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學前班前就讀完幾千本書,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2020-12-15 東西兒童教育

原創2017-07-17逃媽東西兒童教育

前陣子美國這邊放暑假之後,有次我們在圖書館碰到鄰居兩口子和他們5歲多的女兒Amy,看到他們抱著幾大摞繪本圖書去登記借閱,我禁不住表揚小女孩可真愛看書。她媽媽笑著說,是啊,Amy出生後沒多久我們就給她辦了圖書卡,到現在這張卡上已經借過的書有兩千多本啦。

哇塞,雖然我相信借回去的書不一定本本精讀,但就這個數字本身聽起來還是夠驚人的。

老美對孩子的閱讀可真是從娃娃就抓起。在我們這個圖書館裡,每天都有免費的Story Time(故事會)活動,活動分年齡段,其中最小的年齡段是0-23個月。所以在這邊,媽媽們帶著還被抱在懷裡,坐在推車上,含著奶嘴的小嬰兒們出入圖書館,是最平常不過的事。

除了跟著老師一起讀書的這種現場story time活動之外,美國很多圖書館都開展了1000  Books Before Kindergarten的活動,鼓勵孩子多借書多讀書,在學前班之前完成讀完1000本書的挑戰。Kindergarten這個單詞在國內大家都理解為幼兒園,不過在美國它指的是學前班,對應孩子的年齡是5-6歲,而幼兒園則叫Pre-kindergarten。也就是說,圖書館鼓勵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至少完成1000本書的閱讀。

除了圖書館,美國幾乎所有的童書出版社、小學、幼兒園,也在充當著」推孩子讀書」的角色,尤其每年的暑假時間,各種Summer Reading Challenge暑期閱讀挑戰活動琳瑯滿目,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Scholastic 學樂出版社:

整個社會的閱讀氛圍好肯定會有幫助,但就讀書本身來說,還是得靠孩子一本一本地讀啊,那麼濃厚的閱讀興趣是怎麼培養起來的呢?

孩子特別小的時候還算容易,那時的親子閱讀基本上是家長主導,爸爸媽媽讀孩子聽。只要家長陪讀的質量夠高,孩子的興趣也很容易被提起來。逃逃小時候就挺明顯,哪些繪本我自己特別感興趣,讀得繪聲繪色旁徵博引的,他也會聽得特別認真,之後也喜歡重新翻看要求多讀幾遍。而比較困難的是到了希望由孩子來主導,請他讀給爸爸媽媽聽,或是後面的獨立閱讀階段,這時需要孩子自己對書本的內容有所理解,也需要他有主動閱讀的興趣。綜合鄰居培養她家小書霸女孩的經驗和我觀察到逃逃老師的一些做法,我覺得最關鍵的是這兩大招:

要識字,

而且要先識高頻字

識字是孩子在閱讀道路上需要過的第一道坎。消除了這個障礙,孩子讀書會輕鬆很多,這是閱讀興趣的前提。不過在識字這點上,我感覺老美孩子是佔了點便宜的,從逃逃學習英文和中文的經歷來看,英文明顯更容易入手。

首先,英文單詞的字母組成是和它的讀音相關的,只要孩子能通過觀察一定的規律,把單詞的讀音大概讀出來,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比如孩子從來不認識panda這個單詞,但是他通過觀察它的字母組合,猜測第一個a該發【】的音,第二個a發【】,把這個單詞拼讀了出來,發現這個聲音就是平時大家所說到的「熊貓」,一下就對應了起來。

這就像國內的孩子如果學會了拼音,閱讀帶拼音的書時,即使不認識字,只要把拼音拼出來,也能理解意思,不影響閱讀。可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和拼音完全是兩套系統,孩子初學時會比較困難。而歐美孩子很小就開始學習自然拼讀法,比如圖書館2-3歲年齡階段的Story Time裡,老師每讀完一本書之後,就會抽出其中的一些單詞,分解成字母,字母組合給孩子們反覆示範它們在單詞裡的讀音,這就是自然拼讀法的初啟蒙了。

其次,英文絕大多數單詞自己本身就能表示完整的意思,比如Story, 對應中文的兩個字「故事」, Time,也對應了中文的兩個字「時間」,所以英文識字尚可以多背單詞即可,但漢字學習必須得多走一步——組詞,比如孩子學了「故」這個字,能認會讀,但如果不把它放在一個詞語裡, 組成「故事」,「故鄉」,「事故」等等,孩子還是等於不會。

