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聽話,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2020-12-25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霍輝(富書籤約作者)

傾聽的最高境界,就是通過對方的語言、表情、語調,捕捉話語背後的訊息,聽出對方真正的意圖。

01

與人溝通,無非就是聽與說。

大家都知道好好說話很重要,卻不知道好好聽話更重要。

因為先聽後說,只有聽完了才能說啊,要不然,為什麼上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巴?不就是為了讓人多聽少說嗎?!

好好聽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

電視劇《我們的愛》裡有這樣一個情節。

小女孩婷婷因一次意外車禍造成聽力受損,平時靠戴人工耳蝸聽音,她爸媽鬧離婚,媽媽一氣之下去了外地,而爸爸工作繁忙沒時間帶婷婷,所以婷婷和姥姥一起生活。

有一次姥姥生病,不停地咳嗽,趁姥姥躺下休息的功夫,婷婷跑出去了。

姥姥醒來,不見了婷婷,急得出門去找,半路上正遇到摔了一跤的婷婷,原來婷婷去小賣店買了一瓶鴨梨罐頭。

回到家,姥姥不等婷婷解釋,劈頭蓋臉猛訓婷婷一頓:「大黑天跑到外頭,就為吃罐頭,為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

而婷婷被訓了半天卻沒有該有的反應,姥姥這才發現婷婷的人工耳蝸不見了,一定是婷婷路上摔跤把人工耳蝸給摔掉了。

姥姥只好一個人到馬路上去尋找婷婷的人工耳蝸,結果找是找到了,它卻被車給壓壞了,一個人工耳蝸一、二十萬,價格昂貴,姥姥可沒這麼多錢。

正生氣呢,回家看到婷婷用刀打開鴨梨罐頭劃傷了手,姥姥氣得大聲呵斥婷婷:「你的嘴有那麼急嗎?等到明天吃就不行嗎?」

等姥姥拿出醫藥箱準備給婷婷包紮,只見婷婷用筷子從罐頭裡夾出一塊梨,大聲說:「姥姥,你吃吧,吃了治咳嗽。

姥姥熱淚盈眶,被家長的自以為是而打斷話的委屈,並不是婷婷才有。

有讀者留言:

記得兒時讀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孩子寫給母親的,裡面有一句「下輩子讓我來給你當媽媽」,特別讓我感動,這句話的意思是特別感激母親對自己的付出。當我淚眼婆娑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也對媽媽說:「媽媽,下輩子你做我的女兒,讓我來給你當媽媽吧。」結果媽媽不由分說,向我臉上啐了一口唾液。我當時覺得特別委屈和痛苦,那情形直到現在還記得。

不要打斷別人講話,不要在別人話沒說完之前,就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還沒聽別人說完,就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請放下自己已有的判斷與想法,站在說話者的立場傾聽,而不是自以為是的盛氣凌人。

好好聽話,就是先等別人把話說完,這是一個成熟睿智之人最基本的修養。

02

我弟弟剛上小學時發生過一件讓老師哭笑不得的趣事。

小男孩都比較淘氣,常常等上課鈴響了還要再打鬧兩下才回教室,有一次上課鈴聲響過,弟弟和幾個同學多打鬧了一下,回教室晚了,班長已經喊起立了,老師有點兒生氣了。

老師嚴肅且大聲地對弟弟他們幾個同學說:「你們要是喜歡玩,就去外面玩好了,不用上課了。」

弟弟一聽很高興,停下正往座位疾走的腳步,立刻轉身跑出了教室,跑到外面才發現,怎麼就他一個人出來了,其他幾個同學都沒跟出來。

不過,他也沒放在心上,心裡想,反正是老師同意的,喜歡玩就玩好了,不用上課了。

中國的語言文字知識真是博大精深,同樣一句話,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表情說出來,意思就變了,有時候甚至成了截然相反的含義。

別說小孩子聽不懂弦外之音,就連我們大人,因為智商、情商、閱歷有限,也常常聽不懂言外之意。

傾聽的最高境界,就是通過對方的語言、表情、語調,捕捉話語背後的訊息,聽出對方真正的意圖。

好好聽話,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聽出他沒有說出口的潛臺詞,傾聽,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

好好聽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03

你會好好聽話嗎?

實際上,大多數人並不會,這是個浮躁的世界,我見過太多太多不會好好聽話的人。

在職場,我常見到不會好好聽話的上司和同事,下屬匯報工作的時候,常常還沒講完,上司就不耐煩地打斷,明明連下屬的觀點都還沒有聽清楚,就斷然說下屬不對,應該如何如何做。

同事之間的討論也是一樣,常常一個還沒說完,另一個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插嘴,提不同的意見或觀點了。

