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字所有家長都說過,雖不好,卻包含了對孩子無限的愛

2020-08-28 缺點先生

「不要再看電視了好不好?」

「別跑來跑去,要摔倒了」

「不要再玩手機了」

」上課別走神啊「

「看電視,別離電視太近了,傷眼睛」

交流方式


這是家長與孩子正常的交流方式,經常用到的兩字是「不」和「別」字

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魏格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的名稱叫白熊效應。它要求參與者不要在腦海中想像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的反彈,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隻白色的熊,所以把這個實驗的名稱就叫白熊效應。

人的潛意識聽不到 「別」這個字,也聽不到「不」這個字。我們在提醒孩子別摔,實際上強調的是摔跤。孩子的注意力就在摔跤上,接下來的潛意識就會自動完成摔一跤的這個動作。

小編是相信這些國外實驗研究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否真的適合我們?學習之後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的社情?該不該在學習吸收的同時多加一個問號呢?

多年前,小編還在讀書階段,讀了很多管理類、經濟類、營銷類等西方的書籍,畢業入職的頭幾年,那幾年混的還可以,總覺得西方書籍閱讀是沒有白讀的,使用所謂「科學的方法」確實工作效率很高,甩了辦公室其他人幾條街,每每都能得到領導誇獎。

每每這個時候,爸爸就會提醒我,眼裡要有活,更要有人,不然會吃大虧的。

白熊效應


爸爸,是那種人情場合過了千百遍的人,我非常不贊同他的做事方式方法,喝茶、吃飯喝酒是一種浪費時間的社交方式,也因為這經常與父親吵架。

但,當我在公司遇到事情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支持我,領導想保護支持,但其他人都不表態,他也沒有辦法。

後來知道自己吃了虧,爸爸讓我讀讀咱們自己的文化書籍,第一本就是易經,讀完之後,我才明白自己就像是一個傻子。

簡單來說,當你風頭太過的時候,你是得利的,凡事陰陽相伴,你得利別人就失利,你開心別人就相對不會太開心,這是咱們的社情。

所以,今天看到這個白熊效應,我就在思考是不是真的是我們錯了呢?

先不做判斷,先看「春花秋月何時了hsl」網友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真的像電流一樣,過遍自己的全身,直抵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我就是那個捨不得孩子長大的媽媽!女兒22個月斷奶,孩子沒咋滴,我自己哭的像個淚人!孩子34個月上幼兒園,轉身離開淚就流下來,在家整整哭了一上午,不知不覺孩子今年要上小學了。她也越來越懂事了。有時候會問我,媽媽,你是愛小時候的我還是現在的我?回答,都愛!但是心裡真的捨不得你長大!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

含蓄


小編覺得沒有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因為東西方文化確實不一樣,我們的表達方式從來不會像西方那樣直接呢?

我們對孩子的愛,表達起來總是含蓄的。

這種表達的方式弊端在於,一旦孩子習慣這樣的方式,說話就是直來直去,等他長大之後,與父母在一起,就是就事論事,說完就收工。

家,本來就是一個談天說地的港灣,如果成了事事講道理,是不是冷了人情,涼了人心呢?

我們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做人方面的優秀文化,面對外國文化,我們不用100%抵制,要理性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在吸收的同時,不能忘記我們自己的文化才是根。

