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鈳:14月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三招學會3到6歲親子溝通技巧

2020-08-27 吳一鈳

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兩則幽默:

一男生暗戀一女生許久。一天自習課上,男生終於鼓足勇氣寫了張字條給那個女生,上面寫著:「其實我注意你很久了。」不一會兒,字條又傳回來,上面寫著:「拜託你別告訴老師,我保證以後再也不上課嗑瓜子了!」

一個蘇格蘭人去倫敦,想順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卻忘了他的住址,於是給家父發了一份電報:「您知道託馬的住址嗎?」當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電:「知道。」


家長,上面的兩則笑話,你看出問題了嗎?

雙方都只顧自己說,從沒考慮對方能否明白、理解。

那家長,你是否也曾想過,你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孩子是否明白、理解你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女性有注意觀察細節的習慣,這是女性最大的優點,但在親子溝通問題上,卻成了最大的缺點,因為有很多媽媽都把她注意到的細節用在跟孩子溝通上,變成了煩人的「話嘮」。

那家長應該怎樣才能跟孩子有效溝通呢?吳一鈳在這分享一下自己的三個方法:

● 積極聆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 使用正面語言,讓指令更清晰

● 情緒好時再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


一、積極聆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01、以前在人民網的浙江頻道上看到過一則新聞報導:

小男孩離家出走想出去玩耍,又擔心媽媽生氣,遲遲不肯回家。

媽媽見孩子許久未歸,趕忙報警。後來凌晨的時候,警察找到了孩子,還化身輔導員安慰他。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是某一論壇很熱門探討的話題,有很多讀者都表達了自己從「願說愛說」到「漸漸沉默」的經歷。

在2萬多的評論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觀點:

溝通時父母急於打斷、評價、說教、責怪,是讓自己沉默閉嘴,關上心門的主要原因。

02、家長,你的態度是否正面、正向,取你是否積極聆聽

家長的積極聆聽就是幫助你打開孩子心底的溝通之門的工具。

吳一鈳想說的是「每個孩子心底裡都渴望被愛、被理解,希望能跟家長溝通、對話。同時,也需要你有想學習的態度,學會用「事實+感受」的溝通方式,將孩子所經歷的事實和他的感受,客觀地反饋給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和理解,這就是打開孩子心底話的交流技巧。」

特別提醒:你的不加評價和指責的表達方式,也能幫助孩子在父母的客觀反饋中澄清想法,多角度思考問題。


二、情緒好時再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

01、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則視頻報導:

一母親依不饒繼續追問自己5、6歲的女兒「你知道錯了沒有」, 「你知道錯了沒有」。而女兒哭著被迫地認錯,並說道「我想自己靜一靜,又怎麼樣」。整個視頻裡,女兒一直在哭,情緒非常激動。

面對父母不依不饒地不斷追問,小女孩傷心、委屈和無奈,只能以「頂嘴」的方式一句一句地向父母回懟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看這樣的態勢,如果父母不做任何退讓,就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引發更深層的矛盾。慶幸的是,孩子的母親最後退讓了一步,答應給孩子冷靜的空間。

02、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孩子情緒上來時,理智往往會被扔到一邊去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孩子情緒上來時,理智往往會被扔到一邊去。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要急於跟孩子溝通或解決問題,而是先要讓孩子保持平靜。

家長,吳一鈳告訴你:當孩子經歷了被傷害、拒絕、挫折時,很多時候就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悲傷、憤怒、失望、沮喪、恐懼……等」,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更需要宣洩,而不是追問、質問或說教。

當孩子以明確的方式表示自己不想再交流時,想自己獨處時,接受和尊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獨處一會,讓自己冷靜一下,這是最好的溝通,無聲勝有聲。

03、家長,你用另一種話語交流,會有不同的結果

家長,你試著用「我知道你傷心(生氣、憤怒)……」這個話語,先來肯定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捶枕頭、跺腳、吶喊、獨處的方式去發洩。

待孩子調整好情緒後,再次溝通、交流才能有效。



三、使用正面語言,讓指令更清晰

01、家長,你是否經常用以下的口吻,跟孩子說話:

」不許玩手機,趕緊去做作業!「(命令式)

」你做作業再磨磨蹭蹭,以後都不能看動畫片了!「(威脅)

」你這麼小氣,誰願意和你交朋友?想想你這樣子,我都為你難為情了……」(羞辱)

有研究表明,孩子兩歲的左右就開始已經在意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當孩子在接收到一些負面的語言、語氣時,常常會產生傷心、煩躁、恐懼、內疚……等的負面情緒,2歲的孩子也會被負面情緒影響他的行為,讓孩子很難積極地執行父母的指令。

02、家長,是孩子不聽話了呢?還是你沒有好好說話?你是否有深度思考過?

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好像越來越不聽話了,你讓他去東,他往往要去西;當你希望孩子不要做某事時,孩子偏偏要跟你對著幹,非要繼續做不可,而家長此時只能又氣又恨。

家長,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是否有做深度思考過,是孩子不聽話了呢?還是你沒有好好說話?

