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情緒誠實」了解一下

2020-09-25 吾家小兒女

當一個孩子對你說「我恨你」的時候,他當時是真的在因為某些事恨你。


但當一個成年人對你說「我恨你」的時候,往往包含著很多其他的意思,比如因愛生恨、又愛又恨、失望且不甘,故意激怒你,等等。


說真話、表達真實情感是全人類的天性,但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就有人會發生變化。


成年人想不起來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把委屈寫在臉上、不讓憤怒得到發洩、甚至微笑著對討厭的人表示感謝,但所有人都明白一句「人心隔肚皮」,你聽到看到的未必是他人的真實狀態。


你可能常常因為孩子亂發脾氣感到煩惱,但是,如果孩子常常對你表達負面情緒,反而不是一件壞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心理現象——「情緒誠實」



我們先來看兩個4歲孩子的案例:


A寶寶早上起床就愁眉苦臉,對著媽媽說:「我不想去幼兒園。」

不管媽媽怎麼哄她,她都是一副不開心的樣子,到了幼兒園門口還哭了起來。

B寶寶起床後,利索地收拾好自己,背上書包出門,到了學校門口跟媽媽說再見後,頭也不回地進去上學了。


這兩個寶寶,你覺得哪一個狀態更好?

大多數父母會更喜歡後者,因為他獨立又省事,不會給自己忙碌的育兒生活增加煩惱。


但如果把時間推後20年,這兩個孩子會是怎樣的景象?


兩個孩子都已經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父母也閒下來了。

A孩子常常給父母打電話,說說最近遇到的事情,初入職場的困惑,聽聽父母的建議。

B孩子偶爾會聯繫父母,像完成任務式的,說不上幾句就會結束通話,永遠報喜不報憂。



這個時候B孩子的父母就會開始羨慕A孩子的父母,覺得你們家孩子怎麼這麼貼心,跟你們有聊不完的話,休假了也常常回家陪在父母身邊。

但事實是,孩子一直都沒有變,小時候獨立又省事的孩子,長大後依然如此啊。


01


情緒誠實、情緒安全感



這兩個孩子對待父母態度的差別,實際上就是「情緒誠實」的差別。


當一個人對你能保持情緒誠實,代表他對你有情緒安全感,越誠實、安全感越高。


那麼情緒安全感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當孩子不管對你怎麼鬧脾氣,發洩負面情緒,他相信不管他真實的一面是好還是壞,你都不會因此而拋棄他、不愛他,這個時候他與你之間就存在情緒安全感。


所以,對你發脾氣的孩子,實質上是情緒誠實的孩子,他對你有情緒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個人情緒穩定的來源,對於人格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而我們常討論的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指對外、對內兩個方面。


還記得黃磊女兒多多和謝娜幾年前的「掐脖子」事件嗎?

當時是在《快樂大本營》的錄製現場,魔術師在表演魔術,原以為一群孩子會被魔術迷惑,但8歲的多多卻很清晰地推論出魔術師是怎麼製造出視覺效果的。

雖然這導致了魔術穿幫,身為主持人的謝娜急得用「掐脖子」的動作去制止她,但這也側面印證了多多的安全感是很強的。



對外,她相信自己不會受到傷害,會循著天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欲去探索世界,找尋她想要的真相,勇敢地提出質疑和見解。

對內,她能避開外界幹擾,錄製現場那麼嘈雜,她能專注地思考魔術的原理。

這,就是黃磊孫莉用「愛養」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


允許孩子發脾氣,允許孩子有跟大人不同的想法,接納孩子真實的一面,她們就會擁有情緒安全感,保持情緒誠實。


02


怎樣的孩子,不會發脾氣?



雖然情緒誠實是一件好事,但發脾氣總歸不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


那麼,怎樣的孩子不會對你發脾氣呢?

從情緒誠實的角度來看,有兩種:

第一種,是對你情緒誠實,同時他已經學會了正確地向你表達情緒;

第二種,則是孩子和你之間尚未建立一種正面有效的溝通方式,由於長期溝通無效,他決定對你不再誠實,把脾氣埋在自己心裡,或是藉助其他的一些方式去發洩。


我有個小學同學,大家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文具盒裡從來沒有過一塊完整的橡皮。

每當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同學間的排擠,他就會一句話不說,默默地用指甲摳橡皮。時間長了,他的橡皮上總是留著深深淺淺的指甲痕,就像他那顆掛滿傷痕的心。



當他無法誠實地表達出內心的不安、恐懼、失落、難過……這些負面的情緒就會轉化為對他自身的一種折磨。


所以現在,你還覺得孩子對你發脾氣是一件壞事嗎?


