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曾這樣寫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
家庭教育,始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影響最為重要的存在。
而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語言息息相關。
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在網上,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
一個成年人成熟的標誌,就體現在他與人的說話方式上。
成功的社會關係,得益於會說話,而成功的家庭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網友分享過自己的見聞:
一次去阿姨家做客,恰逢母親節,表妹為了給阿姨一個驚喜,用攢了幾個月的零花錢給阿姨買了一大束鮮花。
不料阿姨卻劈頭指責:「你哪來的錢啊?還買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有心思搞這些不如好好學習。就不能省著點,讓我和你爸少為你操點心嗎?」
而轉過臉我卻看到阿姨正喜滋滋地捧著那束花,小心翼翼地插進家裡漂亮的花瓶裡,臉上帶著滿足的笑意。
阿姨不是不喜歡那束花,也不是不明白孩子的心意,不過是用錯了表達方式,本能地訴說,在孩子看來卻是輕視和打擊。
這樣的狀況,是如今多少家庭的現實寫照。
我們對孩子的好意漠不領情,卻總是無情地抹殺了他們的好。
有一項對未成年人的調查表明:
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2.2%的孩子「暴躁」。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因為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需要學習。
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不懂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
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親密的家人。
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那麼,家長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與孩子講話呢?
◆信任的語氣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學跆拳道,你用信賴的語氣說:
「孩子,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練得很好的。」
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
要是用挖苦的語氣說:「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練跆拳道啊?」
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尊重的語氣
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足夠的「面子」,讓他們這一生都擁有積極健康的自我認知。
比如,不要當眾批評和否定孩子,懂得給孩子留面子。
尊重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做到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到。
《少年說》有一期特別令人氣憤。
女孩葉芷菁菁站在勇氣臺上說出了自己的心願:
「別人家的家長,就算脾氣再大,也會關起門來教育孩子。
但是你呢,在外面脾氣說上來就上來,完全不顧及旁邊有沒有其他人。」
可是她的母親卻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說: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看到這個小女孩唯唯諾諾的神情,忽然替她覺得可憐,她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媽媽尊重她,在外人面前,給自己留一點面子。可是,她的媽媽並沒有這樣做。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
「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缺點),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他們愈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的好評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商量的語氣
有心理學家說,孩子3歲以後處於培養自尊和自信的關鍵期,家長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去當眾批評或者數落孩子,讓孩子覺得顏面掃地,否則他們會從心理上產生自卑感,影響以後人格的發展。
其實,「面子」就是孩子的鎧甲,有了它,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走向美好的明天。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
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幹,而粗暴地反對他。
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
「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
「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
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讚美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
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
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
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
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
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
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
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寬容的成長環境,但,無論你有多少錢,別人家的嬰兒生下來爬,你家的嬰兒也不會生下來就跑。
在人生成長這個課題面前,錢是沒有意義的,父母的責任心與智慧,才是一切。
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會教育的父母,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陽光,會在無形中帶給孩子溫暖和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