家長,孩子自帶「自我防禦」的天性,當你沒有好好說話時,孩子會因為自我防禦的自我保護,會跟你站在對立面,即使父母說的是對的,孩子也聽不進去,更不好服從。

03、家長,你需要給孩子明確的行動指令

家長,當你想要跟孩子交流時,使用正面、正向語言、語氣、提出明確指令做什麼,孩子才能積極去行動。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訴求、期望,明確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做什麼、怎麼做、多長時間做好,聆聽孩子接下來的做事計劃,適時地給出你的建議,你會發現,孩子並沒有你想的那麼不聽話。

尊重孩子的付出和決定,結果是次要的,有效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跟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是要講究方法的,那需要你擁有像顯微鏡一樣的眼睛去發現,多觀察多理解。在不斷測試中,找到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用心與孩子進行積極溝通交流,相信親子間情感,一定有增進,溝通障礙少一點,理解多一點。

最後總結一下:

家長只顧自己說,不理會孩子的感受是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此問題吳一鈳給出自己的三個方法:積極聆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使用正面語言,讓指令更清晰;情緒好時再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希望以上的觀點分析能讓每一位家長理好地理解,時也了希望以上的三個方法議能幫助到每一位家長更有效地跟孩子建立親子關係。

以上內容就是本人吳一鈳為家長分享的親子教育心得,吳一鈳我有15年育兒、親子溝通互動經驗,將帶著你一起看電影學育兒。如果你面臨跟孩子無法溝通,或怎麼說孩子才聽之類的問題,你的問題我有解;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相關焦點

