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家庭教育」:你的一句「不許哭」,毀了孩子好多溫柔

2020-09-21 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



當孩子哭了的時候,

你有對TA說過這些話嗎?


「男子漢大丈夫,哭什麼哭?」

「哭能解決問題嗎?」

「你看你哭的,其他人都在笑話你呢!」


對於大部分家長看來,孩子太愛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女孩子愛哭是脆弱,男孩子愛哭是沒有男子氣概。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哭,上面幾句話就脫口而出。

但很多時候,哭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家長一句「不許哭」,言下之意是否認孩子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感到委屈時,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想一想我們小時候,當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嚴厲的父母怒斥我們「不許哭」時,我們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傷心和無助?


說「不許哭」,

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父母說「不許哭」的時候,可能是出於理性考慮,認為情緒宣洩無助於解決問題;也可能是為了培養孩子堅強的內心。然而,把眼淚吞進肚子裡,情緒就憑空消失了嗎?

哈佛大學專家彼得·西弗尼奧斯曾提出一個概念,叫做「述情障礙」,指的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善於感知他人的情緒,也不善於表露自己的情緒。這樣的人,不容易融入群體,也容易感到孤獨。

「情緒表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父母反覆向孩子強調「不許哭」時,孩子就會接受到這樣的信息:哭是不好的,我哭了,爸爸媽媽就不再喜歡我了。而後,他們開始壓抑、否定自己的情緒體驗,內心缺乏安全感。長大後,戴著「剛強」面具示人的他們,也更容易產生情緒障礙


允許孩子哭泣,

TA才會更加幸福!


如果孩子哭了,不妨試一試跟孩子說:

「孩子,來媽媽懷裡哭一會兒吧。」

哭泣緩解精神負擔最有效的良方,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眼淚,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也是家長需要知曉的事情。


先將自己情緒穩定下來

德國心理學家卡羅拉.舒斯特曾說:「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父母的情緒。」

因而,家長首先要做到是不讓自己的情緒被孩子所影響。不能孩子一哭,自己火氣蹭蹭蹭往上竄,再說出一些話來傷害孩子。


陪伴與安慰不可少

孩子哭泣,往往是需要陪伴與安慰的信號。與其簡單粗暴說一句「不許哭」,不如默默陪在孩子旁邊,陪著孩子宣洩情緒。

下一次,試試跟孩子這樣說——

「沒事,想哭就哭吧,媽媽/爸爸一直在。」

「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們來聊一聊吧~」

父母的理解與共情,會讓孩子倍感溫暖,內心得到充分的撫慰。


在共情的前提下,

引導孩子進入理性的軌道

當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任何壓制和說教都無濟於事。不妨等孩子的情緒緩和一些了,再對孩子說——

「我們一起看看,問題出在哪兒了。」

「我相信,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有更好的應對方法。」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他人理解時,他們也會逐漸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解。


幸福的孩子,

既能開心地笑,

也能難過地哭。


父母和孩子,應該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不是抑制情緒的施令者。無論何時,都要記得——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相關焦點

