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反映說自己的孩子非常膽小,見了人也不喜歡說話,讓他叫叔叔阿姨也不叫,還有的家裡來了客人就會躲起來,特別害怕見人。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也採取了一些辦法,比如強迫孩子打招呼,告訴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的行為,逼迫孩子叫叔叔阿姨。
我小時候也是一個不愛打招呼的人,即使到了現在見了領導也是能躲就躲。小時候印象很深的一幕是,每次我媽帶著我在外面見到一個人,讓我叫叔叔阿姨的時候,我都低著頭不叫,然後我媽就說這孩子太內向,不愛說話又膽小。以至於到後來我還沒開始說話,我媽就先把標籤給我貼上了。
其實孩子膽小,不愛打招呼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知道那是陌生人,他們不像我們大人一樣怕丟面子,或者因為其他的原因而表現出自己的熱情。他們不想打招呼,不想叫人就隨自己的心情了。
如果遇到孩子這樣,我們千萬不要去強迫孩子逼迫他跟別人打招呼,更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上膽小內向沒禮貌這樣的標籤,這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非常大的。出門在外,我們要保護的是孩子的內心,而不是自己的面子。
而且就性格這方面來說,我覺得遺傳的因素佔很大一部分。就比如我自己,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不太合群,我兒子也是一個這樣的人,所以在外面我從來不強迫他跟別人打招呼,如果他不想叫那就隨他,我理解他的內心,接納他這樣的表現,因為從他身上我能看見自己的影子。
而有的父母就不喜歡孩子這樣,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活潑開朗,能夠在外面快速融入群體。所以他們去強迫孩子,不接納孩子這樣的表現,其實說到底他們不接納的是自己。因為孩子這樣的表現觸動了他的內心。他看到了當時那個或者是被大人強迫或者是脆弱無助又緊張的內心的自己。而他把這種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就希望孩子能夠改變,而越是這樣孩子越不改變。
很多時候你給孩子自由了,孩子才能變得更自覺。這也就是尹建莉老師一直強調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當你不再強迫孩子跟別人打招呼,當你能夠接納孩子就是這樣的人,就是這樣的內向,你會發現突然有一天孩子就會在某個時刻給你一個驚喜。
我們養孩子從來不是為了給我們爭面子,而是希望他能夠做他自己。他就是這樣的性格,他就是這樣的人,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無條件愛他,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