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喪偶式育兒,可能你還差這一本書

2020-08-28 藍色城圖書

關注藍色城圖書

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藍色城堡……

把你從流水般的日子裡撈出來,放到山巔雲端,

一窺活著的美好!

喪偶式育兒問題日漸嚴重

當今社會,育兒已然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中國式家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隱形的爸爸、焦慮的媽媽、不聽話的孩子,統稱之為「喪偶式育兒」!繼此之後,又出現了家庭教育新底線——詐屍式育兒,更是讓太多媽媽和孩子備受其苦,造成心靈和情感上的傷害。

一個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地位都是不可缺少的。而父親在教育中的「缺位」,對孩子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也加重了母親的負擔。

研究表明,在美國,70%以上的罪犯,都來自缺少父教的家庭。父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千百年來,人們給父愛的定義就是:含蓄而厚重的,羞於言表的。

若說母愛如水,溫柔細膩,無微不至,那麼父愛就如山,沉默,嚴肅而剛強。

但也正因為如此,父愛變得神秘不可捉摸,很容易讓人忽略,甚至父親在家庭裡的地位也變得隱形。

有一種父愛如山勝水

而在上個世紀,有這樣一個父親,他會寫溫情的書信,會明了地表達身為父親對兒子深刻的想念——「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

他就是傅雷。

他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要氣餒;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要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這本書可能大家早就聽說過了。

它與《曾國藩家書》、《梁啓超家書》並稱20世紀三大家書,青年今生必讀十大好書之一。

這本書由傅雷夫婦於1954年至1966年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書信編撰而成。

傅雷家書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它感人至深的內容和教育意義仍閃耀著永恆的光芒。

在這本書中,傅雷夫婦談到了音樂、繪畫、文學,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們飽含著無限的深情,以溫情的筆觸在家長裡短裡道盡對孩子的掛念和關心,在字斟句酌中給予孩子最深切的教誨。

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了中國的典範父母。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

《傅雷家書》無處不體現了傅雷作為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以及濃濃的父愛。

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傅雷在疼愛的同時,也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愛在最深切的關頭

不過,如果你只看過課本上的《傅雷家書》,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的2019年新版本——《愛在最深切的關頭: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

《愛在最深切的關頭》絕對是最適合閱讀品味與收藏的一本。

首先,它不同於市面其他以學生為主要讀者的版本,這本書是第一本面向大眾讀者的版本,精選了122封家信,按照人生、藝術、修養、感情四大主題來進行分類。

其次,隨書贈送一封傅雷親筆的家信,不但再現了家書原貌,還能讓讀者在作者的手跡中,細細體味字裡行間濃厚的父子情。

另外,這本書甄選了齊白石老人的多幅名畫,作為本書的點綴,畫和文字的結合一定會讓你在閱讀之餘體會到不一樣的欣喜。

如果說,作為一個父親,你可以不會表達愛,但是不能不去學習如何表達愛。任由「詐屍式育兒橫行」,給自己找不對妻兒子女負責的藉口,才是最不負責最不稱職的父親!當這種育兒方式成為社會問題時,每一位父親都不是無辜的。

學習如何表達對兒女的愛,這本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一本書道盡中國式父愛,每一位父親都應當與孩子共讀!

無論你有沒有看過《傅雷家書》這本書,《愛在最深切的關頭》都是一個更好的閱讀選擇,它的重新分類,幫你整理好了你想要看的所有內容。

悄悄告訴你,讀傅雷的家書,入這一本就夠了!

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座藍色城堡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京東活動頁面立即下單!

