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於說「愛」的中國式家長,借這本書表達對孩子的愛和祝福

2020-10-14 大話小畫繪本館

你是不是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不知如何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愛?

表達愛是一種藝術,如此重要,卻如此之難。

就讓這本書,來幫你道出對孩子難以言表的美好情感與期待吧。

文/圖 艾米麗·馬丁 翻譯:範曉星 新星出版社 適宜年齡:2-6歲

願世間一切的美好都屬於你

當我看著你,你也看著我,

我在期待,你將擁有怎樣的美好。

即使你還很小很小,還不會對我說「你好」,

我已經知道,你是那個我想了解的人。

從見到你初降人間的樣子起,

我就開始想像,你會做哪些美好的事情。

你會不會挺身而出,把困難一掃而光?

或者大聲奏響只有你懂得的曲調?

會不會照看花花草草,領悟萬物生長的奧妙?

會不會學著飛得更高,尋找最美的風光?

會不會關心那些,比你弱小得多的生靈?

我知道你一定心地善良、聰明靈巧、率性大方……

就算夜晚漆黑一片,就算天空烏雲密布,

只要你勇敢果斷、開朗堅強,任何陰霾都無法停留。

你將發現屬於你的一切美好……

你將擁有你想成為的模樣。

那時,我會看著你,你也看著我,

我永遠愛你,不論你長大成為怎樣的人。


無數讀者為之動容

1.我希望我的孩子自信地成長,無論她選擇了怎樣的人生道路,我都會支持她,因為她的快樂比什麼都重要。毫無疑問,這本書可以讓她明白這一點。

2. 文字很優美,又溫暖,特別的喜歡,尤其是讀給孩子聽的時候,完全能代表自己的心裡話,感覺好暖。

3. 這本書深深打動了我,它將家長對孩子的愛與希望用一種朗朗上口、溫暖的語言表達出來,希望孩子能在成長中慢慢感受這份愛,慢慢長成自己希望的模樣。

4.這本書畫面溫暖,孩子很喜歡裡面的大拉頁,我給他讀的時候經常翻來翻去,覺得很好玩。最近一直在給他讀這本書,一邊讀一邊想起他小小孩時候可愛的樣子。

5.當你一遍遍把這本書讀給孩子聽,這份誠摯美好的祝福將會在他心中久久迴響,給他溫暖,給他自由成長的力量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有著很高的期待,但當這份期待成為考試第一名、升入重點中學……我們還能說這份期待足夠美好嗎?

看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書中父母給予孩子的美好祝願,並不是要求其單一地追求成功的目標,而是鼓勵孩子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學習去包容、接納萬物。

每個孩子對於父母都是重要的存在,每位父母都在孩子身上看到了無限可能。如果孩子從生命之旅的出發點,一直沐浴在美好語言的氛圍裡,在父母的祝福和信任中長大,他會時刻感覺被愛包圍,感受到幸福和滿足。

被愛圍繞與滋養的孩子,一定會成為勇敢果斷、開朗堅強的人,即使將來面臨人生的艱難和困境,依然能有底氣地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如果你也不擅長向孩子表達愛,快來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吧,相信孩子讀完能更加確信你對他的愛,進而變得更加自信、勇敢。

