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是擁有它

2020-12-20 騰訊網

文/學乃身之寶

前段時間,好朋友靈兒因鄉下公公要到城裡和他們一起生活這件事(婆婆一直在幫忙帶孩子),有點兒擔憂。

她擔心公公溺愛孩子,也害怕公公來會幹涉他們的生活,加上,一個朋友和她說了很多不要住在一起的理由,這讓她愈加不安。

她問我,是不是自己耳根子太軟了,別人說什麼,都會影響到自己。

我的回答很直接,「是的」。

我和她說,每個家庭的情況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關鍵是你自己怎麼想的。

她說,自己心裡不太希望公公來,但婆婆一直在這裡,他們老兩口總是分居也不是辦法,而且公婆年紀大了,就我老公一個兒子,早晚會住在一起的。

從她的話裡我感受到,她已經接受了公婆和他們一起住這個現實,但是聽到了一些反對的聲音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了。

像靈兒這樣的人或許有很多,他們特別在意外界的看法和評價,做決定時經常猶猶豫豫,不敢做選擇。如果這樣的情況只是偶爾出現,算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是這樣,那麼就需要改變了。因為這會影響到關係,以及個人的成長。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過於在意他人看法的人,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而沒有自我的人,看似很無私,實則是沒勇氣。

更重要的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很難維繫好一段關係。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怎樣成為一個有自我的人。

1. 有自我的人,是懂得尊重自己想法的人

對於自我的含義,我們可以藉助美國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的一個概念——內聚性自我來理解。

科胡特認為,內聚性自我的形成,是心靈發展歷程中的一個裡程碑,也是情緒承受能力的關鍵,因為情緒的驚濤駭浪,只會讓內聚性自我晃動,但不會輕易導致自我的瓦解。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形成了內聚性自我,不會因為外界的說法、判斷,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懂得尊重自己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一個有自我的人,內心會有一種向心力,即使遇到挫折,心靈破碎,也能夠再次凝聚起來,振作起來,因為他們有一種感覺,即「我基本上是好的」。

由此可見,那些牆頭草兩邊倒,或耳朵根子一直軟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那種「自我感覺不好」的人,所以才會特別在意外界怎麼評價自己。

可見,一個有自我的人,也是一個內心強大、自信的人。

2.沒有自我的人,會被他人的想法所控制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說:「大多數人的痛苦,根源在於自我尚未形成。」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獨立」,形成自我,就會依存於他人的觀點,看重他人的想法,依靠他人的評價,就會很痛苦。因為他們被他人的想法控制著。

就像我們常說那些「老好人」,他們的「好」並不會讓他們開心,因為他們一直違心地做著「好事」,不敢暴露真實的自己,他們也不會和他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因為他們沒有原則和界限。

當然,沒有自我的人,和過去的生活經歷有關,特別是小時候,因為人的性格形成,離不開童年。

正如阿德勒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說明了童年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但這並不代表童年的不幸無法被超越,因為阿德勒又說,「你的不幸,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可見,雖然我們沒有美好的童年,以形成內聚性自我,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強大的內心。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獲得一種真實地活著的感覺。

3. 成為一個有自我的人,從知道自己最看重什麼開始

前面說了,想要成為一個有自我的人,需要擁有一種感覺,即能夠真實地展現自己的意志,並深信,自己的意志基本上可以實現。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步走: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最在意什麼。

那些沒有自我,或自我不夠穩定的人,過於在意外界的看法,或許是因為自己沒有主意,也不知道自己最在意什麼,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成為一個有自我的人,就從弄清楚自己最在意什麼開始吧。

就像我朋友擔心公公來之後的問題,就可以想想,自己擔憂的事情能否化解,然後再進一步考慮。如果還有分歧,那就想想自己最在意什麼。因為不讓公公來住,很有可能影響婆婆和公公之間的感情,以及自己和老公之間的感情。

權衡之後,再做選擇,這樣就會清楚自己最看重什麼。

其次,我們要為自己在意的人或事去努力。

當我們知道自己最在乎什麼後,要為此付出努力。

比如,對於靈兒來說,她更在乎家人之間的和睦,讓公公來一起生活,那就要為此付出一些努力,包括學會應對公公可能溺愛孩子的問題,以及日後的相處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問題等等。