相關焦點

  • 如何讓「隱形爸爸」顯形,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告別「喪偶式育兒」
    近年來,「隱形爸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據調查,中國有八成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1小時,而每天陪伴孩子達到3小時的父親不足一成。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告別「喪偶式育兒」嗎?「喪偶式育兒」現象的產生原因我們看到周圍的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父親角色缺失,爸爸家庭教育參與程度不夠的現象。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弄明白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後才有可能針對原因,真正能找出一些很好的辦法或者切入點,改變這一現狀。第一個原因,是傳統觀念和社會習俗根深蒂固的影響。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要想避免「喪偶式育兒」,一、永遠不放棄爸爸,二、要發揮爸爸在育兒工作中的獨特性。你會發現,在各種群裡探討育兒問題的基本都是媽媽,帶孩子上興趣班、輔導班的人大多也是媽媽,接送孩子上下學同樣還是以媽媽為主。
  • 喪偶式育兒:誰給你的勇氣在育兒路上裝聾作啞
    喪偶式育兒指那種在家庭育兒方面基本是單方面的一個人搞定,育兒路上的另一半因為各種原因基本上處於沉默狀態喪偶式育兒誰都不想碰到,但是這件事婚前不一定能看出來,等恍然大悟的那天,卻發現為時已晚。喪偶式育兒模式中缺失的那一半,表現平平,屢屢逃避。
  • 「喪偶式育兒」,你躺槍了麼?
    有人說,這不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麼?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位女性資質平庸,家庭條件一般,老公常年出差在外,一個人面對孩子,深陷在這種「喪偶式育兒」的模式之中,辛辛苦苦的維繫這個得來不易的家。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兩個孩子。好一點就是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而丈夫的工作是銷售,經常出差在外,一個月能回家兩三天的樣子。
  • 「喪偶式育兒」:她在乘風破浪,你怎能獨自退場?
    這應該是很多寶媽們三天三夜也控訴不完的委屈。上一天班、帶一天娃,全天24小時輪班、全年365天無休。忍不住打個盹、開個小差,還滿腹慚愧不安。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得不勾勒美滿的幸福假象,在孩子念叨爸爸、抱怨爸爸不陪自己的時候,還得費力給爸爸掩飾、美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大了,自己老了,那位遠了。
  • 吐槽爸爸「喪偶式育兒」?了解這幾點,輕鬆帶娃沒壓力
    今天來給大家聊一聊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喪偶式育兒」。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前兩年流行一個詞:假性單親媽媽,說的就是父親在孩子養育中的角色缺失。這不,最近流行的詞叫做:喪偶式育兒,細品其中透露著一絲絲寒意……透著孤獨、無奈、焦慮還有怨恨的「喪偶式育兒」這個詞兒看著很扎心。
  • 你的家庭是否也在承受喪偶式育兒?
    聽到很多朋友抱怨說,自從生了孩子後,就體驗到了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孩子完全是給自己生的。在孩子的養育上完全感受不到父親的存在,參與感也幾乎為零。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呢?1、被動式剝離育兒中的存在感朋友茜茜說,從懷孕開始,老公就在外地工作,一周回來一次,平常都見不到孩子。
  • 喪偶式育兒頻發!這幾大原因值得思考
    喪偶式育兒方式因為現在有很多是喪偶式的育兒方式,新手媽媽們都被逼成了女漢子,漢子們則是完全不參與育兒這件事。所以說&34;這個詞的產生是為了譴責的是那些有孩子後和沒孩子時一樣瀟灑、自我,對養娃育兒漠不關心,把所有育兒任務撒手給媽媽的爸爸們。 當「喪偶式育兒」這一種現象出現時,爸爸們的任務引起討論。
  • 機智的父母,在孕期,就開始預防「喪偶式」育兒
    「上門拜訪的時候,準家翁對待其妻子的模式,大概就是婚後丈夫對待你的模式。」這句話在心理學上是有據可依的:男孩子最初從父親身上學會如何成為一個丈夫,學會如何對待妻子。當然這並非絕對,其中影響因素還有很多。但在另一件事情上,則幾乎是絕對:自己育後會否遭遇「喪偶式育兒」。
  • 改變「喪偶式育兒」,不妨從育兒假開始
    參與立法的江蘇省婦聯負責人坦承,共同育兒假的目的是為了倡導男性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這一句話乍一看沒什麼問題,往深處一想又覺得哪裡不對,男性本來不就應該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嗎?是啊,本來應該,可現實卻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
  • 「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
