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脾氣哭鬧,越安慰哭得越狠?心理專家:問題就出在安慰上

2020-11-20 家家爸媽說

文|綠葉媽咪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孩子發脾氣哭鬧,當父母的都是一邊著急一邊心疼,有些家長焦躁之下會呵斥孩子"不準哭";有的家長則選擇溫柔安慰孩子。

但問題就在於,有時候家長越安慰,孩子反而哭得越狠,這是為什麼呢?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狠?

寶媽沐沐和丈夫要出差2天,而公公婆婆又住在鄉下,不便帶娃。夫妻倆原本正在煩惱要不要讓一個人申請不出差,留下來照顧閨女,但沐沐的閨蜜發話了:"要不這2天你家小涵就住我這吧,剛好跟我家兒子做個伴。"

女兒小涵見過閨蜜幾次,知道對方是媽媽的好朋友,於是乖巧地跟著媽媽去到了對方家裡,可沒想到她在陌生的環境裡過得並不快樂。

小涵捨不得媽媽,同時又對新環境感到陌生,就顯得有些束手無策。雖然閨蜜對她很好,但閨蜜兒子卻不是很喜歡這個妹妹,雖不至於動手欺負,但平時態度是比較差的。

每次閨蜜看到自家兒子態度惡劣,都會訓斥他"不能欺負妹妹",但兒子依舊我行我素。就這樣過了2天,小涵終於等到媽媽來接自己,回到家的一瞬間就哭了。

沐沐以為閨女是太想自己,給了她一個擁抱,溫柔地說自己回來了,可孩子依舊在哭。之後不管怎麼詢問,小涵都是搖頭不語,默默流淚,且越安慰哭得越狠,讓沐沐不禁感到著急。

越安慰,孩子哭得越狠,原因在哪?

父母給予安全感

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被欺負、受委屈之後,原本靠自己一個人是可以挺過來的,甚至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一旦有人安慰自己,尤其是最親近的朋友、家人,內心就好像變得脆弱了,對方越溫柔安慰,自己哭得越厲害。

有些孩子之所以越安慰哭得越狠,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孩子通常比較懂事,受了委屈很少主動說,一旦爸爸媽媽溫柔安慰,他們的情緒就會徹底釋放,哭個痛快。

可怕的2歲

可怕的2歲(Terrible 2)又被稱為"反抗期""第一叛逆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至於這個階段有什麼特點?相信身為家長的你一定深有體會。

處於Terrible 2的孩子會給人一種非常無理取鬧的感覺,經常莫名其妙發脾氣和哭鬧,總是說"不",情緒還容易崩潰,而且家長很難把他們哄好。家長要重視這個階段,幫孩子順利度過。

安慰的方式錯了

首先,錯誤的共情方式。我們都知道共情的重要性和好處,但在實操的時候,有的家長卻沒有摸到門道。像居高臨下地同情孩子、越安慰越不耐煩、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講道理等等,都是不正確的安慰方式。

其次,擁抱的行為起到了反效果。在大家的觀念裡,孩子生氣哭鬧的時候,家長應該用擁抱來讓他平靜下來,但有時擁抱卻會起到反效果,讓孩子有一種被束縛、不自在的感覺。

BBC紀錄片《寶寶的神奇世界》中,一位一歲半小女孩因為無法拿到巧克力而大聲哭泣,心率也突然升高。媽媽把她抱在懷裡細聲安慰,但是毫無作用,孩子越來越焦躁。

這時,博士指導媽媽採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來解決,媽媽便拿起一個玩具狗吸引女兒的注意力。很快,寶寶的心率就開始下降,焦慮成功得到緩解。


可見,孩子發脾氣、哭鬧,家長若只知道"安慰",而不去避免一些雷區的話,是很容易做無用功的。

那麼,安慰孩子時,家長要注意什麼?

