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事就哭鬧?那是因為你不懂孩子

2020-10-23 KaDa故事

今天討論的話題,一度曾讓我很困擾。


以前Josh有個非常糟糕的習慣,就是遇到了什麼問題,比如東西掉地上了,玩遊戲輸了,第一反應就是略帶哭腔的哼哼……


如果你沒有及時滿足他,並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那麼,一場耗時耗力的哭鬧戰開始了!


一旦開始哭鬧,你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而且分貝越來越高。



為什麼孩子那麼容易一點小事就哭鬧?怎麼才讓孩子好好說話、冷靜溝通?


為此我翻了很多育兒書,也和很多身邊的媽媽交流經驗,才發現了癥結。


孩子為什麼總是大哭大叫


其實,要求孩子像成年人一樣情緒穩定,真的是一種奢望。


因為從孩子發育的角度講,孩子一出生,負責情緒表現的杏仁核就已經發育成熟了。但負責控制情緒、理性的前額葉皮質,則要到25歲才發育成熟。



所以,衝動、情緒化都是孩子很正常的表現。但經常大哭大叫的孩子,還是有常見原因,也需要我們好好引導的~


①尋求關注;


3歲以內孩子哭叫,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尋求關注。


當覺得被冷落、被忽視,尤其當孩子好好表達時,沒有及時得到反饋時,就很容易用大哭大叫來贏得關注。



②發洩情緒;


沒錯,孩子雖小,也是有情緒的~


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是莫名其妙發脾氣,但他可能已經積壓了很久,才突然爆發出來。




③把哭鬧當成籌碼,得到東西/逼父母讓步;


大一點、尤其之前嘗過「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甜頭的娃,最容易拿哭鬧來「要挾」父母。


比較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想買東西,不買就哭;



另一種,則用哭鬧錶達自己的不滿,爭奪掌控感。比如,對零用錢、家務、電視的使用、睡前時間等等的掌控。


對症下藥,見招拆招!


孩子哭叫的時候,這4件事千萬別做:


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講道理,不要走開。


更好的辦法,是接納孩子的感受,了解哭鬧背後的原因,並引導正確的行為。


➤對於想求關注的娃


①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愛和關注。


不要等到孩子大哭大叫才回應孩子。如果我們正在忙,沒辦法立即放下手頭的事,也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儘快回應。


②教孩子認識情緒,鼓勵正確表達。


當孩子大哭大叫的時候,溫和地告訴他:「你這樣哭喊,爸爸媽媽沒辦法知道你在說什麼」


孩子拒絕表達,就需要家長多點耐心,根據生活實際猜測,並幫他說出感受、總結情緒。


「你剛剛哭得傷心,臉都紅了,是不是很生氣?」

「剛剛玩滑梯等太久,你有些煩躁是嗎?」


說得多了,下一次孩子就知道怎么正確表達,而不是只能哭叫~



➤對於情緒發洩的娃:


孩子發洩情緒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


我們可以抱住並安慰他們,認可他們的感受。對於一些不想被抱住的寶寶來說,你可以靜靜地坐在旁邊,給予情感支持。


不用糾結說些什麼,當你真的從內心理解孩子,呈現出的狀態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很多家長會疑惑:為什麼我越陪著孩子,孩子哭得越兇?


這裡需要分辨的是真哭還是假哭。當孩子真哭的時候,一邊哭一邊偷看你,其實是個很美妙的小動作。


如果他看到的是一個充滿關愛又放鬆的大人,她就會繼續哭,因為他確認自己很安全,可以繼續哭了~




此外,我們還可以像《傑瑞的冷靜太空》一樣,在家裡設置一個發洩角,當孩子感到憤怒傷心,就可以進去讓自己平復下來~


➤對於用哭鬧來「要挾」父母的娃:


最重要的,在於家長把握滿足和拒絕的界限,建立一致的規則。


怎麼把握,有個很簡單的標準:拒絕之前先設想一下,如果孩子聽到拒絕後大哭大叫,你會答應他的請求嗎?


