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見李嘉誠的故事你聽過嗎?
長江CEO班有三十幾個同學,包括馬雲、郭廣昌、牛根生等很了不起的人。有一次,班上組織大家去香港見一次李嘉誠。提到李嘉誠,那可算是華人世界的超級大哥了。
在中國,飯局最能考驗一個人的修養。十數人的聚會,每一句話都能照顧到所有人,不讓任何人被冷落,也難怪李嘉誠有如此成就。
在大家的想像裡,這樣的商業大鱷,必定會姍姍來遲,待眾人鼓掌完畢,再來一番演講。如果要吃飯,他一定坐在主桌,有個名籤,重要的人坐在他邊上,其餘人坐在其它桌,飯還沒有吃完,就應該走了。
但真實的場景卻是,李嘉誠親自站在電梯口等待,與每一位來客握手,遞上名片。而且還給遞過來一個盤子,盤子裡有號,拿名片順便抓個號,這個號決定你吃飯的時候坐哪桌,避免到時候我們這些同學為誰坐1號桌,誰坐2號桌心裡有想法。後來才知道,照相也根據這個號。
吃了一會兒,李嘉誠起來了,說抱歉我要到那個桌子坐一會兒,後來才知道,助理們安排李先生在一個桌坐15分鐘,總共4桌,正好一小時。
臨走的時候他說一定要與大家告別握手,每個人都要握到,包括邊上的服務人員,然後送大家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關上才走。
後來大家鼓掌希望李嘉誠講話,最後他說,我沒有準備,我只講八個字叫做「創造自我,追求無我」。「創造自我,追求無我」,講完了普通話又用廣東話講一遍,之後發現還有老外用英文再講一遍。
後來大家開始思考這八個字的深意。什麼叫追求自我?你在芸芸眾生中,把自己越做越強大,自我膨脹,超越別人,這個過程就容易給別人以壓力,但是這樣不倨傲的態度,就讓人感覺很舒服。
身邊那些成就偉業的人,常都是讓別人感覺舒服的人。言行、舉止、穿著、品味,在人際交往中都恰到好處,處處透露著親切與舒適,感染著周圍人的感官系統,其實這是一種無形的徵服。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讓人舒服,是最頂級的人格魅力。讓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細心體諒他人,極具同理心的人。
君子如玉,讓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塊溫潤的美玉。
他們的魅力來自豐富,內斂,溫情,善良,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一種高貴。
一個人從表到裡,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外貌,能力,脾氣,品格,心性。
對應的品質同樣是五個層次:顏值,才華,性格,人品,慈悲。
細細品味,這五個層次,既是身處世間的識人之法,也是涵養內心的修行之途。
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人品,終於慈悲,這便是那條完整的路徑。
古人說:「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真正的高人,不是趾高氣昂、盛氣凌人的,而是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周到體貼、平易近人,相處起來讓人感到如沐春風般的舒服。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讓人舒服,發自內心地體貼他人、為他人著想,真誠地對待他人、包容他人,如春夜的小雨,潤物細無聲。
讓人舒服,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迎合討好,而是長在心底裡的善良,是刻在骨子裡的教養,更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本事越大的人,對人情世故越通達,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讓人舒服,處處透著教養,能化戾氣為祥和,人生之路必定越走越寬。
馬一浮寫過兩句詩:「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越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內心越是悲憫,溫柔地對待身邊的所有人和物,處處讓人感到舒服,如沐春風。
能夠讓人舒服,是因為有足夠的實力,胸中有溝壑,腹裡有乾坤,更有菩薩心腸,心中有愛,眼裡才會有溫柔。
讓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細膩而聰明的,他們做事講道理、說話有分寸,也許只是一個眼神與舉動,都可以讓你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暖意。
一個人越能讓周圍的人舒服,越體現他的深層修養,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一個人所能到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