1、孩子情緒激動,先別急著說道理

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難免感到焦躁,想把道理清清楚楚地說給孩子聽,但要注意,情緒激動的孩子是聽不進去的。這時家長如果執著念叨,那麼會加劇孩子"不被理解"的感受,不利於情緒的疏導。

並且,從紀錄片中得知,孩子情緒激動時是非常焦慮的,他們會因為心率急速攀升而難受。這時,家長更好的做法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情緒得以平復。

2、尊重孩子,但不束縛他

在紀錄片中,博士認為"擁抱會讓孩子感到束縛",所以,如果你的擁抱不起作用,那麼不妨鬆開孩子,跟他保持平視。孩子既會感到被尊重,也不會覺得不自在。

尊重孩子,也意味著要尊重孩子真實的感受,不要一味的認為他們不懂事,孩子之所以會一直哭鬧,肯定是有原因的。

3、共情、引導、解決問題

在孩子的情緒平復下來後,家長就可以開始耐心地跟他溝通了。這時家長可以做些親暱的舉動,慢慢引導孩子說出發生了什麼、他的感受是怎樣的,並表示理解,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

在共情溝通期間,家長儘量不要打斷孩子說話,不要急著從自己的角度去反駁他們,這兩種做法都會阻礙孩子的表達。

充分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事情經過之後,家長可以針對具體的問題來分析和解決,如果孩子耍賴要買零食,那麼拒絕的時候要說清楚原因

比如孩子想買糖吃,但他前兩天剛因為牙疼難受不已,家長可以說:"媽媽知道你想吃糖,但是你牙齒還沒好,現在吃糖會更疼的,你也不想這樣,對嗎?我們過幾天再買,好嗎?"

育兒寄語

做家長的,當然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但年紀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煩惱,也會有難過生氣等情緒。對待負面情緒,家長如何引導,將關係到孩子跟情緒的關係。只有正確看待、積極引導,孩子才能正視負面情緒,養成較高的情商。