  • 吳一鈳:1年級孩子不聽話怎麼辦?0到6歲親子溝通常見的問題
    家長,那你應該如何正確地跟孩子做親子溝通,才能讓空氣瀰漫滿滿的正能量呢?吳一鈳在這裡給你分享三個方法:● 以事論事,不對孩子作任何批判;● 和孩子平等交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尊重孩子人格,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
  • 吳一鈳:家長應該怎麼親子教育?4-8歲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技巧
    吳一鈳在這裡分享三個技巧:●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家長,當你與孩子溝通時,你的溝通方式也正是在教孩子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收起你的不滿情緒,接納不完美的孩子,特別是孩子的感受,主動聆聽心中所想,專注去引導孩子想要解決的疑惑和問題。
  • 吳一鈳:怎麼做好親子溝通?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無招勝有招
    吳一鈳孩子小的時候,孩子他爸經常會講一句「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數都不會算」,「你怎麼這麼笨,都上二年級了還沒寫好自己的名字」,「你真膽小,就下樓這麼簡單的事,你自己一個人就不敢去」……,還有很多,很多的。當時吳一鈳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經常跟他爸吵架,有時還真的吵到好幾天不講說話。
  • 吳一鈳:4到5歲親子溝通特點,家長的親子教育該怎麼進行?
    吳一鈳在這裡分享三個技巧: ●以鼓勵的方式漸進地與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增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事情,不比較人; ●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主動自我比較。
  • 吳一鈳:03歲親子教育淺析,親子溝通怎麼更高效?
    傍晚時分,去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在排隊付款的時候,一娃陪媽媽排隊付款,大概應該在5、6歲左右,他自己去拿了2、3盒巧克力,他媽媽用很重的語氣罵到「你現在都有點胖了還吃,放回去,聽到沒有,放回去。」 「我要吃,我要吃」「你還不放回去,我就打人了,快放回去」,他媽媽一邊說一邊走過去開打了,「嗚,嗚,嗚」。這一鬧整個空氣都瀰漫著火藥味。家長,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
  • 吳一鈳:孩子上學不專心怎麼辦?3-12歲兒童教育需求
    ,等到兒子7歲上小學時,老是坐不下來,讓他坐下來寫作業他總有理由(口渴、尿急、洗手、餓了……),然後就摸摸鼻頭,擦擦額頭,玩玩筆頭,玩玩橡皮擦,在書臺上劃劃,總有玩不完的東東,)睡前親子共讀,除了能提升親子關係外,還能提升孩子日後對語文的寫作和理解能力。
  • 吳一鈳:孩子撒潑打滾怎麼辦?孩子「要挾」3個誤區你踩中哪一個
    在此種情況下,很多父母會以為這只是孩子撒潑打滾的技巧,誤認為孩子是在「要挾」自己——不是的。不理他或者給他揍一頓,就能讓孩子知道撒潑打滾世界不會繞著他轉。 其實,當你告訴孩子「不買」時,孩子用他認為對的方式跟你在互動,試試看你的底線到底去到哪裡?他以哭鬧、鬧情緒的方式在試探你的底線。
  • 吳一鈳: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怎麼辦?兒童心理和親子教育
    少年抱同學扔4樓案開庭,這事件發生在2019年9月16日,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廣西都安縣某中學發生的一起學生被同學扔下樓事件,6月17日該案已在當地開庭審理,檢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名提起公訴,建議量刑5-10年,該案當庭未判決。
  • 吳一鈳:感覺孩子的心理有問題怎麼辦?親子關係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抱同學扔4樓案開庭,這事件發生在2019年9月16日,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廣西都安縣某中學發生的一起學生被同學扔下樓事件,6月17日該案已在當地開庭審理,檢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名提起公訴,建議量刑5-10年,該案當庭未判決。 出現此類事件,這些都是青少年從小缺乏心理教育的問題。
  • 吳一鈳: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怎麼辦?給你10個改善建議
    這位婆婆也很顧家,很多家務都由她承擔了,做這做那的家務,盡心盡力反正就是停不下來,一會抹桌子,一會拖地,一會拿杯子喝水,一會去切菜做飯,總有做不完的家務,所以婆婆會在客廳來來往往,走來走去。一、孩子學習環境存在的5個問題分析: 1、由於到處都能閱讀、寫作業,造成沒有固定的學習場地;2、由於沒有固定的學習場地,不利於行為習慣的養成,更多的是「學習」這一行為的養成;3、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裡人的來回走動
  • 吳一鈳:怎樣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3歲兒童教育方式
    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就越短:2歲以下:以非主動注意為主2歲:約7分鐘3歲:9分鐘4歲:12分鐘5-6歲:15分鐘>7歲以上:逐步由15分鐘過渡到30分鐘或更長。3、觀察注意力訓練從小就跟孩子下棋子,就能很好地訓練孩子的觀察力,比如飛行棋、跳棋、五子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後面就跟他下軍棋、象棋、圍棋……等。
  • 吳一鈳:4歲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辦?防欺凌有關家庭教育的方案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話題「五歲男孩子,跟小朋友在一起,被打了總是不敢還手,而且知道小朋友過來打他也不躲開,家長該怎麼引導?」,吳一鈳在這裡發表一個自己的看法: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孩子不同個性給予不同的引導方式較為適合,而不是以一概而論的論調做出應對。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探究「不聽話」的各種原因○媽媽要學會讀懂自己孩子——媽媽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孩子才會聽○媽媽要掌握傾聽孩子的藝術——媽媽會傾聽,孩子才會聽,才肯說○媽媽要學會溝通的方法——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孩子才會聽○媽媽要學會表揚與批評的技巧——這樣表揚、批評,孩子才會聽○媽媽要掌握給孩子定規矩的方法——這樣立規矩,孩子才會聽
  • 吳一鈳:孩子不愛學習該怎麼辦?影響孩子一生的4字3個技巧
    當你在孩子面前放一個巧克力,然後告訴他現在是3:15,你可以選擇現在吃掉,你也可以選擇15分鐘後(3:30)再吃掉。如果你選擇3:30以後再吃,那麼媽媽再給你獎勵兩個巧克力;如果你選擇現在吃掉,那麼後面就沒有獎勵了。如果是孩子選擇第2種方案,那麼這就叫做延遲滿足,那麼說明孩子的自控力很棒。
  • 吳一鈳:《隱秘的角落》如何評價中國式父母?3-6歲孩子教育方法
    這還得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如果要從10多歲才開始,這就為時已晚了。要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此類父母都缺少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科學育兒等這方面的知識。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此類父母都沒意識到自己需要接受這方面的教育。 那你應該怎麼做呢?
  • 吳一鈳:小心!海綿寶寶成為孩子的安全「殺手」,好媽媽親子育兒
    一位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寶寶,神情慌張地喊著「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吧!孩子不知道怎麼了?肚子脹得厲害!」,同時孩子還有頻繁噁心嘔吐,不排便等現象,病情一度惡化。這就發生在5月16日鄭州某醫院。經一系列檢查發現,孩子消化道有異物阻塞,這異物是「海綿寶寶」。
  • 吳一鈳:怎麼訓練10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3-5歲兒童教育方式
    還記得17年的一個媽媽陪孩子做作業,累到心梗住進醫院的新聞嗎?當你當上父母后,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上課認認真真聽講,回到家早早就做完作業,心裡由衷難受想著「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就束手無策。 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就越短:2歲以下:以非主動注意為主2歲:約7分鐘3歲:9分鐘4歲:12分鐘5-6歲:15分鐘7歲以上:逐步由15分鐘過渡到30分鐘或更長。
  •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5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5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孩子初入人世時,父母是他的全世界;後來,父母就成了孩子的老師,教他如何為人處世;等到孩子大了,我們跟他的關係卻&34;,越發微妙。
  • 親子溝通,父母一定要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聽話又乖巧
    很多父母大嘆和孩子難以溝通,或是已經盡力去和孩子「溝通」,但親子關係還是不太融洽。其實,孩子和大人的溝通方式有所不同。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親子溝通技巧發揮了關鍵作用。親子溝通,父母一定要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聽話又乖巧!
  • 吳一鈳:孩子不愛動腦筋思考家長怎麼辦?這3點就夠了
    記得我兒子在三、四歲的時候會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有些在我看來還是很簡單的。那時候我為了表現媽媽是全能的,媽媽是孩子的後盾,就很及時地給她拋出答案。有些比較難回答的自己先在網上查一下再告訴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孩子一有問題就來找我要答案,自己都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