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個心理學效應,輕鬆讀完一本書

2020-08-28 特立獨行的豬先生


讀書

關於讀書,很多人會給自己制定各種目標,比如一周讀一本書,一個月讀十本書。但最後都堅持不下去,等到月底一看,一本也沒有讀完。有些人可以三天讀完一本書,一周讀兩本,一個月讀十本,一年讀一百本。這中間到底是什麼造成的這樣的差距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注意力稀缺。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讀書和讀什麼書。讀書是件身體和生理上都極度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在我們當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讀書帶來的興奮感是遠不如打幾盤遊戲,刷兩小時手機來的愉悅的。書讀完了沒有辦法當下獲得回報,但是遊戲可以,綜藝可以,短視頻可以。

讀書

這也是很多人無法堅持讀書的重要原因,書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才會有顯現回報的事情,甚至有些書讀完都沒有任何的感覺,但它一定會融入到你的思想裡。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訓練自己的注意力,讀書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

沒做

第二個原因就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讀的書。

有些人讀書從選書上就遇到了障礙,比如不知道為什麼讀這本書,為什麼是現在讀,其實就是自己沒有搞明白為什麼。比如你把《百年孤獨》這本書隨手拿來讀,就會讀的很痛苦,因為的確很難讀,但不能否定這是一本極好的經典之書,但並不適合現在讀,等個三五年或許就適合了。

所以,自己當下迫切需要提升什麼技能,解決什麼問題。帶著自己的訴求去找書,去讀書,這點能讓你把書讀下來的動力更強,比如你想提升工作效率,那可以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你想要修復關係則可以看《親密關係》,一定是根據你迫切的想要改變去找書,而不是人云亦云,別人讀什麼你也讀什麼,別人的不一定適合當下的你,哪怕是那些本的確非常經典。

讀書

第三原因就是沒有找到好的讀書方法。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集中時間和精力讀完一本書,很多書最後讀著讀著就讀不完了。甚至看到一本稍微厚點的書就不敢去看,總覺得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看完。這些其實都是因為對目標不明確導致的,那怎麼破除這種狀態呢,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有節奏的看完一本書。 我是這麼做的,你可以試試:

一:拿到一本我確定要看的書之後,根據目錄裡的章節和此書的頁數,大概分為四部分,告訴自己分四次看完,然後在分的時候折一下頁數或者放一個便籤,內心告訴自己,我只看第一部分,這樣的話就很薄了,有動力能看。

二:一旦集中精力看完第一部分了,我就不看了,獎勵自己10分鐘去玩一下手機或者做點其它的事情。

讀書

三:休息結束後繼續回來看第二部分,往後同理。

四:這樣的話,我很快就能把一本書看完了。而且效果還非常不錯。 其實這本質就是一個目標拆解的方法,一本書一次性看完覺得做不到,那我分幾次不就可以了嗎?而且這個過程還有獎勵。


讀書

這裡同時利用到了一個心理叫蔡加尼克效應:即未完成的活動會讓有關它的所有事情更加難忘。 因為讀書這個過程,書裡的東西是有連貫性的。當我看完第一部分的時候,其實我心裡會想接下來是什麼情節,作者是怎麼寫的,如何處理的,我的心其實還會被書裡的內容牽絆。

這就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想像力,變得不那麼枯燥了,但是我就偏偏不讓自己一口氣看完,就要給自己製造這種吸引力,讓蔡加尼克效應發揮作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當我看到被折了那頁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這本書寫的不錯,那就繼續再看一部分吧,慢慢的就很容易一次集中精力看完一本書了。

讀書

讀書不光要通過自己的需求去讀,還要掌握一些科學的方法,順從人的天性去閱讀,這樣的話讀起書來才能事半功倍。

最後,讀書不是為了面子,也不是為了裡子。讀書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穿越時空和過去的歷史對話,是為了找到自己前行的力量,能在逆境時堅持下來。正如柯蒂斯導演的電影《卡薩布蘭卡》裡說道的那樣:「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所以,讀書的時候不要強求,一定要快速讀完,可以利用蔡加尼克效應進行分解讀完,一點點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漸漸就會快了起來。

