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這樣解決不是問題

2020-08-29 愛笑的蘭寶

「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孩子,你真懶啊」

「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禮貌呢」

......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說我們家孩子這問題 那問題

孩子原本是張白紙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剛出生的他們對這個世界是個未知數,他們總是用好奇的眼神看著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通過觀察 模仿來獲得對世界的認知

孩子的表現都是大人的結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家長教給他們什麼,他們會學什麼,他們小根本沒有是非對錯觀念,只是一味的相信家人,全盤接受,孩子的表現都是我們帶出來的結果,那為何有的孩子是好孩子,有的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問題孩子呢?我們是否也要反思一下下呢?


1.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愛說髒話

很多家長說我們家孩子見人不會打招呼,特別沒禮貌,那我想請問:你們自己是怎麼做的呢?有的家長自己做不到,反而一味的要求孩子做到,逼著孩子去打招呼,你們自己首先有做好嗎?你們是否尊重過孩子的意願?

孩子不想打招呼,有很多原因,孩子可能不知道怎麼開口,或者膽小 害怕,我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示範和引導,多些耐心

2.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我家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呢?


首先內向的孩子會特別不主動,我們要用各種方法去引導孩子主動,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比如:父母繪聲繪色的講故事,有時還可以帶上動作,讓孩子動起來,還可以用唱歌 跳舞的形式,還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參加體育運動,如果孩子內向不敢和小朋友玩,那我們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加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同時也能體會到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孩子內向,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多表揚孩子,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多讓孩子去表達,多點耐心,不要一味的再去批評孩子,還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一家人和和睦睦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3.孩子磨蹭,做事慢

孩子們起初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他們最喜歡的就是玩,一切和玩有關的都會非常感興趣,孩子磨蹭了,是不是他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呢?很多事情我們可以以遊戲的形式來,這樣孩子會更樂於參與,同時可以教會孩子認識時間概念,讓孩子知道其實一分鐘能幹很多事情,從而知道時間的寶貴,抓緊每分每秒,不浪費時間。

比如:吃飯慢,我們可以以比賽的形式來,寫作業慢,我們可以給孩子訂個時間,這個時間是孩子認真寫肯定能寫完的,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告訴孩子超過時間了我們還有別的事情,作業就不能再寫了,還可以和昨天比賽,看哪天寫作業快,如果孩子有進步,要及時表揚


4.孩子特別懶

「我家孩子特別懶怎麼辦呢?」

請問家長,孩子有時去幫你幹活的時候,你是怎麼說的:「孩子,別摸,小心碰到」「你洗個碗都洗不乾淨,我來洗」...

  • 種種打擊孩子的語言,孩子的積極性早被你給打消了,有時幫你幹活還會挨批評,那孩子還不如去玩呢,孩子他們小能力有限,做起事來肯定不會像大人一樣,但我們也不能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孩子只有動手操作了才有鍛鍊的機會,才會越來越好,做家務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

還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家長到了孩子一定年齡要學會適時的退步,讓孩子自己做主,不要再替孩子包辦一切,那樣孩子也會因此而懶惰


對於孩子,我們始終要做到好的事情大框架,不好的事情小框架,不要總抓住孩子的缺點不放,不比較,不抱怨,多些耐心,尊重理解孩子,多鼓勵 多引導

從今天起,改變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榜樣,相信我們的寶貝都是最棒的!!

