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鄰居家帶著孩子來做客,孩子們在一旁玩的很好,我們大人則在討論關於孩子的性格問題。鄰居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一直以來性格都比較大方開朗,見到陌生人也一點不害羞?
鄰居這表示她家的兩個孩子,哥哥也是比較開朗,但是妹妹相比之下就顯得很內向。每次帶兩個孩子出去,見到生人哥哥總是帶頭打招呼,讓妹妹跟著學習,不過效果並沒有我想像的這麼好,妹妹很少開口主動和人打招呼。
孩子不愛打招呼的原因都有哪些
1、孩子的天生氣質如此
每個孩子都有其不一樣的的天生氣質,像有些孩子就是天生不喜歡和陌生人有聯繫,他們更加喜歡安靜的環境,享受屬於自己獨處的時間。還有另一類孩子是慢熱型的,對他們來說適應環境需要比一般人長一段時間,還有就是對周圍的人也需要時間去接受,所以不喜歡打招呼的孩子並不代表孩子就是沒禮貌,只是他們的需要一點時間。
2、孩子的安全感不強
孩子對外界的很多事物都不太了解,所以他們需要足夠的安全感支撐自己。有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會因為接觸到陌生的環境和人,心理出現恐懼和擔心,他需要時間去慢慢化解這種恐懼。
3、父母本身的性格
有些父母本身就不善言辭,性格比較內斂,不喜歡和外人打交道。孩子大多也是性格內斂,在平時和父母的生活中,他們會自然而然模仿父母的一些行為,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固定的習慣。
老實說我剛從鄰居家回來的時候,我也在想孩子性格害羞,作為家長究竟要不要插手去管?我認為孩子如果性格比較害羞,那麼在今後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孩子生活和工作,所以我的觀點是認為父母既要順其自然,也要及時引導孩子。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
1.學會接納
有些父母對於孩子打招呼這件事,有著很大的執著。孩子沒給人打招呼,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太沒禮貌了,開始責罵孩子。但是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責罵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害怕,父母要試著接納孩子這樣的行為,耐心地去教他。
2. 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帶著孩子如果在外面遇到熟人,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讓孩子學習,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爸爸媽媽都這樣做了,孩子就會跟著模仿學習,久而久之,就會把打招呼這件事情當成一種習慣。
3. 給孩子適當的鼓勵
孩子如果哪天自己主動與他人打招呼了,作為家長就要適當鼓勵孩子,「哇,你真棒孩子,你看你做到了。」類似這樣的話語,孩子會更加自信。如果孩子並沒有去做這件事,那你也就當做沒有發生一樣,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長。因為對於慢熱型的孩子來說,學會主動與他人打招呼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不打招呼並不是什麼很嚴重的行為。
4.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孩子性格內向是因為不常接觸陌生的環境和人物,他們的適應性沒有達到鍛鍊。就好比一些剛工作的年輕人,從小到大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突然有一天要自己生活了,內心要面對的東西肯定很多,無法一時間就接受。所以孩子的適應能力可以從小就培養,以多帶孩子出去一些陌生的環境,和一些陌生人打交道,或是多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讀書。這樣孩子的適應能力會得到提高,即使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也能很快就融入環境。
結語:
不管你們家的孩子是怎麼樣,父母始終作為引導者的身份,不要過於主導孩子的想法。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性格也如此,父母還是要抱著接納耐心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有時候順其自然,有時候也要及時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