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愛」最傷孩子,希望父母對孩子遠離這四種愛

2020-08-26 晨晨de小時光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那麼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真正的愛。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建立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控制,從而讓孩子順從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那麼這樣的愛無疑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因此,很多時候,在父母看來,自己這樣做就是是為了孩子好,卻不沒有想到這樣做會傷害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以下「這四種愛」會對孩子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第一種:和孩子談條件的愛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經過這樣的事情。如果孩子哭了,你會說:「再哭了,就會把你送出去或不要你了。」有時還會對孩子說:「只有你聽話了,爸爸、媽媽才會愛你。」或你這次成績考好了,爸爸、媽媽才會帶你出去遊玩等等。

其實仔細聽聽這些問題也沒有什麼錯,父母就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這些愛是附件了條件,也就是告訴孩子只有遵守了父母的這些規則時,聽從於父母的安排和指令,才會得到父母的愛和獎賞,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這些條件去做,那麼孩子就不會從父母身上得到一些愛。

父母對孩子這樣談條件的愛,最終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為了滿足於父母,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一些事,會讓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還有一種就是孩子很反抗父母,不想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這樣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發展,因此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第二種:對孩子的愛,沒有原則和底線

父母對孩子這種無原則和底線的愛,通常發生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無條件的滿足。但是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很難真正獨立起來,不能更好地去適應社會,到時候孩子會對怨恨父母,是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他們今天不好的局面。

這種沒有原則的愛體現在,孩子要什麼父母儘量去答應孩子的要求。不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事,害怕孩子累著了。儘量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到任何傷害。最終的結果與其說孩子看似在父母的這種純淨、美好的環境下健康長大,不如說孩子是在父母的控制下長大。

為了孩子更夠健康長大,父母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無原則和無底線的愛,從而讓孩子失去獨立或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把握一定的度,這樣的愛才是理智的愛,這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第三種:讓孩子無法滿足的愛

很多時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了,父母認為孩子還是做得不夠好。在父母心目中,孩子是永遠沒有達到他心目中的要求,因此對孩子感到很不滿足。其實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爸爸對我和弟弟要求很嚴格,他一直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是成績最好的,總讓我和弟弟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榜樣。

從我和弟弟上小學到大學畢業,爸爸從來沒有對我和弟弟感到滿足過。其實弟弟已經超越了他說的那些人很多很多,但是爸爸從來沒有誇獎過弟弟。最終的結果,弟弟現在很優秀,但是他和爸爸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是很好。他經常會被抱怨,為什麼別人的父母總會鼓勵和誇獎自己的孩子,而我們的爸爸卻一直打擊我們,對我們從來不滿足呢。

其實,我們都知道爸爸這樣是為我們好,但是對於爸爸來說,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達不到他的要求,很多時候,我們得不到他的鼓勵和讚賞,就如我們讓他身邊永遠感受不到他的愛一樣。

第四種:把責任轉移到孩子身上的愛

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認為孩子耽誤了自己的事業,他們會為孩子犧牲了很多。如果不是為了孩子,他們現在不會出現這樣不好的情況。就是為了你,我才辭去了工作;就是為了你,我每天那麼辛苦工作;就是為了你,我才沒有身材等等。想必這些話我們也應該多多少少有聽說過。

但是父母說出這樣的話,確實讓人能理解,但是成為孩子的父母,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呢?怎能不為了孩子付出呢?父母為孩子進行付出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因此父母不應該把這些責任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去承擔他不該承受的這些東西。

如果真的選擇成為孩子的父母,就承擔起一個父母該盡的義務,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而不是讓他感受到他是這個世界上多餘的人,給父母添麻煩的人。只有這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才會更加親密。