現在的社會,是個一切追求快的社會,現在的人,也是越來越沒有耐心,都願意去傾訴,卻不願意去傾聽。

很慚愧,有時候我也是個不能好好聽話的媽媽,吃飯的時候,女兒跟我說起學校發生的事情,而我正想著工作上的事,壓根就沒聽清楚她說的是什麼。

當她問我意見的時候,我只好支支吾吾地詢問:「你剛才說了什麼?」

女兒不滿地說:「媽媽,請你專心點兒,認真聽我說話。」

是的,很多時候,對上司、對自己仰慕的人的話,我們會洗耳恭聽,可越是對自己親密的人,我們越是心不在焉、漫不經心、一點耐心也沒有。

想起人類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在阿姆斯特朗小時候,一個周末的晚上,媽媽精心為他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準備叫兒子吃飯。

這時,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阿姆斯特朗沒有聽媽媽的招呼,而是跑到外面瘋玩起來,在雨地裡打滾、嬉鬧,剛穿上的新衣轉眼間就沾滿了泥巴。

他邊跳邊開心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媽媽並沒有指責他,只說了淡淡地說了句:「好啊,只是你別忘了從月球上跳回來,回家吃晚飯。」

多年以後,當阿姆斯特朗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記者採訪他:「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阿姆斯特朗回答說:「我想對媽媽說,我從月球上回來了,我想回家吃晚飯。」

好好聽話,專心、耐心聆聽,尊重並接納他人的感受,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

04

董卿就是個很會傾聽的人。

今年《開學第一課》上,董卿採訪坐在輪椅上的96歲的翻譯家許淵衝老人。

談到工作,許老剛要仰頭回答,董卿立刻單膝跪下,與老人保持平視,出於尊敬師長、換位思考和關懷體貼的跪地傾聽,既顯露出她的率性和走心,又顯現出她心無旁騖的傾聽,不用俯視的目光來傾聽,董卿給被採訪者足夠的尊重。

好好聽話,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尊重。

自然而不刻意,以單膝跪地的身姿,附耳提問,專注傾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贏得了信任,這就是好好聽話最美的樣子。