再次,我們要敢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我們能夠為自己的選擇付出努力後,還要為此承擔責任。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不要後悔,即使以後出現困難,也不要抱怨。

正如心理諮詢師叢非從說的:「一個人怎麼算是有自我呢?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更在乎的是什麼,他願意為自己更想要的東西而做選擇,也願意為之付出代價、做出犧牲,並且能為自己負責,這就是成熟的、有自我的人生。」

說到這裡,或許還有人會說,「我無法活出自我」,那麼這時,我想說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讓自己開心的決定。

因為讓自己開心,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而這個能力就是一個人最大的人格魅力。

擁有自我,你就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人格心理學」,你擁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大家好,歡迎來到「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的解讀。今天這一講,我們要講的是「人格特質」。首先,人格特質並不是一個人的天性或本性,而是後天的,是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和體現的,比如通過你的言行舉止來體現。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研究了一位叫珍妮的女性所寫的信件。
  • 心理學:具有「人格魅力」的女人,必定學會了這3種高級的思維
    本文是《心理學與女性成長》專欄,通過專欄的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關於女性成長的知識,解決在自我發展和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困擾。讓我們女人明白和掌握內心強大的方法、成長的方向以及將來的人生規劃等。儘快,從底層上去改變思維模式,從層次上去提升自我。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雖然希波克拉底的生物學知識或許並不準確,但是他是身心聯繫這一觀念最初的提倡者,也是第一個將人格進行分類的學者。2.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分類現代心理學擁有多個人格分類體系。2.1 人格與氣質現代心理學雖然已經摒棄了體液說,但依然保留了其最基本的概念:生理現象的確會影響人的基本人格。人腦中確實存在著調控人格基本方面的結構。
  • 人格心理學 人格以及人格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什麼是人格?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思維,情緒和行為的特徵模式,及其背後隱藏或外顯的心理機制。我們可以把人格視為個體動機,情緒,知覺對應獨特模式的「默認設置」,以及我們為理解自己與世界而習得的所有圖式。現代心理學已經摒棄了這種氣質理論,但是依然保留了它的基本概念:生理傾向的確會影響我們的基本人格。現代生物心理學將體液換成了神經遞質。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神經遞質,但是組合比例略有不同,而這種差異導致了個體獨特的神經化學模式,也就是氣質差異。
  • 心理學: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都有這4點「特徵」,你有嗎?
    心理學: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都有這4點「特徵」,你有嗎?心理學中也曾表示,一個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定要心胸寬廣,只有這樣,才能夠好的保持自己的人際關係,而並不是會因為一點小事鬧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 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為心理學的分支之一,可簡單定義為研究一個人所特有的行為模式的心理學。「Personality」一般都會被譯作「性格」,心理學學界則把它譯為「人格」。人格的定義是個體穩定而獨特的特徵集合,能夠改變個體在不同情境中的反應。
  • 心理學:對一個人太好,根本就不是愛,而是內在兩種人格的缺失
    如果你總是想要對一個人好,往往是你人格的一種缺失,這種缺失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缺失是討好型人格,心理學發現,影響我們在人際關係幸福度的往往是我們討好型人格,許多人都以為我們的價值需要通過討好別人來存在。 事實上,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本身自我價值還沒建立起來,所以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去看到自己的價值。
  • 人格心理學的目標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可能早有人告訴你,心理學不是你想的那樣。一些心理學教授在開學的第一天就興致勃勃地告訴學生這個令人驚奇的信息。他們解釋說,也許你期待心理學是描述人們外在行為下隱藏的想法和感受的;也許你認為它是關於性、夢、創造性、攻擊和無意識的;或者它涉及人們是如何各不相同的等等一些有趣話題。
  • 【人格心理學】人格的結構
