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事就大哭發脾氣,教孩子情緒管理,80%父母一開始就做錯了

2021-01-21 miniapplSQJcErYv14O1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在人的一生中,情緒的出現是有先後順序的。出現得比較早的是基本情緒,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將快樂、悲哀、憤怒、恐懼、厭惡、驚訝定義為六大基本情緒。隨孩子的年齡增長,慢慢會出現一些由基本情緒衍生的新情緒,如:尷尬、自豪……,我們稱為複雜情緒。

基本情緒

基本情緒是孩子的出生後,前六個月就已經會有的情緒。基本情緒一旦出現,就不會再消失。

複雜情緒

跟隨孩子的成長,在一歲半至兩歲開始具備自我意識,跟隨自我意識所產生的情緒,例如:害羞、尷尬、同情等自我意識性的複雜情緒。

等孩子三歲往上,上了幼兒園,去了學校之後,會收到很多來自社會、他人或是親人對他的評價,由於這些評價孩子會產生例如:自豪、羞愧、內疚等這樣的評價性的複雜情緒。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明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其未來發展有深遠影響,而情緒又是這一時期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提高情商和社會競爭力有很大幫助。

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 告訴孩 子, 我們可以生氣、憤怒,但不能因為生氣、憤怒就做出傷害別 人的行為。而這個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情緒失控,通過下面的步驟來幫助孩子梳理情緒,管理情緒。

1、事實:我看到……/我發現……

2、感受:我感覺到你…/我感到……

3、認同:我理解你的……/你可以……

4、認識:這種感覺就是……/你覺得……

5、體驗:擁抱/陪伴/溝通

對於情緒的引導,我們還可以和孩子進行情景練習,比如憤怒、傷心…感覺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時:

去自己的房間一個人安靜一會兒。扔準備好的紙糰子,扔幾次都可以。畫一個大大的叉或生氣的小人給父母看,父母就知道了,就會給一個大大的擁抱。深呼吸,想想以前開心的事兒。靜靜地躺在床上看房頂或者閉上眼睛冥想。父母的榜樣力量

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如果自己特別不開心、特別生氣,不要隱瞞,也不要迴避,誠實地告訴孩子,媽媽/爸爸現在因為xx原因心情很糟糕,很生氣,所以需要一個人安靜會兒,過後再來給你講故事。過一會兒,你從房間裡出來,恢復平靜,再開心的給孩子講故事。

我們的行為表現會更好的告訴孩子,生氣是可以的,但得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再處理事情。這樣孩子有一學一,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有很大幫助。

情緒管理並不等同於壓制情緒

我們現在通常用各種方式解決表面問題來壓制情緒,殊不知,有時候孩子的情緒會隨著時間越積越深。

比如孩子正高興地玩著一隻氫氣球,一不小心氣球飛走了,孩子放聲大哭,家長就會馬上勸慰:別哭別哭,再給你買一個!但有時孩子還是會哭,家長也會跟著生氣:說會買新的,你怎麼還哭!

其實失去一件心愛的東西,孩子的情緒是正常反應,也應該得到釋放,但是家長不接納他的情緒,反而壓制他的情緒,他會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如果他哭了,家長不僅允許他哭,還跟他共情:氣球飛走了,你是不是很傷心、很失望啊?他會覺得你理解他了,哭一會也就沒事。