最後,也是歐美教育系統做得很不錯的地方,英文裡有非常標準化也非常系統的高頻詞,叫Sight Words,以前和大家分享過,共有220個,是最常見的英文單詞,在初期兒童的英文教材中,高頻詞大約佔了總字數的75%。雖然這些詞分布在學前班和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大綱裡,但很多高知家庭早早就會教給孩子,比如鄰居的小書霸女孩,媽媽說她3歲多就能認一半左右,難怪閱讀對她來說是一種享受。

需要這220個英文高頻詞列表的同學可以在「東西兒童教育」微信公眾號上發送「高頻詞」即可提取下載。

儘管漢字更難,和英文單詞的學習方法有所不同,但高頻詞這點是非常值得借鑑的。以前逃逃小時候在國內那會兒我們沒經驗,教了他不少生活中用得比較多的字,像「蘋果」、「青菜」之類的,後來發現這類字對早期閱讀幫助不大,只要繪本不是相關話題的,很有可能整本書都不會出現,而像「這」、「那」、「的」、「很」這類字,幾乎每本書裡都有好多個。所以,後來在美國我開始系統教他中文時,就是專門找了套高頻字的字卡,藉助它讓逃逃把最常用字的組詞、用法先學會,帶著這些字閱讀起來就輕鬆多了。

我把逃逃學的這套字卡裡140個高頻字列表拷了下來,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在「東西兒童教育」微信公眾號上發送「中文高頻字」即可提取下載。

要激勵,

而且要用Reading Log來激勵

識字只是消除了閱讀的障礙,但會讀並不等於喜歡讀。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呢?使用Reading Log讀書記錄表,把孩子的閱讀成果記錄下來,讓它可視化,是老美老師最愛用的招數。

這些花花綠綠的記錄表本身對孩子就很有吸引力,爸爸媽媽還可以和孩子商量,在記錄表上加一些階段性的小目標,比如讀完多少本可以吃個冰激凌,讀完多少本書可以去公園玩,這樣每次讀完一本往上面做記錄時孩子會感覺很有趣,而且就像玩遊戲通關一樣,如果能達到階段性的獎勵目標就更有成就感了。

不過,使用這些閱讀記錄表之前可得跟孩子把規則商量好,怎麼才算讀完一本書呢?這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閱讀能力來設定,和爸爸媽媽一起的親子閱讀應該沒有問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閱讀理解程度來判斷算不算讀完。到了孩子自主閱讀的階段,那就得事先說好,是從頭到尾認真地讀了一遍算讀完呢?還是讀完之後給爸爸媽媽講一遍大致內容?可以給孩子列印一些幫助他複述故事的素材,比如這本書的標題是什麼,作者是誰?講的什麼內容?我最喜歡哪部分?看完之後讓我對什麼東西產生好奇和興趣?最後,還可以給這本書打個分……

別看只是簡單的記錄表,美國老師可是把它從幼兒園用到了小學。對於年齡大些的孩子,除了做讀完的標記,還可以讓他記錄書名和閱讀時間,這是逃逃一年級某一周的讀書記錄表:

當然,這些激勵方法其實是幫助孩子起步的,逃逃他們從三年級開始就不再使用了,因為從閱讀中獲得的樂趣已經超過了這些小小的獎勵,所以開啟了自我激勵模式,安靜地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獎勵了^_^

在「東西兒童教育」微信公眾號上發送「讀書記錄」可以下載更多的模版素材。

前兩天閨蜜群裡有人吐槽陪孩子真累,她家兒子四歲多,問大家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自己玩讓她下了班後可以歇一會兒啊?我們紛紛出主意,有的說讓孩子爸爸管會兒但閨蜜老公經常下班很晚,有的說準備好多好多樂高積木,一盒能安靜一兩個小時,不過成本又太高……

大家一致公認最靠譜的方法還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絕對是一個雙贏的方法。爸爸媽媽可以更輕鬆,孩子也有收穫,他能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是與世界溝通和交流。

不過閱讀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絕大多數孩子還是得靠培養和引導,所以要實現「雙贏」,最重要的是孩子要對閱讀感興趣,識字+激勵,前者讓閱讀更輕鬆,後者讓閱讀更有勁兒,大家不妨試試。寫到這裡,突然想起曾在圖書館拍到的一對父女共讀的畫面,很美,閱讀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習慣!

