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聽到有大人教訓寶寶,說「寶寶不願意分享、自私、不是好寶寶」,這些話每天出現的頻率非常的高,總之,幾乎所有有寶寶出現的「社交」場合,那就一定少不了這些話。
到底是誰給寶寶下了「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寶寶」的定義呢?對於寶寶來說,學會分享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會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
不過很顯然,家長們讓寶寶學會分享的過程,並不是那麼的「快樂」。或許家長們忽略了,這個過程之所以並不「快樂」,其實是因為你對寶寶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了解。
寶寶分享的先決條件
對於寶寶來說,是沒有「分享」這個概念的,在寶寶2、3歲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這個時候他們對物品開始有了「所有權」的概念。
在寶寶的意識中,這些物品就是「我的」。在這個時候,家長們跳出來說「你應該分給別人」,換成誰都不會樂意啊!寶寶學會分享的先決條件,一定得是安全感極大的「擁有」。所以,在教寶寶分享之前,首先要讓寶寶感受擁有。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寶寶在心理層面上的成長,是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所以家長們在進行引導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
而且每一個寶寶的心理髮育的階段,其實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家長們也不用看到別的寶寶會分享,而自己家寶寶不會分享就著急。寶寶都是要按照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來成長的。
沒有樂趣的分享都是強迫
很多時候,如果一件事讓寶寶感覺不快樂了,他們就會下意識拒絕做這件事。如果寶寶拒絕分享,家長們就要好好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讓寶寶走入了「分享並不快樂」的誤區。
比如,不顧寶寶的反對,硬是要寶寶分享、在寶寶面前誇獎其他會分享的寶寶、又或者是因為寶寶不分享而不停地責罵他。
讓寶寶保留「最愛」
家長們在引導寶寶學會分享的時候,一定不要在一開始就強迫寶寶割捨自己的「最愛」。
任何人對於自己的物品都是有佔有欲得,更何況這個階段的寶寶還處於意義佔有欲爆棚的時期。
這時候要寶寶拿出自己的「最愛」,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所以家長們不妨從讓寶寶分享一些數量很多的物品開始。
家長們不要覺得讓寶寶學會分享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耐心、正確的引導,寶寶一定很快就能在分享中找到樂趣,並愛上分享的。
不過家長們可不要忘記,一定要尊重寶寶,如果他這次真的不想,那就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