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鈳: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怎麼辦?兒童心理和親子教育

2020-08-27 吳一鈳

少年抱同學扔4樓案開庭,這事件發生在2019年9月16日,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廣西都安縣某中學發生的一起學生被同學扔下樓事件,6月17日該案已在當地開庭審理,檢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名提起公訴,建議量刑5-10年,該案當庭未判決。


出現此類事件,這些都是青少年從小缺乏心理教育的問題。在這裡,吳一鈳不討論誰對誰錯與否,是否是校園霸凌,這些都不討論,只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心理教育的4個關鍵點,以給家長一些警醒:

●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首要要素;

●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

●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

●心理教育,孩子有最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



一、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第一要素


1、什麼是情感撫養?

就是孩子出生到3歲時,他的生存需要由1到2人為他提供幫助,這就給孩子傳達安全感和愉悅感的信息,從而對撫養人產生情感。

2、家長,你該怎麼對孩子進行情感撫養?

在孩子出生到1歲,他需要你的幫助,包括餵奶、洗澡、換尿片、翻身、擁抱、親親、身體的撫摸接觸,這些都是0-3歲孩子自己無法完成的,特別是1歲前,這就是孩子對你的依賴。當孩子對你依賴時,他就會從熟悉你的臉、你身體的氣味、你的聲音、你的肢體動作產生安全感和愉悅感,從而對你產生情感。

3、孩子跟家長你產生情感有什麼好處?

因為孩子感覺到你安全,跟你在一起很愉悅,很舒服,從而對你產生信任,以後你講的什麼事,他都會信任你,聽你的。

家長,吳一給你的建議是:無論你的事業有多成功,在孩子0-3歲前,爸爸媽媽都要自己親自撫養,不要給其他人帶,包括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否則你就錯過了孩子跟你產生情感的超佳時機。

二、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

家長的陪伴就能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有心理健康。比如如果孩子在1歲以前,就多給他抱抱、親親、說說話,說東說西什麼都說,不用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這有助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是孩子情感的啟蒙。

當孩子1-3歲,多跟孩子玩遊戲,買一些有益有助智力發展的玩具跟孩子一起玩,一起讀繪本故事。花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還能發掘孩子在哪一方面比較有天賦,從而高度培養,所謂的「天才」,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孩子心理教育需要快樂,需要在舒服適宜的環境下培育,這需要家長為孩子付出——花時間陪伴才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跟孩子一起玩,不是單向輸入讓孩子玩,而是激發孩子怎麼去玩。比如讀繪本,孩子不會讀,但你可以先講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複述講給你聽,這樣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

事業對每一位家長都是非常重要的,這無需質疑。但孩子的成長更需要你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實踐機會。在孩子3歲以前,建議能有一方家長全職陪伴。

孩子的心理問題,源於12歲之前家長的撫養方式。比如孩子上網家長就開始責罵;沒完成作業就批評,甚至體罰;沒聽家長的做法去做事就開始指責……等等這些都大大地影響孩子的心理教育。

當孩子出現某些不良行為問題時,比如撒謊、網癮、頂撞、逃學、離家出走、打架,甚至是自盡,這些都是在孩子12歲前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的。

現在是科技發達的社會,有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等,如果你不花時間陪伴和正確引導孩子、教育孩子,自然有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等多渠道給孩子教育,至於這些教育信息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那就全憑運氣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跌跌碰碰受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心理就會產生不良反饋,這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礙。這些都是給孩子成長的實踐機會,只要有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的心理障礙就能自我突破。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花時間用正確引導來養育孩子,這是值得你付出的一輩子事業,因為人才都是花時間培養的。

四、心理教育,孩子有最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

曾有人問吳一鈳:「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想著去自盡?」我告訴他「因為孩子對死,還沒理解完整的含義。他只知道你愛他,他是在利用你的愛來對付你、威脅你,因為他知道這是讓你非常難受最好的方法。」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愛」,需要有認知。在孩子3歲左右就需要對孩子說「不」。比如帶孩子逛街,孩子要求買冰淇淋,因天氣太冷你不想孩子在這個時候吃傷身體,所以你給他買,他就哭哭鬧鬧,不達目的不罷休,那你應該怎麼做?

有些家長不想他煩,想了想「算了,就給他買吧!」,吳一鈳的做法是:你要跟孩子說「不」,堅持說「不」。這裡,你需要關注一下環境,如果是在公眾地方(比如大街)你就先抱起他,帶到一個沒多少人的角落,讓他自己哭哭鬧鬧,當孩子安靜下來後給他遞上紙巾擦擦眼淚,然後告訴他:「你這個哭哭鬧鬧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你確實想要吃,那媽媽給你一個建議,就不知道你是否願意接受?」如果孩子說願意,那你就直接跟他說「今晚你在15分鐘內吃飽飯,明天我就買給你。」(時間按照孩子年齡適當調整)

家長,你這樣做有4個好處:

一是,培養孩子自我控制情緒;

二是,讓孩子知道,需要付出才能有獲得;

三是,尊重孩子自尊,給孩子發洩情緒機會;

四是,給孩子培養延時滿足,有助情感智商培育。

家長,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當孩子想要獲得什麼東西時,而你又不想給時,你堅持說「不」,並且不罵、不吼、不打。


結語: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付出。孩子健康的心理教育,都是從家長的自我修養中獲得,比如言談舉止。在家中盡顯家長的善良與榜樣,處理各種外事都有條有序有哲理。這裡吳一鈳給家長分享了4個警醒:●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首要要素;●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心理教育,孩子有最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希望能幫助到每一位家長!


