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答疑:寶寶發脾氣、鬧情緒,先別急,是好事!如何應對?

2020-12-20 騰訊網

崔玉濤的育學園

5月26日,崔大夫育學園教育中心研發總監郭豔老師進行了一場以「父母情緒與兒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直播。很多朋友可能因為一些原因無法進行整場直播的觀看,沒關係,小園子把整場直播的知識點及大家關於「父母情緒與兒童心理健康」的高頻問題進行了統一梳理和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01

知識點總結

一、情緒不應該分好壞,合理對待自己的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開心」「難過」「悲傷」還是「生氣」,都是一個人當下心情狀態的表現,而不代表該情緒是好或壞。希望家長們可以先接受自己表現出的不同情緒,即便在孩子面前偶爾表現出難過、生氣等,也不用過於內疚,同時也言傳身教的告訴孩子,允許自己有難過、有脆弱等,接受自己有不同情緒的表現。

二、父母不是「正確」的代言人,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可能經常會遇到孩子與自己「頂嘴」、「不聽話」的情況。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頂嘴」可能只是想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已。家長不是「正確」的代言人,應該給予孩子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當家長與孩子意見不同時,可以試圖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持有其他意見,而不是對孩子產生負面的情緒。

三、寶寶發脾氣時,家長儘量避免與其的正面衝突

寶寶總愛發脾氣,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留意孩子生活中的變化,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合理地疏導情緒。

在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家長要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比如,家長與孩子發生正面衝突時,可以嘗試轉身、去另一個房間,或者先去做一些無關的事情。這些方法都能幫助我們讓自己冷靜下來,避免衝動的言行,儘量少發火。

四、家長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了,一定要注意事後溝通

如果家長忍不住跟孩子發火了,那麼事後一定要冷靜地分析清楚導致自己發火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並與孩子真誠地溝通,對自己的衝動言行向孩子道歉。如果家長發火的原因在於孩子的不良行為,那麼家長在道歉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他哪裡做錯了、為什麼錯了、以後應該怎樣做等等;如果家長發火的原因不在孩子,那麼家長也要冷靜地分析並克服自己的心理問題。

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如果遇到自己難以處理的心理問題,或者有難以排解的負面情緒時,都可以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求助,及時將自己從不好的狀態中抽離出來。

02

高頻問答

1.家長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答:判斷家長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首先要看家長發脾氣的頻率與家長發脾氣之後的處理方式

如果家長只是偶爾對孩子發一次脾氣,事後能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解釋剛才自己為什麼生氣、以及希望孩子怎麼做,其實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多的負面影響,甚至還有助於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但家長如果頻繁對孩子發脾氣,並且對孩子發脾氣之後,也不會和孩子進行溝通。而小孩子還比較懵懂,不理解家長發脾氣的原因,可能會想「媽媽/爸爸是不是不愛我了?」長此以往,一定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家長們可以自己先反思一下,是不是把家庭之外的不順心帶了回去,結果遷怒於孩子。在生活中家長應儘量避免這種情況,在孩子面前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平靜而平等地跟孩子溝通。

2.父母有情緒吵架時是不是應該迴避孩子?該怎樣避免影響到孩子?

答:是的,應該迴避孩子。如果父母雙方有育兒觀點上的分歧時,父母在與孩子溝通前,最好能夠先避開孩子單獨溝通並達成一致,再與孩子溝通;如果父母雙方因為其他原因產生衝突時,也應該優先好好溝通,儘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發展成爭吵;如果確實發生爭吵了,也要注意迴避孩子,壓低聲音、或去其他房間等,以降低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3.只要不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發脾氣,怎麼辦?

