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天在商店和孩子挑選禮物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為了購買自己的玩具,在地上和媽媽哭鬧撒嬌,但是這位媽媽並沒有像其他的父母對孩子大聲責罵,而是溫柔的和他的說:"寶寶,不要這個玩具了好嗎?家裡面有很多,等一下媽媽和你回家一起玩。"可是沒想到孩子的哭鬧聲更大了,在地上抱著玩具硬是不肯走,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朋友,沒想到我的朋友卻說:"要是我早就沒有耐心了,這位媽媽已經算很溫柔的。"
然而對待這件事情,我卻並不這麼認為,有的時候阻止孩子哭鬧的方式,並不是溫柔就可以了,很多父母認為溫柔地對待孩子就是和孩子的情緒共情了,實際上,這位母親並沒有體會到孩子當時的情緒,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共情"。而且家長們還要注意,如果家長共情用的不對,只會像這位母親一樣,孩子越哭越鬧,對孩子的情緒火上澆油!
一、父母和孩子"共情"的誤區
1.忽略孩子哭鬧的根本原因
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一味的只想讓孩子安靜下來,所以他們常常會對孩子說"別哭了,沒關係的"、"等你安靜下來再和我說話,好嗎",但其實這些言語並沒有安慰孩子,更不可能讓孩子們瞬間的安靜下來,因為孩子哭鬧的根本原因,家長沒有表達給孩子們聽。
比如孩子的某一次的哭鬧,可能是因為他不小心絆倒了,在剛開始疼痛感沒有上來的時候,他並沒有哭鬧,而突然間疼痛感上來了,孩子反而會哭的越來越大聲,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仔細的觀察,可能根本不了解孩子這次哭鬧是因為他感到疼痛了,就會誤認為孩子只是單純的在撒嬌。
因此,盲目的共情常常會讓家長們忽略了孩子哭鬧的根本原因,而一味的只想要孩子平靜下來。
2.溫柔安慰的過分"共情"不能讓孩子停止傷心
很多家長以為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只要她足夠的溫柔去安撫孩子,當時的情緒就能讓他平靜下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也是我們常說的過分共情。孩子大部分的哭是因為他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又或者他有一些事情是自己完成不了的,因此會去用哭來當做求助的信號,而父母一味地溫柔,用言語去安慰他,其實並沒有解決孩子根本的問題,孩子反而會用更大的哭聲來告訴父母他仍然在求助。
況且父母過度溫柔地對待正在釋放負面情緒的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的情緒釋放的越來越多,最終父母都難以控制,也就更加達不到我們要舒緩孩子當時極端情緒的目的了。
3.誇張的語言不能達到"共情"的效果
當孩子想要央求父母們購買自己心儀的玩具時,父母為了不給孩子購買玩具常常會對孩子說一些自己完成不了的話,又或者是一些帶有誇張成分的言語,比如"不要再哭了寶寶,如果你不哭,媽媽會給你買一輛很大很大的汽車,而且這個汽車還會帶翅膀哦!"
父母說出這種誇張性的語言之後,等孩子安靜下來了,父母卻不能給予到孩子實物,那麼孩子的情緒就又會湧上心頭,到時候只會沒完沒了的哭鬧。
二、家長為什麼要堅持正確的"共情"
1.正確的"共情"可以避免孩子第二次的情緒失控
如果是在超市裡面,為了購買自己心儀的玩具而向父母哭鬧的孩子,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共情安慰,能夠減少孩子再一次的哭鬧。比如父母對孩子說"別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就算你哭的再大聲,我也不會給你買玩具的",像這一種錯誤的共情,不僅會引起孩子第二次的情緒失控,更會讓家長感到尷尬,不能及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正確"共情"可以快速安撫孩子的情緒
正確的共情,可以讓父母直接了解孩子哭鬧的根本原因,從而想辦法幫助他解決自己的困難,這樣才能夠安孩子當時的情緒,並且孩子會將注意力放到父母的身上,這樣子就會減少自己負面情緒的釋放,會更好的停止哭鬧。
正確的共情,對於父母處理好孩子與自己關係上也有很大的幫助,能讓父母成為孩子情緒的出發口,也能成為良好的傾聽對象,這樣就能快速的拉近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讓孩子更加的依戀父母。
三、父母應該如何有效的"共情"
1.正確的"共情"就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就像我上文提到的那樣,父母想要做到和孩子真正的共情,就要先去接納孩子們的情緒,而接納他們的情緒,首先就要去了解他們情緒爆發的根本原因。
家長可以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和孩子說:"寶寶能和媽媽說一下你為什麼要買這個玩具嗎?"、"寶寶是不是覺得這個玩具很像家裡的玩具所以你想把它也買回家對不對?"這些反問的語句其實也是在是試探孩子們情緒失控背後的原因。在引導的時候,父母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猜想孩子的內心想法,從而讓孩子覺得家長是了解自己的需求。
2.多做細節動作有助於孩子舒緩情緒
"共情"並不一定要用溫柔的言語去體現,一些肢體上的觸碰和撫摸也可以很好的起到"共情"的運用。比如,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應該第一時間蹲下來,和孩子處於一個差不多的高度,讓孩子減少壓迫感,其次可以用手輕撫孩子的額頭,雙肩,拍拍他的背等等,又或者可以立刻抱住孩子,結合語言來舒緩孩子的情緒。
當然,如果孩子是因為疼痛引起的哭鬧,也可以輕輕揉揉他疼痛的地方,用嘴巴輕輕的吹氣在他疼痛的地方,嚴重的需要及時就醫。但不管如何,家長都要根據孩子哭鬧的根本原因去進行安慰。
3.用其他方式轉移或者表達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肯定是覺得自己受到了委屈,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描述給家長聽,作為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可是你一直哭會把小眼睛哭腫的噢,就不漂亮了"、"寶寶如果現在很難過可以哭一會兒,但是答應媽媽不要哭太久可以嗎"、"寶寶如果很委屈,很難過可以對著我們的鍋大叫,將所有的不開心全部放到鍋裡,媽媽和你一起。"這樣可以讓孩子的情緒轉移,也能釋放情緒。
如果在外面,孩子情緒崩潰了,家長也可以提前給孩子購買一些釋放壓力的小玩具,讓孩子在外面哭鬧的時候可以用這個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孩子可能會比較容易讓自己心情得到平復。
我是尼莫小世界,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