分辨孩子是否利用情緒來達到不合理目的

很多家長溺愛孩子,看不得孩子生氣受委屈,孩子在解讀了這個信息之後,便會利用「生氣」來讓家長妥協。

如果孩子用「生氣」來獲利,家長一定要堅定地守住自己的原則,該他做的事一定要讓他自己做。長此以往,孩子 就不會用情緒控制他人。

情緒無所謂對錯,只是表現的方式是否被社會所接受。幫助孩子接納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形成健康的人際關係,擁抱彩色、美好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
    導讀: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點小事就發脾氣?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可嘗試「鷹架式教育」
    導讀:一點小事就發脾氣?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可嘗試「鷹架式教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點小事就發脾氣?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可嘗試「鷹架式教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情緒管理,還得從3方面入手
    鄰居家小朋友維維4歲多的時候,特別愛發脾氣。只要孩子一發脾氣,爸爸就會特別生氣,用比孩子更大聲的方式來質問原因。面對憤怒的爸爸,小朋友經常被嚇哭。這樣的結果並沒有解決孩子愛發脾氣的問題,相反受爸爸的影響,發脾氣情況更為嚴重。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但孩子一看,不是說好的奶油麵包,他就會大哭、耍賴、發脾氣,一定要奶油麵包。再比如,明明說好這個周末去海邊玩,但由於天氣影響,颳風、下大雨去不了,孩子又會不高興而大發雷霆。這時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一點都不懂事,不懂得變通。
  • 孩子經常發脾氣,沉溺於憤怒之中?看外國老爸教孩子情緒管理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一家一娃,孩子有父母的寵愛;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的嬌慣,長此以往很容易就會形成孩子刁蠻任性的性格,如果孩子的要求沒有滿足,或者一些話讓孩子覺得不開心他們就會發脾氣,將自己傷心、憤怒的情緒放到最大,甚至沉溺於憤怒之中不能自拔,面對孩子經常發脾氣,長時間不能從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一位外國老爸的做法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 孩子容易發脾氣?別嚴厲制止,懂得幫孩子提升「情緒粒度」更關鍵
    但是他的媽媽並沒有一絲讓步的表示,而是默默地站在一邊,仍由孩子哭不停,想等孩子哭完了就走。生活中有很多這種類似的情況發生,小孩子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因為內心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大吵大鬧,不得到就尚不罷休,這讓父母感到十分頭疼,特別是在公共場合。
  • 孩子隨意發脾氣,情緒管理能力差,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似乎生活中的每個場景都無法擺脫熊孩子帶來的喧譁,這就會使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更加得來不易,而且作為熊孩子的父母也非常焦急,因為孩子總是隨意發脾氣,經常被認為是情商低的表現,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此差,不僅會影響他的生活,在未來也會影響他的事業發展。
  • 孩子嚎啕大哭,比起「不許哭」,父母這樣做好情緒管理會更有效
    當孩子哭泣,家長們會感到心疼,可一旦孩子哭鬧不止,有的家長就會開始覺得煩躁。尤其孩子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時,家長會更加心煩。這時,家長可別只會跟孩子說"不許哭"。恰逢周末,寶媽小煦帶上自家4歲的女兒去附近的商場玩。
  • 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父母應正向引導,教他們做好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就是指通過大家自己對自己興趣的認識,來培養自己駕馭情緒的能力,並且得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小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也是情緒管理失敗的原因,很多孩子還不能夠充分地認識自己的情緒,所以總是情緒管理失敗。二、父母如何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1、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情緒環境在和孩子說情緒管理之前,家庭有一個良好的穩定的情緒環境非常的重要。
  • 如何阻止孩子發脾氣?控制情緒家長可以這樣教
    還有的父母在面對外人的時候非常能夠控制好自己,可以一但是和孩子沾邊的事情就總是沒有辦法好好控制,仿佛孩子的行為就是他們心情的晴雨表,做好了就晴空萬裡,做不好就烏雲密布。孩子的內心非常細膩敏感,他們能夠很敏銳地體察到父母的情緒和內心,如果從一開始家長就能夠控制自己,並且不會對孩子隨便發脾氣,那麼他們在後來就能夠學會即使自己心情不好也不輕易發洩。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荀子執筆:橙媽定稿:橙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負面情緒,要說負面情緒之中「殺傷力」最強的,應該就是憤怒和暴躁了。負面情緒,不僅對自己的身心有害,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小孩子同樣也會有負面情緒,而且孩子不同於成年人,孩子不是非常擅長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的時候會特別喜歡發脾氣。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比較苦惱,擔心孩子的性格有問題。
  • 孩子情緒不穩愛發脾氣?教孩子控制情緒!再不開始就晚了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下列問題: 不聽話,愛哭,依賴性強,脾氣急躁,性子急,愛發脾氣和大人對著幹,反抗心理...我們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撒潑鬧脾氣時,不是採用指責、打罵的方式阻止,就是用哄騙、滿足孩子需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掌控情緒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家長們要了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會面臨孩子亂發脾氣的現象。很多時候只是稍稍說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就開始發脾氣,甚至還會亂扔東西來表達憤怒。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喜歡發脾氣,有些情緒化的孩子背後,往往有著一對情緒不太穩定的父母。
  • 一點小事就哭鬧?那是因為你不懂孩子
    因為從孩子發育的角度講,孩子一出生,負責情緒表現的杏仁核就已經發育成熟了。;大一點、尤其之前嘗過「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甜頭的娃,最容易拿哭鬧來「要挾」父母。②教孩子認識情緒,鼓勵正確表達。孩子發洩情緒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翻譯師」
    例如,當孩子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大哭大鬧時:有些父母直接制止,認為不能慣孩子「毛病」;有些父母,則會讓孩子發洩完自己的不滿之後,再進行溝通。由於孩子受年齡限制,他們無法準備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只能通過具體的行動,去向父母呼救。從現在開始,要善於聽到孩子情緒背後的話語。
  • 寶寶發脾氣、鬧情緒,父母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1.當下情緒的表達方式蘿拉·馬卡姆博士在《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中談到:「造物主為嬰兒和幼兒提供了一種『防故障安全機制』,以釋放他們因恐懼和挫折產生的生理壓力,這種機制就是『發脾氣』」。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的作者詹姆斯認為孩子和父母如此相像主要源於三種行為機制:言傳、身教、以及身份認同。父母孩子脾氣大,情緒化,孩子有樣學樣,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時,只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如解決,而不是其他積極有效的方法。
  • 孩子達不到目的就發脾氣?父母可用四種方法,教他正確發洩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產生憤怒的情緒是無法避免的,如果孩子只懂得用發脾氣來發洩情緒,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還會令孩子與別人的關係變緊張。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讓他使用正確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那麼,父母要怎樣做,才能糾正孩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呢?
  • 孩子經常發脾氣怎麼辦?做好情緒管理,從這4個方面入手,很實用
    有些爸爸會指責自己的另一半:「我陪孩子的時候不是蠻好的嗎,為什麼他一到你面前就脾氣那麼壞。你怎麼教的?」這讓做媽媽的無形中承擔不該有的壓力和委屈。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要搞懂這一點,需要懂一些兒童心理發展的知識。兒童在2歲後,自我意識進入快速發展期。
  • 孩子當眾哭鬧讓家長難堪?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大多受父母影響
    在公共場合,遇到哇哇大哭的孩子,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煩躁。其實,帶著孩子的父母,也一樣覺得煩躁。因為一般情況下,在公共場合哭鬧的孩子,都很難哄好,甚至父母越哄孩子哭得越兇,然後家長會覺得難堪,採用一些極端的方式,比如打孩子。孩子當眾哭鬧讓家長難堪?
  • 孩子遇到困難就大哭,發脾氣,氣餒,抗挫力差怎麼辦?
    我家孩子,遇到困難就大哭,發脾氣,氣餒,抗挫力差怎麼辦?父母很容易給孩子貼上抗挫力差的標籤,因為,我們的期望是,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沒有任何情緒地把問題解決掉。這是作為成人的我們也很難做到的,何況是孩子。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抗挫力?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呢? 1、什麼是抗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