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見到熟人不打招呼,不是沒禮貌,而是他們不懂!

2020-12-15 90育兒

作為父母,我們會經常教導孩子,今後要做個有禮貌的人;見到長輩要問好、遇到老師要問好、遇到叔叔阿姨也要問好!但是往往有些時候,在面對親朋好友的刻意問好時,我們的孩子卻怯生生地躲在你身後,不願意開口!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否就可以給孩子定義為不懂事禮貌呢?

一位媽媽帶著女兒上街買菜,路上遇到了鄰居,老太太親切地對小女孩說:"你好啊!小公主,這麼早就陪媽媽來買菜了啊。"面對著慈祥的老奶奶,小女孩不僅沒有打招呼,反而連忙躲到媽媽身後,怯生生地探出頭來!

看著自己女兒,這麼不知禮貌,媽媽一邊對鄰居歉意地笑了笑,一邊連忙督促孩子給老奶奶打招呼!

"快打招呼啊!你這孩子!真沒禮貌!"可誰知,在媽媽不停的催促下,小女孩沒忍住,直接大哭了起來…

這樣的問題並不少見,經常也有爸爸、媽媽糾結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小朋友遇見熟人不打招呼你?"、"在家明明很懂事的孩子,一到外面為什麼就不敢說話了呢?"、"見到人就跑,鄰居阿姨又不是沒見過,咋在外面一見到就跑開了呢?"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孩子為什麼需要打招呼呢?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畢竟!一個好的人際關係,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對孩子有幫助的!孩子如果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會讓孩子感覺到歡樂,也會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嘴巴是溝通的橋梁。

孩子如果懂得禮貌,一句簡簡單單的"你好",就可以拉近孩子與別人之間的距離。可以溫習人與人的關係;打招呼更容易引起新鮮話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打招呼還能給別人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黏合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萬事開頭難,打招呼是維繫關係的基礎!

隨著孩子年齡的愈發增長,人際關係對其的幫助也會越來越大。我們常常給孩子定義為,開朗、活潑,這些其實都是孩子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體現!反之,那麼內向、沉默的孩子,他們的人際關係,是急需提升的!

但每當我們的父母變著法地想讓孩子鍛鍊的時候,孩子的拒絕配合,會讓很多父母情緒失控起來!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長,在路邊就大聲訓斥孩子,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哇哇大哭,心感委屈;家長則是一肚子的火,氣得牙痒痒!

為什麼孩子在外遇見熟人,卻不願意打招呼呢?

父母的熟人,在孩子看來可能還是陌生人嬰兒在大約7個月時,就會開始恐懼陌生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陌生人焦慮症"。例如,當一個孩子還不5歲的時候,突然媽媽的一個遠方親戚過來要抱孩子,孩子因為不認識,本能的就會躲到父母身後,這時候父母要做得,不是一味的催促孩子,而是應該靜下來,給孩子介紹這個親戚,讓孩子明白,這個人不是壞人!可以值得信任!

很多時候,我們都父母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在我們看來熟悉的親朋好友,在孩子看來,可能真的不認識!相信很多孩子最尷尬的時候就是莫過於喝喜酒,沒當去一次,就會發現自己莫名的多了一大堆的親戚,孩子對這些親戚,本身就沒多少印象,這時候你又怎麼能指望孩子多其親切友佳呢?

孩子的性格敏感我們常說,別想太多,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就特別喜歡多想,跟我們一樣,孩子有時候也特別喜歡多想!有些性格比較敏感的孩子,他們會比其他孩子考慮得更多,如:打了招呼之後,我會不會被他們嘲笑;說完之後,他會不會還要問我更多的問題;他會不會還要捏我臉,我最煩別人摸我臉了…有些時候,有些孩子還沒張嘴打招呼,他們的內心深處,就已經演練了數十次這之後的場景了。

因為擔心做得不夠好、帶來更多的問題,這類孩子往往就乾脆破罐子破摔,放棄打招呼了!因為咋他們看來,打完招呼後,他們收穫的與得到的不成正比,還不如不打招呼,省事得多!

