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不是最關鍵的

2020-09-26 春花育兒

成長路上,家長慢一點,孩子才能跑得更快

教育這件事,父母要擁有「慢下來」的智慧

現在的家庭孩子是重點,往往都是父母干著急,孩子不著急,父母領著孩子在前面跑,孩子慢慢騰騰地追,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達不到家長的期望,或者是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其實在成長的路上,父母如果能先學會慢下來,孩子才能跑得更快,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時間累積,教育孩子,經營婚姻,提升自我都不是速成的。

這些事情都很複雜,需要我們慢下來,用心感受,帶著積極的情緒去做才能一點點達到想要的結果。

尤其是在教育這件事上,父母要有「慢下來」的智慧,有的時候正是家長的焦慮和不接納,讓孩子的問題變得嚴重起來。

在家長的眼中孩子沒有小事,稍微出點問題就很擔心,一下子想到他們將來就更焦慮,然而很多事情都是因為父母的過度擔心顯得很嚴重而已。

事實上如果家長能夠懂得先去試著接納孩子的問題,理解他們所思所想,然後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行為的發展,說不定問題自然而然就會化解。

當孩子出現問題之後,第一時間是父母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太擔心太緊張,然後再處理孩子的問題。



有問題就需要解決,但解決的方式卻有很多種,可以是雷霆萬鈞的速戰速決,也可以是潤物無聲地慢慢化解。

「相信什麼,什麼就會發生」在孩子教育上這句話也成立,如果父母能夠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那他們就會最終自己找出辦法,而如果父母不相信,覺得一切都要替孩子出主意甚至包辦,那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沒有能力的人。

家長的信任是能夠通過表情和語氣傳遞給孩子的,情緒是流動的能量,能夠給孩子力量。

有的時候並不是問題有多嚴重,而是父母的焦慮和擔心讓問題變得嚴重,孩子其實是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他們也希望家長能夠給他們機會成長。

只要能夠看到孩子,並且相信他們,很多時候他們自己就能做得很好。只要有了好的開端,事情就會逐漸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家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的就是一個耐心的聆聽者,讓孩子把心裡話說出來,然後再給他們意見。

幫助孩子化解不舒適的情緒,陪著他們度過不開心的時間,慢慢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讓孩子學著從問題中累積經驗,將其轉化為資源,更好地為成長提供幫助。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著急,要有耐心慢慢地等待孩子自己轉變,而不是急著想要將問題處理完。最關鍵的就是先處理好情緒,然後再解決問題。

著急的父母永遠都把重點放在事情上,會忽略孩子的情緒和狀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認為是孩子不懂事,認為他們總是給父母找麻煩,但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會發現,他們並非是故意的,只有先處理好情緒,事情才能更好更順暢地解決。

想要更好地讓孩子成長,首先要接納他們的錯誤,承認孩子的情緒,並且在其中找出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先揚後抑,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聽取父母的意見,從而讓彼此在更加和諧的氛圍中將問題解決。

如果父母一上來就不問對錯地先把孩子批評一通,不僅不利於後面的教育,而且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不理解對親子關係的傷害是最大的,即使家長有再完美的解決方法,孩子也未必會接納。

這個過程中不應該是父母做主導,要讓孩子自己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只是輔助地給意見和引導,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事情中累積經驗更好的成長。



綜上所述,在遇到問題之後,家長根據以下幾個步驟不僅能更好地處理問題,還能讓孩子更快成長:

接納

接納當下已經產生的問題和孩子的情緒,看到孩子努力做好的部分,而不是只看到他們問題的部分。

放下心中好孩子的標準,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就將重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埋怨孩子不懂事,認為他們故意找麻煩。

在事情發生之後,接納問題,接納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進行後續的活動。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想要讓事情有圓滿地解決,首先要做的是處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描述事情並且釋放出自己的情緒,這樣才有助於之後客觀冷靜的思考。

家長先放下對孩子完美的期望,不要認為他們應該怎麼做,而是抱著發現的心態去看到孩子在這次事情中做得好的地方,看到他們和過去相比的改變和進步。

肯定

肯定情緒,肯定動機,肯定做得好的地方,然後和孩子共同探討需要改進的地方。肯定能夠讓對話始終保持在積極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雙方都能處在更好的狀態中將問題解決。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堅持相信和看見,看見他們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動機,每個生命都具備自發向上成長的潛能。

