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鈳:家長應該怎麼親子教育?4-8歲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技巧

2020-08-27 吳一鈳

「小明是你的好朋友,怎麼別人就能考個95分,而你就是全班倒數第二呢?」


「你看看,樓下的思思,都會做稀飯給弟弟和自己吃,思思跟你一樣大的,你都8歲了,還不會」


家長,你有拿過你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呢?坦白說,吳一鈳還真的有,但只放在心上,嘴巴沒敢說出來。


我們的父母,就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殊不知這正是打擊孩子最佳的方式之一,誤認為這樣能讓孩子更努力向別人家孩子看齊,從而變得更優秀。家長,吳一鈳想告訴你的是,這種方式不但沒有效果,反而給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被打擊,甚至還會學攀比、嫉妒別人的心理。


家長,那你應該怎麼避開比較,讓孩子增加自信,有上進心,從而主動努力呢?吳一在這裡分享三個技巧:

●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

●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



一、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家長,當你與孩子溝通時,你的溝通方式也正是在教孩子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收起你的不滿情緒,接納不完美的孩子,特別是孩子的感受,主動聆聽心中所想,專注去引導孩子想要解決的疑惑和問題。


比如上面的例子:「小明是你的好朋友,怎麼別人就能考個95分,而你就是全班倒數第二呢?」吳一鈳建議你這樣跟孩子說:「這次你雖然是倒數第二,但分數是比上次進步了3分,進步了一點點,媽媽看到你的努力,下次你一定能進步到倒數第三名的,加油,孩子!」


家長,你先認可孩子的分數,然後給孩子鼓勵,接下來你就需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

●考到全班倒數第二所碰到的難題一一講出來(你自己用筆寫下,或帶上手機錄音);

●跟孩子一起把一個一個難題逐一分析,看看哪些是孩子自己能攻克的,哪些是希望家長需要提供幫助的;

●針對孩子自己能攻克的問題,讓孩子說出自己準備怎麼攻克,給出具體方案;

●問孩子,如果經過自己的努力,你認為你可以考到多少分,具體給一個分數作為目標。


家長,吳一在這裡給你一個特別提醒:在孩子在奔向自己的目標前行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很累,不想再前進時,你只需要給適當的鼓勵,千萬要收起你話嘮的嘴巴,否則會適得其反。



二、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


比較,是人的天性,比如比房子、比車子、比收入,比孩子,凡能比的,都會去比,特別是我們的過時過節。


比出來的,往往只有兩種結果:

● 生悶氣,因為比不過;

得意,因為比得過了。


上面的兩種結果都是傷自己,傷家人,傷親友的行為。愛比較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特別是孩子。吳一鈳能理解每位家長心裡的苦,因為吳一鈳也是一位家長。


家長,人與人的差別很大。差別就在於每個人的做事方式、方法不同,而導致不同是由於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思維方式直接影響每個人的行為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所以家長,你無需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無需要比較人,如果人生非得要比較,那就讓比較變得智慧一點,如何比?就是比做事的思維方法,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哪個最優。比如在一件事情上,加以分析,加以總結它的做事思路,做這事的方法除了現在的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比較同一件事情背後不同的思路和做法,可以幫助自己借鑑學習,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家長,吳一鈳勸告你的是:為讓自己心情舒暢,不要拿自家孩子去比,因為每一個人的發展軌跡不同,有什麼好比呢?比出來的結果,只是讓你短暫心理滿足或是心理宣洩一下而已。每一個孩子的天賦不同,發展也自然不同。對於孩子,你只需要無條件地相信他能做到,孩子未來一定會非常棒!



三、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裡,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孩子的問題感到焦慮,而這種焦慮很多都是來自外界。比如:

● 「別人的孩子都在學羽毛球,我的孩子要不要學呢?」

● 「別人家孩子都能認200個漢字,我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會!"

● 「別人家孩子2歲多就開始學英語了,我要不要給孩子也報個班?」


家長,你發現沒有?你會不自覺地用別人家孩子的節奏來規劃自家孩子的成長。曾經在家長圈,有一句很流行的話:「自家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結果常常不是你的如願。


在這裡,吳一給你的建議是:就像上面的第一點所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現在所碰到的難題,說出自己的發展方向,為達成這個目標,怎麼自我提升,後面還要不斷做自我提升總結,不斷修煉自己,這就是非常好的自我激勵方式,讓孩子主動自我比較,每攻克一個問題,就能看到自己提升和成長。


日進一寸,不可小覷!



