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告訴你:玩一套桌遊=讀完一本書

2021-02-15 萍鄉Mrx桌遊館

少年們,恭喜你們結束了高考!!

接下來你要為你以後的人生選擇方向——報志願選學校和選專業;然後就是空前絕後的漫長假期,如果你要暑假宅著打遊戲,還不如來玩桌遊。


桌遊即桌上遊戲的簡稱。在全球瘋桌遊的當下,多數人都將號稱「不插電遊戲」的德國桌遊。

從「大富翁」遊戲衍生而來的「書富翁」桌遊,玩家的目標是成為書店巨亨,每張卡片後面載有關於作家和作品的資訊,玩家可邊玩邊認識經典作品。

除了法蘭克福書展,德國另一個全球規模最盛大的「埃森展」(EssenSpiel),每年同樣吸引眾多出版人朝聖。究竟是什麼類型的出版品,竟能吸引四十多個國家、九百多個展商,以及數十萬群眾前往參與盛會?

全世界最知名的桌遊大展、大獎和大賽都在德國。今年的埃森展,正逢經典遊戲《卡坦島拓荒》25周年,聚集了一千多名選手前來打破「最多人同玩桌遊」的世界紀錄;而場中另一眾所矚目的焦點,是於本次大展中公開亮相的新遊戲《504》,它號稱將現有桌遊歸納出9種模組,諸如種族、科技、戰爭等,可組合多達504種玩法,若以書籍比擬,這活脫脫就是一部不插電的「文學產生器」了。



玩一套桌遊=讀完一本書



將文學與桌遊相提並論,其實一點也不違和。中華民國遊戲協會理事長林君英說:「玩過一套桌遊,等同讀完一本書。」或許你會不解:桌遊為何會扯上閱讀?桌遊又如何與文學有關?愛書人也追桌遊嗎?……如果你尚未領略過它的趣味,現在開始一窺這個跳脫文字形式的立體閱讀世界,還為時未晚。

林君英認為:「桌遊的作者跟作家很相似,因為桌遊的設計也跟文學的架構一樣,都有創作人埋藏的線索與主旨,隨著遊玩/閱讀的脈絡,吸引玩家/讀者跟著作者的布局一步一步往下走。而另一方面,桌遊的種類也跟書種一樣包羅萬象,幾乎有什麼類型的書,就有什麼類型的桌遊,玩過一套以電學為題的桌遊,我想差不多也相當於讀過一本中學生的科普電學了。」

然而,桌遊不同於傳統書籍的線性閱讀,它是透過諸如玩家互動、交換、抽牌(如大富翁的機會與命運)或骰子等不可預期的各種變數,來建構你對「此書」的認識,進而獲得作者想傳達的意念。甚至於,每次一起玩的對象不同,每回閱讀的「況味」也不盡相同。

桌遊的品項與設計複雜,要從平面跨界立體並不容易。綜觀傳統出版市場,除了道聲的破冰類及信誼的幼兒類桌遊外,也只有專攻教育書的心理出版社,由新竹教育大學教授孟瑛如領銜開發設計桌遊。不過近兩年,桌遊卻跳過平面出版,直接與文學搭上線了,且有關係越來越親密的趨勢。

文學經典變桌遊,你玩過嗎?

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許榮哲,近年來就經常帶著桌遊遊走各校文學活動,包括2014年臺灣文學館為學子舉辦的「桌遊文學設計夏令營」。他以本土輕小說作家御我的《吾命騎士》、護玄《特殊傳說》;翻譯作品《哈利波特》、《波西傑克森》、《飢餓遊戲》、《刀劍神域》等書,利用小說文本結合桌遊的遊戲機制,指導學生從仿作、改作,到創作出自己的故事與小說(或全新的遊戲)。今年他還與臺科大共同策畫「第一屆桌遊文學營」,同時也擔任新北市總圖「讀文學X玩桌遊」工作坊的師資。

寫讀書報告很頭痛嗎?在國外,老師鼓勵學生將讀書心得做成桌遊的形式已流行好一段時間。例如讀了荷馬的《奧德賽》,你可能會在桌遊底板畫上海洋跟島嶼,並且設計「被獨眼巨人抓住」作為遊戲關卡。坊間甚至已有多種「如何將讀書報告做成好玩桌遊」的專書,教你怎麼去文具行採購桌遊小零件、指導你遊戲設計的步驟與秘訣。

