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女兒發脾氣,網友卻稱讚可愛:孩子發脾氣可能不是壞事

2020-09-05 弘益

黃磊曾在微博上講了自己小女兒發脾氣的一件趣事。

妹妹因為起床氣發了脾氣,過了幾個小時,黃磊沒有批評妹妹,反而說:今天早上誰發脾氣了?妹妹有板有眼地回答:「你明知故問。」

這條微博獲得了接近12W的點讚,網友們紛紛表示被妹妹人兒萌化了。

看來孩子發脾氣是成長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

曾經,英國威廉王子全家訪問德國,傲嬌的夏洛特小公主一言不合就坐地打滾,發起了小脾氣。

想必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也是尷尬了一番。

當父母發現從前乖巧的娃突然開始作天作地,哭鬧撒潑時,難免心頭湧上一股氣。殊不知,孩子發脾氣,其實是生理和心理逐漸發育的表現。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是大腦在發育。

根據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2-5歲的孩子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開始有了喜好,有了自己的想法。

但矛盾在於,處於該階段的孩子的能力沒辦法跟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願望並沒辦法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實現,於是心理就產生了挫敗感與無力感,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

但是其中的可貴之處在於,孩子第一次開始有了「自主」的意識和需求,這可是他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孩子每一次的哭叫,其實都是他們在為自己爭取利益,在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

縱使我們說孩子發脾氣是件好事,也不代表孩子可以無止境地通過「無理取鬧」來實現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需求。其中關鍵,還在於家長的巧妙引導。

1)理解孩子的情緒,教他認識情緒

情緒管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說亦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想要孩子習得控制情緒的能力,首先就要從教他認識情緒開始。

當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先別忙著指責他,我們可以這樣說:「媽媽知道,你的積木塌了,你現在很難過對不對?」先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明白任何情緒都是可以被接納,負面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並不可怕。

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控制、處理的。

「剛才那段路有點黑,所以你感到恐懼才哭了對不對?」

「媽媽今天抱了妹妹沒有抱你,所以你有一點嫉妒是嗎?」

「你羨慕鄰居小哥哥的小汽車玩具對嗎?」

不要因為覺得孩子「聽不懂「「不理解」而放棄教他認識情緒,我們每一次情緒的起伏,正面的負面的,都是真實存在的,孩子只有能理解並命名這些情緒,才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這是未來理性應對情緒的基礎。

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把心中的話說出來,比如,「我覺得不開心,是因為……」孩子如果能學會把情緒表達出來,若再有相似的感覺,可能會用語言來表達。

人的大腦分「情緒腦」和「理性腦」,而孩子的大腦是「情緒腦」主導的,「理性腦」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步發育成熟的。孩子每一次的發脾氣過程,就是「理性腦」鍛鍊的機會。

2)給孩子情緒釋放的權利,做到真正共情

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父母氣急敗壞地斥責「哭什麼哭」「不要再哭了」「別亂發脾氣」,可結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兇了。

允許孩子哭,真的很重要。因為成年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來可不是小事。

得不到想要的芭比娃娃,就是很委屈呀;

喜歡紅色的小裙子媽媽非要我穿藍色的,就是很傷心啊;

在公園和小夥伴玩的正開心呢突然要回家吃飯了,那真的是很難過啊……

孩子之所以哭鬧,是因為有負面情緒,其實這只是孩子最正常、最本能的反應,讓他釋放出來就好了。可如果一味制止孩子哭, 孩子只會因為壓抑情緒而更加委屈,甚至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孩子的情緒長久的得不到正確的釋放,脾氣越來越急,凡事都需要立即滿足,否則就大發脾氣。所以在這時候,爸爸媽媽做到共情就很重要了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在孩子失落難過、大發脾氣的時候,一句「媽媽/爸爸知道這很難受的,想哭就哭一會吧,我陪著你。」往往更有力量,這份接納和看到往往能更好地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知道不是他一個人在承受這些讓他難過的感受和情緒,還有人在陪著他,幫助他,那麼孩子的脾氣自然也會消逝於無形。

3)幫助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做他成長的助推器

情緒穩定下來,我們要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要讓孩子在一次次反覆中認識到,發脾氣對於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否則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依舊「屢教不改」。

孩子每次發脾氣,其實都是他學習成長的好機會。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能力不夠,沒法實現自己想要的,比如想拿杯子卻拿不到,於是發脾氣大哭。這時候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馬上去幫他解決問題,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比如「寶寶,下次如果要杯子,可以用手指給媽媽看,可以告訴媽媽。」

