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坐這我給你說」
「要是我不在的話,你手機早都丟了」
「丟了,再買」
「手機丟了能再買,孩子丟了永遠找不到。」
「那我再生」
「有我這麼可愛,有我這麼美,有我這麼漂亮,那還生啥生?」
你相信說出這些話的是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嗎?這是一個四歲小女孩糖寶用地道的河南話訓斥自己粗心的媽媽。
四歲的小糖寶跟媽媽去商場逛,把手機遺忘在櫃檯上忘記拿了,隨後小糖寶機靈把手機收起來,然後走出商場後讓媽媽坐下來,開始用流利的河南話教育自己粗心的媽媽。這是一個超可愛的機靈寶寶,在訓斥自己的媽媽時生動、有趣、有力。雖然看著是訓斥媽媽,但是聽著很溫暖。
從小糖寶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小寶寶從小就已經被父母正確引導,從小就接受了很多的行為規範的教育,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發現在小糖寶身上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質:
什麼是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也稱為自我意識,是個人對自己存在的意識,包括對自己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有我這麼可愛,有我這麼美,有我這麼漂亮,那還生啥生?」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小糖寶對自己美很自信,有自己對「美」的審美觀。很多時候「自我認知」會受限於我們個體的自我視角,四歲小孩的自我視覺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多方、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比如父母日常的言行、舉止。家長的評價是直接影響孩子的,還有跟孩子接觸過的朋友、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可能就是這些接觸過的人經常誇讚小糖寶可愛、漂亮,所以孩子很清楚的很美的,很有自信。
孩子具有高度的自我認知能力,那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這個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個是外在方面;
●一個是內在方面。
外在方面,就是跟別人相處方面。可以讓孩子了解同伴,更容易獲得信任和理解對方,更願意團隊合作和給予支持。而內在方面則是跟自己相處。就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然後怎麼做。
家長,吳一鈳給你你提醒:當孩子具有高度的認知,會更有自信,更有安全感,更會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還會為孩子帶來更好的自我照顧。
孩子看到媽媽手機落在櫃檯忘記拿,從這一點能看出孩子對媽媽行為負責,對媽媽財物負責,是很有責任感的一位小寶貝。對於我們有孩子的家庭應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這裡吳一鈳分享一下,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食物
●家務
當孩子手上有食物的時候要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很多情況是每當小孩有好吃的,捨不得吃,就告訴孩子「謝謝,不吃了,你自己吃。」這個行為本意是不想跟著孩子爭吃,但其實背後的教育意義是在扼殺孩子願意分享的精神,願意分享食物的精神。那孩子向你分享食物的時候,家長你應該怎麼做呢?很簡單,接上孩子的食物,放在嘴巴裡吃起來。這就能讓孩子真切感受分享的樂趣,而不是表面功夫。
另一個分享則是家務的分享。很多時候我們家長都認為孩子太小了做不了什麼。免掉孩子的家務活,其實是在毀掉孩子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家務活有很多很簡單的活,比如你可以回到家時告訴孩子「我很累,我很渴,能不能給我倒杯水。」倒一杯水很簡單的事情,但卻能夠讓孩子認識到「我是家庭的一員,我能照顧好家人。」
比如吳一鈳,我們是住在7樓沒電梯,在兒子2歲多時,我一般會在差不多回到家的時候在樓梯道裡用手扶著護欄,裝著很累的樣子,然後告訴兒子「媽媽工作一天很累,你能不能幫媽媽拿把拖鞋拿出來?」,這麼一個小事情一般一歲多的小孩子都能做。看似小事,但能夠綜合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沒有需要等他要多大才能做,只要孩子會走路,能聽懂你講的話就能從小事情開始培養。
家長,吳一鈳給你提醒:讓孩子在過程中學會失敗,在失敗中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度放縱,過度替代,過度承包!
看著小糖寶跟媽媽對話方式不難看出,小女孩是非常善於觀察,觀察分析能力強的人。媽媽與爸爸之間的平常對話方式,這也很可能是媽媽平時對爸爸的說話方式,受媽媽影響更多。觀察媽媽口吻、表情、動作,全都學得有模有樣。
俄國教育家岡察洛夫說:「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怎樣才是好的觀察力?
那不外乎就是用最少的時間去注意最多的細節。儘管這種能力與智力會有先天的差異,但它是可以被鍛鍊的。按照由易到難的步驟,在不斷的練習之後,孩子的觀察能力就能有所提高。
對於我們有孩子的家庭怎樣培養孩子高度的觀察力呢?
觀察和注意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因此,觀察練習有助於集中注意力。有規律地觀察有助於提高注意力,提高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
孩子觀察力的培養,吳一鈳在這裡分享一個好玩又簡單的兒童專注力訓練方法遊戲,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疊加積木遊戲。
疊加積木,讓孩子疊加許多不同形狀的塊和條,堆疊越高越好。家長你還可以跟孩子比賽。誰越快就能獲得獎勵,這樣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當然了,這樣的比賽家長故意輸給孩子,我想你懂的!)
家長,吳一鈳給你提醒:想提升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需要孩子系統持續的練習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般都是強權和被尊敬的關係。看看小糖寶跟媽媽講話的語氣和方式,就可以看出媽媽跟孩子是朋友關係,是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
其實,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很多時候是我們父母給錯誤認為孩子還小,更需要父母為之付出,給孩子的空間太少,壓制孩子大膽嘗試的力量,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比較膽小的性格。
怎樣鍛鍊孩子勇敢精神?
我們家樓下就有一個小小的雜貨鋪,專賣生活用品的。吳一鈳記得在兒子三歲多快四歲時,為了鍛鍊孩子的膽量,我給他十塊錢,然後讓他到樓下去幫我買一瓶醬油回來,告訴孩子「多出來的錢你可以買自己喜歡吃的零食,這是給你獎勵的。」當時孩子猶豫了好一會,我不斷鼓勵他去。剛好對面家的小朋友(比我兒子大一歲)出來找他玩,我就鼓勵對面家小朋友跟我兒子一起到樓下幫媽媽買醬油,給他們一人一個獎勵,他們買自己喜歡的零食一個。就這樣兩個人一起開開心心到樓下去了。
家長,吳一鈳給你提醒:只要你肯放手,孩子是非常願意去嘗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需要您給出適當的鼓勵,讓孩子走自己的人生。
家長,每當你看到別人家的好孩子時,其實你家的孩子也不賴。這需要你付一些培養孩子耐心和時間,一些兒童教育的方式、方法是需要你掌握的,比如家庭教育、兒童教育、親子教育之類的知識。想要孩子日後有所成就,離不開你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忙」都是藉口,養育好一個品行優良的孩子是你一輩子奮鬥的事情。
以上內容是吳一鈳為家長分享的親子教育心得,吳一鈳15年育兒、親子溝通互動經驗,將帶著你一起看電影學育兒。如果你面臨跟孩子無法溝通,或怎麼說孩子才會聽之類的問題,你的問題我有解;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