相關焦點

  • 提高閱讀能力的10本書,讀完後你能輕鬆閱讀一本書
    當一本書出現在你面前時,這本書就像是衣服包裹著肌肉,肌肉包裹著骨頭。讀者不必脫下他的外套或者撕掉他的肌肉骨骼,但他必須用x光一般的眼睛看這本書,這是理解一本書、掌握它基礎骨架的關鍵。本書主要介紹了博贊有機學習技巧。專為害怕考試、課堂測驗、學期論文寫作等問題的學生設計,旨在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 一周讀完一本書,幫你實現一年讀完52本書的小目標
    很多人對於讀書有深的恐懼,一聽說一年讀幾十本書,甚至是上百本書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讀書真的沒有那麼難,一周讀完一本書,一年就可以輕輕鬆鬆讀完52本,關鍵是你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掌握讀書的方法。一、明確讀書的目的首先,讀書是為了獲得新知。
  • 一個月,我竟然讀完了那麼厚的《心理學與生活》
    @[319]桃李桑榆一本書買了近十年,開始不止五次而棄讀,卻在這個月中,經南京、臺北多地、緬甸、英倫多國輾轉,依舊順利完成的閱讀過程。@[S837]段坤-金融-北京第一本書原來讀過,但覺得不好懂,沒有讀完,這次看覺得好多了。第二本書原來也看過,但不是一章一章看,而是按照興趣挑著來讀的。
  • 想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嗎?教你如何一天讀完一本書
    談到閱讀,很多人覺得非常有難度,難以專注地去閱讀,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且也不是相信中那麼難以實現。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明白一個讀書理念。即使是仔細閱讀,「記不住的內容」還是會遺忘。2.從「複製100%」到「邂逅1%」談到讀一本書的本質,就是將書中有營養的內容忠實地複製在自己的頭腦之中。
  • 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讓你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那麼如何能在閱讀完一本書後有所得,不浪費閱讀的時間呢?《高分讀書法》通過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教你提高閱讀效率,掌握一本書的精髓。《高分讀書法》的作者西岡一誠,高中時就讀於一所不知名大學,學習成績墊底,後來通過自己實踐的讀書方法,成績大幅度提升,考入日本東京大學,他把閱讀心得匯總,在《高分讀書法》中展示。
  • 《如何閱讀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讀完一本書?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更快、更準地抓住一本書的精髓。樊登在讀麥家的《人生海海》這部小說,只用了四個小時,而且讀完之後還能把整本書的主題非常精煉準確地表述出來,對書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發展都非常清晰。麥家對樊登的這種突出的解讀能力稱讚不已,同時也承認,這種能力真的是慢慢地練出來的。
  • 讀完認知心理學,我們學會了如何學習
    剛開始讀這本書,真的有點痛苦,生僻難懂,但是想著前面兩本大的都讀完了,這本自己也可以讀完,然後就堅持著讀完了。這個階段也逐漸磨練出戒驕戒躁的心態,踏踏實實閱讀,逐漸被吸引到書裡。讀得越多發現之前離真相真遠,現在只能多讀書多看清一點周邊的人和事。感謝S提供的平臺,謝謝。這本書真的不好讀,很多內容讀完還是覺得很生疏,只能抓住一些關鍵點,可能要重複讀幾遍才能完全理解。讀《認知心理學》真的很幸苦、很費腦。不過由於之前幾個月的努力,讀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偶爾當天沒完成作業也會儘快補足。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本書再讀書
    「你背過一本書的目錄麼?」
  • 心理學效應之搭便車效應
    搭便車效應是指在利益群體內,某個成員為了本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團內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則由這個人個人承擔。
  • 掌握四個層次的閱讀法,高質量閱讀一本書
    現在網絡信息發達,喜歡讀書的人可以在網上讀電子書,不過很多人還習慣於讀紙質書籍,一本好書不僅讀完就可以,還可以反覆看,書中的知識點在自己看完一遍後消化吸收,通過工作和生活還能不斷的領悟書中的內容,感悟書中的精髓。書再好,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不僅不能領悟書的重點,還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 《快速閱讀術》:一天讀完一本書的秘訣,你想不想學
