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鈳:4歲女孩方言訓斥粗心媽媽,有這4特質說明孩子智商及高

2020-10-13 吳一鈳

「媽,你坐這我給你說」
「要是我不在的話,你手機早都丟了」
「丟了,再買」
「手機丟了能再買,孩子丟了永遠找不到。」
「那我再生」
「有我這麼可愛,有我這麼美,有我這麼漂亮,那還生啥生?」

你相信說出這些話的是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嗎?這是一個四歲小女孩糖寶用地道的河南話訓斥自己粗心的媽媽。


四歲的小糖寶跟媽媽去商場逛,把手機遺忘在櫃檯上忘記拿了,隨後小糖寶機靈把手機收起來,然後走出商場後讓媽媽坐下來,開始用流利的河南話教育自己粗心的媽媽。這是一個超可愛的機靈寶寶,在訓斥自己的媽媽時生動、有趣、有力。雖然看著是訓斥媽媽,但是聽著很溫暖。


從小糖寶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小寶寶從小就已經被父母正確引導,從小就接受了很多的行為規範的教育,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發現在小糖寶身上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質:


1、具有高度的自我認知


什麼是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也稱為自我意識,是個人對自己存在的意識,包括對自己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有我這麼可愛,有我這麼美,有我這麼漂亮,那還生啥生?」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小糖寶對自己美很自信,有自己對「美」的審美觀。很多時候「自我認知」會受限於我們個體的自我視角,四歲小孩的自我視覺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多方、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比如父母日常的言行、舉止。家長的評價是直接影響孩子的,還有跟孩子接觸過的朋友、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可能就是這些接觸過的人經常誇讚小糖寶可愛、漂亮,所以孩子很清楚的很美的,很有自信。



孩子具有高度的自我認知能力,那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這個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個是外在方面;
●一個是內在方面。

外在方面,就是跟別人相處方面。可以讓孩子了解同伴,更容易獲得信任和理解對方,更願意團隊合作和給予支持。而內在方面則是跟自己相處。就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然後怎麼做。

家長,吳給你你提醒:當孩子具有高度的認知,會更有自信,更有安全感,更會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還會為孩子帶來更好的自我照顧。


2、具有高度責任感


孩子看到媽媽手機落在櫃檯忘記拿,從這一點能看出孩子對媽媽行為負責,對媽媽財物負責,是很有責任感的一位小寶貝。對於我們有孩子的家庭應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這裡吳一鈳分享一下,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食物
●家務

當孩子手上有食物的時候要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很多情況是每當小孩有好吃的,捨不得吃,就告訴孩子「謝謝,不吃了,你自己吃。」這個行為本意是不想跟著孩子爭吃,但其實背後的教育意義是在扼殺孩子願意分享的精神,願意分享食物的精神。那孩子向你分享食物的時候,家長你應該怎麼做呢?很簡單,接上孩子的食物,放在嘴巴裡吃起來。這就能讓孩子真切感受分享的樂趣,而不是表面功夫。



另一個分享則是家務的分享。很多時候我們家長都認為孩子太小了做不了什麼。免掉孩子的家務活,其實是在毀掉孩子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家務活有很多很簡單的活,比如你可以回到家時告訴孩子「我很累,我很渴,能不能給我倒杯水。」倒一杯水很簡單的事情,但卻能夠讓孩子認識到「我是家庭的一員,我能照顧好家人。」


比如吳一鈳,我們是住在7樓沒電梯,在兒子2歲多時,我一般會在差不多回到家的時候在樓梯道裡用手扶著護欄,裝著很累的樣子,然後告訴兒子「媽媽工作一天很累,你能不能幫媽媽拿把拖鞋拿出來?」,這麼一個小事情一般一歲多的小孩子都能做。看似小事,但能夠綜合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沒有需要等他要多大才能做,只要孩子會走路,能聽懂你講的話就能從小事情開始培養。

家長,吳一鈳給你提醒:讓孩子在過程中學會失敗,在失敗中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度放縱,過度替代,過度承包!