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輩分這個詞,相信是很多青年人的夢魘,沒辦法,親戚太多了,有時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們,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又能好到哪去?

我該叫他什麼?、這位老爺爺是誰?、他說阿姨還是姨外…有時候孩子壓根就搞不清楚,該如何主動打招呼,如何開口!還有的時候,孩子根本搞不懂,該如何回復。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一個2歲的孩子,在外面被人詢問道,"你的衣服好好看,在哪裡買的啊!"這個年紀的孩子,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他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回復這個問題,在他看來,這個問題是與太陽什麼時間滅亡是同等的。

當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時候,往往他們就會選擇沉默!

孩子被父母訓斥太多,乾脆放棄不做聲"阿姨好!",一個小女孩對著一個老太太俏生生說道,可這明顯就是錯的,媽媽立馬打斷了孩子,"錯了錯了,這怎麼能叫阿姨呢?快點!叫奶奶!"

1次, 兩次的話,孩子可能會聽從父母的建議,糾正自己的錯誤,可如果經常這樣,孩子就會產生不自信、厭煩心理,他們會覺得自己不管怎麼說都是錯的,不管怎麼樣的回答都不會滿意,於是就乾脆沉默了!

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訓斥孩子,跟孩子說,你怎麼怎麼錯!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這一次不打招呼,沒關係,我們可以耐心的鼓勵孩子,爭取下一次,一口吃不成胖子,對於教育孩子來說,這方面,我們更得慎之又慎!

尤其是當孩子打錯招呼的時候,我們更不要指責孩子,這樣只會損害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牴觸打招呼!有時候,如果孩子錯的不太離譜,父母也無需那麼糾結了,先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再糾正孩子正確與否!

環境不同!地域不同!

有時候環境不同,人們的生活習慣,語言方式都不同,就拿我們常說的方言來說吧,都說一方水土一方人,很多時候,我們本地的都聽不懂地方方言呢,更何況孩子呢?如果對方的問題實在複雜化,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來回答,畢竟,如果孩子都聽不懂,又怎麼能指望孩子回答呢?

還有的時候,面對大人的一些無聊的問題,父母可以及時幹預,避免讓孩子受到這些錯誤言語的影響,如:我不是叔叔,要叫爸爸哦!…等等這種言語,在大人看來就是玩笑,但對孩子來說,他們會信以為真!他們會想,我的爸爸去哪兒了?因此而傷心、難過!

人們常常說,孩子的成長就像學走路,一翻二爬三扶立,還要跌跌撞撞、踉踉蹌蹌。所以,孩子不打招呼,別再冤枉孩子沒禮貌了,那是因為他們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社交人,需要父母的幫忙呢!

