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閱讀課學習的是關於快速閱讀方面的內容,其實我之前就看過很多關於快速閱讀的方法,這些方法大同小異,快速閱讀並不是囫圇吞棗,這個方法有它內在的邏輯,學會了這個方法任何人都能擁有一天一本書的能力。
我們為什麼需要快速閱讀?
這個時代的更新是日新月異的,經典書籍值得閱讀,那些跟上時代的新興暢銷書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讀物。我們有太多需要閱讀的內容,卻沒有足夠多的時間。老師說,其實這就像是我們去迪士尼樂園遊玩,一天的時間肯定無法玩完所有的項目,所以我們需要取捨,選擇自己最想玩項目就夠了。
快速閱讀法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以前我是喜歡「隻字不差地閱讀」的人,究其原因,還是我的不安全感在作祟,總覺得用快速閱讀這種方式讀書,萬一漏掉了重要的內容怎麼辦?
現在思維方式改變了,我能夠放棄自己的一部分不安全感,開始享受快速閱讀的樂趣了。其實即使是隻字不差地閱讀,也不可能記住一本書裡所有的內容,根據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的二八定律,一本書重要的精華內容一般只佔20%,剩下的80%都是次要內容,所以我們能把20%的內容掌握好就足夠了。
什麼樣的書籍適合快速閱讀?
必須承認,快速閱讀法有它的bug,並不是所有書籍都適合快速閱讀,比如小說、文學類書籍之類的,就並不適合用快速閱讀法來閱讀。
快速閱讀法只適合用來閱讀實用類的書籍。
至於什麼是實用類書籍呢?那就是關於講是什麼、怎麼做之類的內容的書籍,就是實用類書籍了。
書的推薦語雖然可以直接略過,但也可以通過看都有哪些人為這本書做了推薦,從而快速了解這是本什麼類型的書。
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不同的快速閱讀法一般都有不同的步驟,但在我研究學習之後,發現這些方法大同小異。
核心的步驟是要帶著問題去讀書。就像是在商城閒逛和帶著目的去逛街的不同一樣,帶著問題去讀書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幫我們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識。
下面就來分享一下這次閱讀課上,老師教的方法吧。
第一步:試著列出你的問題清單,然後再去看目錄。
第二步:看完目錄之後,覺得作者可以回答你哪些問題?
第三步:看完目錄和序言,有沒有問題?
第四步:寫下來: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學習:延伸去學習什麼?
行動:去嘗試做一些什麼?
分享:試著去分享書中的內容。
至於你列出的問題,最好是開放性的問題,比如WHAT?WHY?HOW?這類的問題。
不過老師說,任何問題都是好問題,所以無論事先提出什麼問題都可以。
提問後,就可以快速瀏覽書籍了,並在翻閱的過程中在書上做標記,畫出段落的開頭、結尾、圖表、粗體字、關鍵詞等內容,挑選不多於9個概念,隨手記錄下來。
翻閱的過程中,可以在關鍵頁上可以折角做上標記,在快速瀏覽全書後再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詳細閱讀,對書中還需要搞清楚、深度研究的問題查漏補缺,如果是非常好的書也可以今後再重讀幾遍。
後記
我試驗了一下這個方法去閱讀手邊的書籍,果然閱讀速度提升了幾倍,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妨一起試試看吧。如果你有什麼關於快速閱讀方面的問題,也歡迎與我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