相關焦點

  • 家長對孩子的這四種愛肯定是錯的
    我們經常見到身邊一些人對孩子的愛讓人感覺不妥,甚至有些人愛孩子讓人難受反感,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思考到底是「愛的不夠藝術」,還是本身這種愛就是錯的,然後認真琢磨一下該如何調整。老班這裡列舉身邊和網上常見的四種「愛」,成為孩子的「四大殺手」:
  • 父母的愛有真愛、假愛、溺愛、缺愛四種類型,其內在含義你了解嗎
    天下父母千千萬,愛孩子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針對父母教養孩子的不同方式給予了四種劃分的形式。即:權威型父母、專制型的父母,放縱型父母以及忽視型父母。也有人針對父母對孩子的愛進行了四種不同的劃分,即真愛、假愛、溺愛、缺愛。這四種不同形式的愛剛好與四種類型的父母相對應。
  • 你真的會愛孩子嗎?四種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
    世上很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正確愛孩子。有些我們一直在沿用的一些愛的方式,帶給孩子的可能不是幸福,而是傷害。有四種最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情感忽視型父母這兩年熱播的綜藝《少年說》,是一個鼓勵孩子們表達心聲、向別人喊話吐槽的節目。節目中有一個叫珈儀的小姑娘,向媽媽喊話,希望媽媽能給她多一些陪伴。
  • 這四種「朋友」,要讓孩子儘早遠離,父母從幼兒園時期就該下手
    父母總認為,孩子只有跟學習好的人交友,才會越來越好。這其實是出於父母的「唯成績論」,是不被孩子所接受,並且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偏見。這四種「朋友」,孩子卻該儘早遠離儘管孩子有交友權,但是因為他們年紀尚輕比如,以下的這種朋友,孩子就該儘早遠離他們。
  • 有出息的孩子都出自於這四種家庭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是有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一般來說,有出息的孩子大多出自於這四種家庭,第一種:和睦孝順。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說家和萬事興可見家庭和睦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在和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有強烈的幸福感也能讓孩子建立強烈的自信相反如果家庭不幸福不和睦孩子通常會缺乏自信而且呢心裡容易扭曲很容易就產生過激的情緒從而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孟子曰自製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德行和修養,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必然也會傳承優良的品質,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 四種父母搭配育兒,哪種容易養出優秀孩子?第四種父母不可取
    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是有著至關重要的教育影響。父母的脾氣性格各不相同,不同性格的父母組合就會帶給家庭不同的氣氛。我國有四種比較傳統的父母組合模式,看看你生活在哪種父母組合的模式裡呢?據說大多數的孩子都比較喜愛第二種父母組合的模式。
  • 父母的焦慮,是孩子的災難,你是這四種類型的媽媽嗎?
    你成績不好她怕你貪玩不努力,你成績好了她又怕你驕傲自滿放鬆警惕,順你心意怕慣壞了你,不順你心意又怕你心情不好,你做錯事批評輕了怕你認識不到錯誤從此學壞,批評狠了又怕傷你自尊從此自暴自棄。其實,你的焦慮來源於你是這四種類型的媽媽:第一類:完美型的媽媽當你發現,你經常因為孩子的一點點反應就戰戰兢兢,總擔心孩子不如別人,總擔心自己的一個眼神就傷害到孩子而產生情緒時,其實,是你把孩子當作「滿足」自己的工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端午過後,請遠離這四種人,不管你是誰!
    但是虛偽之人總會露出馬腳,所以端午過後,擦亮眼睛,不管你是誰,一定要遠離這四種人!如果一個人對生養自己的父母,生活上不照顧,總是讓他們缺衣少糧,平日謾罵怒吼,總是對他們惡語指責,這樣的人,沒有良心,不配為人子女,對自己的父母都如此惡毒,更不會拿真心對待別人
  • 這四種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但是優秀的小孩,不僅僅是提供最好的教育,昂貴的學區房,上不完的培養班就可以培養的!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性格,愛好,習慣,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這四種父母,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1.尊重孩子的父母有一種喜歡叫「你媽覺得你喜歡」,我一句俗語叫「我是為了你好」,事實真的如此嗎?
  • 這四種孩子從小就不愛說話,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人被小薇的這句話感動落淚。、活潑、露出笑臉,她變得越來越不想說話,越來越遠離聽眾。單純從這四種類型來看,選擇性緘默與兒童自閉症有明顯區別,它絕大多數是家庭、社會環境造成。當然也不排除生理方面的言語發育遲緩,或者發聲障礙。