相關焦點

  • 孩子遇到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不是最關鍵的
    而不是急著想要將問題處理完。想要更好地讓孩子成長,首先要接納他們的錯誤,承認孩子的情緒,並且在其中找出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先揚後抑,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聽取父母的意見,從而讓彼此在更加和諧的氛圍中將問題解決。
  •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問題.| 叢非從
    因為憤怒、緊張、自我嫌棄、完美主義、拖延、迷茫等這些讓你痛苦的問題,並不是真正的問題,它們只是解決真正問題的方案。症狀本身不是問題,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解決另外一個更大的痛苦的。所以憤怒,是為解決「他聽不到我的聲音」而存在的。憤怒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好想要他能聽到我的聲音,看到我的存在。憤怒,只是企圖解決「我不知道該怎麼讓他聽到我,看到我」我方案。
  • 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在考場外等待
    這個學生的問題其實反映在好很多的當代學生身上,也就是說很多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毛病,平時出現問題只是付出的後果很小,我們的關注點都在學習成績之上,就算平時出了一些差錯,大家都會說只要學習好,其它問題都是小問題,或者說上大學或工作以後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這樣的學習是最重要的,但是學生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能力,其實在小的時候其實應當有所培育。
  • 「學習動力」是個偽命題,不是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答案
    「學習動力」這個詞有濫用的趨勢,一遇到孩子學習上有問題,很多人喜歡動不動就說「這孩子學習動力不夠」,那怎麼辦呢?「要加強他的學習動力」。好像學習動力成為了一個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萬能鑰匙,只要孩子有了學習動力,一切問題都不會是問題。學習動力,難道真的是解決學習問題的關鍵嗎?
  • 怎麼解決孩子拖拉的問題
    大部分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在做事,上學,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比如發個小呆,玩一下玩具,總會自己找點事來做,你看不下去催促他,他還和你鬧,這不是在火上澆油嗎?孩子這樣的拖拉磨蹭簡直讓人抓狂,即使你忍住了一次不發火,不嘮叨,但你也肯定逃不過下一次,讓你忍無可忍,最終像火山一樣爆發,嘴巴像機關槍一樣掃射,恨不得把他們揉成一團然後一腳從窗戶飛出去。
  • 如何解決教育孩子哪些問題,家庭教育分享,解決孩子依賴問題
    家長在撫養孩子時會面對很多的問題,其中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最為關注的。專家聽了黃盈和老公具體講述了他們的教育過程,直接告知他們這樣做是錯誤的,並給予正確指導。黃盈和老公回家後,聽從專家指導,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時間久了,女兒也就沒那麼叛逆了。
  • 教授孩子如何解決問題的技巧
    但是,幾乎沒有人擁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模板。不善於解決問題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可能會迴避行動。與其花時間去解決問題,還不如花時間去避免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孩子在學校裡落後或努力維持友誼的原因。 還有一些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會在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情況下盲目去做。或者,當他被取笑的時候,他可能會走出教室,因為他想不出任何其他方法來解決。
  • 一句話解決孩子咬手指頭問題
    家裡5歲的崽崽有個大問題就是喜歡咬指甲,他的十個指甲都是禿的。我作為媽媽非常焦慮,想各種辦法解決孩子愛咬指甲的問題。後來爸爸問孩子,你目前想學什麼?孩子自己說:「我希望能學到如何長指甲」。孩子自己就可以把「問題」變成「能力」。
  • 關注於解決問題,孩子犯錯就是學習機會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我們要把思路轉向關注於解決問題,再在自己的態度和技巧上進行一些小調試,就能帶來巨大的變化。當我們專注於解決問題時,孩子們就能學到如何與他人相處,並且擁有了面對下一個挑戰的工具。關注於解決問題,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又有哪些該注意的點呢?接下來叮噹媽媽將和大家進行分享。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關注於解決問題的主旨是:問題是什麼?以及其解決辦法是什麼?
  • 吵架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洩情緒!
    他很疑惑:「我跟他爭論是為了解決問題,又不是吵架,可最後怎麼就吵起來了,而且還把事情搞得越來越嚴重了呢?」仔細想想,這好像是現實生活當中頗為多見的現象,很多人都曾遇見過相似的問題,大家明明是想解決問題的,但是最終卻沒有解決問題,而且還將這件事情給惡化了。