相關焦點

  • 這三句話,對孩子來說如同毒藥般可怕,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
    這三句話,對孩子來說如同毒藥般可怕,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中國父母在孩子的身上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當孩子的發展沒有達到父母的預其時,低情商的父母不但不會鼓勵孩子,甚至還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用?」這句話相信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當孩子考不出好成績、做不好父母吩咐的事情時,父母都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 「你乖我才愛你」?家長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對孩子們只是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無條件地去愛,他說,愛他們本身,而不是愛他們所做的事。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怎麼說呢?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 這些話 對孩子的傷害超過交通意外 很多家長說過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手機不離手,盛怒之下,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樣出格的話。然而,你知道嗎,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恰恰是你的這種語言暴力。他們說,父母從來都沒對自己有過認可,總是罵自己是廢物,沒用的東西。在孩子年齡很小的時候,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不足,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是他們眼中的上帝。然後,很多父母習慣性給孩子進行否定,這會徹底摧毀孩子的心理。
  • 牢記這兩個字,輕鬆搞定與孩子的緊張關係,用過的家長都說太有效
    很多家長不提孩子還好,只要一提到孩子就會感到頭大。其實這些問題呀,只要兩個字就可以解決,我把它稱為「家教二字法則」,這兩個字就是——隱忍。那怎麼樣來實施這兩個字呢?主要的途徑有4條。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還去給他進行火上加油,這孩子糟糕的心只能夠再一次膨脹,他會覺得自己在心情最糟糕的時候,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而在最能夠給他幫助和愛的地方,卻反而讓他糟糕的心理爆棚了,他對這個家對父母的那一種期待就失望了。
  • 「不聽話會被大灰狼抓走」,這句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這種方式看著挺管用,實際上對孩子的危害真不小。比如有些家長常常用警察嚇孩子,動不動就說「再哭讓警察抓你」。家長說完覺得沒啥事,孩子很有可能會當真。他會變得消極,不停擔心警察來抓自己,最後導致焦慮、睡不好。
  • 對孩子說過這三句話,父母要好好檢討了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有時候父母的話,也可能在無意中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父母對孩子說過這三句話,要好好檢討一下了。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懂滿足,喜歡和別人進行比較。,孩子直接就啞口無言,家長變相剝奪了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
  • 家長對孩子的這四種愛肯定是錯的
    我們知道,但凡一個事物用到「藝術」這兩個字,那就不是拿來隨便說說的,能被稱為藝術,一定需要有獨到的特徵,能夠讓人內心深處受到一些觸動才行。所以老班一直認為家長學會「愛孩子」其實是一項很不容易的大工程。如果不在意,我們的愛很有可能就會走進歧途,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不但不是真正的愛孩子,甚至會用我們的「愛」給孩子挖出來一個一個的坑,讓孩子的路變得坑坑窪窪,讓孩子的人生跌跌撞撞,甚至一生受累。
  • 致家長:所有方式錯誤的愛,都會變成對孩子的害
    雖然可以肯定這位媽媽是愛孩子的,而且能迅速獲得支持的理由不下千萬個,諸如無奈、嚴是愛、為了孩子好......但是,我要說,凡事皆有因果,只要一個行為造成了相應的結果,都不會因為任何理由的存在而發生改變。況且,這種明顯矯枉過正的方式,與教、學、育的本質背道而馳,絕對錯誤。
  •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無條件「愛」自己的孩子,你做到了嗎?
    作為父母是否說過這樣的話在孩子做了一些讓父母很頭疼的事情時很多的父母都說過這樣的話吧,認為這樣的話會讓孩子瞬間聽話,雖然目的是希望孩子更加聽話,不再淘氣,但是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教育理念是錯誤的。這樣說並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 對孩子的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誅心
    很多媽媽會問,有時候無心的玩笑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嗎?芭迪熊在這裡提醒家長,很多語言一定要注意,正是因為很多玩笑,就會在不經意間刺痛孩子的心靈。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語言暴力是不被我們認知的。「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有什麼可害怕的,真丟人!」
  • 孩子總是愛說謊,家長注意這三點,對孩子影響很大