以上內容是吳一鈳為家長分享的親子教育心得,吳一鈳15年育兒、親子溝通互動經驗,將帶著你一起看電影學育兒。如果你面臨跟孩子無法溝通,或怎麼說孩子才會聽之類的問題,你的問題我有解;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相關焦點

  • 吳一鈳:感覺孩子的心理有問題怎麼辦?親子關係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出現此類事件,這些都是青少年從小缺乏心理教育的問題。但孩子的成長更需要你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實踐機會。在孩子3歲以前,建議能有一方家長全職陪伴。 孩子的心理問題,源於12歲之前家長的撫養方式。比如孩子上網家長就開始責罵;沒完成作業就批評,甚至體罰;沒聽家長的做法去做事就開始指責……等等這些都大大地影響孩子的心理教育。
  • 吳一鈳:家長應該怎麼親子教育?4-8歲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技巧
    「你看看,樓下的思思,都會做稀飯給弟弟和自己吃,思思跟你一樣大的,你都8歲了,還不會」家長,你有拿過你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呢?坦白說,吳一鈳還真的有,但只放在心上,嘴巴沒敢說出來。
  • 吳一鈳:4到5歲親子溝通特點,家長的親子教育該怎麼進行?
    「你看看,樓下的思思,都會做稀飯弟弟和自己吃,思思跟你一樣大的,你都8歲了,還不會」 家長,你有拿過你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呢?坦白說,吳一鈳還真的有,但只放在心上,嘴巴沒敢說出來。
  • 吳一鈳:1年級孩子不聽話怎麼辦?0到6歲親子溝通常見的問題
    家長,你對這些話語熟悉嗎?這是昨天和今天吳一鈳鄰居家的家長給孩子的訓話,吳一鈳很清楚,在你生活的環境裡,大部分家長都會這樣給孩子訓話。這種說話方式,吳一鈳把它稱為「翻舊帳」式訓話。翻舊帳,就相當於把孩子快要癒合的傷疤再次揭開,還給孩子的人格撒鹽,這就更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 吳一鈳:怎麼做好親子溝通?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無招勝有招
    一、吳一鈳在親子溝通和親子教育問題上,分享一下家長普遍存在的四式教育法:01、家長喜歡用負面負能量的詞語和語氣教育孩子——批判式教育嘲笑、抱怨、批評、指責、氣惱、沒用……等等的這些負能量詞,每天都在家長身上找到,負能量的氛圍到處都充斥著在空氣中。
  • 吳一鈳:當孩子受到欺負父母應該怎麼辦?家庭教育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看,這就是孩子的處理方式,不要認為孩子不懂,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式。 當孩子與小夥伴產生矛盾時,吳一鈳的建議是:你先不要著急插手處理孩子間的問題,更不需要主動去問緣由,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在這裡,你就觀察,只觀察就好了。
  • 吳一鈳:孩子缺乏自信怎麼做才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有一天我們小區跟孩子同班的一個同學來還他文具順便找他玩,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他一直沒有跟同學目光對視,玩得開心時也是低著頭笑的,說話時跟蚊子的聲音有得比,如果不是跟他緊緊挨著,根本就聽不到他在說啥。後來向同學了解,原來我兒子在班上也是這樣的。我開始苦惱,孩子平常跟我們在一起不是這樣的,怎麼在外面就這麼不自信呢?很讓我費解。」問吳一鈳「孩子缺乏自信膽小怎麼辦?」這是一家長向吳一鈳諮詢的情況。
  • 吳一鈳:《隱秘的角落》如何評價中國式父母?3-6歲孩子教育方法
    熱播劇《隱秘的角落》中,從朱朝陽和媽媽周春紅的相處點滴中折射出諸多「傳統中國式父母」的問題:●不尊重孩子,把成績當唯一;●把孩子當成家長的專有品;●總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主;●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
  • 吳一鈳:當90後成了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家庭教育美感,兒童教育篇
    都有很大一部分成了90後的家長了,對吧?現在的90後家長的美感觀已跟年長一輩60後、70後的美感觀已不一樣,跟80後的也有不同樣的差異,今天吳一鈳就跟你聊聊關於怎樣培養孩子家庭美感教育的話題:當90後成了家長,你應如何培養孩子家庭美感教育正確價值觀?●什麼是家庭美感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
  • 吳一鈳:孩子上學不專心怎麼辦?3-12歲兒童教育需求
    針對孩子專注力的問題,我開始大量查閱書籍和講座,怎麼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每一本書或課程都講得很好,各有各的道理和依據,我把它綜合起來就下面的6點: )睡前親子共讀,除了能提升親子關係外,還能提升孩子日後對語文的寫作和理解能力。
  • 吳一鈳:4歲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辦?防欺凌有關家庭教育的方案
    看,這就是孩子的處理方式,不要認為孩子不懂,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式。 當孩子與小夥伴產生矛盾時,吳一鈳的建議是:你先不要著急插手處理孩子間的問題,更不需要主動去問緣由,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在這裡,你就觀察,只觀察就好了。