  • 如何解決孩子磨蹭問題
    孩子磨蹭恐怕是給很多家長帶來煩惱的問題之一,做作業磨蹭,吃飯磨蹭,幹啥啥磨蹭,怎麼著也能排到影響親子關係的三大行為之一吧。 怎麼解決呢?很多家長採取的辦法無非是先提醒,提醒的多了就成了嘮叨,嘮叨不成,斥責,斥責無效,上家法,結果依然解決不了問題,最後能把老爸老媽氣個夠嗆。 那怎麼辦?其實不著急,先看一張圖。
  • 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智慧父母切莫走彎路
    其二,即使是孩子,他短暫的出現了所謂的問題,但不代表孩子是一個問題孩子,那麼我們就帶領大家去走進孩子的問題,幫助大家去梳理,當我們察覺到孩子有一些行為不是特別符合規律的時候,或者不是特別符合我們期待的時候,我們認為他有問題的時候,那麼父母應該怎樣走,才不至於將孩子和自己都帶入深淵。
  • 中國教育如何杜絕補課問題?網友:禁止不是解決問題得好辦法
    最近在網絡平臺上收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邀請:中國教育如何杜絕補課問題?應否取消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盈利機構?這是啥邏輯,典型的推鍋邏輯嘛。為什麼要杜絕補課問題呢?可是歸結原因,孩子要的不是這個,孩子可能希望家長多陪伴。可是家長卻視而不見。補課真的沒有用嗎?對於補課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夠一棒子敲死。我們都知道對於學校老師的教育,只能顧及到大多數同學,真的不能做到時時刻刻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 替孩子解決問題 vs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問題的背後包含了每個人對養育、生命、成長、社會、幸福等等的不同理解。然而,有一個養育目標卻是所有父母共有的,甚至說大多數生物共有的,那就是,讓孩子在長大後,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可以說,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是父母最基本的養育任務,貫穿整個養育過程。而孩子的任務就是在父母的幫助和自己的練習中,學習處理和解決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一點點掌握獨立生存的技能。就像小鳥在離巢前,要學會飛行和尋覓食物。
  • 孩子挑食打人作業拖沓這樣的小問題,爸媽換這個方法就輕鬆解決!
    不知她的孩子是否從此不再打人,不過這法子,讓真心爸媽驚詫不已,同時也如一道閃電,照亮了我們之前百思不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育兒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會成為爸爸媽媽們經年累月的糾結?——因為,很多父母,在解決孩子身上那些所謂"問題"時,都在不自覺地使用"糾纏模式",而不是"建設模式"。
  • 不解決問題,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遇到問題,很多時候,他們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且這種方法屢試不爽,以至於我們都忘了問題還有沒有了,只記得某某人因為某某事兒被處理了。這可能也是我們一向的優良傳統,其實換句話,這就是我們可惡的中國式思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數不勝數,而且一直發生著,從未終止。 看到一則新聞,是有關泉州市泉港區碳九洩露事故的,這個事兒非常敏感。
  • 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良策
    半夜,老公還在客廳抽菸,我起身來到他身邊,靠著他坐下,他挪了一下地方,我試圖抱抱他,他竟然站了起來,說:「這樣的日子我過夠了,咱們離婚吧,房子歸你,孩子歸你,另外我再支付孩子的撫養費。」我們結婚4年,在這4年中,只要我發火,他就離家玩失蹤,每次都氣得我不行,事後他之說,這樣兩個人都可以靜一靜,避免爭吵。面對老公,我總有種無力感。有很多時候,我都懷疑他是否愛我,就會無緣無故跟他發脾氣,想著跟他吵,可是又吵不起來,他玩失蹤,他竟然說這樣的日子過不下去了,要跟我離婚。
  • 解決孩子問題的五個步驟
    >解決孩子問題的五個步驟第一步、談談孩子的感受與需要。她說:「說起來簡直有些可笑,鬧了半天才知道問題的癥結在於鮑比討厭戴手錶。如果家裡能晚15分鐘開飯,他就可以等聽到消防站6點鐘的號子以後再往家走,6點15分到家。」  她說:「迄今為止,鮑比一直信守諾言!」 這聽起來不太難吧?其實是很難的,難的不是學會那些步驟——只要花點時間學習一下,那些步驟是可以學會的——難的是我們觀念的轉變。
  • 能拿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聰明的你是不是已經猜到啦,其實這個表達也就是說用錢來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用錢狠狠地給我砸!當然這個表達是暗含一點不贊同哈。所以它常見的搭配就是solve the problem,解決問題。我們不會通過砸錢來解決這個問題。
  • 孩子哭鬧不止,「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孩子哭鬧不止,因為小事發脾氣,單純靠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孩子哭鬧,家長的首要任務並不是立馬去哄孩子,而應該嘗試了解孩子哭鬧、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不是不守信用,可能他也努力控制了,可是沒有做到,所以家長也不要給孩子扣上不誠實、不講信用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