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這四種愛肯定是錯的

2020-10-25 顧意為之


【愛是一種藝術】

愛孩子是一種藝術。

我們知道,但凡一個事物用到「藝術」這兩個字,那就不是拿來隨便說說的,能被稱為藝術,一定需要有獨到的特徵,能夠讓人內心深處受到一些觸動才行。所以老班一直認為家長學會「愛孩子」其實是一項很不容易的大工程。

如果不在意,我們的愛很有可能就會走進歧途,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不但不是真正的愛孩子,甚至會用我們的「愛」給孩子挖出來一個一個的坑,讓孩子的路變得坑坑窪窪,讓孩子的人生跌跌撞撞,甚至一生受累。

【不懂愛很可怕】

我們經常見到身邊一些人對孩子的愛讓人感覺不妥,甚至有些人愛孩子讓人難受反感,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思考到底是「愛的不夠藝術」,還是本身這種愛就是錯的,然後認真琢磨一下該如何調整。

例如我們的老人如果這樣對待孩子,應該該怎麼辦?老班這裡列舉身邊和網上常見的四種「愛」,成為孩子的「四大殺手」:

【錯愛第一招】

不平等的愛。

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源,就是平等。幸福家庭裡每一個成員都是平等的,都是最重要的,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待遇。除非自願奉獻或者情況特殊,其他不能有特權。

這種平等要在平時體現出來。例如:勞動儘量共同參加;遊戲儘量全員參與;吃東西也儘量一起分享;……父母盛飯的時候各個家庭成員都要儘量公平。不能出現你多我少的情況,質量也要接近,避免產生「不公平」現象。

我遇到一個女孩,父母投訴說她無緣無故仇恨弟弟,搶弟弟的東西吃,還偷偷虐待弟弟。

聽到這個案例,我馬上就意識到孩子的家庭一定有問題。毛澤東曾經引用黑格爾的理論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審美取向多半來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這個女孩這麼不正常的恨弟弟,那弟弟肯定對她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然後我就問這對夫妻「弟弟出生前後你們對姐姐的態度有沒有變化?」父親遲疑了一下,說「也沒有啊,我們對這個女兒一直很寵的。只是現在照顧弟弟多用了一些精力,對姐姐的關懷可能少了一點。」

然後我們就應該明白,這個家庭中從來就沒有過平等的愛——最初的時候,一家人對女兒的愛是超過了其他人的,是寵愛,溺愛。這種愛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地位超然,這種愛顯然是不對的,不平等的愛給孩子的錯誤認知會讓孩子在某一天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優秀,那個時候孩子就會受到巨大的打擊。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是一樣被愛的。有好吃的要分享,有好心情要分享,有快樂要分享,……平等的愛是真正的幸福。我家孩子在懂事之初,我就注意在她面前展示平等的分享。例如有時候喝一瓶酸奶,我們一家三口就會分成平等的三杯,一人一杯,一家人喝的津津有味。但一瓶酸奶有時候實在太少,那在廚房的時候把爸爸媽媽的杯子裡偷偷放點水,一樣多的端出去就好了。現在孩子很懂事,願意分享,樂意承擔責任。

但這個孩子曾經在家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有什麼好東西當然有優先選擇權。好吃的也會先盡她一人享用,自然處處受到優待,這樣長久以來,孩子就會忽略了別人,只在乎自己,感覺家裡什麼事情都應該是父母做,自己享受,內心深處自然形成了自私與冷漠,有時候一旦不滿意,就會產生怨恨。弟弟出生後父母感覺姐姐大了,自然關心就會減少,照顧弟弟多些,這種自然的行為在姐姐看來就是弟弟的出現搶走了她的特權,然後就偷偷的欺負弟弟,令人扼腕嘆息。

【老班支招】

更多些愛老大。

其實父母除了在弟弟出生之前不要給姐姐特殊的對待之外,弟弟出生後還要更好的對待姐姐,並不斷強化姐姐的優秀,讓姐姐產生做姐姐的成就感,感覺到做姐姐的責任重大。還有一點也要注意,老二出生後要更多的照顧老大,因為老大對感受比剛出生的老二要敏感很多,心理更脆弱。有好吃的先給姐姐吃,有好玩的先給姐姐玩,畢竟老二啥都不懂,不需要特意關照。而且關照老大的時候要跟老大說清楚,讓她懂得父母對她是愛的,這種愛超過對弟弟的愛。


