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讀好書 || 讀完這本書,你的孩子會感謝你!

2021-02-20 輕輕在線1對1

家庭教育書籍榜上的「黑馬」

最近有一本書在家長圈火了起來,在各大讀書榜的排序也不斷上升。有家長說:「未來孩子一定會感謝自己讀了這本書的。

這本書不僅備受家長的喜愛,很多教育人士讀完後也紛紛寫了推薦語:

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讓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讓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願。——趙昱鯤,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當把孩子控制過緊時,我們不自覺地淪為解決問題的標準機器,奪走了本屬於孩子自己的變得堅強自信、勇敢成長的機會。——樊登,樊登讀書會創始人兼首席內容官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充分釋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內驅力,身體力行,體驗成長的困惑與獲得成長的勇氣。——高雪梅,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要想讓孩子走到臺前,父母就需要隱入幕後。——王怡蕊,澳大利亞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昆士蘭大學心理學博士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這並不意味著家長要少做,恰好相反,這要求家長和孩子合作,要多做並且要做得有策略、有智慧。——宋海榮,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與其把自己當作孩子的老闆,倒不如試著成為孩子的顧問——美國國家公共電臺

如果要給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推薦書,那我認為,本書適合從學齡前到高中三年級階段的孩子。——「原子媽媽」艾麗·諾斯

作家麗莎·達莫爾則說,《自驅型成長》能指導家長在望子成龍和放任自流之間,找到那個最合適的「度」。

沒錯,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排行榜黑馬就是這本《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自律》

這本書不僅是寫給家長的,更是寫給孩子的,前11章是對家長說,後3章主要是寫給孩子的,所以作者十分希望當家長得到這本書後,能與孩子共讀。

「家庭作業之戰」中的家長

找到那個最合適的「度」,也是小輕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大部分的家長都有各自的方法,也有各自的難題,主要原因就是很難掌握好一個「」。

前兩天在抖音看到一位媽媽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崩潰大哭,孩子也趴在地上哭泣。這真是一幕讓人哭笑不得的畫面,心疼家長,也心疼孩子

△媽媽因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事實上,多數情況下,「教育」這兩個字對家長來說真的太難了。當然,這也不是家長讀完一兩本優秀的教育書籍就能改變現狀的,但如果家長能夠看進去哪怕一句話,那麼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就能省很多心力。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懂得了全部的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主要原因是,所有的道理需要行動支撐。想想吧,你之前讀的教育書籍、學習的教育法,有真正堅持用在孩子的身上嗎?

閒話少說,回歸書籍內容。

關於陪寫作業,書內有一小節「家庭作業之戰」,就是專門講述這個東西方家庭共同存在的現象——陪寫風波

作者認為「為作業而戰」是沒有意義的,原因有三:

第一點,你可能會發現,在孩子的學習這件事上,你甚至在逼著孩子執行一些連你自己都未必認同的規則與態度。

第二點,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倘若父母比他們的孩子還要用勁,那他們的孩子只會每況愈下,而非逐漸變強。


如果你的孩子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所花費掉的所有能量裡,有95%都來自你的付出,那你就只給孩子剩下5%的努力空間了。如果你感到沮喪或焦慮,於是增加了更多「籌碼」,甚至進一步佔據了98%的能量,把一切牢牢掌控在手中,那麼你的孩子對此所能做出的反應,也就只能是再退一步,只做出2%的努力。

或許你覺得這是你的本職工作:監管你家孩子做家庭作業、練習鋼琴,或參加什麼運動。而這其實會讓你更堅信自己原來的錯誤觀點——總要有人對孩子的事情負責,而這個人卻不是他自己。當孩子的甚至不必多思考,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打心眼兒裡知道最終總會有人「讓」他去做點什麼。

第三點,這也許是最關鍵的一點,你不能強迫一個孩子去做他完全牴觸的事情。

你或許有——不——你一定有嘗試過讓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但強人所難最終必會以失敗告終,還讓你深感挫敗。

多年的青少年培養工作讓作者肯定,家庭作業對99.9%的孩子來說是個不想幹的任務。而作為家長,你不能逼著孩子做他本不想幹的事情。只有接受這個事實,才能真正「迎來和平」,才能徹底放下重擔。

這樣看來,很多家長是不是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將一腔熱情用錯了地方?我們本該成為孩子的合伙人、引導者,幕後操作者,讓孩子先獨立,再發掘內在的潛力。

但……在陪寫作業這一件事情上,我們成了孩子的領導,成了家庭作業的完成者。

當你明白了這些潛在的錯誤教育觀念時,是否如醍醐灌頂,但卻又不知從哪裡下手?書內給了方法↓↓↓很多方法都是家長親歷後得出的,十分具有借鑑意義,願家長少走些彎路。

讀本好書,教子有方。有收穫可點個【在看或【分享】給其他家長哦。

註:原文圖片來源網絡

《開講啦》精選 || 淘寶是怎麼做到:你瀏覽什麼下次就推什麼給你的?

