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閱讀,很多人覺得非常有難度,難以專注地去閱讀,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且也不是相信中那麼難以實現。
那我們平時的閱讀都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總結起來大致是以下幾個問題:
閱讀速度緩慢沒有閱讀時間閱讀後會忘記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類型的書籍,如何實現多讀首先,我們來談談如何解決閱讀速度緩慢的問題?
1.為什麼閱讀速度會非常慢呢?
一些有強迫症的小夥伴真的是逐字逐句地在閱讀,這也是造成閱讀速度緩慢最大的問題。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明白一個讀書理念。
即使是仔細閱讀,「記不住的內容」還是會遺忘。
2.從「複製100%」到「邂逅1%」
談到讀一本書的本質,就是將書中有營養的內容忠實地複製在自己的頭腦之中。讀書的真正意義,並不是「複製100%」的原文,而是在於「邂逅1%」的收穫。
3.像聽音樂那樣讀書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聽歌時,明明已經聽過很多遍的歌,歌詞並沒有記住幾句。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沒有會強求自己記憶音樂。類比讀書,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
4.「避免堆積」的讀書法
流水式閱讀是信息大爆炸時代最合理並且可以「避免堆積」的閱讀方式。
其次,為什麼沒有閱讀時間?怎麼解決呢?
1.將讀書融入日常生活,把讀書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
把讀書視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你就會漸漸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2.框定讀書時間,在「每天同一時間」讀書,固定「時間段以及情境」,讓大腦產生「習慣的錯覺」
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有利於我們形成習慣,讀書自然也不例外。
3.首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那麼什麼樣的書是可以快速閱讀的呢?可以快速閱讀的書的特點在於。貫穿全書的線索較少,相對獨立的章節較多,無論選擇從哪裡開始閱讀都能有所收穫。例如:方法學的書籍。
4. 今天閱讀的書要和昨天的不同,「一天讀完一本書」,能夠加深理解
每天都閱讀同一本書,也就意味著止步不前。如果你能做到一天讀完一本書,你就會發現理解一本書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
5.建議早上一醒來就開始高效的「床上閱讀」
人在早上時,往往是頭腦最清醒的。如果把早上的時間用來讀書,那麼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再次,如何解決閱讀後會忘記的問題呢?
1.快速、深入地閱讀,開始於摘錄
與其仔細品讀,不如將文字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夠細細品味,也不容易忘記。或者退一步說,因為我們進行了摘錄,遺忘又何妨呢?
2.掌握不一樣的閱讀方法———呼吸式閱讀法
步驟一:「一行採集」,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
步驟二:「一行精華」,採擷最精彩的一行
在讀完全書後,一定要再次認真翻閱回顧一下摘錄的部分,選出最精彩的那一行。
步驟三:「一行評論」,回味重要段落
「一行評論」,顧名思義就是讀後感,把書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思想,真正消化了我們閱讀的內容。
步驟四:自我評定讀書足跡
每讀完12本書後,甄選出最佳的一本,評價近期的讀書體會,深化加強我們的讀書感受。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這四個步驟一定要手抄完成,目的是強化記憶。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最後,要想實現多讀,我們該如何選擇書籍的類型呢?
1.制定一周閱讀計劃,一日一本
每周選出一天,可以閱讀一些較為輕鬆、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的書。其餘六天按照一天一本的計劃依次閱讀。
2.打破興趣壁壘,增加喜歡的書籍
如果只選擇自己想讀的書籍,那麼讀書就會變得千篇一律,也會讓人漸漸失去興趣。讀書最大的快感就在於產生興趣的那一刻。選書最大的捷徑便是,可以選擇一些書評人推薦的書籍,一般都不會差。
3.獲取書籍的來源要不拘一格
可以是書店裡買來的書,也可以是圖書館裡借的書,亦或是電子書都是可以的。
4.熱愛讀書之人,方能與書籍圓滿告別
學會捨棄不需要的書,會更加愛書。送給一樣愛書的朋友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5.定期處理書架
通過不能丟棄的書,認識真正的自我。既然有可以處理的書,也就必然存在不能處理的書。
(註:文中部分內容摘取自<日>印南敦史《快速閱讀術》)
今天的文章就先寫到這裡了,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閱讀的效率。後面會定期更新一些書評。喜歡我分享的內容的小夥伴可以積極評論轉發,我會第一時間回復大家。別忘了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