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 專欄」:育兒觀念battle 你需要更加清醒的頭腦

2020-11-05 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

by:閆志新老師


文 / 閆志新老師


最近,「中國好聲音」正如火如荼地開展2020年度的比拼。而受到很多人喜歡的謝霆鋒,在「導師對戰」時曾多次講出了這樣的話:

「我對待我的學員,總是要試著把他們逼到懸崖,只要不掉下去就行!」


為何謝老師會說這樣的話?

因為他一直嘗試讓學員突破自己的極限,這也的確給學員帶來了成長和提升。

想必聽到這句話,很多人都是贊同的:「確實,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這周陪著兒子去遊泳,旁邊一位小朋友的家長這樣說道:「你看我家孩子一直哭,一直哭,但是也沒有辦法,我不逼一把,他就學不會遊泳,就是要逼一把的。我們不也是這樣長大的嘛,如果我小時候父母逼我一把,現在我就會遊泳了!」


當下,這樣一種教育的聲音獲得了很多家長的認同:教育孩子關鍵時刻你要去逼一把。所謂的靜待花開,那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沒有孩子生下來天生就是自覺的。

同時,另一種理念的支持人也不在少數,「每個孩子都是一棵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靜待花期,難道不是我們要去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嗎?


如今,以上兩種聲音,如同展開激烈的battle僵持不下,也各自提供論據作為「彈藥支持」。

持「逼一把」觀點的父母指出,很多成功人士從小都是被逼著成長,方才成就今天的成功。恨不得從今天開始,就要把孩子被逼出舒適圈

而那些崇尚「靜待花開」的,也在轉發各種心靈雞湯文:不打不罵,孩子快樂最重要。相信孩子天生是想要好的,天生都是有愛的,再說,平凡也是一種快樂使然

其實,大多數父母需要的不是持什麼樣的理念,他們需要知道: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意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讓每個孩子都有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讓每個孩子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並且做個幸福、健康的健全人格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孩子都有他(她)獨特的天賦,作為父母要做的是,給與孩子尋找天賦的機會。注意:不是我們幫助他們找到天賦,而是孩子去尋找他們的天賦。

當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很快找到自己的天賦,那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所謂的智慧父母,不是說你學了多少育兒的方法,你上了多少育兒的課程,而是:

你是否願意花時間去觀察並了解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懂得你自己孩子的父母。

孩子在2歲的時候,我觀察到他在公眾表現方面屬于謹慎性。身為一名講師,我上過很多次講臺,也非常享受講課的過程。而我的孩子,可能並沒有「遺傳」到這一點。

對於一個謹慎的孩子來說,公眾表現需要突破很多的困難,遠比大家想像的要難。以後的日子裡,我便一步步帶著他藉助每次舞臺的機會,幫助他建立在公眾表現方面的自信。

每次上臺前,我都會跟他說:「寶貝,無論你待會表現怎麼樣,媽媽都愛你。」

每次下臺,第一時間告訴他:「媽媽很欣賞你的勇敢,你在舞臺上已經表現了最好的自己,媽媽為你高興。」

遵循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而是了解孩子需要在不夠擅長的部分需要克服的困難,陪著他一步步地去克服這個困難。

重要的不是為了實現父母「眼中」所謂的厲害的樣子,而是看到孩子每次的努力和進步。當孩子克服了每一次的困難,就是父母告訴孩子,你是一個擁有克服困難能力的小勇士,也是媽媽學習的榜樣。

當我們這樣一步步陪著孩子成長時,在「靜待花開」的同時,就不只是等待,不只是讓孩子活在父母自己創設的溫室裡,讓孩子手無縛雞之力地去面對外部世界的各種挑戰和挫折。

「逼著孩子往前走一步」使很多人走向成功,作為父母,不能讓孩子只在我們的世界裡被認可,我們更要讓他在讓他人的世界裡被認可。這個邏輯確實沒有錯,而作為父母我們又需要如何去做呢?

回到開篇提到的謝霆鋒,他在歌壇、影視界、甚至是現在的美食節目,收穫了超級多的粉絲,是一個近乎於完美的人。

同樣在好聲音的舞臺上,面對對戰的順序,反覆說自己是一個安全感不足的人。很多時候都會擔心,即使有著很好的結果的可能性,也依然會擔心會出差錯和失誤。

在這裡,我們不做對謝老師的評價。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的,除了強大的能力外,孩子的幸福力非常重要的。

因此,如果我們有選擇權,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是不是有更科學的育兒方法來選?

當孩子面對成長路上的那道坎時,要不要在背後推他一把,告訴他:「你過去了,就有勝利等著你。快去呀!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勝利需要付出代價。」

這是絕對的方法嗎?

如果我們願意說一句:「寶貝,你有跨過去的能力,只是沒找對方法,這次跨不過去,媽媽也愛你,也會繼續陪著你往前走。」


兩者表達的不同在於:當這次跨過去後,帶給孩子的不同在於哪裡?

