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你家中招了嗎?
這裡說的&34;不是真的&34;,而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把重擔只交由一方完全承擔,另一方卻長期缺位,這種不平等的教育方式被稱為&34;。這種現象的普遍情況是,媽媽管家,管孩子,而爸爸卻從不參與。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這種&34;的現象中,爸爸的理由基本上都是&34;。誠然,有些家庭確實是源自於經濟問題。畢竟有錢又有閒的父親是少之又少,而在有了孩子以後,家庭的經濟壓力都會變得更大,所以掙錢的壓力就集中在父親的身上,使得他們就算想照顧孩子,也是分身乏術。然而,有很多爸爸則是打著工作的旗號,在有意地逃避責任。經常可以聽說,有的爸爸下班以後各種聚會、喝酒、打牌,場場不落,就算沒有場,下了班也是寧可坐在車裡玩手機,都不願意回家,只是不想照顧孩子,只想在車裡玩手機輕鬆一下。
還有些爸爸則認為自己工作賺錢,已經完成了自己最大的使命,所以並不覺得還應該同時兼具照顧孩子。可是他從來不去想,家庭雖然有分工,但是妻子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地照顧孩子是不是更累,更應該幫幫她,讓她歇歇!究其根本,還是缺乏基本的責任感。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其實,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雙方是缺一不可的。在孩子的教育中,爸爸的位置不可替代的。很多事,爸爸做起來是更擅長的,可以更加豐富孩子的世界。比如玩體力遊戲,孩子更喜歡在爸爸身上爬高,而媽媽一般是做不到的。而且爸爸們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全新的感受,也會多一些視角和玩法。有的爸爸還擅長動手製作東西。那就親自帶孩子去做一些手工,或者維修一些東西,這些都是非常豐富的生活經歷。
在很多家庭裡,媽媽是權威,而爸爸就不管不問。這樣的權威是不可長久的。就像一個國家,有總統的權威,也需要總理、國務卿等職位來維護總統的權威。隨著孩子的成長,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他們會反抗、會質疑媽媽樹立的規矩。如果爸爸也參與了,擔任起家庭的&34;的職責,就能幫媽媽撐腰說話,維護媽媽的權威,一起把規矩維護好,讓孩子知道,媽媽定的規矩,爸爸是支持的。同時,在執行規矩的時候,爸爸嚴肅的表情,可比媽媽的嘮叨還要管用得多。
孩子們的身上都會留有自己父母的影子,他們需要從父親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為來使自己成長,父親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指明方向。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夫妻雙方在孩子的教育中,都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孩子可以得到父母共同的關心和呵護,會更有安全感,也更加自信,在人生路上也會更加從容。所以無論如何,爸爸們都請把心放在家裡,不要把擔子都只讓媽媽一人來承擔,畢竟,真正與孩子能夠朝夕相處的日子也就那麼幾年,等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再想和他們玩樂、打鬧、做遊戲都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