如果會,就不需要拒絕了。



實在涉及原則問題,需要拒絕孩子的時刻,比如不安全、會傷害別人、或者承受不了經濟負擔,就認真的跟孩子解釋。


孩子接受不了大哭,我們就陪著她把情緒發洩完,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再好好溝通。


情緒管理繪本推薦


最後,依照慣例,給大家推薦一些親測好用的情緒繪本~


《我為什麼不高興》

適合年齡:3~8歲

作者:莫莉·波特(英)


推薦理由:憤怒、厭煩、害怕……應對12種情緒的有效方法~


這本繪本,可以說是一本應對情緒的「實用工具書」~



可以根據你的情緒,找到對應的頁碼。


比如說,如果感到憤怒,你可以:



感到害怕,你可以:



這些招數,我自己也會用

非常有效~


《氣球小熊》

適讀年齡:0-3歲

作者:秋山匡(日)


推薦理由:有趣有創意,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不得不驚嘆作者的腦洞,用氣球正常——膨脹——消氣的方式,去解釋了驚嚇、生氣、難過、高興四種情緒狀態。畫風和故事都很可愛~



不僅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也了解到情緒變化的過程。


《我的情緒小怪獸》

適合年齡:3~8歲

作者:安娜·耶納斯(西)


推薦理由:最經典的情緒管理繪本,玩法很多。


孩子的心裡其實有很多感受,只是他們不擅長表達,就像繪本裡的小怪獸一樣。


小怪獸起床後心情亂亂的,朋友教他把情緒一個個分好,放進不同的罐子裡。



快樂是黃色的,像太陽一樣明亮;

傷心是藍色的,像溼噠噠的下雨天;

生氣紅色的,像一把熊熊的火焰;

害怕是個膽小鬼,總是呆在黑漆漆的地方不敢出來……



看完這冊繪本,不妨讓孩子也把情緒裝起來,並且討論怎麼打敗不同顏色的小怪獸吧!


《寶貝,別生氣》

適合年齡:3歲+

作者:布萊恩·摩西(英)

【KaDa故事APP上可讀,

戳圖片可加入書架】


推薦理由:家裡有個「暴脾氣」娃?一定讀讀這個故事~


繪本裡的小恐龍安娜,像極了發脾氣時候的孩子:因為電視不好看生氣、因為沒得獎生氣,甚至有時候莫名就很生氣……


每次生氣的時候,她總會用頭撞門,但過一會又不好意思~

爸爸媽媽給她提了很多好意見:


「生氣之前閉上眼睛,從一數到五」

「想一想你擅長做喜歡做的事情」

「試著跟我們說說你為什麼那麼生氣」……

安娜會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嗎?


同類繪本推薦(KaDa故事均可讀)


《愛哭愛鬧的幸運貓》


《小四寶生氣了》


《不管怎樣都愛你》

適合年齡:3歲+

作者:G.V.西納頓

KaDa故事APP上可讀,

推薦理由:一個溫暖的承諾,給孩子不可或缺的愛的教育。

絨絨是一隻聰明的小北極熊。他知道香噴噴的魚兒藏在哪裡;知道雪花的味道;知道怎麼安全地從冰山上滑下來……


當然,也有一些事情絨絨不知道。



但他已經知道了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不管變成什麼樣子,媽媽永遠都愛他。

你怎麼應對娃的情緒崩潰?

