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分場合地大哭大鬧,而且輕易難以停止,對此不少父母經常會用最簡單粗暴的一句「不許哭」來試圖阻止孩子哭泣。
但是「不許哭」此話一出,孩子非但沒有停止哭泣,反而會越哭越大聲,對於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少父母會用強制性語言如「不許哭」、抱怨性語言「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或者是採用冷暴力將孩子晾在一邊等。
以上不管是哪種做法,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大哭是孩子情緒的一種發洩,孩子缺乏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因此通過大哭來宣洩。
如果父母試圖阻止孩子的哭鬧,使得孩子的情緒與情感得不到宣洩,悲傷消極的情緒一直積壓於心的話,那麼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發展,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其變得敏感、消極、內向。
因此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粗暴地阻止,而是要了解孩子哭泣背後的原因,用積極正面的措辭安慰孩子,取代對孩子的批評與打擊,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1. 情緒的宣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感越發豐富,內心感受越深,但是孩子語言水平還未能跟上心理的感知,不足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內心的感受,因此在面對悲傷、委屈與不滿時,孩子就會傾向於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所有感受。
2. 身體不舒服
人吃五穀雜糧長大,難免身體會有不適的感覺,成年人身體存在不舒服的話,可以準確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並表達出自己的感覺,而孩子如果是身體不舒服的話,他們第一反應是通過哭來傳達自己的感覺。
對此父母要加以重視,認真觀察,看看孩子是哪裡存在不舒服,情況嚴重的話,讓孩子及時就醫,並做好孩子的情緒安撫工作。
孩子是脆弱的個體,需要父母多加關懷,給予足夠的耐心與關愛,因此當孩子大哭的時候,父母不要用強制性語言制止孩子哭泣,比起「不許哭」,父母說這4句話更能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
1. 媽媽知道你難過,想哭就哭吧
一個人悲傷哭泣的時候,最希望的是有人能懂自己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孩子亦是如此,他們如果哭泣的時候,肯定是希望獲得父母的理解與關心,而父母的一句「懂得」,這種同理心迅速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起到了安撫的作用。
想哭就哭,可以讓孩子的情感得到完全地釋放與宣洩,孩子大哭一場之後,便好了,如果讓孩子「不許哭」,壓抑情感,很可能讓孩子患上了情感障礙,使得孩子不願意與人交往,從而封閉自己。
2. 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哭嗎?
每個人都有傾訴欲,通過詢問孩子哭泣的原因,可以讓孩子向父母傾訴自己的感受,同時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情緒,了解到情緒是怎麼一回事。
孩子在媽媽的提問之下,也能慢慢地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懂得自己哭泣的原因,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傾訴結束之後,孩子的情緒也能夠漸漸地得到平復。
3. 媽媽能夠理解你
當媽媽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媽媽與自己是站在統一戰線的。媽媽的包容性與支持,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愛,對此,孩子更能聽得進去媽媽的話,使得情緒得到平復。
4. 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哭泣的話,可能是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情感受挫而哭泣,這個時候,父母與孩子溝通之後,了解孩子哭泣背後的真實原因,然後跟孩子一起想解決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重塑自信心。
在日常的認知裡面,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哭代表著軟弱,一般面對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會制止孩子哭泣,這樣子反而會使得孩子的情感受到壓抑,不利於身心發展,因此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哭泣,併合理引導。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