至於已經脫離寫報告年紀的愛書人,遊戲出版商KOSMOS自2003年起,每年都會發行一款改編自知名小說的桌遊,這個名為「Literature Series」的系列,目前已有《墨水心》、《群》、《黃金羅盤》、《魔戒》等十多部作品出版,吸引不少骨灰級書迷或遊戲迷收藏。

就如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讀書社群與桌遊玩家開出的文學桌遊Top 10名單也不盡相同,但《玫瑰的名字》、《沙丘魔堡》、《傲慢與偏見》、狄更斯的《小氣財神》、史蒂芬金的《鬼店》等經常榜上有名。據說,史蒂芬金本人還是遊戲的測試員之一。最叫書迷虛榮的是一款名叫「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It Was a Dark and Stormy Night)的桌遊,這個名稱跟「從前從前」一樣,常被作為故事的開端,遊戲內容包羅古書到童書等6種類型,挑戰你是否真的博覽群籍。

與作者共同創作故事


回到出版這回事。兩年前《複眼人》被改編成《掌地師與掌海師》試玩版,在網路上盛傳一時,不過至今未聞實體化。林君英指出,近年來本土桌遊的設計成熟快、美術設計有長足進步、遊戲解說開始簡明,也慢慢了解到分齡的必要。然而桌遊的設計改編自文學其實有利有弊,好處是能網羅愛書人,缺點是容易受限於原著框架。若故事角色有鮮明的性格及特徵可具現化,重新發展獨立的外傳亦未嘗不可,但版權又是個問題了。「所以在華人世界,『三國』還是比較成功的牌卡遊戲。」

從繪本出發,或許是條蹊徑,道聲出版的《你很特別》一書,就有意與桌遊開發商合作,目前圖像方面正在取得國外授權。書中關於愛與肯定、自我發掘等主題,是無論出版平面圖書或行銷桌遊皆並行不悖的宗旨。「我與家人玩《實話實說》遊戲時收到孩子給我一張卡片,才知道原來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狀況外』,而不是『好厲害』。由此可見,玩桌遊可以發現從未發現的自己與別人,也可以發展出從未有過的關係,無論親子或陌生人。」

或許,這也是初玩一套桌遊,就如開啟一本新書的另一層意涵吧。只是,讀書是旁觀作者心靈的運動,而玩桌遊,卻是受邀親自上陣,在閱讀(玩)的歷程之中,你也是參予故事的主角,與共玩者一起涉入/創造劇情,讀到屬於自己與他者互動出來的、共同創作的,一本書。

(本文內容轉自桌遊頑主,作者佚名)


堅 持 看 到 最 後 的 都 是 好 學 生 !!!


