力。
  • 有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別忽視原生家庭的影響
    這些都是生活中父母喜歡做的事情,即使內心很愛孩子,但是他們永遠不會好好說話,說出來的話10句有8句像刀子,孩子上一秒開開心心,下一秒表情就變了。父母不會好好說話,並不是說父母總是歇斯底裡(當然也有),而是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沒有和孩子保持平視的視角。
  • 你會好好說話嗎?
    這一切問題都讓老師和家長非常頭疼,尤其是家長。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通俗一點說就是互相好好說話。這一幕幕是不是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上演有不少家長,還把這一切都推給教師,說教師不負責任,網上我就看到不少這樣的視頻。當我們把問題都推給孩子,推給學校的時候,作為家長,有沒有問問自己做的怎麼樣?那怎樣好好說話,怎樣讓孩子好好說話?首先,立好說話的規矩。有事好好說,不能發脾氣。如果做不到好好說話,先自己靜一靜。等靜下來後,再做溝通。第二,幫孩子找到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
  • 一個家庭的悲劇,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我每次聽到都很難過,其實她也許不會開解我,但不會好好說話,還不如不說話。@Charon我媽總是喜歡用否定我的方式聽我講話,如果我考試了。她會說:你是不是考得很差?同樣的,她也會說:你是不是在班裡沒人喜歡? 你是不是抄的才考的這麼好?
  • 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多大?用一年學會說話,卻用一輩子學會好好說話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人生在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每個人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往往都能夠從他/她的原生家庭裡找到答案。由此可見,原生家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之深。
  •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家風
    她回去之後,不惜違反學校男女分坐的規定,硬是將全班情商最高的那個女孩安排給了他坐同桌,跟我感慨說:他就在這種家庭環境裡長大,要是會好好說話才是見了鬼呢。這孩子的爸媽還是企業高管呢,卻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來埋怨指責互相捅刀子,一家子人,好好說句話怎麼就那麼難?他大概沒見過平心靜氣有商有量的溝通是什麼樣的吧。他大概不知道帶著笑容伸出觸角也不會受傷的吧。
  • 一段感情的認真,是從好好說話開始的
    一個人喜歡你的最初表現,就是和你多說話。他對你的語言,就是他對你的熱情。不喜歡你的人,即使每天,對你都是視而不見,根本不想開口跟你講話。而喜歡你的人,每天跟你有講不完的話。男生喜歡一個女生,就願意對這個女生說很多話,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給你,把他心裡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他心裡才痛快。談戀愛本身就是需要好好交流的,男女戀愛俗稱「談戀愛」而不是約戀愛,可見語言交流在戀愛中起著決定作用,只有語言才是打開對方心靈的鑰匙。
  • 薦讀|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別幸福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20歲,不會說情話,可能錯過心愛的女孩;27歲,不會同事間的溝通技巧,無法樹立自己的職場形象;30歲,不會調解婆媳關係,家裡老小缺少了一份和睦融洽。家庭是放鬆與休息的場所,不要把在社會中的委屈和不滿發洩到家人身上,給家人擺臉色。與家人相處,說話要讓人舒心,凡事別只會諷刺挖苦。而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別幸福,夫妻同心,孩子也能在最友善的環境裡成長。任何人都不能以愛的名義用言語來傷害他人,不管是朋友、愛人,還是父母。
  • 一個家庭的悲劇,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孩子聽到後又生氣又委屈,於是馬上變成了一場家庭大戰,失控的孩子最後一怒之下摔門而去,那天晚上,朋友家最終沒吃上飯,因為不久就有鄰居敲門說孩子過馬路時被車撞了。在醫院裡看著孩子滿是傷痕的臉,和一輪圓圓的月亮,朋友悔恨不已。不好好說話,便是一個家庭悲劇的開始,因為語言的暴力就是精神的屠刀,遠勝過物質的貧寒造成的身體羸弱。
  • 請你好好說話!實在不會說話就請閉上你的嘴巴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會好好說話的人。一天到晚氣呼呼的,沒有個好臉子。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了她,這世上就沒有令她感到開心的事情。遇到這樣的人,跟她計較吧,顯得小家子氣;不計較吧,心裡又確實委屈:好好地跟她打個招呼,咋就平白無故地為自己引來了一頓搶白呢?我這是招誰惹誰了?本家一個嫂子,勤快能幹,家裡家外都是一把幹活好手。模樣長得也算端正,就是整天哭喪著一張老臉,很少見有放晴的時候。
  • 好好說話,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善良
    有人說,摧毀一個孩子,從不好好說話開始。貶損他,打擊他,否定他,這些語言會像釘子一樣,用穿透歲月的力量,釘在他的生命裡,終其一生,無法擺脫。好好說話,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善良。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以愛為外衣,裹挾著惡毒的話語,化成無形利劍,直直刺向孩子敞開的心扉,還洋洋自得「我是為你好」。
  • 【蓋婭健康】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 只因:真,自然能生善。 善人,懂得好好說話。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
  • 戀愛談得久了,為什麼連好好說話都做不到?
    我說我的要求不高,只是想找一個能和我在一起好好說話的人。熱戀期的時候,看誰都是美好的,一分鐘見不到就受不了,可兩個人相處的時間久了,矛盾不斷發生,為了一點小事就開始互相指責,甚至連好好說話都做不到。當熱戀期的蜜語甜言,海誓山盟都風淡雲清,我們意識到我們兩個連面對面都不能好好說話,分手不謀而合。分手後我甚至一點都不難過,甚至還覺得是一種解脫。不愛了就分開吧,不愛了還要想辦法去綁定一個人才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