前者孩子在痛苦與壓力下向前走,面對失敗岌岌可危。

而後者在失敗面前,不畏挫折;挫折面前,我越挫越勇。因為我有背後的力量在支撐著我,這就是所謂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讓人在成長路上,藉由每次的挫折增強的,是面對困難的自信。

再回到「雞血父母」與「佛系家長」,作為父母,不是要選擇一個戰隊去站好,而更需要做的是:在種種育兒的觀念大戰中,始終保持自己的覺知。

孩子的教育不是試驗品,當我們在育兒路上遇到困惑時,我們需要回到育兒的初衷:想要的是一個只具備超強能力的孩子,還是要一個擁有幸福、有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孩子。

當我們看到那麼多孩子,選擇用各種方式結束生命的瞬間,當我們看到青少年精神障礙患者數量增速如此高的現象時,我們是否會再想把「逼」看做育兒的利器。

還是選擇「嘴下留情」,了解自己孩子需要的幫助,做孩子最後的支持者,陪著孩子一起找到自我價值實現之路。

- THE END -

棉花糖情商 家庭教育

兒童情商課

父母成長課

「雙課堂模式」

助力科學育兒 提升孩子情商

相關焦點

  • 棉花糖育兒觀念大作戰|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型直播
    ,在棉花糖的視頻號直播間拉開序幕。」陣營和以小丹姐姐為代表的「靜待花開」陣營,在直播間內各抒己見。最後,由閆老師為本次「育兒大作戰」作總結。在種種育兒的觀念大戰中,始終保持自己的覺知,花時間去觀察並了解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懂得你自己孩子的父母,做孩子永遠的支持者。
  • 「棉花糖·活動」放下焦慮,做智慧父母:家庭教育走進交大婦工委
    2020年9月16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閆志新老師(小新姐姐)來到美麗的交大校園,為現場的老師們帶來「育兒·學習·焦慮」專欄講座。中國有句古話:「越挫越勇」,這也就引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本次「育兒·學習·焦慮」專欄講座的成功舉辦,非常感謝上海交通大學婦工委的信任與支持
  • 新手上路必學「棉花糖布丁」!簡單大氣的兩款棉花糖甜點!
    只要使用「棉花糖」,新手、懶人都能做出超簡單棉花糖布丁、棉花糖吐司喔!這道棉花糖布丁從日本卡通《我們這一家》被發掘出變成新手、懶人必備的點心清單啦!到底這道棉花糖布丁有多容易成功?料理新手、想變出甜點花樣的人,快試做看看!使用立體顆粒形狀的棉花糖,竟然也能變成布丁?
  • 「棉花糖 家庭教育」「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時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父母,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幌子,以「孩子還小,不要緊」為由,無所顧忌地打壓著孩子的自尊,讓孩子抬不起頭來。」中,宋丹丹半開玩笑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說自己生了個「廢物」。,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眾出醜」。
  • 「棉花糖 專欄」閆志新老師:現在的孩子都很脆弱,真的如此嗎?
    棉花糖專欄,將精選棉花糖的老師以及學員們在自己生活、教學過程中的頓悟以及經驗總結,以小故事的方式來探討情商·家庭教育的本質。一同與各位父母們共同提高。本專欄公開徵集稿件,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凡故事被收錄並整理成文,可獲得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送出的小禮品一份哦!
  • 棉花糖育兒講堂第二期
    」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每周固定欄目——《育兒講壇》已經正式上線啦!我們會將之前老師們收到的來自爸爸媽媽的困惑整理出來,給所有愛孩子的家長們一起借鑑學習,助力大家在科學育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同時,我們隨時歡迎爸爸媽媽給我們後臺留言,您的育兒困惑,可能也是無數家長的困難,我們一起,攜手更了解孩子,做智慧父母。
  •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棉花糖走進EF英孚春申路校區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火熱進行中~2020年10月24日下午,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周常輝老師(Mark哥哥)來到EF英孚春申路校區,為到場的家長們帶來「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 走進棉花糖|講師專訪:張穎殊
    棉花糖是一個讓每個家庭都幸福,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幸運的地方,所以,我來了!」身為「父母課堂」老師的一員,張穎殊老師上過很多次父母課。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親子溝通」模塊中關於「積極傾聽」的課程。在那節課上,張穎殊老師讓家長們兩兩組隊進行角色扮演,一個人扮演「家長」,一個人扮演「孩子」。而後,模擬各自的親子聊天場景,看看哪一組的聊天進展得最順利,「父母」得到「孩子」的信息最多。
  • 走進棉花糖 | 講師專訪:閆志新
    身為棉花糖家庭教育的創始人之一我們需要有人帶領,也需要有人陪伴。而在育兒的道路上,始終如一的是:給予孩子信任、愛、支持、成長的力量。希望未來幾十年後的某一天,當孩子們開始喊我「小新奶奶」的時候,我還依然能在這份有意義的教育事業中貢獻自我,成就每一個幸福的生命。
  • 「棉花糖·活動」《兒童心理諮詢師》培訓項目籤約成功
    2020年9月17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攜手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舉行《兒童心理諮詢師》培訓合作協議籤約儀式。籤約儀式在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總部舉行。