    孩子總是愛說謊,家長注意這三點,對孩子影響很大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曾經遇到過孩子犯了錯不承認,然後來說謊掩蓋自己錯誤現實的一個情況,這有時候讓家長非常的苦惱,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改善孩子的這個壞毛病,其實很簡單,家長只要注意這三點,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很大。因為大家都很喜歡誠信的人,所以要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 家長們小心了!對孩子傷害很大的這六句話,你可能也說過
    這會推進孩子的逆反心態、減弱孩子的求助心理。不自己做往往有習慣、畏難情緒、有意逃避、沒有想到去做、確有困難等多種因素。而一句「你自己能做的事為什麼不自己做」就把所有的因素都排除在外,只留下「你就是不願意做」「懶惰」等明示或暗示,打擊了孩子的自信與積極性。正確的做法是,停下手頭的事,與他一起面對他應該做的事。
  • 你對孩子說過冷暴力的話麼?
    這是一檔某衛視的《媽媽聽我說》親子節目,一個孩子對媽媽說的心裡話。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反應,自己的孩子,愛玩、不愛學習。家長讓孩子學習,孩子就拖拉、沉默、生悶氣。把家長氣得,什麼狠話都說了,甚至差點動手。讓家長特別的苦惱…明知道自己在氣頭上,不應該對孩子說狠話,卻怎麼都收不住…不過也有一部分家長,他們是這樣的,他們知道現在不能再用打罵的方式來懲罰孩子,所以不打孩子,也不罵孩子,孩子犯錯了,或者不聽話,就把孩子鎖在門外、衛生間、陽臺、房間。
  • 你能克制對孩子的愛嗎?如果不能,那註定你教不好孩子
    肯定是愛,或者說是太愛了,但是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短期看起來無害,甚至有益,但是從長期看,這樣的無法控制的愛,只會害了孩子。父母學會應該控制住自己對孩子的愛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也都想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但是這樣做是否合適呢?是孩子眼前生活的更好還是將來生活的更好,這就需要父母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了。
  • 這件事家長要重視!這些不當行為對孩子影響很大
    很多家庭中,父母都有對孩子撒謊的習慣。在這裡要提醒爸爸媽媽們,無論你的謊言是無心的還是善意的,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都會有很大負面影響的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爸爸媽媽對孩子撒謊的危害有哪些吧。合理的教育勝過善意的謊言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這樣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言一行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對父母無限信賴和熱愛,在孩子眼裡,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他們的話是算數的、有權威的。
  • 算了,這兩個字包含著很多失望
    算了,這兩個字包含著很多失望。1: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最易迷失自己;處在別人的關愛中,最易弱化自己。忍著4:世間的一切都在流動,屬於你的都只會有片刻的停留,你得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更好地去擁抱人生;人都是這樣的,得不到的死皮賴臉,得到了的隨意丟棄。5:生活是一場無師自通的修行,從喧鬧的人際關係裡學會孤獨,從熱愛的事上學會妥協,從依賴的人身上學會分別。
  • 這輩子都不能對孩子說的話,許多媽媽卻都說過。
    懷孕八個多月的我氣得幾天都懶得搭理他,當時想,我這是嫁了個什麼玩意兒啊!婚姻的一地雞毛太平常了,但是這些讓我當時很生氣的事,我一輩子都不會告訴我的孩子。我不會讓我的孩子知道他爸爸有那麼糟糕的一面,我會把他爸爸好的那一面毫無保留的告訴他。
  • 寫給所有家長的道歉信:抱歉,我們所有人都錯怪你們了
    傷害的是所有閱讀文章的讀者,不管他們還能不能再次看到這篇文章,我都希望能夠向他們道歉並得到原諒。為什麼現在網上這麼多「鍵盤俠」?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總會有「鍵盤俠」跳出來,站在所謂道德的制高點來指責別人,仿佛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然而這才是網絡暴力的來源,盧森堡博士就告訴我們「暴力的來源往往都是道德評判」。
  • 不善於說「愛」的中國式家長,借這本書表達對孩子的愛和祝福
    你是不是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不知如何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愛?表達愛是一種藝術,如此重要,卻如此之難。就讓這本書,來幫你道出對孩子難以言表的美好情感與期待吧。這本書深深打動了我,它將家長對孩子的愛與希望用一種朗朗上口、溫暖的語言表達出來,希望孩子能在成長中慢慢感受這份愛,慢慢長成自己希望的模樣。
  • 細讀紅樓:黛玉雖死,僅用兩個字,就牽絆了寶玉一生!
    然而,黛玉雖死,可是她卻用兩個字,就牽絆了寶玉一生。林黛玉在她和賈寶玉的愛情中是輸了還是贏了?這要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若僅僅從誰是最後的成功者上看,林黛玉必輸無疑了。可從另一個方面分析,無論是薛寶釵還是另外的任何一個人,都是無法贏得了林黛玉的。愛情本就沒有道理、沒有對錯可講的。愛情中的人既是瘋子,又是傻子。情人的眼中沒有美醜、對錯,他若愛你,無論你是美的還是醜的、對的還是錯的、別人怎麼說你、議論你,情人眼中的你都是獨一無二、完美無缺的。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就是這樣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