在留言區,說說你的看法吧


相關焦點

  • 搞不懂孩子為什麼哭鬧?那是你不懂孩子的信號,ABC觀察法學起來
    讀懂孩子信號的法寶:ABC觀察法孩子有哭鬧、發脾氣多半就是因為自己的某種需求得不到滿足,而且伴隨著過激的情緒發洩,比如上躥下跳、摔東西、吐口水等等。如果,在孩子哭鬧的過程中,家長沒有好好引導,就會養成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後患無窮。
  • 孩子一點小事就哭,面對愛哭的孩子,父母用這種方法才有效
    貓爸的女兒經常因為小事哭,比方說昨天晚上吃飯,本來她已經在託管班吃了,晚上回來不應該再吃東西了,結果看到她媽媽吃方便麵後非要吃。最近女兒有點積食上火,所以她媽媽就沒同意,然後就因為這樣一件小事,她就跑到屋裡哭了半個小時。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寫作業的時候總寫不好一個字,擦著擦著自己就哭了。
  • 孩子哭鬧不止,「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孩子哭鬧不止,因為小事發脾氣,單純靠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孩子哭鬧,家長的首要任務並不是立馬去哄孩子,而應該嘗試了解孩子哭鬧、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哭鬧不止,起因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沒給他買某個玩具,然後孩子賴在商場裡不走了。不管媽媽是哄也好,打罵也好,還是講道理也好,對孩子一點用都不管。
  • 孩子因為沒買玩具,躺在街上哭鬧半小時,寶媽的處理方法盡顯耐心
    知名的法國教育家馬克-雷諾曾經說過:「孩子的教育問題,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樹立權威,善於對任性的孩子說不!當你學會了說不,你就會發現管孩子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能夠冷靜克制,對於不合理要求說不,挺有勇氣,但確實把孩子放在馬路中間不合理,我在這裡分享一下之前李玫瑾教授所講的,第一步把孩子抱到安全的位置,然後看著孩子哭鬧,不要妥協。
  • 孩子飛機哭鬧被罵,母親怒懟:你有本事別生娃
    但由於孩子年齡較小,愛動不受控制,度假變「渡劫」。歡樂的同時,也會伴隨著些許不愉快。如去年國慶期間,一架由吉隆坡飛往武漢的航班上便出現了這樣的一場鬧劇:因為嬰兒哭鬧不停,孩子母親與乘客起了爭執。那二十分鐘——我是看了表才發現其實是二十分鐘——真像過了一個世紀那麼漫長。有孩子的人一定都經歷過這樣的場合,明白這樣的感受,但沒有孩子的人一定不懂。
  • 孩子經常哭鬧磨人,那是因為家長沒底線
    爸爸給你買,我的乖女兒,不哭了昂」 突然想起了我家哥哥,總是喜歡磨爸爸,「爸爸,我不睡覺,我在看一集動畫片」「不是說好就看2集嗎?」「我求你了,爸爸,在看一集」哥哥帶著哭腔央求「好好,就一集啊,說好了」一集之後,這個情景再次上演,無限循環......你家有沒有同款孩子?
  • 嬰兒哭鬧很頭疼?可能是當媽的你不懂他
    1/別把寶寶哭鬧當成麻煩孕知媽自己帶娃就深有體會,人本身並不喜歡聽見哭鬧聲,有時候寶寶無休止的哭鬧簡直能讓人瘋掉。但既然已為人母,那就耐心接受吧,否則你又有什麼辦法呢?後來,慢慢的就逐漸掌握了寶寶的哭聲,每次哭鬧其實都是寶寶對外界表達自己需求的最有效方式,嫌哭鬧麻煩只是你還不懂寶寶。
  • 孩子容易哭鬧怎麼辦?教你幾招解決孩子的無故哭鬧
    很多孩子在情緒得不到滿足時容易出現哭鬧的現象,這讓家長陷入苦惱:哄吧,好像越哄有時哭的越兇;不哄吧,那就哭得更兇……似乎怎麼處理都是棘手的。小編有幾句建議,孩子哭鬧要分情況,有不合理的地方有及時糾正,如果確然事出有因,那就應該第一時間安撫孩子的情緒。總之,孩子的情緒管理差,寶爸寶媽要對不同情況有所區分。
  • 孩子怕打針,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打針這件小事。而不是用大人的視角和大人的感受去衡量孩子,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解決。打針這件小事處理不好,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心理影響,並遷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對以後的性格發展等產生不良的影響,妨礙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聽我這麼一說,你還覺得把孩子摁住、或者哄騙孩子的做法可取嗎?
  • 孩子經常哭鬧怎麼辦?
    最近有寶媽問我,孩子情緒總是不穩定,動不動發脾氣該怎辦?那場面不堪回首:孩子滿地打滾,鼻涕眼淚一起流,閉著眼睛哭說啥都聽不進去,往日那個機靈的小可愛不見了。小孩哭、大人氣用「雞飛狗跳」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 孩子哭鬧有原因,這些安慰方式要摒棄,從此讓孩子乖巧聽話
    前言:若是形容不哭不鬧的孩子,想必「天使」在恰當不過了,因為他們在不哭鬧時,讓家人感受到的總是純真和可愛。但若是經常哭鬧,而且還屢勸不聽管束,那這樣的孩子必然是「惡魔」無疑了。說白了,孩子在哭鬧方面如此有「演技」,就是因為他們不懂控制情緒,一丁點小事都需要釋放出來。