發脾氣只是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孩子願意誠實地向你表達他真實的情感,才是你們之間關係的真諦。



情緒誠實的孩子,不僅僅會誠實地對你發脾氣,他們也會誠實地愛你啊。


-END-

關注吾家小兒女,了解更多實用有趣的育兒乾貨~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恭喜你,這是好事
    媽媽說:我家孩子脾氣太大了,稍有不順心就發作,我打也打過,道理也講了不少,怎麼也管不好他這個臭脾氣。沒想到,老人家微笑著說:孩子跟你發脾氣是好事,你要珍惜啊。>為什麼孩子愛發脾氣圍觀的群眾都說,這孩子脾氣太差了,不好好管教一下是不行的。和這位媽媽還有圍觀群眾一樣,生活中有不少家長,無法接受孩子憤怒的情緒,最見不得孩子發脾氣。
  • 父母情緒管理:明知道發脾氣沒用,為什麼還是忍不住吼孩子?
    明明是孩子屢教不改,為什麼變成是我的問題了?是的,孩子犯錯確實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但孩子一犯錯,我們家長情緒就失控,就得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了。要改變動不動就吼孩子的模式,就要從找到自身的原因開始!先說了女兒一大堆的問題,然後說特別容易為一些小事跟女兒起衝突,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都很容易失控,十分迷茫和痛苦。我問她:「你跟你母親關係怎麼樣?」她楞了一下說「我和我媽說話不能超過十句,十句後必吵!因為我做什麼,在她眼裡都是不對的、不好的!」說這句話時她還是義憤填膺的。當我再問「那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呢?」話音剛落,她的眼淚譁一下就流了出來,說「太難受、太委屈啦!」
  •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好事,父母做好這幾點,孩子將來更聽話
    讓媽媽沒有想到的是小明卻因此大發脾氣,直接坐在地上哭鬧。其實,這種情況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孩子愛發脾氣也許是好事,只要使用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反而可以讓孩子更聽話。一、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1.發洩不滿在父母了解了孩子發脾氣的緣由之後就能更好的對他們進行教育了。每個人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都會產生情緒,對於小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所以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在遭到拒絕之後發脾氣,只是孩子在通過這種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罷了。這雖然會對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卻能讓孩子的心態更加穩定。
  • 孩子衝你發脾氣,這也許是好事
    但如果是愛衝大人發脾氣的小孩,父母就容易認為孩子開始不聽話了,就說前兩天我在回家路上看到這麼一對母子,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孩子一直大喊大叫,我看過去的時候這個孩子的聲音已經變成了哭腔,他衝著他母親吼著,「我不要,說好的今天又要拖,我不要!」這位媽媽顯然被這個孩子的行為所嚇到,她反過來吼了孩子,道:「怎麼說話的?沒大沒小。」伴隨著一個要打孩子的手勢,雖然沒有真的下手,但成功讓孩子沒了聲音。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荀子執筆:橙媽定稿:橙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負面情緒,要說負面情緒之中「殺傷力」最強的,應該就是憤怒和暴躁了。負面情緒,不僅對自己的身心有害,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小孩子同樣也會有負面情緒,而且孩子不同於成年人,孩子不是非常擅長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的時候會特別喜歡發脾氣。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比較苦惱,擔心孩子的性格有問題。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需要對情緒多些了解了
    其實,問題的關鍵可能不是孩子發脾氣,而是因為孩子發脾氣,使得我們的憤怒情緒被調動起來,接著就會出現一系列的衝突。,喜愛時會想去探索,滿意時會想去品嘗,愛會推動彼此表達愛意的良性循環。 要做到如何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就要對情緒共生有所了解。
  • 黃磊女兒發脾氣獲贊12萬:孩子發脾氣竟是好事?
    但是其中的可貴之處在於,孩子第一次開始有了「自主」的意識和需求,這可是他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孩子每一次的哭叫,其實都是他們在為自己爭取利益,在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縱使我們說孩子發脾氣是件好事,也不代表孩子可以無止境地通過「無理取鬧」來實現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需求。其中關鍵,還在於家長的巧妙引導。
  • 孩子總是愛發脾氣怎麼辦?恭喜你,這是好事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就像是一個沒有情緒起伏的機器人。學習了這麼多年情緒控制的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讓自己事事不生氣,那麼又怎麼可以讓孩子給生氣裝上開關,一按就有,再一按就沒有。這種生氣背後是孩子想要融入集體、渴望看見的心理。抖音上曾經有一條關於育兒話題的分享,說是的「孩子愛發脾氣,是家庭最大的福氣」。簡簡單單的五句話,卻收到2萬多的點讚。它給出的理由是,孩子發脾氣是正常的,不要阻止孩子發脾氣。果不懂得正常宣洩的孩子,往往不懂得保護自己。孩子只有知道自己被人愛著,才敢「放肆」。
  • 為什麼說養出會發脾氣的孩子,是父母的福氣,這個解釋讓人很服氣
    如果孩子愛發脾氣,喜歡跟自己作對,父母就會覺得非常無奈煩惱,認為孩子不聽話,擔心發脾氣的壞毛病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最近,朋友跟我聊天說她家孩子越來越不像話,動不動就發脾氣,這讓她十分苦惱。發脾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一種跟父母溝通的方式。孩子會發脾氣恰好證明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是正常的。人的情緒是非常豐富的,比如,開心,興奮,難過,傷心,害怕,孩子也一樣,也會有表達情緒的需求。