作者逃媽,坐標美國達拉斯,分享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實踐資源,著有育兒新書《聰明的媽媽教方法——一位華人媽媽親歷的美國小學教育手記》,正在噹噹、京東、亞馬遜等各大電商持續熱銷。

相關焦點

  • 美國孩子6歲前要讀滿1000本書?如此大的閱讀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6歲前要讀滿1000本書的說法,源於美國一個非常流行的計劃——1000 Books Before Kindergarten(6歲前讀滿1000本書),這個計劃的標誌在美國各大圖書館都能看到。一、美國父母的做法所謂讀1000本,並不是讓孩子完全獨立閱讀,而是要家長陪伴孩子親子共讀。每讀完一本書,家長都要幫孩子在記錄本記下書名和作者。
  • 美國的學前班到底學了什麼
    去年九月,五歲半的Annie背上大大的書包,進入了Kindergarten(學前班),成為了一名小學生(美國小學是K-5年級)。
  • 陪孩子讀好書 || 讀完這本書,你的孩子會感謝你!
    」這本書不僅備受家長的喜愛,很多教育人士讀完後也紛紛寫了推薦語: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讓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讓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願。——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如果要給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推薦書,那我認為,本書適合從學齡前到高中三年級階段的孩子。——「原子媽媽」艾麗·諾斯作家麗莎·達莫爾則說,《自驅型成長》能指導家長在望子成龍和放任自流之間,找到那個最合適的「度」。
  • 學前班真是孩子上學前的「必修課」麼?
    我雖然有大女兒兩年前的經驗,但聽說這個情況時還是開始糾結了。」魏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大女兒兩年前上的幼兒園大班,只在上小學一年級前上了兩個月的暑期學前班,七周左右,收費差不多5000元。「兩年前,大女兒的幼兒園大班也大約是30個孩子吧,只有兩三個孩子選擇去上一年學前班,所以我也沒有特別注意過這個事兒,但如今上學前班這個風氣有愈演愈烈的感覺了,今年小女兒她們班居然走了一半孩子,我始料未及。」
  • 起跑線比拼愈演愈烈大班孩子改讀學前班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愈演愈烈,培訓機構搶灘幼小銜接教育市場幼兒園大班孩子直接改讀學前班?  調查發現,剛入學時識字量有多寡的孩子,一年下來幾乎沒差別  「孩子明年9月才上小學,本來想安耽一點,在幼兒園讀完大班再讀小學一年級。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拿起一本書,從封面開始往後就一字一句的讀,一本四、五百頁的書可能需要花上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讀完。而讀完之後,如果有人問最近讀了什麼書,你往往只能回答「讀了《XXX》,還行吧。」但是再怎麼也說不出這本書好或者不好在哪裡了。其實這就是閱讀中速度慢、效率低的兩大問題。讀起來毫無成就感,怎麼能夠讓人堅持下去呢?
  • 一年看700本書,他是怎麼做到快速閱讀的?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能夠提升我們的認知,但「讀完一本書」真的太難做到了。一本書翻了幾頁就擱在沙發邊,過幾天再翻開,前面看過的都忘了,又得重頭再讀。一個月看完一本書,都要為自己點36個贊了。我們讀完一本書都很難了。日本著名書評人印南敦史,一年的閱讀量卻超過700本!他是怎麼做到的?印南敦史曾經和我們一樣,有閱讀困難症。
  • 學前班的孩子上課愛動、說話怎麼辦?
    網友提問:「王老師,我的孩子上學前班,但孩子上課特別喜歡說話愛動,因為這事老師經常找家長。我也經常跟孩子說教,但說完第二天孩子就忘。我問孩子為什麼說話,孩子說他板不住,有時候還有其他小朋友主動跟他說話。面對這樣的問題現在很撓頭,不知道該怎麼做了。請老師幫忙指點一下。」
  • 那些一個人帶孩子還能月入幾千的全職媽媽,你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家帶孩子的女人總是沒有要錢的底氣,而自己帶著四腳吞金獸,錢又著實不夠花,每次問老公要,總要面對他質疑的神色,懷疑你亂花錢不知節約。很多全職媽媽沒有辦法,只能自己想辦法去掙錢,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看到網上很多全職媽媽說自己月入幾千又不耽誤帶孩子,滿心的羨慕和焦慮,覺得自己也一定能孩子事業兩手抓。
  • 城區全面取消學前班,不及齡的孩子怎麼上學?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怎麼上學」等針對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為何取消學前班?不及齡兒童如何上學「學前班取消了,孩子又不滿六歲,達不到上學年齡,怎麼辦?」於女士詢問。對此,記者了解到,對於不及齡兒童目前有三種入學方法。