  • 孩子學習很吃力,只因為你不懂這一點
    相信無數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品學兼優的,但是實際生活中,卻總是事與願違的。孩子學習很努力,結果並不如人意,家長很擔心,一直想給孩子的學習助力,卻總是不見成效。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孩子是怎麼做到的吧!>小男孩出生與一個富裕家庭,爸爸媽媽陪伴他的時間很少,他在學校裡總是特立獨行的那一個
  • 小孩子有「大」情緒:你對待孩子哭鬧的方式,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文文的情緒經常被父母無視,因為是長姐,所以父母無法忍受文文像小孩子一樣哭鬧,時時刻刻在要求她早點成熟起來——「你是姐姐,要懂得控制情緒!」可是,小孩子是有大情緒的。如果父母不允許他們爆發出來,孩子會為了討人喜歡切割掉自己的負面情緒。等到長大後,他們不再需要隱藏,就會把壞情緒釋放出來,只不過釋放的過程可能是自我傷害,也可能是傷害他人。
  • 孩子為什麼總是無理由的哭鬧呢
    徐老師好,我孩子快3歲了,最近這半年動不動就哭上了,你越哄他還越來勁,你說寶寶不哭了,他就高喊就要哭,你說那你哭吧,他就哭著說就不哭!有時候能這麼折騰半個多小時,真是鬧心啊!真是氣人啊!為什麼會這樣呢?
  • 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不止?你的做法很重要!
    都說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這一點,當媽的深有體會。上一秒小傢伙還笑顏如花,下一秒就哭得撕心裂肺!孩子哭鬧不止時,我們究竟要不要哄呢?最近,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奇妙小森林》中,鄭爽就因「冷處理」孩子哭鬧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當面對不願睡午覺,哭鬧的小玖時,鄭爽嚴厲地說:「不想睡也得睡,這是規矩!」「我對別人哭很不感興趣的,跟你說必須要睡覺,沒有人會哄你!」
  •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不止,那是因為你有這7個動作,別再犯了
    開學一周,你家娃還在哭鬧嗎?小編發現,一些剛開始不哭不鬧的孩子,由於新鮮勁過去了,也開始因為焦慮而哭鬧,不肯去幼兒園。面對孩子每天比鬧鐘還準時的入園哭鬧,家長一定要穩住,你是孩子的「定海神針」,即使你的耐心值快到極限了,下面的這幾種錯誤也不要犯,要不然「前功盡棄」,大大延長孩子的入園適應期。
  • 如果你讀不懂孩子的心,不如嘗試讓孩子指引你前行
    不懂為什麼孩子會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不懂孩子為什麼做不好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懂孩子為什麼放棄我們給他創造的好機會;不懂孩子為什麼不懂得感恩我們對他的愛;更不懂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所以當你真的不懂他們要什麼的時候,請嘗試信任他們,在能力範圍內滿足他們的願望的同時,嘗試以平等的態度與他們溝通,真正了解他們的想法,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成功引導孩子,而不是處在一個對立的位置,最終吃力不討好的同時孩子也得不到快樂。
  • 孩子無故哭鬧,爸媽應該怎麼辦?
    很多孩子在情緒得不到滿足時容易出現哭鬧的現象,這讓家長陷入苦惱:哄吧,好像越哄有時哭的越兇;不哄吧,那就哭得更兇……似乎怎麼處理都是棘手的。小編有幾句建議,孩子哭鬧要分情況,有不合理的地方有及時糾正,如果確然事出有因,那就應該第一時間安撫孩子的情緒。總之,孩子的情緒管理差,寶爸寶媽要對不同情況有所區分。以下是幾點較為可行的方法,家長們可以結合孩子的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 「別因為一些小事打擾我工作」「咱孩子病了,你卻說是小事」
    「十年前你是誰,一年前你是誰,甚至昨天你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誰,以及明天你將成為誰。」每一個時間段的那個他都不一樣,只有眼下的才最真實。婚姻把曾經愛情裡的男女變得面目全非,又是什麼一直讓他們捆綁在一起呢?是習慣,因為原本的那一份喜歡早已經變成了無法割捨的親情,那是相濡以沫的見證。
  • 寶寶哭鬧不好帶?那是因為你不了解寶寶的需求
    晚上8點鐘,剛吃完奶的寶寶,沒多一會兒寶寶又開始哭鬧,這是怎麼回事啊,剛睡醒,吃飽了,有沒有拉臭臭,怎麼又哭了。在一籌莫展時,寶爸給寶寶一個飛機抱,寶寶立刻止哭。寶媽感嘆,帶孩子太難了。有些爸爸媽媽覺得是寶寶白天睡多了,在白天狠勁逗寶寶玩,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晚上寶寶哭鬧得更兇了。寶寶可真難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