每日話題:你家孩子有越安慰哭得越狠的時候嗎?你是怎麼應對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寶寶哭鬧時,這三句話要比安慰管用的多,寶媽寶爸要收藏!
    其實針對寶寶哭鬧的情形,只要寶爸寶媽說三句話就可以把這個育兒難題很好的解決。1、哭鬧能解決問題嗎?,那麼就容易形成寶寶用哭鬧尋求安全感的習慣,這樣不僅不利於寶寶健康心理的發展,也不能改掉寶寶愛哭鬧的習慣。
  • 孩子哭鬧發脾氣,允許孩子哭,是做父母的一種智慧
    由於家長有這樣的心理,於是怒火中燒便口無遮攔地對孩子說狠,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只能導致親子矛盾的升級。所以家長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具體做法是:閉目3秒鐘,並同時做深呼吸運動,這樣可以快速讓自己冷靜下來。
  • 寶寶哭了父母要抱抱安慰,特別是這個年齡段,不搭理的態度危害大
    可能是聽見了陌生的聲音小寶寶開始哭鬧起來。閨蜜卻像沒聽見寶寶哭一樣,不緊不慢的吃飯還和我打招呼。以為是閨蜜吃飯沒機會哄娃,所以趕緊去臥室幫忙看看小寶寶,可是卻被閨蜜一把拉住了。說「不用管,讓他自己哭,哭一會就好了,要不越哄越哭。
  • 寶寶哭鬧的時候,說這3句話比安慰要管用的多,趕緊試試吧
    當看到寶寶哭鬧的時候,不少寶媽往往不知所措,很多時候都是不停的給予安慰,可是寶寶非但不買帳還可能會耍賴。如果不搭理寶寶,寶寶可能又開始大哭大鬧,讓寶媽心疼不已。對於寶寶哭鬧,其實只要學會說這3句話,就可以輕鬆應對了!
  • 寶寶哭時,我要馬上安慰嗎?
    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無數新手爸媽,從半個世紀前開始,依戀理論家和行為主義者就對此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近日,一項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發現:寶寶出生後頭6個月,允許他/她「哭出來」,不會對18個月時的母-嬰依戀和行為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 越安慰孩子越傷心?家長「共情」用不對,只會對孩子情緒火上澆油
    可是沒想到孩子的哭鬧聲更大了,在地上抱著玩具硬是不肯走,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朋友,沒想到我的朋友卻說:"要是我早就沒有耐心了,這位媽媽已經算很溫柔的。"然而對待這件事情,我卻並不這麼認為,有的時候阻止孩子哭鬧的方式,並不是溫柔就可以了,很多父母認為溫柔地對待孩子就是和孩子的情緒共情了,實際上,這位母親並沒有體會到孩子當時的情緒,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共情"。
  • 心理專家是怎樣去安慰心情鬱悶的人?
    心情低落都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要安慰他,讓他開心,您就要找到最主要的原因。可以通過和他關係不錯的同事、朋友了解事情的原委,比如他是不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還是在家庭生活裡遇到了困難。然後針對問題,來安慰他,能幫著解決的一定要幫著解決哦。2、給他講可樂的事情,逗她開心。
  • 清華腦科專家說:不讓小孩發脾氣是不對,很可能造成孩子心理問題
    既要滿足小孩子們的物質需求,又要保障小孩子健康的心理。但是現在的小孩又偏偏越來越難伺候,一有點不順心他就哭鬧。關鍵家長還不知道小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想要處理好小孩子發脾氣的問題,就要先知道他們為什麼發脾氣。1.疼痛感:一種是感冒疼痛,身體難受帶來的情緒不穩。這種是最普遍的現象,因為小孩子還小,他不知道怎麼精確的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所以只能哭鬧。2.失落感:一種是自己嚮往的東西得不到而產生的失落感。
  • 孩子哭鬧有原因,這些安慰方式要摒棄,從此讓孩子乖巧聽話
    但只有菲菲媽知道,女兒經常會在家裡哭鬧,而且每次哭鬧起來就管控不住,沒有半個小時絕對不會停止的那種,之前媽媽還會好言相勸,希望菲菲可以不要再哭鬧。結果媽媽越是耐心哄,菲菲哭的反而越厲害,於是媽媽就在旁邊變成了觀眾。
  • 旭旭寶寶承認墊子沒用 只是求一個心理安慰 網友:你這安慰有點貴
    旭旭寶寶是DNF的一名主播,由於新春版本已經上線一段時間了,旭旭寶寶為了完成增幅目標,也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增幅,雖然一開始給紅眼上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沒想到給武神增幅時就開始還債了,各種20連碎,並且前天晚上增幅18失敗後心態也是直接炸了,最後只能含淚退出遊戲。
  • 愛哭鬧的嬰兒智商更高?別自我安慰了,是你攤上了易激惹寶寶