3、具有高度觀察力


看著小糖寶跟媽媽對話方式不難看出,小女孩是非常善於觀察,觀察分析能力強的人。媽媽與爸爸之間的平常對話方式,這也很可能是媽媽平時對爸爸的說話方式,受媽媽影響更多。觀察媽媽口吻、表情、動作,全都學得有模有樣。


俄國教育家岡察洛夫說:「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怎樣才是好的觀察力?

那不外乎就是用最少的時間去注意最多的細節。儘管這種能力與智力會有先天的差異,但它是可以被鍛鍊的。按照由易到難的步驟,在不斷的練習之後,孩子的觀察能力就能有所提高。



對於我們有孩子的家庭怎樣培養孩子高度的觀察力呢?


觀察和注意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因此,觀察練習有助於集中注意力。有規律地觀察有助於提高注意力,提高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


孩子觀察力的培養,吳一鈳在這裡分享一個好玩又簡單的兒童專注力訓練方法遊戲,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疊加積木遊戲。


疊加積木,讓孩子疊加許多不同形狀的塊和條,堆疊越高越好。家長你還可以跟孩子比賽。誰越快就能獲得獎勵,這樣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當然了,這樣的比賽家長故意輸給孩子,我想你懂的!)


家長,吳一鈳給你提醒:想提升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需要孩子系統持續的練習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4、勇敢——敢於向不當行為說「不」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般都是強權和被尊敬的關係。看看小糖寶跟媽媽講話的語氣和方式,就可以看出媽媽跟孩子是朋友關係,是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


其實,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很多時候是我們父母給錯誤認為孩子還小,更需要父母為之付出,給孩子的空間太少,壓制孩子大膽嘗試的力量,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比較膽小的性格。


怎樣鍛鍊孩子勇敢精神?


我們家樓下就有一個小小的雜貨鋪,專賣生活用品的。吳一鈳記得在兒子三歲多快四歲時,為了鍛鍊孩子的膽量,我給他十塊錢,然後讓他到樓下去幫我買一瓶醬油回來,告訴孩子「多出來的錢你可以買自己喜歡吃的零食,這是給你獎勵的。」當時孩子猶豫了好一會,我不斷鼓勵他去。剛好對面家的小朋友(比我兒子大一歲)出來找他玩,我就鼓勵對面家小朋友跟我兒子一起到樓下幫媽媽買醬油,給他們一人一個獎勵,他們買自己喜歡的零食一個。就這樣兩個人一起開開心心到樓下去了。


家長,吳一鈳給你提醒:只要你肯放手,孩子是非常願意去嘗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需要您給出適當的鼓勵,讓孩子走自己的人生。


結 語:

家長,每當你看到別人家的好孩子時,其實你家的孩子也不賴。這需要你付一些培養孩子耐心和時間,一些兒童教育的方式、方法是需要你掌握的,比如家庭教育、兒童教育、親子教育之類的知識。想要孩子日後有所成就,離不開你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忙」都是藉口,養育好一個品行優良的孩子是你一輩子奮鬥的事情。


以上內容是吳一為家長分享的親子教育心得,吳一鈳15年育兒、親子溝通互動經驗,將帶著你一起看電影學育兒。如果你面臨跟孩子無法溝通,或怎麼說孩子才會聽之類的問題,你的問題我有解;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相關焦點

