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以所有的疼痛你不懂

2020-09-07 SunnyMa25

昨天逛了超市,一起去吃了烤肉,趁著他出來,找機會和他聊了幾句,注意,是幾句,因為我們的對話在這段時間,從來沒有超過十句……

很多人不理解我,說為什麼這麼難過和糾結,孩子不過是不讀書而已,何必如此愁眉苦臉?是的,因為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以所有的疼痛你不懂!

在我剛剛過了28歲生日不久,孩子就出生了,我們同一個星座,同一個農曆的月份,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的緣分。出生後的第二天,醫院隔壁病床的小孩被一個裝扮成護工的男人抱走!那是一個小胖孩,是男孩,出生時有八斤重,比我孩子早一天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是四川人,我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天早上六點多,這個假護工以檢查為理由,光明正大的把這小孩抱走……我在醫院一共住了七天,當時他們一家人的絕望和焦慮我歷歷在目,幾次還跑過來發瘋一樣說我小孩就是他們家的,要來搶要抱走……我離開醫院的那一天,還是沒有找回來,警方調查,媒體報導,親屬大鬧醫院……該做的都做了,還是沒有找到,最後不知道情況如何,現在16年過去了,我也很想知道,當時那個比我孩子大一天的小胖孩,他究竟回家了沒有……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能和孩子有一樣活在世上的歲數,我還是要比他早28年離開,你根本不能想像那28年的日子是怎樣的日子,因為你根本看不見……所以我要求他讀書,不是為了為了成績,不是為了文憑,而是能在學習的年齡,學到生存的技巧,活著的能力,但是他沒有,我心酸!或者這樣說吧,不是因為他不讀書,而是因為他不快樂,因為他沒有目標和方向,因為他迷失……如果今天我們不幫助他,那以後的日子怎麼辦?我們不會一輩子幫助他,也不會一輩子待在他的身邊,他需要獨立、堅強和勇敢,還需要文化和技能去生存……

只有經歷過同樣問題和感受的父母,才會體會這樣的痛苦,才能感同身受……我無意責怪學校和老師,也無意責怪這個社會沒有共情,不是他們冷漠,而是他們無法理解,因為孩子終究不是他們的孩子,他們不懂!而且,我覺得,這件事本身最大的責任,其實就在我們父母的身上,我們是一開始罪魁禍首的人,也許不一定全部是我們的錯,但是一開始肯定從我們開始……所以,與其抱怨,不如自己想辦法,自己去努力,只是有時候這樣的努力,是多麼的無助和絕望!