相關焦點

  • 怎樣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小問題?專家來支招啦→
    怎樣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小問題?蔡老師的支招分析:家長不加評判地讓孩子說說自己的心情,再說說所發生的事情,講述的過程也是孩子自我梳理的過程。分解:要讓孩子明白老師批評的是行為,不是針對她個人。
  • 家長在輔導孩子時遇到不會的問題怎麼解決?
    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很棒。我們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主要不是要教孩子做題或學知識。我們家長主要的任務是督促,指導,陪伴,檢查工作,幫助孩子總結一天的新知識,解決一天的新問題,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陪伴孩子安心完成自己的任務,其實不是要教孩子解決難題,這不是我們主要的工作。
  •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學習煩惱?掌握最關鍵的一招,問題統統都解決
    ·有時對孩子怒氣衝衝的,逼孩子說出自己的煩惱·當孩子還沒把事情講完,你就著急著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孩子不願意向你傾吐時,你總是對他問個沒完沒了……作為父母的你,回想一下你自己,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舉動?孩子是否願意接受你的做法?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 教授孩子如何解決問題的技巧
    無論是找不到作業本,還是忘記戴紅領巾,良好的解題能力都是幫助孩子管理人生的關鍵。研究發現,解決問題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抑鬱和自殺。研究人員還發現,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能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前階段,你可以教給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幫助他們在初中及高中以後提高技能。
  • 培養學生「沒事找事」的問題意識,嘗試解決問題是關鍵!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同學善於思考,總能想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同學雖然也善於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卻把問題放置不管,不去嘗試解決。還有些同學不善於思考,腦子裡面從來沒有出現各種問題。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兒子想了一下:不知道了媽媽:可不可以把你的玩具給一個小朋友玩,然後再交換玩兒子點了點頭:嗯,可以媽媽:記住,遇到問題,你要學會先自己想辦法,多想幾個辦法,實在沒辦法了,再向別人求助,知道了嗎?因為,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它是孩子在社會上生存以及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那生活中我們該怎樣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呢?首先,孩子的一些小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父母在和孩子說話時,可以用一些選擇性的詞語,讓孩子自己選擇怎麼做,而不是由父母代替做決定。比如和兒子商量事情的時候就可以這樣說:「你準備吃飯之前做作業還是吃完飯以後再做?」
  • 劉傳健「關鍵時候能解決問題」,四步思維讓你也成為解決問題高手
    近日,央視再次專訪劉傳健,他說,「其實平凡就是關鍵時候能解決問題的那個人!」能在關鍵時刻解決實際問題就是不平凡的人。這讓我想起了前陣子很流行的一句話,「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每天看那麼多乾貨,學那麼多知識,為什麼不能像劉傳健那樣解決實際問題呢?
  • 解決問題的關鍵 思考問題「核心」是解決的關鍵
    簡報實驗室創辦人孫治華老師曾分享:「鍛鍊對於未知解決能力和想像力。透過將每個步驟寫出來後,進一步找出搜尋關鍵字。有時候與競爭者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做事情的條理,以及排列先後順序是否正確。」幾句話點出了建立思考架構重要性。思考架構是幫助大家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思考能力等。
  • 孩子常見的4大心理問題,探究根源及解決辦法,建議收藏
    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JoJo媽把大家遇到的問題總結一下,不外乎以下十大問題。經過仔細研究各個問題產生的根源,JoJo媽也簡要談一下自己的見解和解決辦法,希望對在育兒路上有困惑的父母有所幫助,建議收藏。第一個問題是孩子總愛打擾父母。
  • 遇到流量下滑問題,要如何解決?
    當產品流量出現下滑趨勢時,一定要找出問題關鍵點去及時挽救。不然一次疏忽就可能會讓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導致產品流量出現下滑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對應的解決辦法也有所不同。一般的,是在大促活動之後以及季節性強的產品正處在換季期間時,行業大盤最容易出現明顯波動。1、若是整個行業流量都呈現出下滑的趨勢,那只要是我們的店鋪層級穩定,流量下滑幅度小於或者等於大盤流量的下滑幅度,就完全不需要擔心。