  • 4歲萌娃方言教育粗心媽媽:要是我不在的話你手機早丟了
    4歲萌娃方言教育粗心媽媽:要是我不在的話你手機早丟了!前幾天,河南寶豐又「新晉」了一位粗心媽媽,這位媽媽相對來說粗心「症狀」還算輕,孩子是沒丟,但是手機差點沒了,好在這位「馬大哈」的母親,有一位靠譜的女兒。原來,這對母女倆逛超市,媽媽把手機忘在超市櫃檯上了,好在小閨女兒機靈,算是幫媽媽免了「破財之痛」。
  • 吳一鈳:4歲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辦?防欺凌有關家庭教育的方案
    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在0-12歲之間,吳一鈳給你的建議是,在不同情景下,做不同的角色: 1、以觀察員角色,給孩子學習機會 小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有自己一套的社交規則,這套社交規則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默契,有他們的道義標準。
  • 吳一鈳:《隱秘的角落》如何評價中國式父母?3-6歲孩子教育方法
    熱播劇《隱秘的角落》中,從朱朝陽和媽媽周春紅的相處點滴中折射出諸多「傳統中國式父母」的問題:●不尊重孩子,把成績當唯一;●把孩子當成家長的專有品;●總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主;●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
  • 孩子三歲前有這4個小特徵,長大後智商低不了!你家寶寶有嗎?
    常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並非是空談,有科學研究表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3歲之前的生長發育是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的,作為家長,只有把握好孩子在三歲之前的這段黃金時期,孩子才能按照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健康的成長。
  • 孩子七歲前有這4個表現,以後可能智商高,來看你家娃中了幾個
    孩子七歲前有這4個表現,以後可能智商高,來看你家娃中了幾個前幾天去閨蜜家玩,發現她六歲的女兒在捧著一本書看,我以為是畫畫書什麼的,沒想到卻是帶圖的童話故事書,這下我驚呆了,她才六歲啊,也沒認識幾個字,怎麼對這種帶字的書這麼感興趣呢?
  • 吳一鈳:感覺孩子的心理有問題怎麼辦?親子關係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有超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 在孩子出生到1歲,他需要你的幫助,包括餵奶、洗澡、換尿片、翻身、擁抱、親親、身體的撫摸接觸,這些都是0-3歲孩子自己無法完成的,特別是1歲前,這就是孩子對你的依賴。當孩子對你依賴時,他就會從熟悉你的臉、你身體的氣味、你的聲音、你的肢體動作產生安全感和愉悅感,從而對你產生情感。 3、孩子跟家長你產生情感有什麼好處?
  • 寶寶1歲前,這4個表現出現越早,說明越聰明,智商不是一般高
    寶寶1歲前,這4個表現出現越早,說明越聰明,智商不是一般高現在的人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聰明可愛,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從懷孕期間就各種的補充營養,所以現在的孩子比起以前的孩子們都聰明太多了。表妹家的孩子剛出生眼睛就睜開了,2個多月就會翻身,9個多月就開始學著說話,這麼聰明的寶寶誰都喜歡,所以說如果一歲前,寶寶越早有以下4個表現,說明寶寶越聰明,大腦發育越好,智商不是一般高,寶媽偷著樂吧!
  • 吳一鈳: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怎麼辦?兒童心理和親子教育
    在這裡,吳一鈳不討論誰對誰錯與否,是否是校園霸凌,這些都不討論,只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心理教育的4個關鍵點,以給家長一些警醒:●情感撫養,是孩子心理教育的首要要素;●花時間陪伴,是孩子心理教育最好的工具;●正確引導,是孩子心理教育突破障礙的實踐機會;●心理教育,孩子有最佳時間點,12歲前,越早越好。
  • 吳一鈳:孩子缺乏自信怎麼做才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這也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的重要因素。 許多研究發現,孩子不自信源自父母。在你日常對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對孩子自信心的影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具體表現有3種教育方式:●尊重式教育,是孩子自我接納程度非常高的教育方式。●否定式教育,是孩子沒有自信的原因,影響孩子缺乏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 4歲女孩河南話教訓粗心媽媽 一口地道的河南話十分可愛
