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更是一種舉手投足間的修養。不好好說話,是一種隱秘的、微妙的暴力,是無法用生活中的樸素思考去體會的。
無論是親密關係的維護,還是親子關係的建立,都需要好好說話。作為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的前提,我們要用心去修煉好好說話,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怎麼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我的善意和愛,而不是控制和命令?
誠然,我們在和孩子說話時,無論是受到自身情緒的控制,還是沿襲了自己曾被教養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大家長作派無意識間表現出來,這時候,其實是沒辦法好好說話的。
1、歇斯底裡型
典型的情緒失控狀態,語音分貝升高,嘶吼的狀態,什麼難聽說什麼,什麼狠說什麼,什麼傷人說什麼,用泛濫的情緒撲過來壓制人的狀態。它不是一次簡單的情緒宣洩,傷害遠比你想像的大得多。會導致孩子處於驚恐不安的狀態,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成年人長大後對社會信賴的根源,這是對人幸福感一生的挫折。
2、咄咄逼人型
連環反問,得理不饒人,會讓孩子陷入自卑,感覺慚愧,非常沮喪,想還擊又言語無力的狀態,這種傷害的方式極為讓人不齒。它傷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對孩子的成長過程而言,沒有什麼比孩子的自我價值更值得談的問題。
3、冷嘲熱諷型
先寬一下家長的心,這是比較容易改善的類型。
冷哼、表示輕蔑的狀態、取笑、揭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說反話。毀掉一個孩子的捷徑就是當著眾人讓ta難堪、讓ta無地自容。帶給孩子的是羞愧和難堪,這種類型最大的傷害來自於愛你的人,是應該愛你的人。看起來不嚴重,但是從情感上,它比前兩種帶給孩子的撕裂感和傷痛更嚴重,是最疏離的。羞愧感是人生中最糟糕的感情之一。
4、自我中心型
隨口差評、粗暴打斷、強行說教、拒絕回應感受、強人所難,表面看語言無害、沒有攻擊性、也不強勢,它的攻擊性是所有類型中最大的,是最讓孩子難受的,帶給孩子的感受是孤獨,會把孩子推向絕望。拒絕感受孩子的感受、沒有能力感受孩子,這是必須要改正的一個習慣。
1、長久甚至是反覆的自我否定。
不好好說話的家庭一定會出現這種問題。孩子沒有辦法有穩定的價值觀來評價自己,ta的評價標準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如何看我。父母可能當時是一時的激憤、一時情緒發洩,或者是一時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如果這些一時堆積起來就會變成一個語言的疊加效力,最後在孩子那ta就是這樣看自己,所有的事情ta都會往否定的方向去解釋,從而變成長久的自我否定,你怎麼可能期待一個長久自我否定的孩子有陽光的個性呢?你怎麼可能期待ta能是一個百折不撓的孩子呢?你無法期待這樣的孩子是一個經歷挫折還能成功的優秀孩子,ta一定是一個內心陰鬱、脆弱、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2、不被愛的情感匱乏。
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傷害,對孩子來說,得出的結論都是「我不配被愛」,在情感上形成匱乏感,對孩子一生的幸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可能會有毀滅性的打擊。
從小感覺不被愛的孩子將來的婚姻、擇偶、交友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境,而實際上這些生命當中的風暴本可避免,如果孩子還小,還沒有長成,都有機會幫助他們不必經歷這樣的人生風暴。
3、深深壓抑的憤怒。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不好好說話都是攻擊,對孩子而言,ta無力反擊,都深深地咽下去,只能咽下去。
以上傷害,假愛之名行傷害之實,源於一個不好好說話的原生家庭。
其實,傷害人的人本身也是受害者,什麼樣的人會以傷害的方式、暴力的方式,哪怕是微妙的言語傷害方式傷害人呢?一定是在自己生命當中壓抑了非常多怒火的人、憤怒的人。
慣常以言語傷人的方式說話的人,他的內心其實是有傷痛的,而實際上我們為什麼不把這當回事呢?是因為往往用言語傷人的人很替人著想,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壓抑的好人,壓抑了非常多化解不了的情緒,他需要的是個人成長,而不是簡單地一次次把情緒垃圾倒給孩子。
父母不好好說話,用語言打擊孩子,孩子要麼被打擊得滅火,要麼就變成另外一個版本的父母去傷害別人。
言語是命運,一個不好好說話的家庭是性格缺陷的元兇。
不好好說話,它傷的不僅是孩子的命運,是個人的命運,甚至是整個家庭和家族的命運。
我們常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呢?
父母成長的狀態是孩子的起跑線。
1、停止施加語言暴力,終結傷害。
2、停止解釋。
解釋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是一種內心情感上的防禦。解釋的好處是自己沒那麼自責了,壞處比好處大得多,一旦不自責可能就不反思了,一旦不反思,傷害就會一遍遍地重複。只有真相才能帶領我們走向解決問題的角度。別害怕犯錯,害怕的是對過錯不肯承擔。
3、停止補償模式。
這裡的補償模式指的是「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是突破原則讓渡一些利益與孩子進行的互動,答應不給的最後輕率地給了也是言而無信,這會削弱自己改變的意願,還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影響力。
1、停止因為對方的言語傷害而進行自我否定。不經過你的允許沒有任何人可以進入你的心靈家園傷害你的心。
2、停止因為沒有保護好自己,感覺自己太弱小而自責,不要自憐自棄。弱小並不丟人,不能保護自己也不丟人但是停止成長一直這樣才丟人。
3、停止報復。
做一個不好好說話的終結者,所有的改變都是從意識到開始的。用心去愛,成長的美好無與倫比,成長的結果遠比你想像的喜悅。
那麼,我們能夠給予孩子什麼呢?也許不是最好的學區房,不是最貴的物質供給,更不是強求一個最完美的自己,因為人無完人,逐漸長大的孩子也終將意識到這一點,而父母不斷學習、改變、成長的生命狀態,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作為榜樣,收穫力量。
作者:汪毅
編輯:陪伴
關注,每天為您分享家庭教育、校園資訊、學習方法、個人成長等相關內容,陪伴孩子,成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