結語:

家長,如果你能避開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並且運用好吳一鈳分享的如何跟孩子溝通的三個技巧: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那你就能讓親子溝通變得高效,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的教育就能事半功倍。


以上內容就是本人吳一鈳為家長分享的親子教育心得,吳一鈳有15年育兒、親子溝通互動經驗,將帶著你一起看電影學育兒。如果你面臨跟孩子無法溝通,或怎麼說孩子才聽之類的問題,你的問題我有解;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相關焦點

  • 吳一鈳:4到5歲親子溝通特點,家長的親子教育該怎麼進行?
    「小明是你的好朋友,怎麼別人就能考個95分,而你就是全班倒數第二呢?」 「你看看,樓下的思思,都會做稀飯弟弟和自己吃,思思跟你一樣大的,你都8歲了,還不會」 家長,你有拿過你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
  • 吳一鈳:03歲親子教育淺析,親子溝通怎麼更高效?
    傍晚時分,去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在排隊付款的時候,一娃陪媽媽排隊付款,大概應該在5、6歲左右,他自己去拿了2、3盒巧克力,他媽媽用很重的語氣罵到「你現在都有點胖了還吃,放回去,聽到沒有,放回去。」 「我要吃,我要吃」「你還不放回去,我就打人了,快放回去」,他媽媽一邊說一邊走過去開打了,「嗚,嗚,嗚」。這一鬧整個空氣都瀰漫著火藥味。家長,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
  • 吳一鈳:怎麼做好親子溝通?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無招勝有招
    一、吳一鈳在親子溝通和親子教育問題上吳一鈳孩子小的時候,孩子他爸經常會講一句「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數都不會算」,「你怎麼這麼笨,都上二年級了還沒寫好自己的名字」,「你真膽小,就下樓這麼簡單的事,你自己一個人就不敢去」……,還有很多,很多的。當時吳一鈳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經常跟他爸吵架,有時還真的吵到好幾天不講說話。
  • 吳一鈳:1年級孩子不聽話怎麼辦?0到6歲親子溝通常見的問題
    家長,那你應該如何正確地跟孩子做親子溝通,才能讓空氣瀰漫滿滿的正能量呢?吳一鈳在這裡給你分享三個方法:● 以事論事,不對孩子作任何批判;● 和孩子平等交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尊重孩子人格,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
  • 吳一鈳: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怎麼辦?兒童心理和親子教育
    在這裡,吳一鈳不討論誰對誰錯與否,是否是校園霸凌,這些都不討論,只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心理教育的4個關鍵點,以給家長一些警醒:●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首要要素;●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心理教育,孩子有最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
  • 吳一鈳:14月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三招學會3到6歲親子溝通技巧
    女性有注意觀察細節的習慣,這是女性最大的優點,但在親子溝通問題上,卻成了最大的缺點,因為有很多媽媽都把她注意到的細節用在跟孩子溝通上,變成了煩人的「話嘮」。 那家長應該怎樣才能跟孩子有效溝通呢? 吳一鈳想說的是「每個孩子心底裡都渴望被愛、被理解,希望能跟家長溝通、對話。同時,也需要你有想學習的態度,學會用「事實+感受」的溝通方式,將孩子所經歷的事實和他的感受,客觀地反饋給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和理解,這就是打開孩子心底話的交流技巧。」
  • 吳一鈳:《隱秘的角落》如何評價中國式父母?3-6歲孩子教育方法
    如果要從10多歲才開始,這就為時已晚了。要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此類父母都缺少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科學育兒等這方面的知識。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此類父母都沒意識到自己需要接受這方面的教育。 那你應該怎麼做呢?
  • 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與技巧,壹心大哥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親子溝通...
    因此,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幫助更多家長通過親子溝通7大策略的了解,能快速掌握有效親子溝通方法與技巧,讓更多家長可以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今天分享的是親子溝通策略之榜樣。 一、家長塑造孩子的力量,遠遠超乎人的想像。
  • 吳一鈳:感覺孩子的心理有問題怎麼辦?親子關係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在這裡,吳一鈳不討論誰對誰錯與否,是否是校園霸凌,這些都不討論,只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心理教育的4個關鍵點,以給家長一些警醒: ●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第一要素; ●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 ●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 ●心理教育