相關焦點

  • 孩子見到熟人不打招呼真是沒禮貌嗎?不!你的言傳決定孩子的舉止
    ,站在第三方的旁觀角度我看到了孩子無措的眼神,事情是這樣的:媽媽帶著男孩正在公園漫步,不一會就撞上了小區裡經常往來的鄰居大姐,從雙方的互動和打招呼方式可以看得出,這兩家的關係應該還不錯、不是那種幾面之緣的平淡友情,嘮嗑幾句之後媽媽才意識到自家兒子沒有跟鄰居打招呼,視線轉移到兒子身上後想都不想地批評孩子:"你怎麼回事,見到阿姨也不招呼,阿姨平時都白疼你了是不是"
  • 孩子不愛打招呼、膽小、內向、沒禮貌?其實是我們不懂孩子的心
    在媽媽催促了5-6遍後,豆豆很不情願地喊了聲奶奶好,然後衝著媽媽說:「你真霸道…」帶著孩子碰到了熟人,如果孩子能主動跟自己認識的朋友、同事、鄰居打招呼,這也會讓家長覺得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如果孩子碰到自己的熟人,不打招呼,會覺得孩子沒禮貌、不懂事,自己沒教好。
  • 見了長輩不打招呼的孩子,不是沒禮貌,而是「有苦難言」
    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家長就喜歡出去顯擺,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多麼可愛,結果常常遇到這種尷尬的情況,孩子見了長輩也不打招呼,看起來非常沒有禮貌。我們倡導尊老愛幼,見到老人一定要打招呼,這樣才顯得有禮貌。
  • 孩子不愛叫人,不是他沒禮貌,而是你的問題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媽媽在友人面前尷尬又無奈,這孩子在外頭怎麼這麼不長臉?又想起前幾天遇到差不多月齡的「別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地和自己打招呼,叫起人來聲音甜甜的,一點都不膽怯,愈發想嘆氣。
  • 小孩不跟熟人打招呼,就是沒禮貌?我們其實都被騙了
    哪有孩子不尊重大人(老人)的。。。。」面對這麼尷尬的場景,我們怎麼「尷尬而又不失禮貌」、不卑不亢地化解呢?因為再小的孩子也要面子的,因為沒有及時跟其他大人打招呼或者回答問題,而受到了打罵或者批評,那麼他從心裡就會恨上這件事,更不願意這麼做。不僅是小孩,大人也有逆反心理,比如面對父母、親人的催相親、催婚、催生,我們內心也會想,我又不是動物,憑什麼你要這樣安排我,誰在乎我內心的感受,在乎我幸不幸福?
  • 孩子不與他人打招呼,這種沒禮貌的行為,是因為父母不懂孩子!
    一直擔心女兒回到老家不習慣,沒想整天跟鄰居小朋友出去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不著家,遇到到見到叔叔伯伯都主動問好,大家都誇小河粉是個活潑開朗、懂禮貌的乖寶寶。茹媽覺得在這個一個環境生活的小河粉,應該是比較大膽、有禮貌的孩子。
  • 強迫孩子當眾和熟人打招呼到底好不好?
    中國是禮儀之邦,雖然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見面打招呼,進退有度等等禮儀並沒有完全喪失。帶著孩子去熟人家的時候,父母常常發現自家孩子不願意和不常見的親戚朋友打招呼。這個時候,有的父母會當面強迫孩子喊人,說快叫某某好!
  • 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沒禮貌嗎?千萬別冤枉孩子
    「快跟阿姨打招呼啊,瞧你這齣息,真沒禮貌!」 不少爸媽也有類似的困擾,平時孩子在家特別愛說話,溝通起來也很容易,一出門就張不開嘴,還有的孩子一見熟人拔腿就跑......為什麼孩子見了熟人不打招呼? 其實,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是一件特別正常的事情。
  • 孩子不愛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家長不要逼孩子
    孩子不愛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家長不要逼孩子現在有很多父母都非常煩惱一件事情,即使就覺得自己家孩子非常怕生,怕和別人打招呼,覺得孩子沒有禮貌,其實孩子不喜歡打招呼並不是沒有禮貌,如果你家孩子不喜歡和人打招呼,家長不要去強迫孩子,而是應該去了解一下孩子不喜歡打招呼的原因。
  • 孩子不愛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寶媽別自以為是,原因或是這幾種
    昨天我們聊到孩子的問題,還說到這個事,豆豆媽假期帶孩子去竄門,結果就很尷尬,見到親戚朋友豆豆也不知道跟親戚打招呼,相反,自己妹妹家的孩子樂樂,就要好很多。反觀豆豆只是小臉漲的通紅,見到人也不知道打招呼。整的豆豆媽著實難堪。甚至一度要因此發火,不過好在豆豆爸看出了妻子的怒意,打個圓場把這事掀過去了。豆豆媽很鬱悶,感覺很有挫敗感,為啥自己精心教育的兒子這麼沒禮貌呢?豆豆媽的吐槽引發了大家的議論。
  • 孩子不願打招呼就是沒禮貌?你對不打招呼的誤解有多深?
    >我聽到老人說的這句話就急了,什麼叫「不打招呼、不叫人就是沒禮貌了?」礙於當時人多,我在宴席結束回家後,才與明明奶奶說了這個問題,可我沒想到,明明奶奶卻會這樣說:「你還說我呢,你看看你帶出來的孩子!年紀差不多的其他孩子都能主動叫人,為什麼明明就不能?不叫人問好,這不是沒禮貌、沒教養又是什麼?