    文|文兒經常聽身邊的朋友說嬰兒時期寶寶喜歡哭鬧這是好事,說明智商比那些哭鬧少的孩子更高。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依據,可能只是媽媽們自我安慰的一種方法。美國紐約的著名心理學家亞歷山大·託馬斯和斯特拉·切斯做過一個大型的嬰兒群體研究,他們根據嬰兒的活動水平,心境性質,行為表現等將嬰兒大致分為三類:一、易養型嬰兒:這類嬰兒屬於具有積極傾向的嬰兒,他們身體的活動水平很有規律,對新的環境和新的照顧者會表現出很強的適應性
  • 寶寶出了滿月哭鬧難帶,了解神奇飛躍期的特徵,助力寶寶成長
    多大的寶寶最難帶呢?一些新手家長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以便提前做好準備。不少作為過來人的家長認為,寶寶出生以後比較難帶的第1個階段,是寶寶出了滿月以後,第4~5周左右。寶寶的哪些表現,會讓家長覺得孩子比較難帶呢?容易哭鬧、特別依賴家長、脾氣暴躁等,這樣的表現會讓家長覺得養娃的路實在是太艱難了,如何去安慰孩子?
  • 孩子發脾氣、哭鬧也許是在向你求助,你注意到了嗎?
    我帶孩子在遊樂場玩,我們正玩著做飯的玩具,這些玩具都是公共的,突然一個小男孩過來試圖擠開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伸手就要搶玩具,而且成功搶走了。小孩的情緒腦要比理智腦先發育,遇到問題或者不開心,如果理智腦沒有建立好就會下意識會用到情緒腦。有時候哭鬧並不是他能用理性去控制的。
  • 正確對待寶寶發脾氣
    作者:寶寶知道 琳林寶寶寶寶發脾氣往往像暴雨和海嘯一樣突然和猛烈,或許上一分鐘你和他還在餐廳裡愉快地吃東西,下一分鐘他卻突然開始尖叫、嗚咽,嚷嚷著要回家。寶寶的脾氣為什麼說來就來?其實每個家長都不想自己的寶寶這樣,但寶寶發脾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淚水裡包含了皮質醇和應激激素,當寶寶大哭大鬧時,釋放出的淚水能幫助身體釋放壓力、促進心理狀態的平衡。而且寶寶發脾氣時正是他傳達給大人一個重要信息的時刻:「我需要幫助」,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和幫助寶寶戰勝困難。那麼,該如何應對發脾氣的寶寶呢?
  • 小舅舅睡醒後哭鬧,小外甥眼含熱淚安慰:我懂你的感受
    最近有個視頻在網絡上走紅了,一個萌娃剛睡醒找不到自己的媽媽於是在哭鬧,而這個萌娃的身邊有另外一個萌娃對他進行安慰,更加特別的是,這兩個萌娃是舅舅外甥的關係,在哭鬧的是小舅舅,安慰的是小外甥。小外甥看到小舅舅哭的這麼難過,馬上過去給舅舅進行安慰,安慰著安慰著,小外甥也忍不住眼含熱淚了。
  • 惱怒和發脾氣的正確處理辦法
    發脾氣是寶寶想要吸引你注意的一種方法你越注意他,他的脾氣就越厲害。最好的辦法是你離開房間,寶寶是不會因而受傷害的。哭鬧和屏息呼吸是會自我限制的。寶寶一旦覺得缺氧就會吸口氣。如果他亂踢或亂喊,只要把一些有危險性的物品移到他拿不到的地方,你就讓寶寶踢和鬧好了,這是不會傷害他的。
  • 安慰奶嘴的好處、壞處、注意事項及如何挑選
    導讀:安慰奶嘴的好處、壞處、注意事項及如何挑選。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一兩歲的孩子在用安慰奶嘴,其中有一位熱心的寶媽留言,說育好像看到過育兒知識上說,安慰奶嘴使用最好不超過寶寶半歲。於是關於安慰奶嘴的事情,特意去做了做功課。首先,向兒童醫生諮詢這個問題,他們都說沒事。
  • 用安慰奶嘴好嗎?
    安慰奶嘴對嬰兒的影響需具體分析。有些父母是為了減少孩子哭鬧,有些父母是為了推遲哺乳,給孩子用上安慰奶嘴,長此以往孩子將對奶嘴產生依賴。長期無節制地吸吮動作不僅對孩子的牙齒有害,造成牙咬合異常,而且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也不利。
  • 從發脾氣的小惡魔到溫順的小天使,中間有個懂得陪伴和安慰的父母
    美國親子專家帕蒂惠芙勒說:「孩子發脾氣,我們堅持聯結,就是要讓他從小堅信:在自己的內心遭遇黑暗的時候,總會有人來到身邊親密陪伴,並對未來充滿信心。」我非常贊同帕蒂惠芙勒的觀點,很多人可能對帕蒂惠芙勒的觀點並不熟悉,但在實際生活中不知不覺就運用上了
  • 兩歲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
    兩歲寶寶愛發脾氣這是許多家庭常見的問題,也被很多家長形象地稱作「可怕的兩歲」。對此最好的辦法是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情緒教育。因此,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情緒教育,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安靜」下來。其次,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一般都是因為某件事情他做不好,才導致他發脾氣的,比如積木拼不好總是倒,看到自己的玩具在高處拿不到,或者跟父母說話父母不搭理,這些事他自己沒辦法解決,爸爸媽媽有不理他,寶寶就會對父母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