孩子發脾氣還真是件好事,關鍵在於家長的處理方式能不能引導他從中領悟和學習。

比起講道理和強行壓制,與孩子一起面對情緒、接納情緒,才是更重要的事。

相關焦點

  • 黃磊女兒因起床氣,獲得網友點讚:孩子發脾氣,高層次父母這麼做
    黃磊夫妻二人的育兒模式,一直都是各位父母們的教育典範,也是模範家庭,受到了很多網友的追捧和認可。前幾天,黃磊給自己的妻子孫莉慶祝生日,雖然語言很簡練,但是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其中濃厚的愛意。黃磊女兒因起床氣,獲得網友點讚:孩子發脾氣,高層次父母這麼做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件事情,黃磊曾經分享過自己的小女兒因為起床氣發脾氣的故事,獲得了網友們的11w的點讚。
  • 黃磊調侃女兒有「起床氣」被懟,面對孩子發脾氣,家長應該這樣做
    近來黃磊的一條微博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黃磊在微博中描述了女兒早上起床有起床氣衝大人發脾氣了,於是自己在中午的時候就「舊事重提」的問孩子「早上是誰發脾氣了?」結果孩子回答說「明知故問」黃磊風趣的回應道,孩子這是啥時候會的成語!網友們被黃磊的幽默逗笑了,紛紛表示「難道寶寶生氣還要提前通知你嘛!」「黃老師是個馬後炮!」
  • 黃磊女兒發脾氣獲贊12萬:孩子發脾氣竟是好事?
    黃磊曾在微博上講了自己小女兒發脾氣的一件趣事。妹妹因為起床氣發了脾氣,過了幾個小時,黃磊沒有批評妹妹,反而說:今天早上誰發脾氣了?妹妹有板有眼地回答:「你明知故問。」這條微博獲得了接近12W的點讚,網友們紛紛表示被妹妹人兒萌化了。
  • 孩子發脾氣就是壞事?正確看待發脾氣,讓暴脾氣小孩偃旗息鼓
    *壞脾氣,是孩子的大腦在發育雖然我們希望孩子能像成熟的大人一樣:情緒平穩、性情溫和。但是,在他們這個年紀了是不現實的。孩子大腦發展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理智的思考、不衝動的發脾氣。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把人的大腦從左右分為左腦、右腦、從上下分為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翻譯師」
    旁邊的人都笑孩子可愛,幸好,孩子的媽媽把孩子抱了起來安撫。許多網友表示,這分明是小時候的自己,有人甚至被影子嚇到不敢睡覺。,而不是把害怕當有趣。有一次,演員黃磊在微博上,說到妹妹發脾氣的事。原來,是早晨起床時,因為起床氣,妹妹發了脾氣,黃磊當時沒有發脾氣和指責孩子
  • 為什麼說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情緒誠實」了解一下
    你可能常常因為孩子亂發脾氣感到煩惱,但是,如果孩子常常對你表達負面情緒,反而不是一件壞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心理現象——「情緒誠實」。還記得黃磊女兒多多和謝娜幾年前的「掐脖子」事件嗎?這,就是黃磊孫莉用「愛養」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允許孩子發脾氣,允許孩子有跟大人不同的想法,接納孩子真實的一面,她們就會擁有情緒安全感,保持情緒誠實。
  • 孩子發脾氣也分好壞?正確看待發脾氣,家長應該這樣做
    並不一定是壞事很多家長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總是想要使盡一切方法制止孩子,認為發脾氣對於孩子來講是一件壞事,但事實上,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會表現出發脾氣、有攻擊性的孩子,往往更加有活力,心理發展也更加的健康。
  •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面對發怒的孩子怎麼辦,如何預防孩子發脾氣
    ,菁菁媽說:「孩子發脾氣都是的原因,面對發怒的孩子,父母要做功課,學會預防孩子發脾氣。」1歲多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想吸引父母關注;2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不能心想事成;3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不安全感;4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得不到獨立感和權力感;5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遭遇挫折或同伴比較;6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自控能力差;孩子任何的脾氣,從本質上講,都是其情緒的宣洩。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這個時候孩子可能以為你心軟了、回心轉意了,但是你一定要堅定地說:「還哭嗎?要哭接著哭。」因為積極暫停的核心和關鍵在於「積極」而不是「暫停」。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積極暫停,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平復情緒,停止發脾氣,然後可以更理性地去看待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他覺得「我此刻是在為剛才的錯誤行為買單」。一旦去掉「積極」,「暫停」就很可能帶上懲罰的色彩。
  • 孩子發脾氣後,媽媽需要這樣做
    懲罰— 「父母沒有做到尊重孩子」被孩子激怒的父母,會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通過簡單粗暴的懲罰方式來解決,想當然地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道理。眾多明星中,黃磊的育兒方式得到大多網友的認可,他曾經分享過妹妹人兒發脾氣的趣事,其處理方式獲12萬網友點讚。