  • 孩子「沒禮貌」「太內向」,其實原因是這個,不要再批評孩子了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帶孩子出門遇到熟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熱情大方,主動給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打招呼。然而很多時候卻事與願違,當遇到鄰居奶奶想讓孩子打招呼的時候,孩子卻不敢吱聲,甚至退縮到父母身後,於是父母趕快圓場:「你看這孩子太內向了,見誰都不敢吱聲。」等別人走後便開始數落自己的孩子:「你這孩子真沒禮貌,見人怎麼就不知道打招呼!」
  • 不是孩子沒禮貌,只是大人好面子
    我以前也是這樣的父親,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曾是我很頭痛的一件事,直到2009年遇到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了好多遍,借鑑了書中方法,效果出奇地好,在此我很想把自己的一點感悟寫出來。毋庸置疑,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禮貌,所以遇到熟人或親朋好友時,做父母的都會提醒孩子跟人打招呼,但有些小孩就是不敢或不肯叫人。
  • 擔心孩子沒禮貌,就逼孩子打招呼?聰明的家長只用這三招……
    生活中,作為家長的你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家裡來客或是上門做客時,孩子碰人總不願打招呼,這時,很多家長動不動就會以「怎麼不叫人?那麼沒禮貌……」的口氣來責備孩子、逼他們打招呼,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適得其反,教孩子禮貌其實有著更好的做法。
  • 孩子見生人不敢打招呼?越強迫越不敢,只需3步來化解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我家孩子就是沒禮貌,不主動和人打招呼,搞得我很沒面子!其實,能夠第一次見面就主動打招呼、自來熟的孩子,真的不多。而那些見面害羞,不願意開口的孩子,也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沒禮貌。孩子為什麼不和人打招呼?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
  •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很多家長理解錯了
    導讀: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很多家長理解錯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很多家長理解錯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出門不願意打招呼?不打招呼不等於沒禮貌,千萬不要逼孩子
    很多家長帶孩子出門,在路上遇到熟人的時候,就會要求孩子打招呼,可是很多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家長就會覺得很沒有面子,覺得孩子不懂事,就會呵斥孩子讓孩子去打招呼,可是這樣真的好嗎?很多家長經常有這樣的困惑,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見了人不打招呼,於是,很多家長只能是逼著自己的孩子去打招呼了:「快叫叔叔
  • 孩子不愛叫人,想讓孩子見人就主動打招呼,聰明媽媽都這樣做
    涵涵媽說:孩子3歲了,今天帶他去外公外婆家,見到外公外婆都不叫,叫他叫外公外婆,直接跑掉,簡直要被氣死了,太沒禮貌了。燕子媽說:我家孩子也是這樣,家裡來客人了,叫他叫「叔叔阿姨好」,他怎麼都不叫,還躲到房間裡面去。軒軒媽說:「是啊,我家孩子叫家裡人叫的好好的,出去教他叫其他人就不吭聲了。」我說:「我家大寶兩歲多了,出門也是不叫人。」
  • 孩子膽小,不愛打招呼,是你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反映說自己的孩子非常膽小,見了人也不喜歡說話,讓他叫叔叔阿姨也不叫,還有的家裡來了客人就會躲起來,特別害怕見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也採取了一些辦法,比如強迫孩子打招呼,告訴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的行為,逼迫孩子叫叔叔阿姨。
  • 為什麼孩子害羞不愛打招呼?順其自然沒有錯,但是家長也要會引導
    上次鄰居家帶著孩子來做客,孩子們在一旁玩的很好,我們大人則在討論關於孩子的性格問題。鄰居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一直以來性格都比較大方開朗,見到陌生人也一點不害羞?鄰居這表示她家的兩個孩子,哥哥也是比較開朗,但是妹妹相比之下就顯得很內向。每次帶兩個孩子出去,見到生人哥哥總是帶頭打招呼,讓妹妹跟著學習,不過效果並沒有我想像的這麼好,妹妹很少開口主動和人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