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有原因,這些安慰方式要摒棄,從此讓孩子乖巧聽話

2020-10-03 海之聲助聽器旗艦中心

前言:若是形容不哭不鬧的孩子,想必「天使」在恰當不過了,因為他們在不哭鬧時,讓家人感受到的總是純真和可愛。但若是經常哭鬧,而且還屢勸不聽管束,那這樣的孩子必然是「惡魔」無疑了。

菲菲媽媽聽到別人對女兒的評價時特別詫異,因為別人口中的姑娘總是聽話和乖巧,再加上女兒甜美的長相,旁人直言太羨慕菲菲媽媽,直誇她的女兒是「天使」。但只有菲菲媽知道,女兒經常會在家裡哭鬧,而且每次哭鬧起來就管控不住,沒有半個小時絕對不會停止的那種,之前媽媽還會好言相勸,希望菲菲可以不要再哭鬧。結果媽媽越是耐心哄,菲菲哭的反而越厲害,於是媽媽就在旁邊變成了觀眾。

說白了,孩子在哭鬧方面如此有「演技」,就是因為他們不懂控制情緒,一丁點小事都需要釋放出來。雖然說孩子哭鬧是無可厚非的,但若經常用哭鬧要挾家長的話,這樣的方式就必須要制止並改正。當然最重要的還得要從原因開始說起,清楚他們哭鬧的原因之後,制定相應的規勸方式。那些錯誤的安慰方式,家長真的不能再嘗試了。

一、習慣性哭鬧的原因

1、釋放情緒

孩子的思想還是太簡單,他們在心情不好時,只會想著哭鬧和發脾氣,而不像大人那樣運動或者睡覺,甚至是找人聊天訴說。所以說在孩子不懂情緒如何處理時,哭鬧是最簡單的方式,而且也是最得心應手的一種。

2、表達不力

小孩的詞彙量還是比較有限的,所以想要順利讓別人明白他的意思,還是有些困難的。所以孩子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讓別人明白他心中的想法,而哭鬧就是為了引起他人注意,以便令他人猜到自己的意思。

3、威脅父母

不排除有一類孩子的小聰明,之前被父母寵溺慣了的孩子,他們希望從家長這裡獲取更多的物質,於是通過哭鬧來威脅父母,以求在家人這裡得到更多好處。當然這樣的方式孩子不是一次上演,之前肯定威脅有效,所以才會不斷嘗試。

二、哭鬧時,這些錯誤的做法要摒棄

1、父母不要推卸

為了讓孩子快速的停止哭鬧,很多父母選擇了視線轉移的方法。原本轉移法是沒有錯誤的,但父母卻選擇了推卸的方式,也就是說把所有的錯誤推卸給別人。或許孩子瞬間不再哭鬧,但是問題本身並沒有得以解決,尤其是那些因矛盾而導致的哭鬧。

若是孩子跟別人發生矛盾,父母強行把責任推卸到其他孩子身上,那麼就會讓自家孩子變成不分是非和黑白的人。

2、讓孩子隨意哭鬧

還有一類父母覺得,既然之前怎麼勸說都無效,倒不如放開讓孩子繼續哭鬧,直到哭累後自己停止。確實,孩子總有哭累和停下的時候,但是期間沒有得到家人安慰的話,孩子會有自己被拋棄的感覺,會覺得父母不顧及自己感受,所以這樣的做法也著實不可取。