  • 「棉花糖 家庭教育」「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時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父母,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幌子,以「孩子還小,不要緊」為由,無所顧忌地打壓著孩子的自尊,讓孩子抬不起頭來。」中,宋丹丹半開玩笑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說自己生了個「廢物」。,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眾出醜」。
  • 「棉花糖·家庭教育」雙職工父母,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
    缺席的爸 +焦慮的媽=糟心的娃「全民焦慮」的時代,造就了一大批「中國特色父母」:爸爸們以賺錢養家為由早出晚歸、甚至不歸,孩子普遍缺乏父親的陪伴。,等孩子睡著後才回到家中。在2015年,全國第二次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50%家庭的父親「缺位」。面對「最想把心裡話說給誰聽」時,只有約7%的孩子選擇了父親,高達63%的孩子選擇了母親。當老師問「你們的爸爸是什麼樣」時,孩子們紛紛說「我爸爸能掙好多好多錢」、「我爸爸很懶,就會玩手機」,而不說「我爸爸懂得好多好多知識」、「我爸爸能把我舉高高」時,我們究竟是該笑還是該哭呢?
  • 棉花糖走進秋月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2020年8月25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閆志新老師和辛欣老師,受邀為秋月楓幼兒園30餘名一線教師帶來了《做孩子的情緒教練——跟孩子一起成為情緒穩定的人》專項主題課程。並立志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為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跟著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而後,閆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認知「情緒的起源」。的確,外部環境會影響到我的情緒,但這其實也是自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不同看法的反應而已。因而,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我們依然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 「棉花糖·活動」放下焦慮,做智慧父母:家庭教育走進交大婦工委
    2020年9月16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閆志新老師(小新姐姐)來到美麗的交大校園,為現場的老師們帶來「育兒·學習·焦慮」專欄講座。中國有句古話:「越挫越勇」,這也就引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答案是——孩子擁有自信,才是越挫越勇的前提。相反如果自卑的話,挫折只會讓孩子越挫越弱。
  • 棉花糖「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適逢國慶假期前夕,如何陪伴孩子度過美好的親子時光,成為父母最為關注的話題。2020年9月29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於愷律老師(開開哥哥),受邀為羅陽河畔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親子溝通」的講座分享。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
  • 「棉花糖 專欄」:育兒觀念battle 你需要更加清醒的頭腦
    ,一直哭,但是也沒有辦法,我不逼一把,他就學不會遊泳,就是要逼一把的。持「逼一把」觀點的父母指出,很多成功人士從小都是被逼著成長,方才成就今天的成功。恨不得從今天開始,就要把孩子被逼出舒適圈。而那些崇尚「靜待花開」的,也在轉發各種心靈雞湯文:不打不罵,孩子快樂最重要。
  • 「棉花糖·活動」《兒童心理諮詢師》培訓項目籤約成功
    2020年9月17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攜手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舉行《兒童心理諮詢師》培訓合作協議籤約儀式。籤約儀式在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總部舉行。
  • 「棉花糖·家庭教育」成為智慧父母 你不能錯過的10條高能語錄
    ,那就選擇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都希望下一代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而這起跑線恰恰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對於很多父母苦惱的育兒問題,大宋老師總能一語成讖、溫柔而不失堅定,引導他們成為「高情商」的智慧父母。她的每一堂父母課,都是「能量」滿滿、「智慧」多多,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
  • 棉花糖放隔夜被「打回原形」 網友笑翻:差太多了吧
    棉花糖是許多人的最愛,一名女子日前購買一支棉花糖放在家中,準備隔天吃,沒想到一起床發現棉花糖整個被「打回原形」,讓她超傻眼,哭求「還我棉花糖來」。一名女子日前在臉書PO出一張「棉花糖照」,讓網友全驚呆,可以看到裝棉花糖的袋子還是鼓鼓的,但裡頭空蕩蕩地只懸著一支竹籤,底下一片棉花糖的「殘骸」,已完全看不出當初軟綿綿的樣子。女子表示,自己買了棉花糖本來想放到隔天吃,沒想到一早起床棉花糖就整個消風,直呼本來很期待要吃,「結果哭笑不得」!網友看到紛紛笑翻表示:「差太多了吧?!一整個消風!」
  • 新手上路必學「棉花糖布丁」!簡單大氣的兩款棉花糖甜點!
    只要使用「棉花糖」,新手、懶人都能做出超簡單棉花糖布丁、棉花糖吐司喔!這道棉花糖布丁從日本卡通《我們這一家》被發掘出變成新手、懶人必備的點心清單啦!到底這道棉花糖布丁有多容易成功?料理新手、想變出甜點花樣的人,快試做看看!使用立體顆粒形狀的棉花糖,竟然也能變成布丁?
  • 棉花糖公益講座: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內含回看連結)
    為此,2020年10月10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張穎殊老師(小米姐姐),受邀為嘟嘟雅歌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的主題講座。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隨後,小米老師向家長們揭示了「嬰幼兒依戀發展」的四大階段。
  • 走進棉花糖|講師專訪:徐丹
    體驗式「父母課堂」,讓家庭教育回歸簡單。在莘莊工業區「魯冰花」家庭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上,徐丹老師身為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為現場嘉賓們帶來了「情商工具包」的展示。她深入淺出的講解,受到了現場嘉賓的一致好評。
  • 「棉花糖 自主學習」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看看正確的打開方式
    被逼無奈,怒火中燒的劉先生不由地「獅吼」幾句,突然覺得胸口有點痛而且喘不上氣,於是叫來孩子他媽「接力」,但依舊雞同鴨講。比如:讓孩子報名參加我們棉花糖的「自主學習魔法訓練營」。「魔法」?關於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顯然比「學習」來得更重要。
  •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棉花糖走進EF英孚大華校區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棉花糖走進EF英孚大華校區,火熱進行中~2020年10月22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蘭豔老師(笑笑姐姐)來到EF英孚大華校區,為現場的家長們帶來「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棉花糖走進EF英孚春申路校區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火熱進行中~2020年10月24日下午,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周常輝老師(Mark哥哥)來到EF英孚春申路校區,為到場的家長們帶來「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 紀錄片「幼兒園」:孩子入園第一天會發生什麼?笑著笑著看哭了
    文章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小土大橙子」( buyateng)孩子到底多大適合送園?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怎麼辦?在影片中,小男孩們好像經常比較容易忽然動起手來,小夥伴們之間因為帶著肢體動作的互動忽然升級成「戰爭」:有的時候也會表現出一些類似於「鋤強扶弱」和「服從權威」的行為,比如發生在中班教室裡的一幕:穿花棉襖的小朋友把這位藍色衣服的小男孩打哭以後,其他小朋友都立刻圍上來攻擊打人的孩子
  • 給孩子買蛋糕,你選「植物奶油」還是「動物奶油」?
    雖說不可能每次都給買,但頂不住次次都哭吧,那就準要進門買蛋糕了。那麼問題來了,買「植物奶油」的還是「動物奶油」的?你別無所謂啊,這其中還是有道道的,孩子的事兒上上心。在對比之前,先稍微了解一下什麼是「奶油」。奶油這玩意兒,就是指從牛奶、羊奶中提取出的黃色或白色的脂肪性半固體乳製品。看到了吧,正兒八經的奶油就是「動物奶油」。
  • 走進棉花糖|講師專訪:張穎殊
    體驗式「父母課堂」,讓家庭教育回歸簡單。今天要介紹的,是棉花糖父母課的主講老師之一,同時也是資深情商訓練師和家庭育養指導師的張穎殊老師(小米姐姐)。棉花糖是一個讓每個家庭都幸福,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幸運的地方,所以,我來了!」身為「父母課堂」老師的一員,張穎殊老師上過很多次父母課。
  • 棉花糖育兒觀念大作戰|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型直播
    11月14日晚,一場別開生面的育兒辯論,在棉花糖的視頻號直播間拉開序幕而那些崇尚「靜待花開」的,也在轉發各種心靈雞湯文:不打不罵,孩子快樂最重要。」陣營和以小丹姐姐為代表的「靜待花開」陣營,在直播間內各抒己見。
  • 棉花糖「安全感」主題講座: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開學一個月,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牽動著每一位父母的心。2020年9月27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徐丹老師(小丹姐姐),受邀為田園都市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的主題講座。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