相關焦點

  • 桌遊測評丨兒童寶藏數學桌遊,玩它,玩它,玩它!
    這篇文章會整理小小孩的數學桌遊,每款遊戲都有適合的共玩年紀,基本上從3歲後就可以開始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數學認知,不過還是要視每款桌遊的難易度。小包子馬上也要3歲了,遠在德國的姑姑就送來了一套歐洲數學啟蒙桌遊玩具,也是5歲小侄子親身體驗過的數學桌遊,從英國Orchard Toys的Magic Math、德國Haba的行動數學小提箱與Time Tables九九乘法卡,非常深得我心!所以今天的主題就是幫各位家長測評這些數學啟蒙桌遊!
  • 玩兒童桌遊與人的四項基本能力
    玩兒童桌遊是在幫助兒童「進化」,而且只有兒童或者青少年,總之就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人還尚且存在這種鍛鍊的機會。玩桌遊培養的是一個孩子在未來應對人生的基本能力。「數字鴻溝」的概念,並不僅僅體現在「數字設備」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一篇文章叫《哈佛學者談「三千萬詞彙鴻溝」:詞彙,互動和真實世界的知識》。
  • 掌握這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讀完一本書
    但最後都堅持不下去,等到月底一看,一本也沒有讀完。有些人可以三天讀完一本書,一周讀兩本,一個月讀十本,一年讀一百本。這中間到底是什麼造成的這樣的差距呢。第一個原因就是注意力稀缺。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讀書和讀什麼書。
  • 玩桌遊學知識!把這些科學桌遊玩懂你就超神了!
    要是擁有了下面這些桌遊,你完全能底氣十足地反駁啦,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的學習!正在玩科學桌遊Science Ninjas: Valenc的孩子 圖片來源:nature想起桌遊,第一個浮現在你們腦海的是啥?UNO、三國殺還是狼人遊戲?這些都太普通,你聽說過科學桌遊麼?想知道探索太空需要做哪些準備麼?
  • 現在的你多久讀完一本書?
    你最近讀的三本書是什麼?我先來回答,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羅宗強的《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進度分別為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最近一條讀書筆記是:「太陽去追趕黑夜,又被另一群黑夜所追趕。」
  • 二人桌遊推薦之「經典篇」!
    導讀:在本篇中,我們將給各位玩家推薦幾款經過時間沉澱的經典二人桌遊。其中最新發行的距今也有近10年的時間,有的則長達近20年。時至今日,這些桌遊仍為我們帶來了不可替代的樂趣。與上一期「熱門篇」類似,本篇推薦的桌遊,同樣都非常適合新手入門。也許其中的一些桌遊你早已有所耳聞,何不親自嘗試一番?
  • 假期在家怎麼玩,讓魔粒小木桌遊來告訴你
    今天文藝就給大家種草一款教學玩陪四維一體的魔粒小木,「別出心裁」的宅家寓樂,在鍛鍊孩子們動手能力的同時帶領孩子探索學習的奧秘,在孩子心中種下愛創想、愛探索的好奇種子,讓孩子體驗不一樣的精彩童年。而文藝這就告訴你,它一定顛覆你對傳統積木的認識,因為它是一款有魔力的體感積木。看似兩款小小的積木,就承載著無窮的學習價值。
  • 陪孩子玩過的每一款桌遊,都算數!
    玩幾篇這個遊戲,就對資源管理、資源的價格供需關係、價格隨供需波動、科技提高生產力等概念,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並且相當有趣。另外,遊戲的平衡度也相當高,落後的玩家會獲得一定的優惠補償,策略性和逆轉元素也非常齊備,因此,遊戲也能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如何堅持下來。2.
  • 二人桌遊推薦之「抽象篇」!
    當你成功放置一塊得分很高的花磚,或者成功令對手浪費掉很多花磚時,都會有很大的成就感。目前《花磚物語》已經推出了中文版,同時這也是一款完全沒有文字量的桌遊。還有一款與之口味接近的2人抽象桌遊《拼布藝術》(Patchwork),在我們系列文章的「熱門篇」中有介紹過。
  • 9款2歲就可以玩的親子桌遊清單來啦
    桌遊這個東西,循序漸進很重要,剛開始最好只買一套。有些是可以亞馬遜海淘的,如果不會海淘的話,我只能告訴你海淘很簡單的。1.(3)如果水果全部採摘完畢,而烏鴉尚未走到終點,那麼你和孩子獲勝,遊戲結束;如果烏鴉走到了終點,而你和孩子的水果尚未摘完,那麼烏鴉就會把水果全部吃完,遊戲結束。這款桌遊官方建議的年齡是2歲+,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如果孩子之前從來沒有玩過骰子類遊戲的話,你得耐心教會他骰子的規則,以及讓他搞懂為什麼必須輪流擲骰子。
  • 一周讀完一本書,幫你實現一年讀完52本書的小目標
    很多人對於讀書有深的恐懼,一聽說一年讀幾十本書,甚至是上百本書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讀書真的沒有那麼難,一周讀完一本書,一年就可以輕輕鬆鬆讀完52本,關鍵是你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掌握讀書的方法。一、明確讀書的目的首先,讀書是為了獲得新知。