  • "互相尊重"解決孩子發脾氣的制勝法寶
    懲罰— 「父母沒有做到尊重孩子」被孩子激怒的父母,會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通過簡單粗暴的懲罰方式來解決,想當然地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道理。而懲罰其實是對孩子的極大不尊重,這會讓孩子壓制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將會對孩子的身體及心理造成極大的損害,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或者逃避的情緒。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亂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控制器」
    01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突然間發了小脾氣或者情緒突然失控,讓你措手不及。不光你家娃娃這樣,黃磊家的妹妹也是這樣子的。黃磊在微博上分享的日常,妹妹起床的時候發了「小脾氣」。而黃磊並沒有當時就發作去訓斥妹妹,而是等到事情一段時間,然後再去問妹妹,了解原因。這樣做法我認為很好,哪怕是大人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何況一個幾歲的小孩子呢!但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就很不淡定,就會給孩子直接說:你哭什麼?我還沒哭呢?還會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
  • 孩子發脾氣?用對這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其實,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關鍵看家長怎麼處理。其實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任性。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情緒朋友的女兒才4歲,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妥協吧,怕縱容孩子;強硬一點吧,怕傷害孩子,而且有時候還不起作用。一味地呵斥,很可能激化孩子的脾氣。制止和漠視,又會加重孩子的委屈感。
  • 「我們要珍惜那個發脾氣的孩子!」老師一番話,讓人服氣
    文|文兒前幾天,朋友送女兒去幼兒園上學。女兒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就在門口不肯進去,說什麼就不想去上學。朋友一開始還很耐心地哄孩子,讓她乖乖去上學。但是哄了很大一會,孩子還是不願意去,眼瞅著上班時間快到了,孩子還在鬧,朋友也開始著急。
  • 發脾氣,是孩子絕望前的最後求助,身為媽媽的你聽懂了嗎?
    有一次女兒一早醒來就突然發脾氣說不想去上學,當時時間已經不早了,急著要讓女兒洗漱吃早餐送出門,她的語氣也比較強硬,沒說幾句,女兒就氣鼓鼓地一屁股坐在地上,開始嚎啕大哭。她又急又煩,爭執了半天,最後只好耐著性子好言相勸,才把女兒哄出門。前不久,女兒做作業時遇到一個題目不會寫,又突然開始發脾氣,還說周末不想補習,想在家休息一天。
  • 孩子發脾氣,是他發出的求助信號,你聽懂了嗎?
    孩子發脾氣,未必是壞事。允許孩子在父母懷裡撒嬌,允許他們痛快地哭一場。《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蔡少芬講到過自己小女兒發脾氣的故事。在吃飯的時候,蔡少芬顧著和大女兒說話,忽略了一直叫媽媽的小女兒。小女兒發脾氣、大哭的時候,蔡少芬在旁邊一直道歉,還告訴女兒:我知道你不開心了,你哭吧。
  • 孩子愛發脾氣,恭喜你,這是好事
    說完話後的大爺,望著四川的方向,他發現他與女兒之間的距離比家到四川的距離遠多了。女兒出去這麼久了,除了噓寒問暖外,他從來不知道能和女兒說什麼,女兒根本不和他分享心事,也從來沒和他訴過苦。然而胡可的回答不是指責,更不是怒罵,而是「我知道」。我知道你想讓玩具變身,可是這是吃飯時間,這是規則,你必須要遵守。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很想要帶走它,但是規則不能帶走。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的小秘密,父母要了解
    所以,當寶寶出現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只會呵斥,當得知孩子們發脾氣背後的原因後,是不是覺得有時候孩子發脾氣,也並非是「壞事一件」呢?03寶寶發脾氣並非壞事所以,想要孩子有個好脾氣,父母首先就要做好表率,平時待人接物上,都要保持平和的情緒,而不是狂怒暴躁。
  • 育兒樂趣就是圍觀黃磊微博,教育得有耐心,孩子優秀也是有原因的
    黃磊年輕時也是一個奶油小生,而且還很有名氣,不過那檔現象級的親子類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才真的將其「翻紅」。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黃磊大女兒多多,其另外還有一個二女兒和一個小兒子。看黃磊微博分享的帶娃趣事,也是好多網友喜聞樂見的,而且這也能讓我們從中學習到其解決問題的高明方式。
  • 孩子愛發脾氣並不全是壞事,用這3個辦法應對,他會越來越優秀
    英子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對老人說:「對不起,這孩子脾氣大,雖然教育的不少還是管不好」。老人一點也不在意,還微笑著說:「孩子發脾氣不全是壞事,至少他向你表達了他內心的情緒」。英子當時沒聽懂,回家後仔細琢磨,老人的話說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