  • 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良策
    半夜,老公還在客廳抽菸,我起身來到他身邊,靠著他坐下,他挪了一下地方,我試圖抱抱他,他竟然站了起來,說:「這樣的日子我過夠了,咱們離婚吧,房子歸你,孩子歸你,另外我再支付孩子的撫養費。」安寧老師,其實我跟他過得也挺累,但我不想失去這個家,不想給孩子在殘缺的家庭中長大,請問,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婚姻進行下去,我們的關係變得相對融洽?安寧:這位女士,我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在婚姻中,一有矛盾,老公就習慣性玩失蹤,讓你無法宣洩負面情緒,當然婚姻中的問題也無法解決,讓你非常的焦慮和委屈。
  • 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學會用多種方式解決一個問題
    最開始甚至可以不用直接解決問題,而是用假設的方式,比如說在和孩子共讀或者是做遊戲的時候,家長提出問題,然後問問孩子覺得可以怎麼做,他說出了一種解決方式之後,再問問孩子有沒有其他的方式。這樣形成習慣之後,孩子可能在實際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去思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下意識地尋找多種問題的解決方式。
  • 《爺爺一定有辦法》培養孩子創造力,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呀,小耗子一家不光衣服是神奇面料做的,連床單、被子、窗簾、裝飾品,全部都是神奇布料做成的,再也不是空空蕩蕩的家了,小日子非常小資,有沒有?★看到這裡我們還看到到樓上奶奶和媽媽在交談。的爸爸正抱著一個小孩子準備放到搖籃中,家裡怎麼突然多了一個小孩子?
  • 當婚姻出現問題時,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換人!而是這3個極簡思維
    當婚姻出現問題時,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換人當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著急離婚,或者換了對方,也不要急著想有想去掐死對方的衝動。當愛情回歸生活,有一地雞毛的瑣碎煩惱,也有詩和遠方。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腳踏實地才能解決問題。
  • 孩子遇到問題,家長怎麼面對?
    孩子遇到問題了,孩子自己是最難過的,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34;,而不是&34;:&34;&34;&34;一件事情,如果家長沒有教過孩子,那麼孩子不會很正常,家長當然有必要教孩子;如果家長教過了孩子而孩子沒學會,那麼有可能是家長教的
  • 高中班主任:高中生應該怎麼樣解決自學時遇到的問題
    不過在有正確的學習步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自學遇到各式各樣的疑難問題知道應該怎麼解決。這裡就總結了自學遇到疑難問題時四個解決辦法。第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回歸課本,追本溯源。高中的課程考試內容以及編輯的練習題冊都是根據配備的課本來進行的。再難的問題也都是課本中簡單概念的組合和演變。
  • 恍然大悟,原來孩子愛發脾氣,是這些方面出了問題!(附解決辦法)
    遇到孩子發脾氣的情況,通常家長不是採用哄騙利誘,就是訓斥打罵的方法,其實無論是不是在公共場,想壓制孩子憤怒不安等情緒表達,其實是錯誤的,這些都不利於孩子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容易發脾氣呢?其實很多時間不是孩子不懂事,是他們大腦發育先後的問題。
  • 不同月齡孩子睡眠問題的解決辦法
    下面將要介紹的是不同月齡孩子常見的睡眠問題和解決方法。特別說明一下,由於每個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的生長發育都存在很大差異,不能以此作為絕對標準。出生後0~2個月新生兒的睡眠時間很長,毫不誇張地說,他們幾乎整天都在睡覺。一般情況下,新生兒每天要睡20個小時左右。在出生後的幾周內,孩子的睡眠時間極不規律,也沒有晝夜的區別。
  • 替孩子解決問題 vs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問題的背後包含了每個人對養育、生命、成長、社會、幸福等等的不同理解。然而,有一個養育目標卻是所有父母共有的,甚至說大多數生物共有的,那就是,讓孩子在長大後,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可以說,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是父母最基本的養育任務,貫穿整個養育過程。而孩子的任務就是在父母的幫助和自己的練習中,學習處理和解決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一點點掌握獨立生存的技能。就像小鳥在離巢前,要學會飛行和尋覓食物。
  • 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在考場外等待
    這個學生的問題其實反映在好很多的當代學生身上,也就是說很多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毛病,平時出現問題只是付出的後果很小,我們的關注點都在學習成績之上,就算平時出了一些差錯,大家都會說只要學習好,其它問題都是小問題,或者說上大學或工作以後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這樣的學習是最重要的,但是學生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能力,其實在小的時候其實應當有所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