這文章很好 ,我是一位家長聽過老班的講座,和他討論過孩子的教育。經過老班同意發到這裡的,大家可以關注:老班的公眾號 : 「」光明生涯規劃 「」,有更多好文可以分享。

相關焦點

  • 家長對孩子的這四種愛肯定是錯的(之三)
    【 錯愛第三——輕易滿足】無論在哪個國家,父母對孩子的愛肯定都是最真摯的愛我猜父母當時肯定是非常不舍,畢竟那兩頭豬好像是我們家忙活一年唯一能剩下的收入,農田裡的莊稼似乎根本剩不下什麼錢。但那自行車說買就買了,我至今想起來都感覺父母特別果斷。讓我現在把一年的收入拿來給孩子買個什麼,我可能都做不到這麼果斷。估計父母是感覺那是我要用來讀書的,值得吧?
  • 家長對孩子的這四種愛肯定是錯的(之二)
    即使這件事情是明顯錯誤的,我們也不能說孩子做了這件錯誤的事情後結局一定是糟糕的,或許孩子會從錯誤中獲得更多的收穫。【經歷就是進步的階梯】父親曾經有句話經常和我以及他的徒弟們提及:「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知事白了頭啊」。我對這句話最初的理解並不深刻,就是字面上說的「不經過事情不會增長智慧。等到懂事了就老了。」
  • 這「四種愛」最傷孩子,希望父母對孩子遠離這四種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那麼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真正的愛。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建立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控制,從而讓孩子順從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那麼這樣的愛無疑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因此,很多時候,在父母看來,自己這樣做就是是為了孩子好,卻不沒有想到這樣做會傷害到孩子。
  • 家長的這四種「親子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現列舉以下四種典型的不提倡的親子行為,供大家引以為戒。首先,談到親子關係,一些父母總是會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你的生命是我給的,我生你養你,凡事你都要服從我的安排,否則,你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就是對父母的傷害。父母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受傳統思想文化的束縛,看似是對孩子的這一種關愛,實則是以養育之恩來要挾孩子一切都要順從自己。
  • 孩子總是愛說謊,家長注意這三點,對孩子影響很大
    孩子總是愛說謊,家長注意這三點,對孩子影響很大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曾經遇到過孩子犯了錯不承認,然後來說謊掩蓋自己錯誤現實的一個情況,這有時候讓家長非常的苦惱,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改善孩子的這個壞毛病,其實很簡單,家長只要注意這三點,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很大。因為大家都很喜歡誠信的人,所以要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 父母的愛有真愛、假愛、溺愛、缺愛四種類型,其內在含義你了解嗎
    天下父母千千萬,愛孩子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針對父母教養孩子的不同方式給予了四種劃分的形式。即:權威型父母、專制型的父母,放縱型父母以及忽視型父母。也有人針對父母對孩子的愛進行了四種不同的劃分,即真愛、假愛、溺愛、缺愛。這四種不同形式的愛剛好與四種類型的父母相對應。
  • 這四種行為看似是保護孩子,實則是溺愛的表現,中招的家長趕緊改
    家長們對於孩子肯定是倍加愛護的,同時,很多家長也都知道溺愛孩子對於他們的未來是不利的,但有些家長卻並不知道哪一些行為就是溺愛。溺愛,是指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意過多、過於泛濫,最後反而妨礙了孩子的獨立成長。以下列出的這四種行為,就已經是溺愛的範疇了。有以下這些行為的家長要及時改正,不然孩子一直被溺愛下去,就會變成扶不起的阿鬥了。
  • 肯定對孩子的好處,家長肯定孩子,有助於孩子智力發育
    很多時候人們需要被肯定。為什麼人們喜歡聽好話而不是壞話?這就是原因。孩子們也一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不喜歡在對方面前肯定自己的孩子,甚至否定他們。怎麼了?很多家長覺得,如果當面表揚孩子,難免會讓孩子飄飄然,以後也不會有大的進步。因此,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他們大多數人都會閉嘴。事實上,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換言之,這些家長已經做出了承諾。怕噎著就不吃了我不吃是因為怕噎著。誇耀孩子的驕傲不是錯誤和荒謬嗎?_看不出這個孩子有什麼優點。
  • 有出息的孩子都出自於這四種家庭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一般來說,有出息的孩子大多出自於這四種家庭,第一種:和睦孝順。第二種: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中國式家庭教育觀念通常都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小不懂事,必須要聽父母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但是聰明的家長從來不強迫孩子做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孩子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無論孩子大還是小,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行。對的,我們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錯了呢,我們要及時的進行引導糾正,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一個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觀念。
  • 家長的認同和肯定,會對孩子產生積極效應,恰當的鼓勵和愛很重要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你畫的真好,可當時連頭都沒有抬,這時如果父母細心會發現孩子特別失望,而有的爸爸媽媽會一邊忙著自己手頭的工作,一邊應付著說話的是不錯,很好,雖然看起來是在肯定孩子,但其實孩子能夠看出父母是否真心實意的在關注著一切,還有的父母認為小孩子就是玩玩,自己在忙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就會推開孩子說自己去玩,不要來煩我,遇到這種情況,孩子會更加失望。
