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害羞不合群,可能與這5個因素有關,父母做引導很關鍵

2020-11-20 Angelia媽咪

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其實與小時候「社交智力」的發展情況有關。

執筆:羅梓花

定稿:楠楠

雖說小朋友的性格因人而異,但有些孩子小的時候卻會表現的特別「不合群」,小靜家的寶寶淇淇就是如此。

由於小靜兩口子平時工作比較忙,淇淇是由奶奶一手帶大,奶奶離開老家進城,平時熟人就少,也不怎麼下樓,於是淇淇也很少與其他小朋友接觸,一般都是自己在家裡玩。

轉眼間,淇淇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可淇淇入園後卻經常坐在角落裡,不會主動與老師和同學們玩耍,有時老師主動與其互動,淇淇卻總是儘量迴避。

老師將情況反饋給了小靜,並表示,希望小靜和家人們平時多與淇淇溝通交流,並鼓勵孩子多參與社交活動。

孩子膽小害羞又不合群,或與「社交智力」有關係

像淇淇這樣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害羞又不合群的情況,就可能與「社交智力」有關。那麼什麼是「社交智力」呢?

「社交智力」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程度,主要是與人正常交往過程中,獲對方行為動機後,主動作出反應的能力。

孩子的「低社交智力」可能會出現社交退縮情況,具體表現為孩子膽小害羞且不合群,如果我們認真觀察之後就會發現,不合群的孩子往往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孩子表現出不合群,可能與以下這5個因素有關

1) 性格內向,不善言辭

性格與遺傳因素、親子關係等原因有關,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是造成不合群的主要原因。

反之,「高社交智力」的孩子,往往表現的性格外向、開朗熱情。

2) 內心缺乏安全感,害怕與父母分離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6歲前的孩子最好由父母親自撫養,這不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6歲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父母親自撫養的孩子,往往更具探索精神,性格也更開朗。而由隔代或其他人帶大的孩子,因太過保護,孩子往往更加膽小。

加之孩子本身害怕與父母,特別是媽媽分離,因此,孩子一旦在陌生環境中,更會缺乏安全感,所以父母做引導很關鍵的。

3) 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

有些過度嚴苛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也會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而缺乏自信,這就體現為社交不自信。

4) 家長過度關心

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的過度關心和保護,自己獨立處理問題或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很弱。

但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特別是與小朋友的交往過程中,問題和矛盾是在所難免,他們因不會處理,從而造成「低社交智力」。

5) 孩子有拓展「朋友圈」失敗的經歷

也有的孩子在拓展「朋友圈」的過程中遇到過挫折或失敗,便會否定自己,不斷強化這種意識,甚至不敢重新主動開始,這也是造成不合群的一個重要原因。

想幫助孩子改善這種情況,不妨從這幾點下手

孩子表現的「不合群」有暫時性的,也有長期性的,家長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幫助孩子改善,建立社交自信。

首先就是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從內心深處建立安全感。

其次是營造良好友善的環境氛圍,多帶孩子與親朋好友走動,並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交朋友。

當然,幫助孩子掌握社交禮儀也十分必要,比如主動問好、自我介紹,拿別人的玩具前要先徵得他人同意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做好引導就顯得很重要了。