  • 吳一鈳:小心!海綿寶寶成為孩子的安全「殺手」,好媽媽親子育兒
    一位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寶寶,神情慌張地喊著「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吧!孩子不知道怎麼了?肚子脹得厲害!」,同時孩子還有頻繁噁心嘔吐,不排便等現象,病情一度惡化。這就發生在5月16日鄭州某醫院。經一系列檢查發現,孩子消化道有異物阻塞,這異物是「海綿寶寶」。
  • 吳一鈳:4歲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辦?防欺凌有關家庭教育的方案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話題「五歲男孩子,跟小朋友在一起,被打了總是不敢還手,而且知道小朋友過來打他也不躲開,家長該怎麼引導?」,吳一鈳在這裡發表一個自己的看法: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孩子不同個性給予不同的引導方式較為適合,而不是以一概而論的論調做出應對。
  • 吳一鈳:4歲女孩方言訓斥粗心媽媽,有這4特質說明孩子智商及高
    你相信說出這些話的是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嗎?這是一個四歲小女孩糖寶用地道的河南話訓斥自己粗心的媽媽。四歲的小糖寶跟媽媽去商場逛,把手機遺忘在櫃檯上忘記拿了,隨後小糖寶機靈把手機收起來,然後走出商場後讓媽媽坐下來,開始用流利的河南話教育自己粗心的媽媽。這是一個超可愛的機靈寶寶,在訓斥自己的媽媽時生動、有趣、有力。雖然看著是訓斥媽媽,但是聽著很溫暖。
  • 吳一鈳:怎麼訓練10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3-5歲兒童教育方式
    ,你應該怎麼去理解孩子的注意力呢? 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就越短:2歲以下:以非主動注意為主2歲:約7分鐘3歲:9分鐘4歲:12分鐘5-6歲:15分鐘7歲以上:逐步由15分鐘過渡到30分鐘或更長。
  • 陽明山莊社區:親子有效溝通家庭教育講座活動
    「你們覺得什麼是有效溝通?」「尊重理解他人!」「能聽進我說的話才是有效溝通。」……為了讓家長們更了解兒童心理,掌握親子溝通技巧,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從而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8月20日,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街道陽明山莊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聯合嶽麓區仁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邀請湖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治療師魏歡老師為社區親子家庭舉辦了一場《如何有效溝通-親子溝通技巧》家庭教育講座活動。
  • 吳一鈳:怎樣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3歲兒童教育方式
    一、家長,你應該怎麼去理解孩子的注意力呢?兒童注意力分2種:●非主動注意:沒有目的地去注意,以玩、開心為導向。●主動注意:有目的地去注意,好奇心態,以滿足求知慾為導向。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就越短:2歲以下:以非主動注意為主2歲:約7分鐘3歲:9分鐘4歲:12分鐘5-6歲:15分鐘
  • 吳一鈳:孩子缺乏自信怎麼做才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我開始苦惱,孩子平常跟我們在一起不是這樣的,怎麼在外面就這麼不自信呢?很讓我費解。」問吳一鈳「孩子缺乏自信膽小怎麼辦?」這是一家長向吳一鈳諮詢的情況。 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對自己的個性、心理和社會角色的正面評價所產生的結果。通俗點說就是——被心態影響的結果。
  • 《智慧處理孩子情緒,學會親子溝通技巧》家庭教育講座
    孩子從哇哇落地,就開始用各種笑、哭、鬧的情緒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孩子慢慢長大後,學會了語言表達,但是依然會看到孩子的各種情緒不被理解,和家長鬧得雞飛狗跳的情況。
  • 吳一鈳:孩子上學不專心怎麼辦?3-12歲兒童教育需求
    4、減少人為的幹擾當孩子獨自在玩耍時,只要是安全的地方,那家長你就不必擔心孩子的其他方面了,比如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汗多了……等等,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擔憂。如孩子一日三餐都有正常進食,假如他確實是餓了,他自己會去找好吃的。
  • 吳一鈳:當孩子受到欺負父母應該怎麼辦?家庭教育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話題「五歲男孩子,跟小朋友在一起,被打了總是不敢還手,而且知道小朋友過來打他也不躲開,家長該怎麼引導?」,吳一鈳在這裡發表一個自己的看法: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孩子不同個性給予不同的引導方式較為適合,而不是以一概而論的論調做出應對。
  • ...的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壹心哥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所以,親子溝通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與方法的,否則就沒有效果,所以對於這一代人的教育,絕不能再用老方法。 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親子溝通心得體會分享,讓你能快速掌握親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今天分享主題的是第三個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