今天發表的所有文章,是為了讓更多和我有相同經歷和感受的父母看到希望,感受力量,我們不能放棄,我們一起努力,我們可以通過分享一起戰勝困難……

相關焦點

  •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究竟是孩子不懂分享,還是你不懂孩子?
    孩子不懂分享就是不是好孩子!這是誰下的定義,過來,我保證不打你!「寶寶,把XX給小朋友玩一下吧!」「不要!」「哎呀,這麼小氣幹什麼,要懂得分享!大方一點!」「不要!」「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哇……!」
  • 因為你不跑,所以你不懂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不跑,所以你不懂。有一些風景,如果你不跑步,將永遠無法看到;有一些感受,如果你不跑步,將永遠無法體會。有一些體驗、有一些道理,只有在你跑過之後,才會懂得。01你不跑,所以你不懂。因為跑步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但更好的自己並不一定是更快的自己,而是那個願意和自己和解的自己,是那個遵循人體運轉規律的自己,是那個跌倒後拍拍土還能站起來的自己。05你不跑,所以你不懂。
  • 不是孩子不懂分享,而是你不懂孩子
    可能你會說小孩的一個破玩具能和那麼貴重的東西相比嗎?別說,在孩子眼裡,他的玩具、好吃的可能比你的奢侈包包更貴重。有的時候其實不是孩子不懂分享,而是家長不懂孩子。現在反觀你家娃的行為,你還會認為是孩子自私嗎?
  • 因為你不是足球教練,所以講給你聽這10個「因為」
    因為你不是教練,所以你不會了解,每當開始訓練,你站在學生隊伍面前時,即使有多麼疲憊也要挺直腰板,打起精神,喊出一聲響亮的「集合,立正!」因為,這是一種責任!因為你不是教練,所以你不會了解,當你孤獨無助,遠離家鄉的時候,白天開朗陽光,陪伴孩子訓練,夜晚蕭瑟落寞,陪伴孤單。因為,這是一種堅持!
  • 教育孩子,你為什麼總是不由自主地焦慮?是因為你不懂的太多!
    孩子在經歷了十幾二十年的成長後,自己本就具備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根本不用做父母的一步一扶。他們自己都會走,而且,他們的路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路上都有各自的精彩,每個人的窗外都有各自的風景,每個人本身,就是獨特的風景。父母們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懂得太少。
  • 因為你總發火,所以孩子成了「庸才」
    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後,不要指責他,而是要理解、關愛和傾聽。因為只有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傾倒出來後,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虎媽因為「學習問題」對孩子發火,在家長發脾氣原因裡排名第一。知乎上有位家長一語道破這個發火過程:輔導作業—發火—後悔—反思—再輔導作業—再發火。
  • 不懂分享不是好孩子?是孩子不懂分享,還是你不懂孩子!
    常常會聽到有大人教訓寶寶,說「寶寶不願意分享、自私、不是好寶寶」,這些話每天出現的頻率非常的高,總之,幾乎所有有寶寶出現的「社交」場合,那就一定少不了這些話。到底是誰給寶寶下了「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寶寶」的定義呢?
  • 不懂「少兒身份證」好處的家長看過來,別因為你的不懂害了孩子
    文|秘籍君前幾天朋友帶著她六歲的兒子去辦了身份證,打電話給我說以後再也不用時刻擔心兒子被人販子拐賣了,之前每天那麼多丟了孩子的新聞、尋找孩子幾十年的新聞讓她每天提心弔膽的。一、孩子安全的保障現在人販子那麼猖狂,丟孩子尋孩子的新聞電視上、手機上比比皆是。現在國家實行給孩子辦理身份證之後,每個孩子起碼添了一層保障,在買孩子的人家給孩子上戶口的時候不是更容易找到被拐的孩子;而且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指紋建模,也就是會錄取指紋,這對孩子的安全保護的更徹底。
  • 家長學堂: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續)
    隨著孩子長大,好像孩子天生就會踩著我們的尾巴,讓我們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是吼就是叫。殊不知,隨著孩子的出生,在你與孩子的互動中,喚醒了你曾經經歷過的場景而已。我是60後,我們這一代人成長的過程中都被父母嚴厲地教育過:不能拿別人的東西,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記得我妹妹說過:她女兒小時候從她的錢包裡面拿了5毛錢,她差點拿刀把女兒的手給剁了。
  • 如果你讀不懂孩子的心,不如嘗試讓孩子指引你前行
    不懂為什麼孩子會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不懂孩子為什麼做不好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懂孩子為什麼放棄我們給他創造的好機會;不懂孩子為什麼不懂得感恩我們對他的愛;更不懂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嘗試讀懂孩子思想的父母,並不是在養育我們的後代,而是在養育一個傀儡,一個按照我們的方向往前走的傀儡,讓我們以後能夠得到一個理想的「公主」或者「王子」,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面對這種因為讀不懂孩子而產生的焦慮,你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 因為愛你,所以我把xxx省給你,孩子:duck不必
    「不聽我的,你遲早會吃虧的!」「我會害你嗎?」「別怪我,沒有提醒你!」「這是專門省給你的,看我對你多好,你要懂得感恩,知道不?」……有沒有很耳熟?這麼多的家長「名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家長有沒有必要直接對孩子說出來或表達出來「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才會對你好,你要懂得感恩」的思想?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生命」為自己渴望的兒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臺灣作者吳曉樂在2014年出版的圖書,記錄了作者在做家庭教師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九個家庭的教育故事。2018年已經被臺灣公視改編成同名網劇,獲第54屆金鐘獎5項大獎,被譽為亞洲版的「黑鏡」。2019年11月簡體版引入大陸,豆瓣評分高達8.4分。
  • 孩子學習很吃力,只因為你不懂這一點
    相信無數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品學兼優的,但是實際生活中,卻總是事與願違的。孩子學習很努力,結果並不如人意,家長很擔心,一直想給孩子的學習助力,卻總是不見成效。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孩子是怎麼做到的吧!小男孩出生與一個富裕家庭,爸爸媽媽陪伴他的時間很少,他在學校裡總是特立獨行的那一個,成績不好,老師上課他是完全聽不懂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而英子長久的壓抑也終於釋放:&34;現實生活中,為人父母的,大多數都深愛自己孩子,但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正確地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而真正成功的父母,不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而是讓孩子以自己為驕傲。做個自信的父母,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自己的生活,而你有自己的人生。爸爸媽媽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所以我們需要對你負責、撫養你長大。而教會你學習和愛這個世界,是爸爸媽媽送給你的禮物。做你想做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支持你。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家長的話裡,對孩子沒有任何的欣賞,而是流露出不信任,這句話直說就是「我不相信你會好好做作業的」,所以孩子後來不理她了。孩子下決心好好寫作業,家長為什麼不鼓勵孩子呢?只要你覺得孩子不好,你就無法幫孩子變好。因為只要你不接納孩子,孩子就不願意在你身邊呆著。你就像一隻刺蝟,渾身長滿刺,扎得他難受。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上增加興趣,增加動力?來自平等書院00:0016:09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愛是有條件的嗎?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未必能幫到孩子。付出生命只需要犧牲精神,而幫助孩子卻需要智慧。所以,幫助孩子,可能是比付出生命更難的事。沒有一個家長不想幫助自己的孩子,但真正能幫到孩子的卻少之又少。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如果你有孩子,這首詩會讓你在教育子女上更有智慧;如果你還沒有孩子,那麼這首詩也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並思考生命的本質。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 孩子過了「語言敏感期」說話還不利索?因為你還不懂用「媽媽腔」
    所以說明身邊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他們自己感覺其實說的是沒錯的,大家平常也都這麼說。但是在其他地方的人聽起來就很奇怪,所以家長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儘量做到字正腔圓,畢竟孩子都是跟著家長學著說話。②生動具體、無可替代生動的語言真的很有魅力。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那是因為你不懂孩子
    因為從孩子發育的角度講,孩子一出生,負責情緒表現的杏仁核就已經發育成熟了。說得多了,下一次孩子就知道怎么正確表達,而不是只能哭叫~不用糾結說些什麼,當你真的從內心理解孩子,呈現出的狀態就是孩子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