  • 父母如果有這四種表現,對孩子溺愛很明顯,別不自知
    然後許多父母卻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出現一些行為,明明已經很溺愛孩子,卻還不自知,特別是以下四種。1、給孩子特殊待遇。2、對孩子當面袒護。有些家長只知道袒護孩子,卻不講究方法。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就會在一旁說:「別太嚴了,孩子這麼小。」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外婆也會站起來說:『你們別要求這樣急,等孩子長大了就會了。」
  • 你真的會愛孩子嗎?四種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
    世上很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正確愛孩子。有些我們一直在沿用的一些愛的方式,帶給孩子的可能不是幸福,而是傷害。有四種最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這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典型觀念,愛孩子就是照顧好他們的吃穿用度,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他們很少會關心孩子的思想,如果孩子說自己壓力大、心情不好、需要陪伴,這種在父母眼裡都是「矯情」。
  • 增強親子關係 家長要意識到「愛的語言」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本能,但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我們稱之為「愛的語言」不同。父母和孩子往往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符對方愛的語言,而起不到有效溝通和加強關係的效果。因此了解對方的需要、選擇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愛的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愛的語言」家長都應該有所了解。
  • 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家長不要慣著,該打就得打
    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中寶,作為家長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健康快樂成長,將來走上社會,成為一個正直、優秀的人。然而這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情,家長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在出生後,與爸爸媽媽的接觸時間最長,父母的教育方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父母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以後的性格養成至關重要。
  • 工作日常感悟: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太了
    >忽視型下面我會通過一些小朋友的故事來幫助家長們更好地認識到這四種教養方式及其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這就是典型的專制型教養。父母一味地要求絕對的服從,制定超高的要求,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意願。小陳的爸爸真的一點也沒感覺到小陳的不快樂嗎?未必。他只是「傲慢」地忽略了這種不快樂,選擇忽略並且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去批評,控制孩子,並吝嗇於給予肯定和愛。
  • 家長的這四種「親子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你是怎樣的父母,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以下的做法,看看你有沒有中?只拿自家的倒也算了,可這小孩習慣了「我要啥就有啥」的思路,逐漸初步對別人也這樣做。在校園看見同學美觀的文具,通常不問自取,別人不給,就把人家的書桌書本畫花。還有出門逛個商場,看見啥感愛好的,也是直接自顧自拆包裝,留下父母在後邊一邊抱愧一邊付款。
  • 這四種嬰兒用品不僅沒用,反而對孩子不好,家長儘量少用
    小孩子出生之後簡直是家裡的寶貝,全家人都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基本上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是各種各樣的玩具和用品,確實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嬰兒產品,挑來挑去不知不覺就會買了一大堆東西,沒有什麼用處,甚至還有一些不光沒用還對寶寶有害,就比如以下這四種嬰兒用品不但浪費錢,反而對孩子不好。
  • 各位家長,如何修復您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呢?
    當孩子被誤解指責的時候,孩子渴望家長的「對不起」,無非就是想得到家長的理解,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道歉不僅可以及時消除誤解,也可以樹立家長勇於擔當的形象,對孩子的影響一定是積極的。「對不起」儘管只有三個字,但每個孩子都渴望家長的道歉,填好內心的缺口。
  • 在家庭中有四種家長,兩個方法,教你成為理想的權威型家長
    在家庭中有四種家長,第一種是縱容型家長,就是對孩子聽之任之,什麼都依著孩子。第二種家長,我們稱之為忽略型家長,那麼這樣的家長看似對孩子是一种放養狀態,但是孩子們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他們感受到的往往不是自由,而是冷漠。
  • 父母常對孩子說這4句話,會讓他更出色更自信,長大肯定有出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較強,在生活中家長的行為就會讓孩子想去模仿,所以家長平時儘可能的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孩子看到聽到學到不好的行為。家長要想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心,建議家長們在下面這四種情況下,對孩子多說以下四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