    近日,一位河南的4歲小女孩因用方言教育媽媽上了熱搜榜。小女孩本來是陪著媽媽在商場購物的,因媽媽的粗心大意將自己的手機遺忘在購物臺上了,卻被自己心細的4歲女兒給拿走了。兩個人從商場出來之後,小女孩有模有樣地對媽媽說:媽媽你過來,我有話跟你說,然後用方言問媽媽:你的手機呢?媽媽說好像忘到商場臺子上了,女兒回覆說:要不是我在的話你手機早都丟了!
  • 吳一鈳:家長應該怎麼親子教育?4-8歲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技巧
    「你看看,樓下的思思,都會做稀飯給弟弟和自己吃,思思跟你一樣大的,你都8歲了,還不會」家長,你有拿過你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呢?坦白說,吳一鈳還真的有,但只放在心上,嘴巴沒敢說出來。
  • 孩子5歲前,在這幾個方面有獨特的興趣特質,長大妥妥的高智商
    有些孩子一出生就非常聰明,這和遺傳因素有關,這樣的孩子被稱為「天才」,但是大多數孩子都是平凡的,需要通過後天的培育才能成為高智商天才。其實,孩子5歲前,在這幾個方面有獨特的興趣特質,父母好好的把握,孩子長大後妥妥的高智商,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這些特質?
  • 吳一鈳:4到5歲親子溝通特點,家長的親子教育該怎麼進行?
    「你看看,樓下的思思,都會做稀飯弟弟和自己吃,思思跟你一樣大的,你都8歲了,還不會」 家長,你有拿過你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都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呢?坦白說,吳一鈳還真的有,但只放在心上,嘴巴沒敢說出來。
  • 好物分享|孩子3歲前有這4個「小怪癖」,說明長大後智商高,父母別盲目管教
    ,可能說明孩子的大腦正在飛速的發育,而孩子3歲前有這4個「小怪癖」,說明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智商高,父母別盲目管教。這種情況說明孩子不喜歡受到束縛,感情更加細膩,有這些特點的孩子長大在藝術領域往往會有特別出色的表現。
  • 吳一鈳:幼兒園小男孩獨自拎包扛被子上學,做好這5點,你的也能
    看到這個視頻真的令吳一鈳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幼兒園最大的也不就是5-6歲,太了不起了!想起吳一鈳的兒子當年上幼兒園都是哭哭鬧鬧的,含淚說「拜拜」的,這小男孩才6歲就自己拎著書包扛著被子瀟灑上學去,值得點讚,這還得歸功能小男孩的父母教導有方。在網上一遍哇言,都認為小男孩小小年紀就很自立,在這裡吳一鈳對孩子的自立有不同的看法,吳一鈳認為判斷孩子是否自立應具備5個條件。
  • 孩子有這4種行為,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孩子就是培養習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想知道孩子智商高不高,我們並非要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俗話說:「三歲看大」,我們從孩子小時候的種種表現,就能看出他長大聰不聰明,根據研究發現,在孩子的身上,這4種行為出現得越早,說明他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 6歲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孩子若有4種表現,說明孩子的智商不一般
    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們長大之後能夠有所作為,有好的生活。但孩子的成就離不開父母的培養。6歲前大腦在快速發育研究表明,在孩子三歲時,大腦突觸中的神經元爆炸性增加,在六歲時達到峰值水平,然後慢慢下降。
  • 孩子面部有4個特徵,天生「智商高」,網友:傳說中的一臉聰明相
    文/荔枝媽媽為人父母的,都想自己的孩子有獨特之處,尤其是孩子剛出生想通過一些面部特徵,證明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人上人,尤其是「聰明、高智商」這一點,成為父母爭奪的焦點。小區裡寶媽聚在一起,經常會說這個孩子的長相,一看就聰明,那麼寶媽們究竟是從那幾點看出來孩子比較聰明的呢?又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 吳一鈳:孩子撒潑打滾怎麼辦?孩子「要挾」3個誤區你踩中哪一個
    昨天在逛大型商場時,看到一孩子在跟媽媽鬧要買吹泡泡玩具。聽到這位媽媽說「家裡有了,家裡有了,我用肥皂給你做。」,孩子聽後就在地上打滾、撤潑,哭喊著說「家裡的不一樣,家裡的不一樣,不好玩的。」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這時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撒潑打滾束手無策。這位家長就直接說「不買,我回家去。」然後自個兒走了,這位媽媽採用的是冷漠的處理方式。
  • 孩子反應快就是智商高?不一定,有這八個特徵才說明孩子聰明
    生活中,有關孩子智商的高低,有這樣一種說法:「孩子反應快,智商更高;反應慢說明智商低。」 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普遍認為一個具備高智商的兒童需要具備的十項特質中包括了反應力。 可是反應力快真的就代表孩子智商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