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害羞,家長不要著急指責孩子,多關注下孩子心理問題

2020-10-04 小肖說育兒

前言:現在這個社會對成才的定義遠遠不止一丁點,對成才的定義有很多要求,要求孩子情商高,智商高,而且還懂得察言觀色,所以從小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一些情商班或者口才班,希望孩子能夠會說話,能夠看得懂形式,但仍舊會有些孩子變得非常膽怯害羞,現在外人不愛打招呼,很多人都說這樣的孩子沒禮貌,其實是因為這樣的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但是在家中他們的性格卻一點都不內向,反而脾氣還有點古怪,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都比較頭疼。

很多人也說這樣的孩子窩裡橫,那他們真的是窩裡橫嗎?其實窩裡橫的孩子則是在家裡比較淘氣,到在外面比較老實,但這裡。孩子往往是在家中比較淘氣,在朋友面前也比較淘氣,但是在陌生人面前就比較膽小害羞,這樣的孩子多數都有一些社交恐懼症,所以家長碰到這樣的孩子,不要去著急指責孩子,我們應該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內心,多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夠更加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同事家的孩子就非常害羞,每次見到我們的時候,同事家的孩子總是躲在媽媽的後面不敢出來,同事為此說過好幾次,還說你一個小男孩總是扭扭捏捏跟一個小姑娘似的幹嘛,趕緊出來打招呼。

在同事的謾罵和指責聲之後,孩子才唯唯諾諾的從媽媽的後面出來,跟陌生人打了一聲招呼。很多人都說這個孩子比較怕生,而同事卻不認為,同事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家中可是無法無天,而且天不怕地不怕,每次同事說他的時候,這個孩子還總是偷偷的掐了一下同事,這時大家才意識到,原來這個孩子雖然在外人面前膽小害羞,其實他自己本質上一點都不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只不過在外人面前不善於表達自己,善於偽裝罷了,所以遇到這種膽小害羞的孩子,家長不要著急去指責,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問題才更加重要。那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呢?

第一:帶他出去玩

大部分這樣的孩子都是因為平日裡悶在家中,有很多家長不要溺愛孩子,會把孩子關在家中,不讓他出去玩,害怕路上車太多,害怕路上的小朋友把他傷著,害怕小朋友在一起打鬧,把自己的孩子惹哭,正是因為你存在這樣的心理,所以才導致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唯唯喏喏,所以我們當遇到孩子膽小,害羞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帶他出去和陌生人交流,長時間的和這些陌生人打招呼,他就不會再出現膽怯的狀況,也不會再怯場了,遇到同樣的問題就知道如何處理,當他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時候,一般都是因為他沒有經歷過,只要他經歷過了,自己就不會再膽怯了,所以多和同齡人在一起玩,可以讓他的內心變得更加陽光快樂一些。

第二:不要隨意指責謾罵孩子

大部分的孩子比較內向,膽小,是因為家長總是隨意指責他,導致他下一次想要說話的時候,就不知道應該說什麼,所以每次當孩子說錯話時,不要小題大做,因為會導致孩子以後會產生心理陰影,以後出門都不敢說話。

給家長的寄語:

