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抱同學扔4樓案開庭,這事件發生在2019年9月16日,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廣西都安縣某中學發生的一起學生被同學扔下樓事件,6月17日該案已在當地開庭審理,檢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名提起公訴,建議量刑5-10年,該案當庭未判決。
出現此類事件,這些都是青少年從小缺乏心理教育的問題。在這裡,吳一鈳不討論誰對誰錯與否,是否是校園霸凌,這些都不討論,只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心理教育的4個關鍵點,以給家長一些警醒:
●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首要要素;
●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
●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
●心理教育,孩子有最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
1、什麼是情感撫養?
就是孩子出生到3歲時,他的生存需要由1到2人為他提供幫助,這就給孩子傳達安全感和愉悅感的信息,從而對撫養人產生情感。
2、家長,你該怎麼對孩子進行情感撫養?
在孩子出生到1歲,他需要你的幫助,包括餵奶、洗澡、換尿片、翻身、擁抱、親親、身體的撫摸接觸,這些都是0-3歲孩子自己無法完成的,特別是1歲前,這就是孩子對你的依賴。當孩子對你依賴時,他就會從熟悉你的臉、你身體的氣味、你的聲音、你的肢體動作產生安全感和愉悅感,從而對你產生情感。
3、孩子跟家長你產生情感有什麼好處?
因為孩子感覺到你安全,跟你在一起很愉悅,很舒服,從而對你產生信任,以後你講的什麼事,他都會信任你,聽你的。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無論你的事業有多成功,在孩子0-3歲前,爸爸媽媽都要自己親自撫養,不要給其他人帶,包括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否則你就錯過了孩子跟你產生情感的超佳時機。
家長的陪伴就能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有心理健康。比如如果孩子在1歲以前,就多給他抱抱、親親、說說話,說東說西什麼都說,不用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這有助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是孩子情感的啟蒙。
當孩子1-3歲,多跟孩子玩遊戲,買一些有益有助智力發展的玩具跟孩子一起玩,一起讀繪本故事。花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還能發掘孩子在哪一方面比較有天賦,從而高度培養,所謂的「天才」,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孩子心理教育需要快樂,需要在舒服適宜的環境下培育,這需要家長為孩子付出——花時間陪伴才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跟孩子一起玩,不是單向輸入讓孩子玩,而是激發孩子怎麼去玩。比如讀繪本,孩子不會讀,但你可以先講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複述講給你聽,這樣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事業對每一位家長都是非常重要的,這無需質疑。但孩子的成長更需要你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實踐機會。在孩子3歲以前,建議能有一方家長全職陪伴。
孩子的心理問題,源於12歲之前家長的撫養方式。比如孩子上網家長就開始責罵;沒完成作業就批評,甚至體罰;沒聽家長的做法去做事就開始指責……等等這些都大大地影響孩子的心理教育。
當孩子出現某些不良行為問題時,比如撒謊、網癮、頂撞、逃學、離家出走、打架,甚至是自盡,這些都是在孩子12歲前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的。
現在是科技發達的社會,有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等,如果你不花時間陪伴和正確引導孩子、教育孩子,自然有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等多渠道給孩子教育,至於這些教育信息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那就全憑運氣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跌跌碰碰受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心理就會產生不良反饋,這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礙。這些都是給孩子成長的實踐機會,只要有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的心理障礙就能自我突破。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花時間用正確引導來養育孩子,這是值得你付出的一輩子事業,因為人才都是花時間培養的。
曾有人問吳一鈳:「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想著去自盡?」我告訴他「因為孩子對死,還沒理解完整的含義。他只知道你愛他,他是在利用你的愛來對付你、威脅你,因為他知道這是讓你非常難受最好的方法。」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愛」,需要有認知。在孩子3歲左右就需要對孩子說「不」。比如帶孩子逛街,孩子要求買冰淇淋,因天氣太冷你不想孩子在這個時候吃傷身體,所以你給他買,他就哭哭鬧鬧,不達目的不罷休,那你應該怎麼做?
有些家長不想他煩,想了想「算了,就給他買吧!」,吳一鈳的做法是:你要跟孩子說「不」,堅持說「不」。這裡,你需要關注一下環境,如果是在公眾地方(比如大街)你就先抱起他,帶到一個沒多少人的角落,讓他自己哭哭鬧鬧,當孩子安靜下來後給他遞上紙巾擦擦眼淚,然後告訴他:「你這個哭哭鬧鬧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你確實想要吃,那媽媽給你一個建議,就不知道你是否願意接受?」如果孩子說願意,那你就直接跟他說「今晚你在15分鐘內吃飽飯,明天我就買給你。」(時間按照孩子年齡適當調整)
家長,你這樣做有4個好處:
一是,培養孩子自我控制情緒;
二是,讓孩子知道,需要付出才能有獲得;
三是,尊重孩子自尊,給孩子發洩情緒機會;
四是,給孩子培養延時滿足,有助情感智商培育。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當孩子想要獲得什麼東西時,而你又不想給時,你堅持說「不」,並且不罵、不吼、不打。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付出。孩子健康的心理教育,都是從家長的自我修養中獲得,比如言談舉止。在家中盡顯家長的善良與榜樣,處理各種外事都有條有序有哲理。這裡吳一鈳給家長分享了4個警醒:●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首要要素;●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心理教育,孩子有最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希望能幫助到每一位家長!
以上內容是吳一鈳為家長分享的親子教育心得,吳一鈳15年育兒、親子溝通互動經驗,將帶著你一起看電影學育兒。如果你面臨跟孩子無法溝通,或怎麼說孩子才會聽之類的問題,你的問題我有解;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