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的一直都以讀懂孩子為傲,當帶著孩子在外遊玩的時候,孩子的一個眼神,我們就知道他想什麼,我們會很驕傲。特別是當旁人說「不愧是親生的,就像是有心靈感應一樣,真厲害」,這個時候我們通常都會發出由衷的笑容。
我們經常嘗試讀懂孩子,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就針對孩子的想法做出一些事情,讓孩子往自己期望的方向靠攏。這種心理的指導下,很多父母就會因為讀不懂孩子而煩惱。不懂為什麼孩子會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不懂孩子為什麼做不好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懂孩子為什麼放棄我們給他創造的好機會;不懂孩子為什麼不懂得感恩我們對他的愛;更不懂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
但是家長們,或許我們開始就已經錯了,孩子是人,就算他們年紀還小,但是他們也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他們的想法也是會隨時改變的,而我們也不是會讀心術的魔法師,怎麼可能完全會讀懂孩子的心思呢?嘗試讀懂孩子思想的父母,並不是在養育我們的後代,而是在養育一個傀儡,一個按照我們的方向往前走的傀儡,讓我們以後能夠得到一個理想的「公主」或者「王子」,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面對這種因為讀不懂孩子而產生的焦慮,你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一、請嘗試信任他們
很多時候,家長遇到孩子對自己的某個訴求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往自己覺得好的方向來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最終卻以孩子的不滿告終。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開始焦躁,我都已經給他最好的,為什麼他還是這樣,他到底要什麼?
但是請不要忽略,他們的這個訴求肯定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就像是孩子告訴你我想買書,你是不是會本能的想要買一些學習資料又或者是有教育意義的書籍,但這很可能不是孩子想要的,他們或許想要的是一本漫畫又或者是一本圖冊而已,你偏離了他們原本想要的,他們又怎麼會快樂呢?
所以當你真的不懂他們要什麼的時候,請嘗試信任他們,在能力範圍內滿足他們的願望的同時,嘗試以平等的態度與他們溝通,真正了解他們的想法,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成功引導孩子,而不是處在一個對立的位置,最終吃力不討好的同時孩子也得不到快樂。
二、請嘗試接納他們
孩子經常會莫名其妙的就發脾氣,又或者是莫名其妙的就哭,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會有兩個可能,要麼很疑惑,要麼很煩躁覺得孩子莫名其妙,甚至會對著他們大發雷霆,意圖用「武力鎮壓」來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這只會加深孩子對父母的怨念。
就在前不久,我的下屬跟我說她的孩子一天沒吃飯,不知道生氣什麼,一番了解才知道,原來是她和她的小兒子聊天,很是高興,剛好就被她的大女兒看到,然後就這樣莫名其妙的生氣了。在我們看來,確實是很莫名其妙不是嗎,但是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我們找不到罷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的時候,千萬不要嘗試鎮壓,只要是人都是有情緒的,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嘗試接納他們的情緒,換位思考又或者是和他們推心置腹的聊一聊,或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三、請嘗試保持寬容
你是否會在孩子重複做某件事還是會做錯的時候感到無奈,甚至是脫口而出的一句「你怎麼連這麼一件小事都做不好!」或許很多家長都會,甚至是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
很多時候我們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們似乎忽略了孩子其實真的只是孩子,對於我們來說的一件小事,在他們看來或許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能孩子在我們的引領之下,能夠很好的完成的,但是當我們沒繼續引領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是不是就已經完全了解這件事情怎麼做了呢?這可未必。
所以當孩子做不好某一件我們認為的小事的時候,請保持你的寬容之心,先問清楚孩子為什麼沒有辦法完成這一件事,是因為沒找到方法還是說真的不想做。只有在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你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去處理孩子做不好這件事的方法,才能得出最合心意的結果。
四、請學會改變自己
我很理解,作為家長,盼著孩子成為有用的人,那是天性,但是任何一個孩子的發展都是不能強求的。孩子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跟你的引導有關,但絕對不能強硬要求,我們只能給孩子一個方向,並不能完全告訴他你應該怎麼做。
所以當孩子沒有達到你的期望的時候,請嘗試反省自己,是自己太急進了,還是自己忽略了孩子的發展規律,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當你反省過後,那就要學會改變自己,不要覺得你就一定是對的,也有可能你的某些做法是錯誤的,這誰能說的準呢?
歸根究底,要治好這個「讀心術失敗焦慮症」,作為家長,就應該跟著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而我們要為孩子做的,就是在他的方向上再去引領他們前行,讓他們不要走到不可挽回的彎路上。不要嘗試通過讀懂孩子的心來打造一個你所期望的孩子,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
你會因為讀不懂孩子的心而感到焦慮嗎?
往期回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