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今家長越來越重視自我提升,有了寶寶後,不僅要學習各種育兒知識、育兒理論,還得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識,硬生生把自己過成了"百科全書"。
而在家庭教育這一塊"兵家必爭之地"中,有個觀點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就是在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家長要學會"共情",去理解、體會孩子的感受。
寶媽曉嵐正在做午飯,奶奶在客廳陪寶寶搭積木。可飯做到一半,曉嵐卻聽到了寶寶的哭聲。她想著有奶奶安撫,寶寶應該會很快停止哭鬧,誰知道寶寶卻一直在哭。
曉嵐走到客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眼前是一堆散著的積木。奶奶跟曉嵐說,寶寶剛剛快把積木城堡搭完了,到最後一步她想幫個忙,結果沒把握好力道,把城堡給弄散了。
城堡"塌了"之後,寶寶崩潰地大哭起來,邊踢奶奶邊喊著"給我拼回來!""剛才的城堡不是這樣的!"。
寶媽曉嵐嘗試著跟寶寶共情:"寶寶辛苦搭的積木倒了,你肯定很傷心對嗎?"並跟寶寶講道理:"奶奶剛剛不是故意的,你願意給她一個機會跟你重新把城堡搭回來嗎?"但是無論怎麼哄,孩子依舊是發脾氣。
曉嵐納悶了,自己明明做到了"共情",可孩子為什麼"不給面子"呢?
都說家長的共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可有些孩子為什麼依舊發脾氣呢?
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家長理解錯了共情的方式和目的。
①共情不是拿孩子跟別人比
很多家長在嘗試"共情"的時候,沒有從孩子出發,反而會拿孩子跟別人作對比,比如:"鄰居家的寶寶上次摔得比你更重,他都沒哭,你只是摔破了點皮,沒關係的。"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糟糕。
②共情不等於講道理
很多家長以為"共情"就是把道理講給孩子聽,於是反覆地跟孩子說一些大道理,反倒讓孩子覺得家長沒有理解自己的感受。有句話叫"道理我都懂,但我還是很難過",有些孩子知道生氣是不好的情緒,但他們忍不住,所以希望家長感受到,而不是想聽大道理。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使用了所謂的"共情"之後,並沒有效果。
當孩子發脾氣、哭鬧之後,家長跟他們共情是沒錯的,但是要警惕和小心,別讓共情演變成另一種控制。
在跟寶寶共情之後,有的家長看著依舊哭鬧的寶寶,開始感到不耐煩:"我都理解你為什麼難過了,你為什麼還要哭?"
在這裡家長走進了一個誤區:認為自己共情了,孩子就不應該再生氣。但其實,這是不講道理的,如果你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孩子就必須冷靜下來,這不就是變相的控制和綁架嗎?
而且,孩子通常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對於內心的難過和憤怒,他們不知道該怎麼排解。家長的"共情"確實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有人理解自己,得到一定的安慰,但共情之後,家長還有其他要做的事情,這樣才能真正安撫孩子。
在"共情"階段,父母要真心地去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哭鬧,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1、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
在孩子2歲左右,家長經常會感到頭疼,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喜歡發脾氣,而且動不動就跟家長對著幹。比如孩子要拿杯子,結果不小心摔了,不等家長反應,他就率先發脾氣、哭鬧。
此時家長首先是共情:"爸爸/媽媽知道你不高興,因為什麼呢?是沒拿穩杯子嗎?"共情之後,家長要告訴孩子處理方法,比如:"我們一起把這個杯子收拾好,好嗎?下次你可以像我這樣拿杯子,就拿得穩了。"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媽媽在模仿女兒以前做過的事。其中有一段是,媽媽不小心把食物弄灑了,女兒走過來跟她一起收拾,並給她重新裝了一碗,還提醒她"這次要小心點哦"。
而在媽媽因為弄不好玩具而發脾氣時,女兒則是立刻給予安慰,並教她怎麼做:"你看,這樣就可以玩啦。"女兒之所以有這些反應,可見是因為媽媽平時也是這麼教育她的。
2、給孩子做好"情緒教育"
在家長共情之後,很多孩子依舊會哭鬧,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情緒。腦科學研究將人的大腦分為"情緒腦"和"理智腦",0-6歲的寶寶更多被前者影響,容易受到情緒的幹擾。
所以,家長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消極情緒,至關重要。
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不妨引導他們用合理的方式發洩出來。比如孩子很生氣,家長先共情:"你現在很生氣對嗎?媽媽理解你,但是生氣會讓我們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我們要解決它。"
之後,家長可以跟孩子說:"想解決自己的不高興,我們可以跺跺腳、打枕頭,或者在沒人的地方喊'我很生氣',但是不能傷害別人和自己哦。"
3、"善後"
在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家長要對讓孩子情緒激動的事情做一個"善後"。如果孩子是因為提出了不合理要求被拒絕而哭鬧,那麼家長要解釋清楚自己拒絕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自己的東西被破壞了、被送人了而傷心,那麼家長要給予道歉和補償,徵得他的原諒。
4、教會孩子表達情緒
感到憤怒、傷心時,哭鬧是孩子最直接的表達方法,可他們終究要成長,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成了他們的必修課。所以,在處理好事情之後,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讓他們明白一味的鬧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表達和溝通才能。
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情商,情商高的孩子無論在哪都吃香。而要想讓孩子擁有出眾的情商,那麼家長就得從小教會他們正確地覺察、引導、表達自己的情緒,掌握管理情緒的能力。相信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情緒穩定、人格健全的人。
今日互動話題:孩子發脾氣時,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