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那麼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真正的愛。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建立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控制,從而讓孩子順從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那麼這樣的愛無疑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因此,很多時候,在父母看來,自己這樣做就是是為了孩子好,卻不沒有想到這樣做會傷害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以下「這四種愛」會對孩子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經過這樣的事情。如果孩子哭了,你會說:「再哭了,就會把你送出去或不要你了。」有時還會對孩子說:「只有你聽話了,爸爸、媽媽才會愛你。」或你這次成績考好了,爸爸、媽媽才會帶你出去遊玩等等。
其實仔細聽聽這些問題也沒有什麼錯,父母就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這些愛是附件了條件,也就是告訴孩子只有遵守了父母的這些規則時,聽從於父母的安排和指令,才會得到父母的愛和獎賞,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這些條件去做,那麼孩子就不會從父母身上得到一些愛。
父母對孩子這樣談條件的愛,最終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為了滿足於父母,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一些事,會讓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還有一種就是孩子很反抗父母,不想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這樣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發展,因此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這種無原則和底線的愛,通常發生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無條件的滿足。但是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很難真正獨立起來,不能更好地去適應社會,到時候孩子會對怨恨父母,是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他們今天不好的局面。
這種沒有原則的愛體現在,孩子要什麼父母儘量去答應孩子的要求。不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事,害怕孩子累著了。儘量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到任何傷害。最終的結果與其說孩子看似在父母的這種純淨、美好的環境下健康長大,不如說孩子是在父母的控制下長大。
為了孩子更夠健康長大,父母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無原則和無底線的愛,從而讓孩子失去獨立或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把握一定的度,這樣的愛才是理智的愛,這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很多時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了,父母認為孩子還是做得不夠好。在父母心目中,孩子是永遠沒有達到他心目中的要求,因此對孩子感到很不滿足。其實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爸爸對我和弟弟要求很嚴格,他一直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最好的,總讓我和弟弟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榜樣。
從我和弟弟上小學到大學畢業,爸爸從來沒有對我和弟弟感到滿足過。其實弟弟已經超越了他說的那些人很多很多,但是爸爸從來沒有誇獎過弟弟。最終的結果,弟弟現在很優秀,但是他和爸爸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是很好。他經常會被抱怨,為什麼別人的父母總會鼓勵和誇獎自己的孩子,而我們的爸爸卻一直打擊我們,對我們從來不滿足呢。
其實,我們都知道爸爸這樣是為我們好,但是對於爸爸來說,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達不到他的要求,很多時候,我們得不到他的鼓勵和讚賞,就如我們讓他身邊永遠感受不到他的愛一樣。
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認為孩子耽誤了自己的事業,他們會為孩子犧牲了很多。如果不是為了孩子,他們現在不會出現這樣不好的情況。就是為了你,我才辭去了工作;就是為了你,我每天那麼辛苦工作;就是為了你,我才沒有身材等等。想必這些話我們也應該多多少少有聽說過。
但是父母說出這樣的話,確實讓人能理解,但是成為孩子的父母,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呢?怎能不為了孩子付出呢?父母為孩子進行付出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因此父母不應該把這些責任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去承擔他不該承受的這些東西。
如果真的選擇成為孩子的父母,就承擔起一個父母該盡的義務,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而不是讓他感受到他是這個世界上多餘的人,給父母添麻煩的人。只有這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才會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