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檢查!你最近讀的三本書是什麼?
我先來回答,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羅宗強的《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進度分別為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
最近一條讀書筆記是:「太陽去追趕黑夜,又被另一群黑夜所追趕。」
問這個問題沒有特別的意思,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最近的讀書時刻。
前一段時間在上當代文學課時,老師在課上為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計算:大學四年,每年有四十八周,如果每周讀一本書,四年至少可以讀二百本書,縱觀現當代文學教材提到的重點作品,差不多就有兩百本,完全可以讀完。
細想之下,一周讀完一本詩集,一部小說,或者一個散文集子,這對我們的要求也不高。但是他說:「又有幾個人能堅持呢。」
壹
2020年轉眼到了年底,各大出版社開始公布年度書單。從天體物理到人倫道德,從人生哲學到詩詞鑑賞,我看著這些陌生的書名恍惚了一秒,仿佛聽到了這些覆蓋領域極廣的書單對我的質問:你怎麼能坦然地面對這些未知。
北大出版社年度好書:《幾多心影—葉嘉瑩講十家詞》《公式之美》《一花一世界》《病毒博物館》《勐海植物記》《經濟學原理》《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第三帝國的旅人》《十萬年後的地球》《中國園林:歷史,藝術和建築》
三聯書店2020讀者選書:《範用存牘》《十二生肖中國年》《了不起的文明現場》《凜冬將至:電視劇筆記》《造屋》《荒野集》《卻將談笑洗蒼涼》《正倉院》《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豐子愷家書》《白鴿木蘭》······(正在投票中)
聽過很多過來人的勸誡,說大一大二趁時間充裕,有更多選擇,多讀一些書,只有進入自己腦子內化在心裡的東西才更能讓你腳踏實地。但自己匆匆忙忙到了大二,發現即使常懷著對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的嚮往,卻也因為許多瑣碎做不到一周讀完一本書。
在這樣的焦慮下,我去問了自己的朋友是否有這樣的感受。他們說,有些同學選擇了去擔任一些職位做更多工作來鍛鍊自己,有些同學則開拓了其他愛好,讀書的時間被擠壓。沒有讀夠足夠的書,有時候也不一定意味著時間的浪費,只是因為選擇的不同。
在我問大三大四的學姐學長時,他們告訴我,在大三大四這個階段,雖然不否認拓展知識面的重要性,但現在他們讀的大部分書都與自己專業相關,可能讀那些吸引過他們的文學作品的時間就少了許多。閱讀的欲望不變,只是內容已經有所側重。
貳
隨著我的焦慮漸漸緩解,我開始靜下心來思考怎樣讀書的問題。雖然大學的確沒有像想像中那樣有許多空閒,但是被自己浪費的時間也不少,這些時間從閃爍的屏幕上溜走了,從穿梭在教學樓的腳步間溜走了,從每一個不願起床的早晨中溜走了。
於是我在想,也許抓住那些瑣碎的不曾在意的時間,也許我就能多讀幾本書,在一年的結尾往前回顧時,不會覺得精神上的空虛。
幾日前看到一位學業上非常順利的學姐,說她大學四年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本左右。從文學到哲學,從古代中國詩詞到近代西方經典,她都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她侃侃而談的底氣,用比較功利的話來講,這就是她成功的底氣。
叄
讀書這件事,對每一個熱愛文學的人來說都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在生活的瑣事中讀書的時間擠壓時,心裡的就格外地悵然若失。不過沒關係,對於讀書來說,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今天是12月12日,如果你的購物車還沒清空,不妨放進去幾本你一直都想要讀卻一直錯過的書。
來源: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