【媽咪有話說:】孩子一旦出現不合群或是社交退縮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要急於改進,要給予孩子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必要時,也可親自示範。總之,孩子的成長是個慢慢培育、靜待花開的過程,家長要多些耐心和正確的引導。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孩子的不合群呢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不合群,可能妨礙社交發展,父母要及時引導
    如果父母本身的性格就比較內向,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產生的影響就會讓他們的性格也變得孤僻。如果父母平常就不善於交際的話長時間影響到孩子也會影響到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最終導致孩子容易出現不合群的情況。3.和外界接觸比較少很多父母對於自身孩子的保護都是非常嚴格的,生怕孩子在外出的時候會碰到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會把他們攔在家裡。
  • 孩子孤僻不合群,多半是這三個原因,父母要引導孩子交朋友
    3.被父母過度保護對父母過度保護的孩子身上也會表現出不合群的特徵,這是因為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產生了較強的依賴心理在,在新的環境一下孩子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了自身的自主性,這使得孩子在社交中有著較弱的存在感。
  • 孩子不合群被幼兒園勸退:孩子不懂表達,家長不會引導
    如果此時家長只知道給孩子貼標籤,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不合群,而不是耐心探究其中原因,孩子一生就會斷定自己是個自私的人,是個不合群的人,從而影響一生的人際交往。 著名教育學家蒙特利梭曾說:「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孩子,與人交往能力也差」 我家小區有個5歲的小女孩,特別不愛說話,唯一說的就是
  • 孩子不合群,父母一定要做的三件事
    重視本性,順向正確引導最先看一下給孩子個人行為界定為不合群是不是有效,這就需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先天性特點。許多父母見到孩子內向型,討厭集體性主題活動,或者在和同年齡人的相處中看起來尤其處於被動,就覺得十分擔憂,擔心孩子不合群,危害身體健康發展趨勢。
  • 孩子為什麼不合群?教父母這5個方法,讓孩子輕鬆融入集體生活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了,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性子安穩沉靜,話不多,卻很討人喜歡。然而在孩子上了兩個月幼兒園後,突然聽到老師反應說這孩子不太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願意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中。
  • 孩子不再膽小害羞,原來是家長做對了這幾點
    孩子膽小、害羞、不自信,家長應該怎麼辦?1.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太嚴格。這一點身邊很多例子,父母過於嚴厲養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比較膽小。當然以上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父母應學會用更智慧的方法>巧妙引導孩子,比如在實際行動中讓孩子積累自信。
  • 孩子膽小內向、不合群?父母可用三個技巧糾正他的「孤僻」行為
    當時小雪媽媽以為是小雪還沒有適應小學生活的原因,但是現在看來,這與小雪孤僻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可能有的父母會說,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怎麼會與自己的教育有關呢?卡卡媽這樣說是有原因的,雖然孩子的性格有內向和外向的區別,但是,如果父母可以正確引導和教育,他是不會出現不合群的行為的。所以,卡卡媽認為,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原因,與父母的溺愛有很大關係。
  • 孩子孤僻不合群,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如何幫助孩子交朋友?
    但是其實私下裡,陳喬恩是個很孤僻的「怪咖」。她常常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所以開朗的她其實從小到大都很不合群。當說到這一點是,她眼神中不免有些遺憾。她坦言,媽媽總是對自己很嚴格,這讓自己很恐懼與他人相處。1. 孩子天性如此有的孩子本身就自帶「獨處」屬性,孩子喜歡自己玩,即便沒有玩伴孩子也自得其樂。
  • 孩子不合群的四種因素,了解清楚,父母才能及時糾正
    似乎在成年人的世界當中,不合群已經成為了一種良好的習慣。但是在孩子的世界中,不合群不僅不能夠透露出孩子身上任何特點,相反還從側面表達出孩子的心理狀況,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其實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合群,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融入到其他小夥伴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白哪些原因導致孩子造成這種局面。