若是孩子的感受一再被忽略的話,那孩子內心不安全的感覺會持續增長,然後性情方面也會變得孤僻不少。或許最後孩子連想要哭鬧的欲望都沒有,因為他會害怕隨時被父母丟下。

總結:接受孩子哭鬧時候的壞脾氣,只是因為他們暫時還不懂變通情緒而已。但是要記住,找到引起孩子不斷哭鬧的原因,這才是徹底解決,以及引導他不再哭鬧的最好方式。

相關焦點

  • 幼師育兒經驗,簡單的方法讓孩子乖巧聽話,從此告別熊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在家調皮搗蛋而懊惱,簡直是一個熊孩子,調皮起來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麼管教。可令小編驚訝的是,當這些熊孩子們上了幼兒園之後卻變得非常的乖巧聽話,甚至是被老師點名表揚,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熊孩子有這麼大的改變?
  •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不用操心嗎?
    這樣的孩子的確讓家長省心,但是,這樣的「乖巧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麼? 有一次,愛馬在幼兒園裡跟同學一起玩過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媽媽,一些孩子扮演寶寶,可是有的孩子總是要當媽媽,逼著愛馬當寶寶,其實愛馬也想試試當媽媽,可是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 父母越吼,孩子越犟,睿智媽媽巧用4招孩子乖巧聽話
    那到底怎樣才能更好的達到教育孩子,又讓孩子很受用,乖乖聽話的目的呢?作為父母,都想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凡事孩子想要的,就儘量滿足,但這樣容易導致對寶貝的過份寵愛,溺愛,必然會使得寶寶任性。當孩子任性時,父母們應該怎麼辦?捨不得管捨不得罵的心態只會讓孩子任性達到頂峰,從而使寶寶出現人際交往上的困難。但,孩子的逆反心理總是越罵越不聽,該怎麼辦呢?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大人們總會更喜歡「聽話」「乖巧」「安靜」的孩子,因為這樣孩子很讓大人省心缺少關心、被疼愛,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更加不願意與人溝通交流,童童其實是很孤獨的,但是他自己又無法排解,才會採取逃避方式,不想再去上學了。
  • 「孩子遇到娘,沒事哭三場」孩子哭鬧的原因,真的不是媽媽的嬌慣
    俗話說「孩子遇到娘,沒事哭三場」,相信很多媽媽們也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的時候很乖,一旦見了自己便開始「無理取鬧」,其實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媽媽的嬌慣。其實絕大部分的孩子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是乖巧,而是懂事和討好,他們不相信別人,更不敢去觸碰別人的底線。
  • 「每次媽媽一回來就不聽話了」為什麼乖巧懂事的孩子變得不乖了?
    在我們的身邊,時常會聽到長輩們這麼抱怨道:「在家裡,孩子乖巧懂事,簡直就像個天使。可是,媽媽一回來就立馬變了個樣,愛撒潑,愛哭鬧!」類似這樣的話語,我也聽到過。為人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健康成長,誰成想當媽的一出現卻讓孩子變了個人,確實是件挺鬱悶的事兒。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硬核奶奶」火了,專治孩子哭鬧,網友:薑還是老的辣
    相信大家在管孩子這一方面,都比較的苦惱, 有的家長在孩子一哭的時候就上去對他進行打罵,用特別嚴厲的方式將其制止。而像這種嚴厲的制止方式,其實大家也都明白,並不是長久之計,但是一到孩子哭鬧的時候,自己就忍不住想要用強硬的手段來對孩子進行管束。
  • 孩子任性不聽話?家長別太擔心,找對原因是關鍵
    想讓孩子乖巧聽話,但家長卻無法做到洞悉孩子的心理,於是只能被動「忍受」他們的胡攪蠻纏。說實話孩子任性起來,幾乎沒有家長可以頂得住,因為任性的輸出值實在是太強悍。所有任性的孩子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的脾氣都很大,而且是那種隨時隨地會發脾氣的類型。
  • 寶寶發脾氣哭鬧,越安慰哭得越狠?心理專家:問題就出在安慰上
    文|綠葉媽咪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孩子發脾氣哭鬧,當父母的都是一邊著急一邊心疼,有些家長焦躁之下會呵斥孩子"不準哭";有的家長則選擇溫柔安慰孩子。這些孩子通常比較懂事,受了委屈很少主動說,一旦爸爸媽媽溫柔安慰,他們的情緒就會徹底釋放,哭個痛快。
  • 乖巧懂事百依百順,養成孩子「懦弱」性格的原因,父母要知道
    要是哪家孩子表現出來比較乖巧、懂事的性格,大部分的父母都會異常的羨慕。畢竟自家孩子展現出來調皮、搗蛋、不聽話的狀態,也是讓他們異常的頭疼。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常常會說出「你要懂事一點,聽話一點」,但是如果細細的分析,我們也可以認識到所謂的乖巧、懂事對於孩子的傷害也極其明顯,甚至影響到他們未來的交流溝通、性格特徵。
  • 孩子的「起床氣」令人頭疼,如何做,寶寶聽話不哭鬧?
    「起床氣」就是孩子還沒有完成充足的睡眠,難以適應、心煩意亂所導致的種種表現,一般有三種情況。1、孩子沒睡醒時被叫醒,比如上個月我們帶著孩子去外地,因為要趕飛機所以必須早點起床,把孩子叫醒後,他就哭鬧了好一陣。