  • 30分鐘讀完一本書,還能抓住重點!學會4個步驟,你也能做到
    一周寫兩篇文章,就是要看兩本書,怎麼可能這麼快呢?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恰當的閱讀方法,就能提升閱讀速度。說到方法,現在很多書都在講,這裡還是想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兩位作者艾德勒和範多倫在學界和出版界都享有盛名,本身擁有豐富的閱讀經驗,二人還曾經共同編輯過《大英百科全書》。這樣的背景,可見本書的學術性和專業度。
  • 一年讀完500本書!2歲3個月的娃是怎麼做到的?
    英文牛津樹:學校版拓展閱讀L1+讀完,拓展閱讀2&3同步進行中RAZ:A階段基本結束,即將開始B&C海尼曼:GK-ABC基本結束相比一些媽媽把計劃具體到每一天,我就比較隨意了,只會列一個大概的計劃,例如牛津樹L1+用時3個月,L2用時2個月這樣,每天具體讀幾本書不做限制,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但還是可以稍加引導的)。牛津樹23個月開始讀,基本上2個多月的時間,把每本書都過了20遍以上。不是每次都拓展,看(我倆的)心情。牛津樹區別於其他分級閱讀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趣味性,是一套可以重複讀幾十遍都不會煩的書。
  • 起跑線比拼愈演愈烈 幼兒園大班孩子改讀學前班
    本報資料圖片,圖文無關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愈演愈烈,培訓機構搶灘幼小銜接教育市場幼兒園大班孩子直接改讀學前班?  調查發現,剛入學時識字量有多寡的孩子,一年下來幾乎沒差別  「孩子明年9月才上小學,本來想安耽一點,在幼兒園讀完大班再讀小學一年級。
  • 【書之頭】聽人說北美的小孩在學前班之前先要讀完1000本書
    到圖書館的網站上查了一下,才發現這是美國的一家名為「1000本書基金會」(1000 Books Foundation)的非營利組織發起的一項計劃,旨在提倡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1000本書的提法只是一個概數,但並非無本之木,它的理由是如果每天晚上睡覺前父母給小孩讀一本書,堅持3年就是1095本,所以在4~5歲上學前班(Kindergarten)之前讀1000本書是可行的。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經常在網上看到讀書博主關於自己每天一本書的經驗分享,在評論區的留言呈現兩極分化:一類是讚嘆博主厲害,另一類是質疑博主的這種做法。我持中立態度,覺得一天讀完一本書有些囫圇吞棗了,但又對於一天一本書這樣的計劃躍躍欲試,卻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無法做到。
  • 學前班「隱姓埋名」成幼兒大班
    2011年08月04日 11:10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城區小學、鄉鎮中心學校不得舉辦學前班,已經舉辦的要在2011年秋季開學前停止招生。」
  • 中國科大:學霸1.46天讀完一本書
    中新網合肥4月24日電 題:中國科大:學霸1.46天讀完一本書  作者劉愛華吳蘭  日前,中國科大圖書館針對本校學生圖書借閱情況做了一個有趣的排行「讀者借閱排行榜」,此次榜單以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為時間段,短短七個月時間,位於前三名的借閱者圖書借閱量分別為212本、210本和170本。
  • 《陪孩子長大》,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
    有沒有一本書,讓你一口氣看完?有,《陪孩子長大,女孩,帶著害怕去勇敢》,程豔寫的這本書,我真的是如獲至寶,捧在手裡,一氣讀完。這本書中作者很多的話,我完全感同身受。與其說這本書是講關於如何養育女孩子,倒不如說是作者自省自己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
  • 學前班不能成「小學化」溫床
    前不久,北京大學醫學部幼兒園教師賓曉亮,發現了一件讓她感到困惑的事:每年從中班升入大班以後,孩子數量都會有所減少,特別是在大班第二學期流失更為嚴重。為了弄個究竟,賓曉亮對3所幼兒園進行了調查,並發放了問卷。這3所幼兒園中,有2所是公辦園,1所是民辦園。
  • 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
    2016年10月份,開始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到2017年8月份一共讀了41本書寫了41篇讀書筆記,後面開始挑戰100天33本書33篇讀書筆記去了。關於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分享幾點經驗。讀書之前,你問了自己幾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它可以解決你什麼問題?你通過什麼渠道知道的這本書,這個渠道的靠譜程度如何?你是怎麼想這個問題啊或者說大多數人是如何認知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