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好好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3步助力有效溝通

2020-08-26 天天陪伴

好好說話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更是一種舉手投足間的修養。不好好說話,是一種隱秘的、微妙的暴力,是無法用生活中的樸素思考去體會的。

無論是親密關係的維護,還是親子關係的建立,都需要好好說話。作為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前提,我們要用心去修煉好好說話,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怎麼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我的善意和愛,而不是控制和命令?

誠然,我們在和孩子說話時,無論是受到自身情緒的控制,還是沿襲了自己曾被教養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大家長作派無意識間表現出來,這時候,其實是沒辦法好好說話的。

不好好說話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歇斯底裡型

典型的情緒失控狀態,語音分貝升高,嘶吼的狀態,什麼難聽說什麼,什麼狠說什麼,什麼傷人說什麼,用泛濫的情緒撲過來壓制人的狀態。它不是一次簡單的情緒宣洩,傷害遠比你想像的大得多。會導致孩子處於驚恐不安的狀態,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成年人長大後對社會信賴的根源,這是對人幸福感一生的挫折。

2、咄咄逼人型

連環反問,得理不饒人,會讓孩子陷入自卑,感覺慚愧,非常沮喪,想還擊又言語無力的狀態,這種傷害的方式極為讓人不齒。它傷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對孩子的成長過程而言,沒有什麼比孩子的自我價值更值得談的問題。

3、冷嘲熱諷型

先寬一下家長的心,這是比較容易改善的類型。

冷哼、表示輕蔑的狀態、取笑、揭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說反話。毀掉一個孩子的捷徑就是當著眾人讓ta難堪、讓ta無地自容。帶給孩子的是羞愧和難堪,這種類型最大的傷害來自於愛你的人,是應該愛你的人。看起來不嚴重,但是從情感上,它比前兩種帶給孩子的撕裂感和傷痛更嚴重,是最疏離的。羞愧感是人生中最糟糕的感情之一。

4、自我中心型

隨口差評、粗暴打斷、強行說教、拒絕回應感受、強人所難,表面看語言無害、沒有攻擊性、也不強勢,它的攻擊性是所有類型中最大的,是最讓孩子難受的,帶給孩子的感受是孤獨,會把孩子推向絕望。拒絕感受孩子的感受、沒有能力感受孩子,這是必須要改正的一個習慣。

不好好說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1、長久甚至是反覆的自我否定。

不好好說話的家庭一定會出現這種問題。孩子沒有辦法有穩定的價值觀來評價自己,ta的評價標準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如何看我。父母可能當時是一時的激憤、一時情緒發洩,或者是一時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如果這些一時堆積起來就會變成一個語言的疊加效力,最後在孩子那ta就是這樣看自己,所有的事情ta都會往否定的方向去解釋,從而變成長久的自我否定,你怎麼可能期待一個長久自我否定的孩子有陽光的個性呢?你怎麼可能期待ta能是一個百折不撓的孩子呢?你無法期待這樣的孩子是一個經歷挫折還能成功的優秀孩子,ta一定是一個內心陰鬱、脆弱、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2、不被愛的情感匱乏。

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傷害,對孩子來說,得出的結論都是「我不配被愛」,在情感上形成匱乏感,對孩子一生的幸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可能會有毀滅性的打擊。

從小感覺不被愛的孩子將來的婚姻、擇偶、交友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境,而實際上這些生命當中的風暴本可避免,如果孩子還小,還沒有長成,都有機會幫助他們不必經歷這樣的人生風暴。

3、深深壓抑的憤怒。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不好好說話都是攻擊,對孩子而言,ta無力反擊,都深深地咽下去,只能咽下去。

以上傷害,假愛之名行傷害之實,源於一個不好好說話的原生家庭。

其實,傷害人的人本身也是受害者,什麼樣的人會以傷害的方式、暴力的方式,哪怕是微妙的言語傷害方式傷害人呢?一定是在自己生命當中壓抑了非常多怒火的人、憤怒的人。

慣常以言語傷人的方式說話的人,他的內心其實是有傷痛的,而實際上我們為什麼不把這當回事呢?是因為往往用言語傷人的人很替人著想,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壓抑的好人,壓抑了非常多化解不了的情緒,他需要的是個人成長,而不是簡單地一次次把情緒垃圾倒給孩子。

父母不好好說話,用語言打擊孩子,孩子要麼被打擊得滅火,要麼就變成另外一個版本的父母去傷害別人。

言語是命運,一個不好好說話的家庭是性格缺陷的元兇。

不好好說話,它傷的不僅是孩子的命運,是個人的命運,甚至是整個家庭和家族的命運。

我們常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呢?