教育時評 || 這個習慣鍾南山堅持了60年,值得孩子學習!

中國各省嗦粉指南,這回你家肯定上榜了!

   點擊連結,孩子期末多考20

相關焦點

  • 陪孩子讀好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教會孩子如何與智者對話!
    盤點了一下,2020年,小輕在【陪孩子讀好書】這一欄目共計推出好書62本;臨近寒假,小輕又給家長和孩子整理了一份《樊登讀書會》年度精選書單(文末有領取方式),共計36本。市面上的書籍千千萬,值得一讀的卻是太少了。而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甄選好書的能力,大都全憑個人喜好去閱讀一本書。2021年,從《如何閱讀一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一本好書吧。
  • 《陪孩子長大》,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
    有沒有一本書,讓你一口氣看完?有,《陪孩子長大,女孩,帶著害怕去勇敢》,程豔寫的這本書,我真的是如獲至寶,捧在手裡,一氣讀完。這本書中作者很多的話,我完全感同身受。作為女孩,怎麼跌跌撞撞的一路長大,在有了女兒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這不僅僅是作者一個人,很多很多女孩子都會經歷這些,其中也包括我,從女孩兒,再到媽媽。作為女孩,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媽媽很大的影響,但我們並不自知,當長大後做了媽媽,很多人在撫養下一代時,才會發現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媽媽的影子。
  • 這三本書,讀過的父母和沒讀過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差距很大
    疫情期間,在家待著的最大收穫就是讀了一些好書。自從有了孩子後,在選擇書籍時,會更傾向於教育相關的。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想把我讀到的與育兒相關的書籍,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即將或者已經是寶爸或者寶媽了,那麼別等了,下面這三本書,早點讀一讀,讀完後,對你的育兒之路,會有很多的啟發和幫助。
  • 如果你沒有時間陪孩子讀《紅樓夢》,就送他這本書吧
    家長們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中抽閒幫助孩子閱讀《紅樓夢》,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 別擔心,有這本書就夠了。 別擔心,我們就是來給你減負的! 這本書不足七萬字,整書不到兩百頁,即便隨身攜帶也不會感覺重。 但內容絲毫沒有打折扣,乾貨滿滿。
  • 孩子,如果你沒時間讀名著,至少要知道這30個名句,每句都很精彩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30本世界名著,濃縮成30個經典名句,太精彩了,建議中小學生都看看,哪怕你沒有時間讀完每一本名著,至少也要知道這些名句,對語文學習和人生成長都很有好處。現在的語文教育,都提倡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國內外的名著就是很好的閱讀推薦,中小學生應該利用課餘時間多讀一些名著,一方面可以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對語文閱讀和寫作有直接的幫助,另一方面還能讓孩子從名著中感受到人生智慧,對將來的成長產生幫助。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首先,不同類型的書,讀起來速度差別會很大,比如你讀《曼昆經濟學原理》和《哈利波特》,速度肯定不一樣。這裡我專門舉了兩本好書,是想讓大家知道:不是讀的慢的才是好書。另外,一本書怎麼才算讀完?
  • 3個月讀完21本書,這10本好書推薦給你(建議收藏)
    ——王小波讀書,尤其是讀一本好書,好處太多: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愛讀書,是興趣和態度,但會讀書,卻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能。這句話放到&34;的今天,也許可以這樣說: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你會不會主動、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以及你是不是一個會讀書的聰明人。在2020年的前3個月,我讀完了21本書。
  • 暑假,他陪兒子讀了91本書
    餘俊呈的父母都是工薪族,一家四口加上孩子的外婆五個人住在海曙區前莫家巷一套63平方米的房子裡。家中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就是大大小小的三個書架。最大的一個嵌入牆壁,上面整齊地排列著少兒讀物,這些都是從書店裡買來的。書桌上放著一個可移動的小書架,上面放著十來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和字典。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個迷你書架,只能放一兩本書,這是父親餘夫洋建議兒子當天閱讀的書。
  • 如何讓孩子好讀書,讀好書?用閱讀陪伴孩子成長,點亮美好未來
    當孩子感染到你的那股情緒時,便能更好地激發他的閱讀興趣。根據情節改變表情在共讀的過程中,家長不妨適當地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動作和手勢,讓故事更形象化,以此來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讓親子共讀能更好地進行。她不止一次地和我說,媽媽,我最喜歡你陪我看書啦。在我看來,這,就是親子閱讀的意義所在。
  • 這10本書更適合爸爸陪孩子讀
    這種羞於把愛直接表達出來的形象,這不正像現在的很多爸爸嗎?讓人欣慰的是,繪本中的爸爸讓孩子感受到了「爸爸愛他」。看完這本書,爸爸們要明白,重要的不是你愛孩子,而是你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3.作為爸爸的你,是不是也有很多和孩子溫馨相處的瞬間呢,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並回憶下日常生活的美好時光吧。