  • 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數會有過度保護和「侵擾症」的家長
    而最容易產生育兒問題的裡面就會有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和「侵擾症」所導致的矛盾、親自不和諧。這些如果父母能夠及時地規整過來或者事孩子的自我調整能力稍強的話,都還是會較容易地過度過去,不會產生更多的破壞親子關係和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的情況。
  • 吳一鈳:怎樣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3歲兒童教育方式
    從上面的注意力時間段可以看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普遍較短,年齡越小專注力越低。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二、怎樣通過訓練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家長,如果要讓孩子全方面提升注意力,需要從7個方面進行:1、聽覺注意力訓練家長,你可以用不同的聲音來鍛鍊孩子對聲音的分辨能力,聽故事、兒歌和詩詞朗讀,是非常不錯的好方法。讓孩子從幼兒時期聽英文兒歌和故事,還能訓練孩子的英語語感。
  • 吳一鈳:孩子撒潑打滾怎麼辦?孩子「要挾」3個誤區你踩中哪一個
    吳一鈳先說說當我兒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哭鬧時,我小孩撒潑打滾怎麼教育的。 當時吳一鈳兒子6歲,看到別的孩子開著一輛能載人的大大的電動玩具車,之前別人就已經給他玩了一會,玩著好玩,回到家就讓我也給他買一輛。
  • 消除兒童心理教育的「孤島效應」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孩子不願意和我說話怎麼辦?」「孩子學習沒動力怎麼辦?」……這些積壓的一個個「怎麼辦」,成為無數家長心中最深切的苦惱。在浙江嘉興,守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被當作民心工程來抓。嘉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
  • 吳一鈳:03歲親子教育淺析,親子溝通怎麼更高效?
    家長,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在我們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往往存在很多誤區,稍有丁點不順家長的意見,家長的情緒就會失控,戰爭開始爆發。造成孩子與家長的誤會和矛盾加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影響著家庭的幸福。家長,與孩子有效溝通是一門技術,家長你有必要掌握,有效溝通是家長的必修課。
  • 吳一鈳:小心!海綿寶寶成為孩子的安全「殺手」,好媽媽親子育兒
    在水裡浸泡2、3小時後,芝麻粒大小的圓形小珠,就能「長大」幾十倍,捏起來軟軟的富有彈性,就像橡皮糖一樣有彈性,具極高的吸水能力和儲水能力。有人叫它「水晶寶寶」,也有人叫它「水養球」,更有人叫它「寵物寶寶」。近些年,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特別喜愛這種玩意,大部分小孩子都喜歡玩「海綿寶寶」,把它當成寵物來養。
  • 吳一鈳:孩子交友遇到問題怎麼辦?做對3點,孩子快速提升社交情商
    「媽媽,琛琛不讓我跟浩浩玩,怎麼辦呢?兩個都是我的好朋友。」這是吳一鈳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跟我說了這一個問題。琛琛就住在我們對面家,從小就是我兒子最要好的朋友。同時浩浩也跟我們住在同一棟樓的二樓,也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 一、家長,假如你的孩子也碰上交友問題,你會怎麼辦?
  • 吳一鈳: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怎麼辦?給你10個改善建議
    孩子的房間裡有一張書桌不大,就1米長,對於孩子寫作業、學習用足夠了,家長考慮到為了方便孩子能隨時養成閱讀的習慣,在書臺上、床上、客廳的茶几上、和一些置物架,都會放著孩子感興趣的書籍,以營造閱讀氛圍。 經仔細查看和了解情況之後,在孩子不能安心靜下來做作業的問題,發現了諸多問題所在,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各位家長也能引起注意:
  • 成都兒童心理諮詢機構,孩子卻突然不想上學!家長該怎麼辦?
    成都兒童心理諮詢機構,孩子卻突然不想上學!家長該怎麼辦? 時間:2020-12-07 13:56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孩子卻突然不想上學!家長該怎麼辦?最近經常有家長諮詢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其中一位家長是這樣說的:兒子佳佳7歲半,剛上一年級,成績中上水平。最近一個月一直哭鬧,不想去上學,說時間太長了、害怕。這都期末了,現在有什麼好怕的?老師說佳佳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我和他媽媽哄著去上學,到了校門口又開始鬧。老師,我該怎麼辦呢?我把這些問題收集整理,給我院的心理老師,請她們為家長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