  • 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培養出四種性格的孩子,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根據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的強弱結合,可以勾畫出四種父母教養方式。第一種,權威型。這是一種靈活的教養方式,目標是為了實現孩子的個人成長。父母總會給予孩子自主,向孩子謹慎地解釋提出的限制。他們會執行嚴格的規則,但是願意與孩子合作並對其進行修改,對孩子以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說明。第二種,專斷型。這是一種限制性的教養方式,目標是實現絕對的服從。父母會為孩子設立許多規則,希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但是在愛和反應上,父母卻不因為孩子的需求狀況而改變。
  • 這四種食物,空腹不要給孩子吃,傷身體
    現在孩子的作息時間不規律,每天玩手機很晚,飲食上也比較隨意,父母們很擔心孩子身體會出現問題。有的孩子因為吃了一些不該吃的東西,導致腹瀉和便秘等問題,雖然這些不是對身體有多大的傷害,可是他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所以,下面的四種食物最好不要空腹食用。
  • 孩子出現這四種想法,一定是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
    孩子調皮的時候,難免會對他大喊大叫。也許母親以這種方式發洩了憤怒,但沒有考慮嬰兒的內心感受。經常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會有以下四種心理,看完後很難過。1.父母不喜歡我嗎?這位5歲的跳線運動員總是喜歡在家翻箱子,有時會把母親新近收拾的家弄得一團糟。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父母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自己對孩子教育的缺失,而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無異於是毀了孩子的一生。正如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說: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父母的四種不當教養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
  • 父母的四種角色
    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人天生雖具有某些母愛、父愛的本能,卻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父母。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學習,而當孩子長大了還願意千裡迢迢回來看你,想念你、愛你、尊敬你,那時你就會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已經獲得了最珍貴的回報,那就是子女永恆的愛。
  • 媽媽的這四種行為比打罵更傷孩子,尤其是第四種,很多人都中招
    很多媽媽都會有這種感受:我這麼愛孩子,我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犧牲了自己,為什麼孩子卻不懂得知恩圖報,孩子長大了,不到不跟自己親,反倒是躲著自己。殊不知,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為的愛,其實比打罵更傷害孩子。有以下四種行為的媽媽尤其要注意!第一種:「為了你好」的媽媽有種媽媽總是把「為了你好」掛在嘴邊,孩子稍微違背了媽媽的意願,媽媽就會拿「為了你好」來壓制孩子。
  • 十年後,活得最可悲的是這四種父母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人天生雖具有某些母愛、父愛的本能,卻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父母。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學習,而當孩子長大了還願意千裡迢迢回來看你,想念你、愛你、尊敬你,那時你就會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已經獲得了最珍貴的回報,那就是子女永恆的愛。不論時代怎麼改變,文章裡提到的父母角色,以及孩子成長需要的養分,卻是不變的。
  • 最傷孩子的爸爸,永遠是這四種,你上榜了嗎?
    ,爸爸在家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但如果你是一個不合格的爸爸,將會影響孩子一生。最傷孩子的爸爸,有以下四種,你上榜了嗎?第一種:玩手機低頭族的爸爸與日俱增,網絡越來越發達,手機與人的距離也越來越近,有些爸爸幾乎離不開手機,遊戲、看新聞、看電視,甚至上個廁所都要拿上手機,時常忽略了孩子,這讓孩子體會不到父愛的偉岸,在此,希望手機爸爸能偶爾放下手機,多關心一下身邊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