  • 這10本書更適合爸爸陪孩子讀
    看完這本書,爸爸們要明白,重要的不是你愛孩子,而是你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3. 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父母的愛永遠是一個溫暖的主題,說起來往往會顯得比較大,但這本書展現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片段,每一頁都有不同的動物來描繪父子相處的情景。
  • 為什麼要多讀好書?這篇文章告訴你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讀好書呢?什麼算是好書?好書的定義,因人而異。大多數人認為好的書可以被稱作好書,但是如果你讀完了卻沒有什麼思考和收穫,那麼對你來說也不算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是一本名著,也可以是一本小說,也可以是一本工具書。它取決於你所處的時間段,心態和想法。為什麼我們要讀好書?很多人也會問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讀好書?為什麼我看完一本書就什麼都不記得了而你卻可以寫出上千字的書評?
  • 陪女兒上網課四個月,我讀了11本書,寫了50篇日記
    3月28日是個特殊的日子,接到一個把我從鄉間小道帶向光明大道的重要電話,李老師讓我去拿我閱讀的第一本書—《孩子,媽媽陪你慢慢長大》書中講述的是一位做心理老師的媽媽和女兒的故事。從這本書中我學會了聆聽,尊重孩子的愛好。讓孩子變得獨立。
  • 美國孩子學前班前就讀完幾千本書,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孩子特別小的時候還算容易,那時的親子閱讀基本上是家長主導,爸爸媽媽讀孩子聽。只要家長陪讀的質量夠高,孩子的興趣也很容易被提起來。逃逃小時候就挺明顯,哪些繪本我自己特別感興趣,讀得繪聲繪色旁徵博引的,他也會聽得特別認真,之後也喜歡重新翻看要求多讀幾遍。
  • 如何做好孩子的禮貌教育?讀完這本書讓孩子更受歡迎
    對寶寶來說,禮貌教育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教會寶寶懂禮貌,會對其未來高情商的塑造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教會孩子學會禮貌用語,並能結合情景應用到實際生活場景中呢?與孩子共讀這本 UH-Oh!I’m Sorry(《啊哦,我很抱歉》)吧!
  • 團購:學會深度閱讀思考,比讓孩子讀完100本書更重要丨好書推薦
    想想平常你和孩子一起看書,是不是講講故事、認認生詞,總結一下中心思想,再藉故事跟孩子講講道理,就沒有了?這種簡單、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方式,並不能讓孩子真正地吸收到一本好書的精華,所以即使讀得再多,對孩子的閱讀、思考、寫作等能力的提升效果也有限。
  • 讀完這2本書後,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但是,無論選擇是什麼,最終你的生命便成了你的選擇。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也許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幼稚,活著可能就是存在的意義。今天介紹的兩本書中都提到了生命的意義,如果感到迷惑,不妨在書中找到答案吧。如果心裡沒有數的話,不妨讀一讀餘華寫的《活著》這本書,讀過後,你一定會被書中生命的脆弱和強韌的對比所深深震撼。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死亡如影隨形。主人公福貴的小兒子有慶「中午上學時他還活生生的,到了晚上他就硬了。」福貴的大女兒鳳霞從小就跟著爹爹受苦,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嫁人過上了安生的日子,可是,誰成想生了孩子大出血就走了。
  • 好書分享會|太靈了!這本書竟然治癒了孩子的「作文恐懼症」
    《好書分享會》意在為大家推薦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好書,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欄目在每周六更新,還會不定期邀請作家、名編輯等進行訪談,為大家講述那些創作背後的故事。她建議孩子把詞語當做積木,拆分組合,在與詞語玩耍過程中,逐漸習慣於用語言來描述事物,傳達感受。她設計了許多充滿創意的寫作練習,讓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在歡樂中豁然敞開。她幫助父母們參與到孩子的寫作教育中,讓家庭成為寫作的快樂營地。這本書不僅僅教你寫作,它還教你生活。
  • 現在的你多久讀完一本書?
    你最近讀的三本書是什麼?我先來回答,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羅宗強的《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進度分別為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最近一條讀書筆記是:「太陽去追趕黑夜,又被另一群黑夜所追趕。」
  • 【樹讀會】《如何一口氣讀完一本好書?360天讀完200本好書?「完形閱讀」12堂刻意練習課》
    √ 療愈:書式塔羅咖啡——解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 開源:共讀書單定製——解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 刷新:關聯知識圖譜——解決「知道自己知道」的問題√ 重啟:一人一書一課——解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問題√ 多讀好書最大的好處是:教你如何正確思考√ 聯機協作/刻意練習/12堂課/3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