每個人都希望孩子能夠具有高情商能言會道,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像我們想的那樣,孩子能言會道察言觀色是需要家長的培養的,所以不要總是羨慕其他的孩子,都看看你是怎麼做的。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害羞,和家長帶孩子方式關係最大,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
    導讀:孩子膽小害羞,和家長帶孩子方式關係最大,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膽小害羞,和家長帶孩子方式關係最大,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再膽小害羞,原來是家長做對了這幾點
    作為一個內向害羞的孩子的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總是伴隨這樣的擔憂。孩子膽小、害羞、不自信,家長應該怎麼辦?1.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太嚴格。這一點身邊很多例子,父母過於嚴厲養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比較膽小。切忌在言語上嚇唬孩子,讓孩子從小缺失安全感,要知道只有父母給夠孩子安全感,他們才有勇氣在更多陌生領域探索嘗試。2.不要過度寵愛、過度保護孩子。多鼓勵他去嘗試,溫室裡的花朵是經受不住風雨的,只有適當放手孩子才能更加獨立堅強。
  • 孩子膽小害羞不合群,可能與這5個因素有關,父母做引導很關鍵
    ,並鼓勵孩子多參與社交活動。具體表現為孩子膽小害羞且不合群,如果我們認真觀察之後就會發現,不合群的孩子往往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4) 家長過度關心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的過度關心和保護,自己獨立處理問題或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很弱。
  • 孩子膽小又害羞,家長除了擔心,我們還可以這樣做-睿智燈塔
    害羞的孩子如何引導-睿智燈塔app因此,大多數人的害羞心理帶給我們的是一些消極的能量。害羞不僅僅是我們的心理門檻,它給我們的人際關係設置了障礙,使我們不善於溝通,更談不上表達我們的內心的想法。而羞怯往往使人過分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容易產生沮喪、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
  • 孩子膽小、害羞,家長別不要擔心,無條件接受孩子靜等花開
    ,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陽光大方?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一個孩子之所以害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說他是一個害羞的人,仿佛自己表現得不害羞,那就不是自己了。因此,家長不要在外人面前總是說孩子害羞,也不要讓別人給孩子定性。當孩子到了親朋好友家裡,不要過多地給孩子制定製度,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認為舒服的相處方式去和周圍人相處,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特質。
  • 若孩子有這2種「特徵」,可能是心理不健康了,家長要多關注孩子
    有太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有出息,以後可以成為成功人士,因此對孩子嚴格要求,加以培養,希望他們擁有優秀的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需求。實際上,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未必是他們的成績,而是他們的心理狀態。
  • 孩子在學校總是調皮,家長不要過分擔憂,這樣的孩子不一定不好
    前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非常調皮,惹老師生氣,要麼欺負其他小朋友,要麼在學校成為了學校中的小霸王,其實家長不要因為此事過分擔憂,因為這樣的孩子不一定不好,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在學校裡調皮搗蛋,總是惹老師生氣是一種非常差勁的表現,可是事實上並非這樣。
  •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出現這些信號,家長必須注意
    ……這一切,都像是給家長們敲響的一聲聲警鐘: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緩。作為父母,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關注孩子的健康,但身體健康容易操持,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長都感到無能為力,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但青少年心理問題日益嚴重早已成為事實,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障礙專家鄭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國的中小學生有三分之一、大學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個數字,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
  •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出現這些信號,家長必須注意!
    作為父母,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關注孩子的健康,但身體健康容易操持,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長都感到無能為力,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  但青少年心理問題日益嚴重早已成為事實,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障礙專家鄭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國的中小學生有三分之一、大學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 家長學會多和孩子溝通,不要責罵孩子,教育的孩子體貼家長
    網上經常會爆出一些家長暴虐孩子的視頻,孩子拼命的求饒,家長不為所動。這樣的事件我們看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絕望與痛苦,雖然結果很多都是去派出所對家長進行教育,但是現象還是在發生,很多都是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出現問題。
  • 聊城: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師張曉嵩接待過不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困惑的家長,這些家長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然而孩子卻不能如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發展。張曉嵩說:「越來越多的家長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升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 家長不要常打擊孩子、多給孩子鼓勵,提高自信,孩子內心才會健康
    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整個家庭最重要的事,但是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在學校其他方面都一概不管。造成孩子內心出現問題,家長不能及時知道,及時幫助孩子穩住心理,並引導孩子解決內心問題。這名考生已經全科成績為零,這就是孩子心理問題。
  • 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別讓你的孩子變成「朱朝陽」
    所以,加強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緩。有人會說,好像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脆弱了。這個還真不能怪孩子,很大程度是當今的社會影響的。在微博博主利利川的視頻中了解到,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在面對壓力是大腦的生理反應是一樣的。
  • 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切莫忽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基數的不斷攀升,導致教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仿佛還記得前二十年的大學生還是挺受用人單位稀罕的,轉眼間白駒過隙,大學生已經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詞,多如牛毛,甚至連研究生也是那麼的稀鬆平常,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導致學歷含金量的下降直接加速了小孩的學業壓力,所以眾多家長把重心幾乎全部放在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似乎成績就是一切,只要成績好,
  • 真正的愛孩子就是科學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布魯爾.卡特說:「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比對孩子身體的關心更為重要,孩子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戰未來,走向成功。」作為家長,和同齡朋友或者同事在一起經常談的話題是,你家孩子最近學習怎麼樣,寫作業寫到幾點,報了什麼特長班。
  • 想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家長要用對方法
    我們都喜歡活潑開朗的一點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內向時,我們也會要求他們大膽一點,和別人打招呼。但是這種方式往往不管用,就算一時間可以讓孩子大膽打招呼,但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膽小害羞的問題。01 孩子內向怎麼辦?
  • 孩子不敢交朋友,對他說「去找小朋友玩」沒用,要教孩子轉換視角
    看到這一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媽媽說,我家孩子也是這樣,讓她找小朋友玩,她不去,膽小,不合群。有的媽媽說,我越讓孩子主動找小朋友,她越往後使勁,乾脆就讓她自己玩吧。這樣的評價和應對方式太多武斷和消極。父母應該深入分析下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孩子為什麼不敢交朋友?
  • 吳一鈳: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怎麼辦?兒童心理和親子教育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無論你的事業有多成功,在孩子0-3歲前,爸爸媽媽都要自己親自撫養,不要給其他人帶,包括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否則你就錯過了孩子跟你產生情感的超佳時機。比如如果孩子在1歲以前,就多給他抱抱、親親、說說話,說東說西什麼都說,不用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這有助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是孩子情感的啟蒙。 當孩子1-3歲,多跟孩子玩遊戲,買一些有益有助智力發展的玩具跟孩子一起玩,一起讀繪本故事。花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還能發掘孩子在哪一方面比較有天賦,從而高度培養,所謂的「天才」,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 家中孩子有這兩種現象,不要忽視了,可能是心理問題
    很多家長往往都是第1次當父母,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然會有一些忽視,難免會出現一些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們在教育孩子時,除了關注於孩子的學業之外,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孩子的這兩種現象,因為如果你發現了,那麼可能關係到他的心理問題,所以不要忽視了第1種現象,那就是自言自語。
  • 家裡有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
    家裡有一個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就來詳細講講這個問題。孩子有心理問題,無論是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強迫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還是人格障礙,家長不著急那是不可能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