相關焦點

  • 你真的懂愛嗎?「愛」的表達方式不只是說「我愛你」
    家長們必須了解,愛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沒有平等就沒有愛。所以,家長們首先應該把孩子當做和自己一樣的人來對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強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家長,在他們的個人經驗中,發現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他們都不懂,就不再把孩子當做獨立的人來對待了。這是一種愚蠢的錯誤。孩子固然對很多事情不懂,但那不是構成我們不尊重孩子的理由。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溫馨的故事,卻包含著幸福的甜蜜。孩子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天真爛漫的,正如繪本中描述的兩隻兔子相互表達愛一樣,它們用著自己的方式讓對方理解自己的這份愛。這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睡前故事,它折射出很多人生道理,就比如「愛」需要表達。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溫馨的故事,卻包含著幸福的甜蜜。孩子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天真爛漫的,正如繪本中描述的兩隻兔子相互表達愛一樣,它們用著自己的方式讓對方理解自己的這份愛。這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睡前故事,它折射出很多人生道理,就比如「愛」需要表達。
  • 好的家長,善於藉由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孩子出現問題,母親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導致了這場悲劇。 從側面說明,教育只有在平和理性的心境下,才會產生相應的效果,否則適得其反。雖然家長教育孩子的出發點是因為愛和責任。但是,如果你在教育時怒氣衝衝,心煩意亂,那麼可能孩子只能看到你猙獰的面孔,只感受到害怕與傷害,甚至有可能發生悲劇。
  • 正確表達,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
    媽媽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不明白愛是什麼。爸爸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搞不懂,愛是什麼。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相信很多家長朋友都聽過這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歌真實地唱出了孩子們對愛的請求,也給家長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發。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中國式家長的愛,正在「養廢」孩子
    毋庸置疑,父母都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為什麼每年都有如此多的青少年,因為父母和家庭的原因,草率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呢?這或許和父母表達愛意的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01中國式家長的愛,正在"養廢"孩子央視有一部名叫《鏡子》的教育紀錄片,聚焦傳統的中國式家庭和中國式教育。
  • 520告白日,讓孩子學會表達愛
    當然不是,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都可以在這一天告白,愛要表達出來,才能讓你愛的人感受到。中國的家庭大多內斂,父母孩子之間不善於表達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有表達愛,會更懂得體諒、感恩和付出,在成長中也會更加的幸福,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愛呢?
  • 你真的懂愛嗎?「愛」的表達方式不只是說「我愛你」
    <正文>當我們明白了愛的真諦,怎樣愛孩子就成了技術問題。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家長們必須了解,愛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沒有平等就沒有愛。所以,家長們首先應該把孩子當做和自己一樣的人來對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強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 中國式的親情大多是不善於表達的,父母的恩與愛,比天高比海深
    文|每日說彩中國人的愛大多是不善於表達的,父母的恩與愛,比天高,比海深。不管是父愛還是母愛,都是偉大的、深沉的……愛,不一定是在我們發燒時的呵護,有時候在我們不留意之中,比如:教我們做人、做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維斯冠曾說,「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
  • 請對孩子大聲說出你的愛
    活動中,親子之間互相傳達愛的信息,拉近了彼此的感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父母卻很少把對孩子的愛說出來,並且習以為常。  廣州皓藝女性心理研究中心佟梅梅老師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適時地向孩子表達一些「愛的宣言」,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怎麼辦?家長一定要看看這4個方法
    平時也不愛說話,半天才蹦出幾個字,老師反映他在學校下課也不喜歡和同學玩,總是一個人坐著,也不參加集體活動,唯唯諾諾,非常不自信。這樣下去,我怕他連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都沒有,什麼事都往後退,不敢嘗試,我更怕影響他的心理健康,自我封閉,自卑,這對孩子的成長太可怕了。成績不好,和他溝通學習問題,可是,我干著急,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話,說急了,他還哭。我是又氣又急,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跪求好方法。
  • 父母要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天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天生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如何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如何理性地去愛孩子,卻是需要所有的父母學習和重視的。新手爸爸媽媽很多時候真的不夠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常常會莫名其妙、手足無措,因為初為父母的角色,誰都沒有經歷過育兒「崗前培訓」,孩子出生時更沒有附帶「說明書」,所以育兒路上也只能是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不知不覺間孩子長大了,家長似乎才學會如何去對待孩子。
  • 父母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正確表達出來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我們是很含蓄的,我們對愛的表達是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和發酵的,傳說中的一萬年?往往在我們老去以後,我們才會對孩子說出那三個字。但是你不覺得太晚了嗎,到我們真的駕鶴西遊了,孩子還不知道我們到底愛不愛他們,他們是我們親生的嗎?
  • 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這次好好說——祝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因其題材多為反應現實社會問題,受到大量關注和肯定。提到父親,許多人的印象都是「嚴肅」「不善言辭」。陳忱也直言,她的父親基本符合了中國人對於父親的所有刻板印象。雖然父親嚴肅、不善於表達,但陳忱說自己其實特別感激他,除了在生活上給自己的關懷和照顧、教育上塑造自己堅韌正直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包容和耐心。
  • 「你乖我才愛你」?家長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對孩子們只是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無條件地去愛,他說,愛他們本身,而不是愛他們所做的事。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怎麼說呢?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 對孩子來說,最珍貴的愛是什麼?
    這是中國特有的「留守兒童」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0~3歲的孩子需要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時時陪伴,這關係到他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關乎他們一生的幸福,而絕不是很多家長認為的「孩子還小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沒有表達出來的愛就不會被看見、聽見和感知到。
  • 關喆回望聖誕暖心記憶 借新歌表達愛的祝福
    當時的關喆和許多小朋友一樣,認為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駕著雪車,在天空飛馳,在雪地奔跑,第二天醒來就美夢成真。再長大一點,聖誕節就是歡樂時光,關喆和同學朋友一起唱著國外流行的聖誕歌曲,像《White Christmas》、《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Last_Christmas》……那個時候,聖誕節對關喆來說就是感受無拘無束的青春。
  • 告別喪偶式育兒,可能你還差這一本書
    中國式家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隱形的爸爸、焦慮的媽媽、不聽話的孩子,統稱之為「喪偶式育兒」!繼此之後,又出現了家庭教育新底線——詐屍式育兒,更是讓太多媽媽和孩子備受其苦,造成心靈和情感上的傷害。這本書由傅雷夫婦於1954年至1966年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書信編撰而成。傅雷家書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它感人至深的內容和教育意義仍閃耀著永恆的光芒。在這本書中,傅雷夫婦談到了音樂、繪畫、文學,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飽含著無限的深情,以溫情的筆觸在家長裡短裡道盡對孩子的掛念和關心,在字斟句酌中給予孩子最深切的教誨。
  • 這3種中國式禮貌,家長沾沾自喜,卻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傷害
    講禮貌是中國美德,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禮貌都是適應孩子的。曉依本來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但是她的媽媽不管是熟悉的人還是陌生人,只要是碰見都要讓曉依問候,但是孩子總是不會順從母親,見人就會躲在母親的後面,這樣曉依的媽媽很是生氣,覺得自家的孩子太不爭氣了,沒有一點出息。很多人都喜歡愛說話、愛打招呼的孩子,但是有些孩子的性格並非都是開朗的,以下三種禮貌式的問候,反而是在傷害孩子。
  • 中國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慫恿孩子說髒話以取樂,這在農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比較多見,後果是汙染孩子的心靈,讓孩子不能區別善惡和混淆是非。比如說,有人會逗孩子說:「你媽媽生了弟弟不愛你了。」或者說:「你媽媽回不來了。」有調查數據顯示,有7成受訪者認為「中國式逗小孩」是一種陋習,並對此表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