父母成長的狀態是孩子的起跑線。

終結不好好說話的步驟:

1、停止施加語言暴力,終結傷害。

2、停止解釋。

解釋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是一種內心情感上的防禦。解釋的好處是自己沒那麼自責了,壞處比好處大得多,一旦不自責可能就不反思了,一旦不反思,傷害就會一遍遍地重複。只有真相才能帶領我們走向解決問題的角度。別害怕犯錯,害怕的是對過錯不肯承擔。

3、停止補償模式。

這裡的補償模式指的是「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是突破原則讓渡一些利益與孩子進行的互動,答應不給的最後輕率地給了也是言而無信,這會削弱自己改變的意願,還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影響力。

不好好說話受害者終結的步驟:

1、停止因為對方的言語傷害而進行自我否定。不經過你的允許沒有任何人可以進入你的心靈家園傷害你的心。

2、停止因為沒有保護好自己,感覺自己太弱小而自責,不要自憐自棄。弱小並不丟人,不能保護自己也不丟人但是停止成長一直這樣才丟人。

3、停止報復。

做一個不好好說話的終結者,所有的改變都是從意識到開始的。用心去愛,成長的美好無與倫比,成長的結果遠比你想像的喜悅。

那麼,我們能夠給予孩子什麼呢?也許不是最好的學區房,不是最貴的物質供給,更不是強求一個最完美的自己,因為人無完人,逐漸長大的孩子也終將意識到這一點,而父母不斷學習、改變、成長的生命狀態,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作為榜樣,收穫力量。