  • 棉花糖走進秋月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2020年8月25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閆志新老師和辛欣老師,受邀為秋月楓幼兒園30餘名一線教師帶來了《做孩子的情緒教練——跟孩子一起成為情緒穩定的人》專項主題課程。並立志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為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跟著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而後,閆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認知「情緒的起源」。的確,外部環境會影響到我的情緒,但這其實也是自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不同看法的反應而已。因而,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我們依然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 棉花糖「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2020年9月29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於愷律老師(開開哥哥),受邀為羅陽河畔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親子溝通」的講座分享。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過于堅定型、過於溫柔型、溫柔而堅定型。
  • 棉花糖走進秋月楓幼兒園:提升溝通績效 讓溝通輕鬆喜悅
    活動簡介棉花糖線下公益講座,火熱進行中~2020年10月29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蘭豔老師(笑笑姐姐)來到秋月楓幼兒園,帶來一次別開生面的培訓講座。,或者你輸我贏。,也滿足了自己的需要的,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 幸福感愛心烤棉花糖、用棉花糖做的雪花Q餅和微笑棉花糖製作
    一、幸福感烤~棉花糖(一)、簡介烤過的棉花糖~QQ的棉花糖吃起來還會牽絲ㄟ~好奇妙的口感^_^搭配一杯茶,就很適合當下午茶。2、將棉花糖排在巧克力吐司片上~薄片約可放9顆大顆棉花糖。(中間記得留些縫隙喔)3、烤箱預熱上下火150度,預熱5分鐘。底部放鋁箔紙,棉花糖吐司180度烤10分鐘,表面有上色即可(不需要烤的過焦喔!!!!!!!)4、成品熱呼呼的出爐囉~口感真是超棒的。
  • 棉花糖放隔夜被「打回原形」 網友笑翻:差太多了吧
    棉花糖是許多人的最愛,一名女子日前購買一支棉花糖放在家中,準備隔天吃,沒想到一起床發現棉花糖整個被「打回原形」,讓她超傻眼,哭求「還我棉花糖來」。一名女子日前在臉書PO出一張「棉花糖照」,讓網友全驚呆,可以看到裝棉花糖的袋子還是鼓鼓的,但裡頭空蕩蕩地只懸著一支竹籤,底下一片棉花糖的「殘骸」,已完全看不出當初軟綿綿的樣子。女子表示,自己買了棉花糖本來想放到隔天吃,沒想到一早起床棉花糖就整個消風,直呼本來很期待要吃,「結果哭笑不得」!網友看到紛紛笑翻表示:「差太多了吧?!一整個消風!」
  •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棉花糖走進EF英孚大華校區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火熱進行中~2020年10月22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蘭豔老師(笑笑姐姐)來到EF英孚大華校區,為現場的家長們帶來「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 有趣的「棉花糖」實驗 避免掉進「棉花糖陷阱」
    親貝網帶大家了解下這個實驗以及如何避免掉進「棉花糖陷阱」。在上世紀60年代,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 Walter Mischel 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首先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兒童參與這個實驗,在實驗開始時,他在每個孩子面前的桌上都放了一塊棉花糖,並且告訴孩子們:「他需要離開房間15分鐘,等他回來時,如果棉花糖還在桌上,那他就會再給孩子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結果是,每三位孩子中就有兩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在房門關上後幾秒鐘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鐘、有的等了五分鐘、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鐘。
  • 棉花糖公益講座: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內含回看連結)
    為此,2020年10月10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張穎殊老師(小米姐姐),受邀為嘟嘟雅歌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如何應對分離焦慮」的主題講座。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隨後,小米老師向家長們揭示了「嬰幼兒依戀發展」的四大階段。
  • 看完他們的棉花糖 我懷疑我以前吃的棉花糖都是翔
    沒有捕獲你的心算我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西部的都市,有一家去年3月開的甜品店叫做「Sugar Sugar」,他們家的一款「棉花糖冰淇淋卷」在社交網上火得一塌糊塗,大家頂著烈日都要排隊買,這個「棉花糖冰淇淋卷」是什麼鬼?
  • 「棉花糖·家庭教育」成為智慧父母 你不能錯過的10條高能語錄
    教育本是育兒理念的競爭,那些擁有正確理念的家長,理所當然培養出更有優勢的孩子,這才是公平!父母,是一個終生職業,在新的教育理念裡,這份「職業」需要培訓上崗!我們都希望下一代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而這起跑線恰恰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對於很多父母苦惱的育兒問題,大宋老師總能一語成讖、溫柔而不失堅定,引導他們成為「高情商」的智慧父母。她的每一堂父母課,都是「能量」滿滿、「智慧」多多,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