    近些年來,「喪偶式育兒」的話題,常常出現在育兒圈的談資中,也是很多媽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今天,我特意就這個話題,好好和大家談談,「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大家有什麼自己看法或心得的,可以在評論區踴躍發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喪偶式育兒」的3大特徵,你中招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我聽說了一個新詞,喪偶式育兒,「喪偶式育兒」的寶媽會有3個特徵,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正是因為大部分人都覺得帶孩子就是女性的責任,所以導致很多家庭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對於孩子的問題,通常都是寶媽一個人在帶孩子,寶爸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一概不問,漠不關心,甚至還覺得自己在外邊掙錢很辛苦,這樣的生活時間長了,寶媽的辛苦得不到理解,就會感覺特別的累,不過也有一些寶媽是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對於一些比較愛面子的寶媽還會在朋友面前撒謊說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帶孩子,寶爸也是會管事的,然而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外人基本上一眼就能夠看穿的。
  • 告別喪偶式育兒,給孩兒他爸看看這份耶魯大學的研究報告
    一時間「願意讓老公在公司做到天荒地老」,「不用回來了謝謝」「請問貴公司在哪裡?我立刻送他爸過去」這樣的答案撲面而來。啼笑皆非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問題:喪偶式家庭的態勢正在蔓延。權威數據顯示,超五成家庭正在經歷喪偶式育兒。
  •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這種&34;的現象中,爸爸的理由基本上都是&34;。還有些爸爸則認為自己工作賺錢,已經完成了自己最大的使命,所以並不覺得還應該同時兼具照顧孩子。可是他從來不去想,家庭雖然有分工,但是妻子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地照顧孩子是不是更累,更應該幫幫她,讓她歇歇!究其根本,還是缺乏基本的責任感。
  • 「喪偶式」育兒,怎麼能帶出聰明孩子?
    一聽「喪偶式」育兒,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一定是在家庭環境中男性缺失的結構。但是,不褒不批,「喪偶式」的家庭,爸爸角色的缺失和媽媽角色的缺失都是存在的。只不過,爸爸角色的缺失相對比較普遍。我們不是要批判哪一方,重要的是,如果已經處在「喪偶式」的環境中,如何能培養好孩子。
  • 喪偶式育兒竟然敗給了詐屍式育兒!
    家有小孩,每天圍繞小孩的吃喝拉撒,感覺夫妻,婆媳,家人之間是不是有彗星撞地球的感覺,家庭育兒永遠自帶流量,在育兒這條道路上學問太多,挑戰不少。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了,指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夫妻其中一雙在一起,但是有一方長期缺位,不參與育兒過程,什麼事情都是另一半獨立完成,這裡多半指爸爸的缺席。
  • 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媽媽的煩惱,爸爸的困境
    「他賺不了幾個錢,我現在每天接送孩子還得工作做飯,我還怎麼多體諒他?」也許這只是一個極端現象,畢竟越來越多的奶爸也加入了照顧孩子的行列中來,但實際情況往往一言難盡。這種現象的名字叫喪偶式育兒。所謂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
  • 讓男人背鍋的」喪偶式育兒」
    現在很流行喪偶式育兒說法,一提起這個說法,固有的思想就是這個喪偶一定值得是育兒中爸爸的缺位,而不是媽媽的缺位。自從有了娃以後,重新思考了下這個詞,發現這個詞實際是讓男人背鍋了。但很少有夫妻會一起商量關於未來生完孩子以後如何分工的事情,包括我和張先生在生孩子之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是在生完之後一點慢慢磨合才完成配合。如果一開始就了解到如何分工,想必會更加事半功倍。
  • 我是怎樣從「喪偶式育兒」的泥潭中爬出來的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語霖聆朗讀音頻音樂:Tom Misch-The Journey文︱尹建莉父母學堂輔導員 壹 「喪偶式育兒」是近兩年新興的熱詞。有人說它一針見血,帶著不容分辯的霸氣。不管是線上媽媽群還是線下姐妹聚,只要一說起家裡那個「什麼都指望不上」的男人,簡直有點「罄竹難書」的味道。
  • 喪偶式育兒簡直太太太太太太爽了
    一說喪偶式育兒,眾人腦海裡立馬浮現出一張苦大仇深的媽媽臉,和一個關我屁事的爸爸臉。仿佛喪偶,限定了只能是「喪夫」。這些天,我體驗了一把喪偶式育兒,重點是這次換我裝死。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的爸爸們情願背著「喪偶」的罵名,也要將這種生活方式進行到底,因為那感覺簡直是太太太太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