  • 孩子愛發脾氣,千萬別打罵
    孩子總無端生氣,脾氣暴躁很多家長感到非常棘手。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媽媽首先應分析是否事出有因:既然孩子愛發脾氣,那就證明心裡有情緒,不知如何處理,因此通過生悶氣或者砸東西來宣洩情緒。往更深一層講,不同年齡階段寶寶,發脾氣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的小秘密,父母要了解
    最近,鄰居家的姐姐和我抱怨,孩子十分不聽話,總是和家裡的大人頂嘴,甚至還摔東西。想著孩子已經5歲了,應該也懂事了,為什麼就這麼愛發脾氣呢?每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我都忍耐自己的情緒,生怕哪次忍不住揍他一頓。孩子的不可控性太多,無法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因此父母要採用智慧的方式,來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①「穩」佛言道:怒者,心之奴。說的就愛發脾氣的人,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做了情緒的「奴隸」。
  • 孩子愛發脾氣,不一定是被慣的,也許是這5個原因,媽媽了解一下
    案例童童平時是個乖巧的孩子,在家很少哭鬧,可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動不動就對著媽媽發脾氣。她在玩玩具玩得好好的,突然就開始發起了脾氣,媽媽好說歹說才哄好。當媽媽繼續做家務時,童童又開始哭鬧起來,這讓媽媽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狠狠訓了一頓才消停。童童媽特別納悶,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情緒如此不穩定呢?
  • 孩子愛發脾氣,是天生的急性子嗎?
    孩子發脾氣因為溺愛嗎?遇到孩子發脾氣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如何正確對待發脾氣的孩子,可以說關係到孩子成年後乃至一生的情緒問題,引導孩子合理髮洩自己的情緒,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情商。,可能是件好事,如果你用正確的方式溝通處理,你就能收穫一個高情商的寶寶。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孩子,或者還沒經歷過,一個愛發脾氣、愛大喊大叫、愛撒潑打滾、愛摔東西的孩子.....上周末,我一大早就被隔壁的吵鬧聲給驚醒了,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被吵醒,只要他們家孩子放假在家,對面就會傳來各種尖叫聲和怒吼聲,時不時還夾雜著摔門聲和跺腳聲。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01孩子愛發脾氣的3個原因孩子愛發脾氣,我們會從三個部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年齡段,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他的其實背後的原因也都是不盡相同的。我們就這樣簡單的來了解,當有一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到底是調動的動物還是理智腦。北大腦科學家、教授魏坤琳說:孩子的大腦發育是不均衡的,管情緒喚起的情緒腦要比管理智的理智腦發育快得多,孩子的理智腦要到20歲以後才完全成熟。
  • 崔玉濤答疑:寶寶發脾氣、鬧情緒,先別急,是好事!如何應對?
    01 — 知識點總結 一、情緒不應該分好壞,合理對待自己的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
  • 孩子發脾氣、鬧情緒!先別急,只要家長學會這樣做也能是好事
    ,並不是無理取鬧父母常常看到孩子發脾氣,就給他們貼上負面標籤,認為孩子不好管教、不懂事,是因為只看到了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沒有深入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所以說,當孩子發脾氣時,請允許他們表達這種情緒,而不是強行呵止或責罵。就像作家雷布斯說的:「 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是兩條互不相交的平行線。
  • 孩子愛發脾氣,一不順心就生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寶寶愛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一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那以後出社會怎麼辦,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包容你,除了家人。對待孩子愛發脾氣的行為,我們應該把關心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有批評。我們應該了解清楚為什麼孩子愛發脾氣,先了解清楚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再慢慢引導,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媽媽覺得十分頭騰,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這麼不聽話,總是亂發脾氣。既不要一味縱容,又不要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那麼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應對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何要發脾氣,只有知道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孩子處理情緒,進而控制情緒。 二、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
  •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這些做法可能見效很快,但卻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對孩子不負責,剝奪了孩子感受、體驗情緒的機會。孩子只有親身體會各種情緒,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情緒、學會調節情緒。正如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所說:「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孩子和大人一樣,同樣有表達情緒的需要,喜怒哀樂都壓抑在心裡,才會影響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