好好聽話的人,過得都不算差。

好好聽話,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

願你能好好聽話,專心聆聽。

願這世上,多些好好聽話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霍輝,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籤約作者,名字很好記,倒過來就是輝霍哦,是個愛家愛生活的孩子媽,簡書@輝霍。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是「知而不言」
    古人云:「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正所謂「禍從口出」,心直口快的人,終要為自己缺失的分寸感買單。 名臣解縉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年少時被朱元璋賞識,本有大好前程,卻因為口不擇言被貶。 解縉的所謂才華,在涵養面前,終究不值一提。 人間紛紛擾擾,只有把握好分寸,我們才能在人生的航行裡,掌好命運之舵。
  • 不佔便宜,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很容易,那就是學會吃虧。02愛佔便宜,是缺乏教養蒙牛乳業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回憶說:「我的父親養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業。03不佔便宜,是最大的精明從貪圖小便宜這種行為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格局之低。有格局的人目光長遠,不會因眼前的小利,而失去做人的底線。
  •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是「輕聲細語」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嘴裡說出來的話,甚至連語音語調這些細節,都印證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具備什麼樣的品質,而且是一個人情商的體現。 一個人說話的音量,是有感情的。生活中的交往,恰恰就是由一言一行組成,你說出的話,決定了你的生活,而你說話的語氣,也決定了你的修養。
  •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是和顏悅色
    殊不知這樣做,既傷害了彼此的感情,也拉低了自己的修養。知乎網友@任天涯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有段時間,我脾氣不好,總是跟老婆吵架。其實大部分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的事,只要我少說一句就好了。03對弱勢的人和顏悅色是最深修養自媒體作者小豌豆曾經講過這麼一件事。有天晚上,他去理髮店理髮。
  • 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
    與其說,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是自己修養不夠。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只有你靜下心來,學會自己跟自己獨處,才有可能有新的情況發生,這是自然法則。首先請學會做個耐得住寂寞的人!所以,你想得到一個人,越不要死盯著他。你越害怕失去一個人,就越不要死盯著他。你死盯著一個人,不肯放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會令他窒息,你早晚會失去他。看過一期《愛情保衛戰》中,一對年輕的戀人,男孩追了女孩兩年,對女孩特別好,女孩想吃什麼,他都會跋山涉水去給買到。
  • 遇事不責備,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這個時候,韓信攻佔了山東,派人過來對劉邦說,山東這個地方的人不服管,一定要有個大官鎮場子才行,請大王封我個假齊王吧。劉邦一聽,火冒三丈,老子正被項羽打得焦頭爛額,你不趕緊過來幫忙,反倒要起官來了。一拍桌子,怒不可遏。
  •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不會好好說話,自以為是,自說自話,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還美其名曰「直性子不藏著掖著」。個人覺得,如果你不經大腦脫口而出的話語傷害到了別人,那麼,還是藏著掖著點比較招人喜歡。在生活中,好好說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個人不會好好說話,沒有一種關係是搞不砸的。朋友之間說話,多點真誠和讚美;親人之間說話,多點耐心和溫柔;夫妻之間說話,多點溝通和真情;和陌生人說話,多點尊重和熱情,這是我們應該懂得的基本原則。
  • 不打擾別人的幸福,是成年人的頂級修養
    對此,我想再補充一點:這不僅是一種很不成熟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很沒有修養、沒有道德,很不善良的行為。實際上,不打擾別人的幸福,這應該是一個成年人的頂級修養和自律。我希望這應該是一個共識。02 不打擾的背後,藏著頂級修養什麼是修養?我認為,修養其實就是善良。或者說,善良是修養的底色。
  • 和顏悅色,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也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在一次訪談中,有位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一向儒雅的他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 人情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修養
    人情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修養。有人情味的人,才能讓別人活的輕鬆,也讓自己活的自在。人情味,讓長者更可愛前不久,看到一個短視頻,真暖心。真的是這樣,一個人是否可愛跟年齡沒有必然聯繫,只要有人情味,即使步入老年也依然會讓人覺得可愛。曾在《青年文摘》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
  • 哪些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很有修養 真正有修養的人具備什麼特徵
    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日常行為,語言上都可以體現出來,與一個有修養的人相處是一個很舒服的事情,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是我們要做的功課,那麼,哪些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很有修養?真正有修養的人具備什麼特徵?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哪些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很有修養1、朋友給你看照片,不左右滑。
  • 好好說話,不光是種技能更是一種修養
    好好說話,聽到的人如沐春風,交流更加順暢,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就是這個意思。可是生活中總有些人說話嗆人,句句像錐子,怎麼難聽說什麼怎麼讓人難堪說什麼。常常會以為這樣的人是直腸子,不會花言巧語。其實,好好說話不光是職場的一項技能,更是一種修養。前面那位,不好好對人說話恰恰說明她嚴重缺乏修養。眼光只向上奉迎不是聰明人的做法。要知道,工作做好不光需要上級的肯定,更需要平級和下級的支持。
  • 讓人舒服,是一種高貴的修養
    作者:石榴薔薇(富書籤約作者)讓人感到舒服是一個人頂級的人格魅力,是一種高貴的修養,這種魅力不在容貌,而在歲月積澱下來的睿智與淡定,是一種歲月曆練後的放下和釋然。01同學A女士,最近情緒處於燃點。照顧別人情緒,讓人舒服的,是一種高貴的修養,是一種頂級的人格魅力。03越是優秀的人,越讓你感覺到舒服。君子如玉,讓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塊溫潤的美玉。
  • 好好說話是一種修養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有分寸是一種修養。這樣的人,更受歡迎。謹慎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修養;如果沒有把握,不說最好。在別人問起或事到臨頭而不得不說時,措辭就一定要謹慎,這樣才能不誤人。當時和事後,人們也會覺得你是個靠譜、值得信任的人。
  • 保持距離,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保持距離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它不僅僅是一種相處的方式,還是一種修養的體現。比如說,在感情當中,如果你對對方沒有好感,也沒有想要接受的想法。那麼,在對方表達喜歡之後,就應該與對方保持適當的距離。
  • 想讓孩子聽話?你得先學會好好說話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曾這樣寫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家庭教育,始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影響最為重要的存在。而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語言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 一個人的氣質裡包含了一個人的格局與修養,格局小的人成不了大事
    一個人要是沒了修養和水準其他都是浮雲,只有德性先有了財才會來。那麼,我們來看看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和長者都具備哪些素質呢?謙遜有禮,先情緒後事情作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與人溝通交流最基本的是能力就是讓彼此舒服。
  •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看破不說破
    這其實也是一種修養和素質,主要靠後天的學習和經驗來獲得。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不是每個地方都會貼著「禁止隨地吐痰」、「禁止隨地丟垃圾」的標語,但你還是知道這些不能做,你也不會做。不管是人際交往的潛規則,還是公共場合的文明禮儀要求,其實針對的都是個人的素質和修養。在交往中,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就是看破不說破。什麼叫看破不說破呢?看破,就是看穿真相,透過表象看清了事實的面貌。而不說破,即使心裡透亮但嘴上什麼也不說。
  • 從一個人的沉默裡,最能窺見他的修養
    作者:邱潔(富書專欄作者)沉默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和修養,也是對自己的一份愛護,更標誌著一個人的成長。青春年少的時候,我們都喜歡表達自己,而且是強烈的表達。在公眾場合,看一個人的氣場和涵養,就看他懂不懂得沉默,沉不沉得住氣。隨心所欲地表達憤怒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憤怒的時候保持沉默卻需要修養的磨練和積累,需要心智和身體的多方自律。
  • 讓人舒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在中國,飯局最能考驗一個人的修養。十數人的聚會,每一句話都能照顧到所有人,不讓任何人被冷落,也難怪李嘉誠有如此成就。在大家的想像裡,這樣的商業大鱷,必定會姍姍來遲,待眾人鼓掌完畢,再來一番演講。如果要吃飯,他一定坐在主桌,有個名籤,重要的人坐在他邊上,其餘人坐在其它桌,飯還沒有吃完,就應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