作者:汪毅

編輯:陪伴

關注,每天為您分享家庭教育、校園資訊、學習方法、個人成長等相關內容,陪伴孩子,成長自己。

相關焦點

  • 父母不好好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3步助力有效溝通
    好好說話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更是一種舉手投足間的修養。不好好說話,是一種隱秘的、微妙的暴力,是無法用生活中的樸素思考去體會的。無論是親密關係的維護,還是親子關係的建立,都需要好好說話。作為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前提,我們要用心去修煉好好說話,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怎麼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我的善意和愛,而不是控制和命令?
  • 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多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
    導讀: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氣「大吼」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大?愛生氣的父母,都該看看這文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1歲高三男生留遺言自殺,不懂溝通的父母對孩子有多大傷害?
    一、不懂和孩子如何溝通的父母,能對孩子造成多大傷害? 少年說裡,初二女生袁靜頤的媽媽總愛拿孩子和別人比較,以此來激勵女兒。然而女兒對這種方法深惡痛絕,她站在高臺上對著母親痛哭流涕道:「你的女兒也很努力,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呢?」
  • 父母如何與孩子做有效溝通
    在孩子小的時候,許多父母會通過講故事、唱搖籃曲來哄孩子入睡,可等孩子長大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卻變得越來越少了。  缺少溝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如何做有效的溝通,是我們需要學習與探討的。
  • 父母「吵架」與「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網上曾經有個孩子哭訴:「如果可以,我希望你們不要生下我,因為我從來沒有感覺到你所謂的關心和愛,只有你和爸爸無盡的爭吵。」 原來孩子什麼都知道,只是父母不知道。 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另一邊電影主角小樂,長期生活中父母爭吵打架的環境下,為了逃避這種現實,每天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 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可能作為媽媽都會不自主的對孩子有完美期望,直腸直肚地表達自己的遺憾,章娘娘也不例外。 不過如果醒醒有一天看到媽媽的評價,內心會產生怎樣的波瀾呢?「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知乎上有網友提問 「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別不信,這是孩子的心理陰影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小亞也只是生活中千千萬萬要面對父母吵架的孩子之一,長期讓孩子處在吵鬧、對立的情緒環境中,孩子難免會受到影響。那麼,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長期在父母激進情緒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有自閉、欺軟怕硬、與人溝通困難這樣的性格缺陷。長大以後,更是很難融入集體,更別提進入魚龍混雜的社會當中會有多麼困難了。二、家長該如何避免在家中發生爭吵?1.
  •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答案五花八門,有考試沒考好的,有想要的禮物沒得到的…… 其中有一個學生回答:「當爸爸媽媽說,都是因為我,他們才吵架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想跳樓!」 他瞪大眼睛、握緊拳頭、咬緊牙齒狠狠地說,這位同學憤怒的情緒溢於言表。
  • 父母的「打擊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因為我們都經歷過身為兒女的階段,都明白家長對自己的無情否定是有多麼的傷人,甚至給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沉痛烙印,而身為父母的他們卻渾然不知。那麼,究竟是為什麼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打擊教育」呢?因為大多數孩子遇到的情況是,無論你做的多好,比如你考到了全校第一,父母也會毫不留情地去否定你的努力。
  • 舌上有龍泉 殺人不見血,語言暴力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多大
    語言暴力的定義,是使用謾罵、詆毀、不屑、譏笑等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對方的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和心理上的侵犯和損害。《好好說話》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說話雖然簡單,但可不是一件小事。說什麼話,很重要。用簡單的話去傷害別人,可能造成的後果很大。用簡單的語言去溫暖這個世界,可能給人帶來的就是一時、一天乃至一生的幫助。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語言能帶來多少溫暖,也能帶來多大的傷害。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好好說話,發揮語言的魅力和價值,給孩子帶來走心的鼓勵、理性的批評以及溫暖的鼓勵。 孩子學習遇到了困難本來就不開心,家長還反覆的批評打擊,不僅會讓孩子心情更加低落,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學習上有更強的挫敗感,難以找到學習的快樂和獲得感。 2. 傷害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總認為孩子依賴父母,因而對父母就該有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信任父母。
  •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3點,你還敢吵嗎?
    那麼傷害孩子的真的是離婚帶來的嗎?不可否認父母關係的破裂,以離異收場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這種傷害不是必然的,真正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不是離婚,而是父母之間日日夜夜無休無止的爭吵。父母對於孩子最大的影響是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一切的綜合,夫妻關係好,孩子才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而劍拔弩張的家庭氛圍,父母爭吵不休,對孩子危害重重。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家長們以為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卻不知語言上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語言暴力對孩子會有哪些影響?一起走進今天的《成長的煩惱》。 聞驊 和大家談一談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一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在與一些父母接觸的時候,不少的父母都說到自己的脾氣問題。她們說自己也知道發脾氣對孩子不好,然而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內心就像是一個暴躁的野獸,自己完全無法控制自己。她們也想過改,但是就改不了。其實並非是她們改不了,而是因為她們還不夠痛。之前曾看到過一個帖子,講到一個脾氣暴躁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
  • 父母的大吼大罵,對孩子有多大傷害?
    我安慰了好一會,他才沒哭,一會睡著了。過了一會,二寶也睡著後,我來到客廳,看到先生在低著頭玩手機,我小聲的說:「你幹嘛這麼兇吼孩子啊?都把他嚇到了。」先生抬頭看了下我,也沒作聲,又低頭玩手機了。從他眼神猜到,他也正在為剛才對大寶的兇吼而自責。
  • 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很大,用這3種方法比你吼一千遍更有效
    我認為後者確實是,當孩子屢教不改的時候,吼一聲真的有效,練就「河東獅吼」這一技能,開始對自己說不要生氣,不要用吼,當遇到「神獸」不能回籠的時候,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吼一聲「神獸」被鎮住了,但心裡就開始後悔莫及,為什麼要用吼呢?這樣對孩子不好,對孩子傷害很大,我可以溫柔對待孩子的,下次一定要溫柔,再溫柔。媽媽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心理獨白啊?
  • 「非暴力溝通」四步走,聰明父母學起來
    4、身體暴力時代在進步,但依然有不少父母面對「不聽話」的孩子,依然會選擇動用武力,嚴重時變成虐待,這對孩子的身心傷害是可想而知的。5、冷暴力父母對孩子缺乏情感回應,非常冷漠地對待孩子,故意的忽視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暴力溝通是普遍存在的,畢竟這種方式有時候看起來的確是「有效」的,但長遠來看,這樣的溝通方式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 父母的「暴力溝通」,破壞親子關係還無用,學會有效溝通很重要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如何科學育兒是每位家長都關心的事情,因為育兒的方式將會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如果父母採取的是有效的溝通方式,那麼孩子就能在一個好的氛圍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如果父母採取的是暴力的溝通的方式,那麼孩子就會因此而受到傷害,出現各種問題。
  • 「爸爸媽媽放過我吧」控制不好情緒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特別是當父母的人群,總有憋不住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的時候。 可是父母們知道嗎?長期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胡玉平日處理工作問題都比較沉著冷靜,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溫和又冷靜的人。但是跟他熟悉後才知道,雖然胡玉在工作時脾氣很好,但是在教育自己兒子時卻經常會「變身」。
  • 你永遠都不知道,「指責型人格」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你永遠都不知道,「指責型人格」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分析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本應該是最溫馨的地方,可是,很多人都將好脾氣留在了外面,回到家之後,將所有負能量都發洩給了身邊最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