  • 每年閱讀700本書,這篇文章為你揭秘如何修煉快速閱讀法
    直到有一天,通過別人的介紹,我知道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一口氣讀完後,我才豁然開朗。作者印南敦史是一名日本書評人,他曾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慢讀者」,直到他被邀請為生活駭客網站撰寫書評,才逐漸改變自己的閱讀理念,修煉出一套「快速閱讀術」。
  • 2020年,那些讓我們一玩再玩的遊戲——規劃篇
    而是更關注基礎能力的培養和桌遊本身能帶給我們的快樂程度,這兩點,一直是我挑選桌遊的重要標準。簡單來說,我不太建議帶著特別功利的目的帶著孩子去玩,而是去更好地享受桌遊帶給我們的親子時光,用合適孩子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喜歡上這款桌遊。只有有了喜歡的基礎,孩子才會在遊戲中,因為想要玩得更好而「自驅」地動腦實踐、調整策略、進行再嘗試這樣的良性循環。
  • 讀完書就忘了?讀書沒用?別擔心,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各種閱讀問題
    特別是當他工作中涉及新領域或者有一些他不懂的東西時,他會去書店買15本書,回來看看,幾天後就讀完,這樣他就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這對他的工作有很大幫助。為了在繁忙的工作中保證閱讀的時間和效率,他總結了一套獨特的閱讀技巧,這就是《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的由來。
  • 陪孩子玩桌遊的6大好處~
    玩幾篇這個遊戲,就對資源管理、資源的價格供需關係、價格隨供需波動、科技提高生產力等概念,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並且相當有趣。另外,遊戲的平衡度也相當高,落後的玩家會獲得一定的優惠補償,策略性和逆轉元素也非常齊備,因此,遊戲也能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如何堅持下來。
  • 一篇文章解開圈外朋友關於桌遊的六個誤解
    [摘要]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聽聞桌遊其名,卻對它不太了解,這篇文章會為你揭示真正的桌遊是什麼樣子的。儘管桌遊已經不算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但身邊還是有不少朋友對桌遊有抗拒的心理。可以預計,在一場聚會中,當有人提議玩桌遊時,一定會聽到類似「我桌遊玩得好差」、「我總是輸」、「我看著你們玩就可以啦」等作為推脫的藉口。在這裡,我並不是要鼓勵或強迫他們去嘗試,我只是希望消除他們對桌遊的誤解,其實桌遊界是個多姿多彩的花花世界。誤解一:桌遊的規則很複雜最經典聚會桌遊之一UNO,基本上只需要一兩分鐘去解釋規則。
  • 30分鐘讀完一本書,還能抓住重點!學會4個步驟,你也能做到
    寫作以來,被很多小夥伴兒問到,你寫書評,這些書真都看完了嗎?一周寫兩篇文章,就是要看兩本書,怎麼可能這麼快呢?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恰當的閱讀方法,就能提升閱讀速度。說到方法,現在很多書都在講,這裡還是想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
  • 3個步驟教你:用一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讀方法!
    用這個「三步速讀法」,熟練掌握之後,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即可幫你初步讀完一本書。前言或序言通常會告訴我們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後記通常是關於這本書的一些補充、心得等內容。閱讀這些內容,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整本書大致的核心主題或論點,想表達的內容。而一本書的目錄通常是該書的知識架構,代表作者的思考脈絡。讀懂目錄,我們就能十之八九掌握整本書的脈絡架構和思考邏輯。
  • 300元到500元一套的遊戲互動書 你會買來玩嗎?
    「看上去是一本書,但又不完全是,裡面還有18個道具。」這就是故宮推出的第一本遊戲互動書《謎宮·如意琳琅圖籍》,書中包含30多個謎題任務,需要讀者藉助道具一一破解,才能發現最終結局。儘管最便宜的一套就要168元,但溫女士覺得這本書好玩又有趣,「裡面還有星象、八卦陣之類的」,毫不猶豫就參與了眾籌。又過了幾個月,直到2019年初,她才收到這本書。
  • 強烈建議你和寶寶一起玩桌遊,但我的理由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
    毛爸今天要聊一聊桌遊,確切來說,是親子桌遊~這兩年,親子桌遊漸漸被家長們接納,這得歸功於各大母嬰公眾號的團購造勢。公眾號做團購,肯定希望家長買單嘛,那就必須得說商品的好。事實上,桌遊確實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幫助,但,這不應該成為買桌遊的首要目的。毛爸強烈建議你(尤其是當爹的)和寶寶一起玩桌遊,是因為桌遊對親子關係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