    你讀一本書需要多久?一天,兩天?或者一個星期,甚至是一個月?有人說一本書讀多久取決於書的厚度,誠然,書的厚度會直接影響閱讀時長,但書的厚度是由作者決定的,不是由讀者決定的,對讀者而言,要在短時間內讀完一本書,唯一的方法是提高閱讀速度。那麼,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呢?
  • 3個步驟教你:用一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讀方法!
    這就涉及到了提高閱讀速度的另一個方法「掌握一些快速閱讀的技巧」。我之前分享過「用手指或筆快速引導視線閱讀」的掃讀法,以及「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練習的視讀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各種具體的速讀一本書的技巧。
  • 75個心理學效應,掌握一個就能受益終身
    內涵,才是這個時代最高級的追求。而有趣這個詞,又最能表達,對一個人內涵豐富的讚美。你學識豐富,那說明跟你聊天會很有趣啊,你愛好廣泛,那說明跟你相處會很有趣啊。只有當你覺得對方有趣時,對方才能激發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這正是維持一段良好關係的關鍵。
  • 職場必知的八個心理學效應,讓你輕鬆應對工作難題!
    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巴納姆效應」。生活中,常有這種現象:本身沒什麼能力的人,在他人的吹捧下,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本身能力很強的人,在他人的一再打擊下,反倒覺得自己 一無是處。不管哪種人,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外界或者他人的影響,而且非常嚴重,以至於最終完全迷失了自己。生活中的這種現象也正印證了「巴納姆效應」。
  • 怎樣快速掌握一本書的知識框架?
    精讀君曾推薦過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該書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即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了解閱讀四個層次的詳細內容,請點擊閱讀微課怎樣高效地閱讀一本書?檢視閱讀就是其中的第二層次。檢視閱讀強調的是概覽,是對全書的整體把握。在這個層次,應著重了解這本書在談什麼,然後能夠利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描述全書的內容,並分清作者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
  • 如何2小時高效讀完一本書?
    很多講PPT的書,方法上和原則上都是大同小異的,找到最經典的案例,認真研究、掌握就可以了。目錄作為一本書的綱要,集中體現了整本書的思維、邏輯和詳略輕重。作者怎麼想、怎麼構思,我們通過目錄就可以了解大概,所以用好目錄很重要。
  • 爛熟這幾本書就能考上心理學研究生!考研開啟心理學入門第3階段
    按照我們既定的3年讀完心理學入門的300本書籍的計劃,現在應該是要進入第三階段的內容了。我的文章和別人的文章最大的不同,不是我寫的比他們好,而是我更有計劃性、系統性和連貫性,我不求流量和粉絲,我是真心是在做科普和人文關懷的事情。不管自媒體怎麼改版,不管別人怎麼用自媒體賺錢,我的初心始終沒有變。就是帶大家用3年時間讀完心理學、社會學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部課程。
  • 《如何閱讀一本書》:03 利用主題閱讀,輕鬆吃透很多本書
    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個知識點:利用主題閱讀,輕鬆吃透很多本書。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一本書對一個人而言,在困難也很容易。但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將很多本書「吃透」呢?其實啊,因為這是快速掌握某個領域知識的最佳方法。
  • 中國科大:學霸1.46天讀完一本書
    中新網合肥4月24日電 題:中國科大:學霸1.46天讀完一本書  作者劉愛華吳蘭  日前,中國科大圖書館針對本校學生圖書借閱情況做了一個有趣的排行「讀者借閱排行榜」,此次榜單以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為時間段,短短七個月時間,位於前三名的借閱者圖書借閱量分別為212本、210本和170本。
  • 爸媽掌握這4個心理學效應,輕鬆提高孩子自律性
    那麼今天,我們再來聊聊4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效應,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非常有幫助。糖果效應推遲短暫的快樂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糖果實驗:史丹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