    一般來說,人格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性格和氣質,在心理學中的性格和氣質與日常理解的有很大差別。在心理學中性格是指與社會道德評價相聯繫的人格特質。表現為個人的品行道德和行為風格,受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是個人有關社會規範、倫理道德方面的各種習性的總稱,是人格的核心。總的來說,性格是人在社會中習得的,不是天生的,與後天的教育關係很大。平時的時候是可以評價一個人性格的好壞的。
  • 普通心理學:從人格的世界中窺探心理學
    「他有健全的人格」「他的人格高尚」「他出賣了自己的人格」……人格,這個詞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聽到過。但是,若是讓我們具體地指出某一種特性是人格,又一下子想不出來。你若說「暴躁」「溫和」「善良」這些詞屬於人格,它似乎又更接近於性格的部分。那麼,人格的準確定義到底是什麼呢?
  • 良好家庭教育造就了人格魅力。有種人格很糟糕家長需重視
    人格。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詞,叫人格魅力。看來一個人,若能夠具備良好的人格,那麼他就有了魅力。那什麼是人格呢?有人會說是性格、有人會說是品質、也有人會說是行為習慣。其實說的都對,人格是個廣泛的含義,其最主要的在梵雲看來是價值,一個人的自我價值。那種不以別人眼光判斷是非曲直、能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那份自信。
  • 筆記|《人格》B1 人格心理學導論
    今天起,我們開始複習 人格心理學 筆記啦~共計七編,約兩周完成。下圖是簡要的框架。人性哲學 人格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學科,人性哲學體現了每位學者看待人的態度與對人的思考取向。人格動力人格動力這一主題探討的是人格的內在驅動特徵,它也是行為的動能。人格發展 人格發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到老年死亡的整個生命全程各種人格特徵的表現,是隨年齡和習得經驗增加逐漸改變的過程。人格測量人格測量是為了考察人們的人格品質與心理差異而設計、編制的人格測量工具與方法。
  • 【人格心理學】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心理學的泰鬥級大師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分成了三個層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最原始的無意識的本能,遵循快樂原則。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的人格就是本我的。一個人如果本我過強就會違法犯罪。自我是本我和超我之間起調節作用的部分,遵循現實原則。
  • 魅力型人格的8個特徵&如何表現
    雖然它可能不容易被許多人理解,但對於那些理解它的人來說,它是無價的。找到一個明確定義了自負和自信之間的區別的平衡點意味著世界上所有的不同。在這種平衡中,你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好個人。 如何識別魅力型人格? 我們的世界今天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愛和善意的、沒有自私意圖的成功人格。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充滿真正的魅力。但是這些人是誰呢?
  • 想要更有人格魅力?這12招,你值得擁有!
    如何習得人格魅力?很多人認為這是學不來的。他們覺得人格魅力是天生的,就像外向的人天生就善於表達和勸說。
  • 心理學:具有「人格魅力」的女人,必定學會了這三種高級的思維
    有好的生活,更有好的工作,這樣的女人才獨具魅力。 很多時候,具有人格魅力的女人,讓人想要接近。和她們交流,會產生前所未有的喜悅。而這些,都來自於女人多年以來的內心沉澱。 幹大事的女人,一定要沉得住氣。不要急躁,成功從來不會一蹴而就,一步一步朝前走,當你積蓄了足夠的能量,有些東西伸手就可抓到。
  • 讓人舒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在中國,飯局最能考驗一個人的修養。十數人的聚會,每一句話都能照顧到所有人,不讓任何人被冷落,也難怪李嘉誠有如此成就。在大家的想像裡,這樣的商業大鱷,必定會姍姍來遲,待眾人鼓掌完畢,再來一番演講。如果要吃飯,他一定坐在主桌,有個名籤,重要的人坐在他邊上,其餘人坐在其它桌,飯還沒有吃完,就應該走了。
  • 《人格心理學》|人格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的?
    核心書摘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而這本《人格心理學》就是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這本書解開了關於人格的種種謎題,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人格究竟是什麼?人格形成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人格是如何影響人類行為的?
  • 真正的領導力即是人格魅力!憑這四點就能讓你獲得「人心所向」!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徵服員工,領導員工盡職盡責且高效完成工作。你想成為這樣的領導嗎?人格魅力是指由一個人的信仰、氣質、性情、相貌、品行、智能、才學和經驗等諸多因素綜合體現出來的一種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
  • 人格心理學:洞悉人性的 27 堂課
    人格心理學不僅在心理學的學科體系內部有重要地位,在關於人的所有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也處於基礎性的位置,能夠讓我們對人類社會的運轉方式,多一份靈性的洞察。北師大心理學部教授、資深博士生導師許燕的 27 堂課,用權威的理論,和親切的講解,讓心理學愛好者輕鬆入門人格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