  • 孩子不合群、怕生怎麼辦,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焦慮: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興興,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形單影隻,沒有小夥伴,顯得特別不合群。孩子不合群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1.孩子比較怕生,這類孩子由於個性比較沉默孤獨,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2.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久而久之變不想參與集體活動了;3.孩子由於自身的某些缺點
  • 若孩子不合群,蔡少芬的做法堪稱「教科書」,值得家長們借鑑
    相信不少父母都面臨著孩子「不合群、交友難」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外向的孩子在人群中很吃香;而內向的孩子往往不知如何跟他人溝通,在人群中很不適應。對於孩子不合群的現象,父母不必過於著急,非要逼迫孩子去社交。在了解孩子性格特點的基礎上,父母因材施教,採取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交友。
  • 馨香智慧:孤僻不合群、獨來獨往?蔣長英教你引導孩子走出黑暗
    馨香智慧:孤僻不合群、獨來獨往?蔣長英教你引導孩子走出黑暗蔣長英:《聰慧父母》家庭教育導師;心理撫養倡導者;曾幫助200餘個家庭走出困境,擅長家庭教育、情感、育兒等。在討論孩子孤僻不合群這個問題上,先問大家幾個問題:孩子性格內向是一種罪嗎?孩子不合群一定不快樂嗎?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孩子的人際交往
    因為她上課很認真,即使下課也在做跟學習有關的事情。而其他的同學,一下課就湊在一塊兒聊天,聊八卦或者遊戲。大家都覺得她很另類,沒有共同話題,無法溝通。所以不合群,有時候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它反而能夠體現出一個人,堅持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主見,他能夠專注於一些事情,比如說讀書、思考等。
  • 孩子不合群,總是被孤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不合群是什麼意思?對於人來說,不管年齡大小,他們都有一個自己的人際關係,對於幼兒園中的孩子來說,這些人際關係可以很好的發展和成長,這是很多孩子設計能力建立的重要時期!想要解決孩子不合群這個難題,請家長一定要好好看看下面的說明!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父母做好這5點,提升娃的社交能力
    孩子初次上幼兒園,父母肯定有這樣的擔憂&34;?父母有這樣的擔憂也無可厚非,畢竟這是孩子第一次自己面對集體生活,如果不合群被排擠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後續的校園生活。原因大多如下:①性格問題性格也會影響到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生活,一個不合群的孩子,大多存在一些性格問題。比如比較內向,不敢或者是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說話,慢慢地就變得不合群了;或者孩子在家被慣壞了,嬌生慣養性格很壞,這類孩子在幼兒園裡通常也不合群,容易被排擠。
  • 孩子不合群,還有點孤僻,家長如何引導呢?
    孩子在小時候,經歷過害怕的事情,心理可能會產生陰影。性格也可能慢慢地會變得有點孤僻、不合群。生活在幸福和有安全感的家庭,孩子性格會活潑開朗。相反生活在家長總是吵架和沒安全感的家庭,孩子性格會出現不合群甚至孤僻的現象。作為孩子的家長,家長的心也會跟著揪心的。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做,讓孩子開心交朋友
    媽媽以為孩子只是剛上幼兒園,可能還不適應,適應了就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過了一段時間,媽媽想看看自己的孩子進步了沒有,會不會主動跟小朋友打交道了。沒想到結果卻是讓她失望的,孩子還是一個人坐在凳子上,看著其他的小朋友玩耍。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發生這樣的原因也是多種情況引起的:如剛入園走進新環境不適應;父母對孩子包辦太多,太多溺愛;父母在家喜歡大吵大鬧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孩子的性格內向;父母離異;從小性格膽小孤僻的人帶的多(怕孩子摔跤,限制孩子的行動)。既然性格孤僻,不合群對孩子的發展不利,那怎樣幫助孩子克服掉呢?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這幾個小方法,讓孩子懂得正確社交
    但是不會交朋友的孩子,家長是需要加以引導的,即使孩子的年紀還小,也有可能出現不合群的問題。孩子不合群,不懂得正確的社交,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是比較消極的。表姐家的女兒今年六歲了,按說六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但是這個小姑娘卻非常靦腆害羞。當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的時候,她總是躲在房間裡不出來。
  • 4個原因致孩子不合群,6個方法讓孩子變得積極陽光
    解決孩子不合群問題,主要方法有6個,一是放棄對孩子過度保護的行為,二是多正面強調孩子的交際行為,三是建立正常、親密的親子關係,四是為孩子創造更多與外界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五是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六是不要隨便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