  • 小孩子有「大」情緒:你對待孩子哭鬧的方式,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文文的情緒經常被父母無視,因為是長姐,所以父母無法忍受文文像小孩子一樣哭鬧,時時刻刻在要求她早點成熟起來——「你是姐姐,要懂得控制情緒!」可是,小孩子是有大情緒的。如果父母不允許他們爆發出來,孩子會為了討人喜歡切割掉自己的負面情緒。等到長大後,他們不再需要隱藏,就會把壞情緒釋放出來,只不過釋放的過程可能是自我傷害,也可能是傷害他人。
  • 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如何讓孩子更聽話
    錯誤的培養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變本加厲,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懂得運用正確的培養方法去培養孩子,這樣孩子才能通聽話乖巧,並且在成長路途中才能更加的順利。我們也不希望在培養孩子時,孩子總是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而大家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懂事又乖巧,聽話又優秀,那如何培養呢?
  •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教導都沒用,父母的"這些訓練"到位了嗎?
    寶寶哭鬧任性不聽話是令我們家長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打寶寶捨不得,而且打了也沒有用。他們哭鬧或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某些東西或者是獲取家長的同情。總之3-5歲的孩子甚至更大些的六七歲的孩子,如果還是這樣任性撒嬌不聽話。那麼我們家長就需要注意了。那麼我們該如何制伏孩子呢?
  • 《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在孩子身上,聽話、乖巧都不是褒義詞,相反一個過於乖巧的孩子身上如果有三個特點,家長就要小心,這樣的孩子越聽話越可怕孩子身上有這三個特點越聽話越可怕孩子乖巧卻沒有朋友家長都喜歡聽話且優秀的孩子,朱朝陽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甚至年級第一,在很多家長眼裡朱朝陽是優秀的,且聽話、乖巧。
  • 孩子不聽話時,這4種「懲罰」方式很管用,可以讓孩子乖乖投降
    分析當孩子初次被懲罰之後,父母會覺得很有效果,孩子好像更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服不服就另當別論了。其實,不管孩子的內心如何思考,但是孩子的內心肯定是有陰影的。現如今,很多父母都對孩子非常疼愛,由於年輕人的壓力大,所以孩子大部分都交給老人照顧。然而,老人最容易溺愛孩子,如果孩子被百般寵愛,那麼他們將來就會越來越不聽話,以自我為中心。
  • 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爸媽引以為傲?"迴避型依戀"要警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這樣自己出去工作也方便一點,不用老是擔心孩子離開父母會哭鬧。但小小年紀的孩子,又怎麼會不粘自己的父母呢?有的孩子,也許並不是真的懂事而不粘人。後來孩子好像懂事了,不再哭鬧,而是乖乖跟著爺爺奶奶走了。和爺爺奶奶生活了幾年,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周先生便把他接回來。回到父母身邊的孩子,似乎變得乖巧懂事不粘人,上學乖乖去上學,也不會哭著要爸爸媽媽。
  • 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爸媽引以為傲?「迴避型依戀」要警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這樣自己出去工作也方便一點,不用老是擔心孩子離開父母會哭鬧。但小小年紀的孩子,又怎麼會不粘自己的父母呢?有的孩子,也許並不是真的懂事而不粘人。
  • 孩子哭鬧不聽話,別再用這2種錯誤方式,教你一招管好孩子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當媽後,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從一個文靜的女孩子,變成了一個十足的潑婦?脾氣被孩子激發得戰鬥力爆表。面對孩子的哭鬧、不聽話、耍賴皮,脾氣「噌」的一下就被點燃,忍不住吼孩子,甚至想動手打他,事後又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怪自己為啥控制不住?
  • 孩子在家乖巧聽話,出門卻很淘氣,家長要引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公眾場合經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的沒有規矩,最終還可能引起公憤,但其實有些孩子在家裡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小寶貝,一到了公眾場合就變成了小搗蛋,甚至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行為讓人不堪入目,父母也會連帶受人的數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