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藝術】
愛孩子是一種藝術。
我們知道,但凡一個事物用到「藝術」這兩個字,那就不是拿來隨便說說的,能被稱為藝術,一定需要有獨到的特徵,能夠讓人內心深處受到一些觸動才行。所以老班一直認為家長學會「愛孩子」其實是一項很不容易的大工程。
如果不在意,我們的愛很有可能就會走進歧途,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不但不是真正的愛孩子,甚至會用我們的「愛」給孩子挖出來一個一個的坑,讓孩子的路變得坑坑窪窪,讓孩子的人生跌跌撞撞,甚至一生受累。
【不懂愛很可怕】
我們經常見到身邊一些人對孩子的愛讓人感覺不妥,甚至有些人愛孩子讓人難受反感,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思考到底是「愛的不夠藝術」,還是本身這種愛就是錯的,然後認真琢磨一下該如何調整。
例如我們的老人如果這樣對待孩子,應該該怎麼辦?老班這裡列舉身邊和網上常見的四種「愛」,成為孩子的「四大殺手」:
【錯愛第一招】
不平等的愛。
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源,就是平等。幸福家庭裡每一個成員都是平等的,都是最重要的,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待遇。除非自願奉獻或者情況特殊,其他不能有特權。
這種平等要在平時體現出來。例如:勞動儘量共同參加;遊戲儘量全員參與;吃東西也儘量一起分享;……父母盛飯的時候各個家庭成員都要儘量公平。不能出現你多我少的情況,質量也要接近,避免產生「不公平」現象。
我遇到一個女孩,父母投訴說她無緣無故仇恨弟弟,搶弟弟的東西吃,還偷偷虐待弟弟。
聽到這個案例,我馬上就意識到孩子的家庭一定有問題。毛澤東曾經引用黑格爾的理論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審美取向多半來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這個女孩這麼不正常的恨弟弟,那弟弟肯定對她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然後我就問這對夫妻「弟弟出生前後你們對姐姐的態度有沒有變化?」父親遲疑了一下,說「也沒有啊,我們對這個女兒一直很寵的。只是現在照顧弟弟多用了一些精力,對姐姐的關懷可能少了一點。」
然後我們就應該明白,這個家庭中從來就沒有過平等的愛——最初的時候,一家人對女兒的愛是超過了其他人的,是寵愛,溺愛。這種愛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地位超然,這種愛顯然是不對的,不平等的愛給孩子的錯誤認知會讓孩子在某一天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優秀,那個時候孩子就會受到巨大的打擊。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是一樣被愛的。有好吃的要分享,有好心情要分享,有快樂要分享,……平等的愛是真正的幸福。我家孩子在懂事之初,我就注意在她面前展示平等的分享。例如有時候喝一瓶酸奶,我們一家三口就會分成平等的三杯,一人一杯,一家人喝的津津有味。但一瓶酸奶有時候實在太少,那在廚房的時候把爸爸媽媽的杯子裡偷偷放點水,一樣多的端出去就好了。現在孩子很懂事,願意分享,樂意承擔責任。
但這個孩子曾經在家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有什麼好東西當然有優先選擇權。好吃的也會先盡她一人享用,自然處處受到優待,這樣長久以來,孩子就會忽略了別人,只在乎自己,感覺家裡什麼事情都應該是父母做,自己享受,內心深處自然形成了自私與冷漠,有時候一旦不滿意,就會產生怨恨。弟弟出生後父母感覺姐姐大了,自然關心就會減少,照顧弟弟多些,這種自然的行為在姐姐看來就是弟弟的出現搶走了她的特權,然後就偷偷的欺負弟弟,令人扼腕嘆息。
【老班支招】
更多些愛老大。
其實父母除了在弟弟出生之前不要給姐姐特殊的對待之外,弟弟出生後還要更好的對待姐姐,並不斷強化姐姐的優秀,讓姐姐產生做姐姐的成就感,感覺到做姐姐的責任重大。還有一點也要注意,老二出生後要更多的照顧老大,因為老大對感受比剛出生的老二要敏感很多,心理更脆弱。有好吃的先給姐姐吃,有好玩的先給姐姐玩,畢竟老二啥都不懂,不需要特意關照。而且關照老大的時候要跟老大說清楚,讓她懂得父母對她是愛的,這種愛超過對弟弟的愛。
這文章很好 ,我是一位家長聽過老班的講座,和他討論過孩子的教育。經過老班同意發到這裡的,大家可以關注:老班的公眾號 : 「」光明生涯規劃 「」,有更多好文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