答:首先,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制定一個規則,讓孩子明白哪種需求是合理的,可以滿足,哪種需求是不合理的,是不能滿足的。在這個前提下,孩子就不會過度追求一些不合理的需求。

當然,家長在執行這個規則時,要儘量保持規則的穩定和一致。隨意打破規則,也不利於孩子去遵守規則。

其次,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有負面情緒(哭鬧等)時,家長先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自己發脾氣。可以先讓孩子將情緒發洩出來,父母在旁邊陪著,不要讓孩子覺得被冷落。當孩子冷靜下來時,再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能滿足他需求的原因,並引導他遵守規則。

對孩子來說,家長最好不要做一位命令者、管理者、控制者,而是情緒的引導者。

4.小朋友調皮,父母管教時小朋友又不理不睬,怎麼辦?

答:首先,在規範孩子行為的問題上,家長需要與孩子提前溝通好行為的底線是什麼。這樣孩子在做出某個行為之前,內心會有一個預判,違反原則的行為他可能就不會做了。

其次,無論任何時候,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規範要儘量保持一致,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如果家長在開心時放寬對孩子行為的限制,而不開心時就處處限制孩子,那孩子就很難形成一個穩定的行為模式,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5.十幾歲的孩子特別叛逆,各種理由不寫作業,感覺心理年齡像七八歲的孩子,怎麼辦呢?

答:實際上,十幾歲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儘管仍未完全成熟,但會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這就會導致他們不願意受到其他人的管束,表現出叛逆是很正常的現象。

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千萬不要直接跟孩子說「你怎麼還像七八歲的孩子」,渴望成熟的他們聽到這句話會非常不開心,同時家長心裡也不要給自己的孩子下這種「預判」。

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明白寫作業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寫數學作業會使數理邏輯能力得到提升,能夠幫助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講道理的話,他們一般能夠接受。

以上,就是小園子關於5月26日【父母情緒與兒童心理健康】這場直播中,知識點高頻問題的詳細解答啦。

如果還有任何關於夏日空調如何使用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歡迎留言,也許下一個被翻牌的就是你哦~

相關焦點

  • 孩子發脾氣、鬧情緒!先別急,只要家長學會這樣做也能是好事
    孩子發脾氣時,你會怎麼做?有一個節目,對孩子發脾氣的相關問題採訪了一些家長朋友。面對孩子的撒潑哭鬧,父母往往會採取以下處理辦法:1、 妥協讓步孩子哭鬧,很多父母經常採取的一種應對就是「哄」。孩子哭累了、鬧夠了,事情就解決了。然而,這些處理方式,很多時候不僅不能安撫住孩子,還會加劇孩子脾氣的爆發,激化親子之間的矛盾。其實,孩子愛發脾氣,有時候原因就出現在爸爸媽媽對待孩子發脾氣的態度上。不論是哄勸、說教還是打罵、無視,父母傳達給孩子的信號都是發脾氣是不對的,是需要制止和改變的。
  • 崔玉濤答疑:寶寶發脾氣就是不懂事?比起訓斥父母更應該做這些
    答:一般來說,孩子有情緒,發脾氣,主要有三點原因:①生理相關。如渴了、餓了、困了等等,特別是小月齡寶寶,發脾氣的主要原因是就是生理上沒被滿足。這時就要根據寶寶的狀態判斷原因,及時解決生理問題。②需求沒被滿足。如寶寶想做什麼事、想要什麼東西,家長拒絕或不能及時滿足寶寶,寶寶就會生氣。
  • 為什麼說孩子愛發脾氣是好事?「情緒誠實」了解一下
    那麼情緒安全感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當孩子不管對你怎麼鬧脾氣,發洩負面情緒,他相信不管他真實的一面是好還是壞,你都不會因此而拋棄他、不愛他,這個時候他與你之間就存在情緒安全感。所以,對你發脾氣的孩子,實質上是情緒誠實的孩子,他對你有情緒安全感。
  • 跟著崔玉濤學育兒 - 崔玉濤答疑時間
    跟著崔玉濤學育兒 - 崔玉濤答疑時間時間:2015-03-28 10:46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崔玉濤談生長發育# 問:@崔玉濤崔主任您好,孩子半歲了,下面兩顆乳切牙出來一點,上面又出了一點側切牙,不按順序出,寶爸說是用磨牙棒磨的了,到底是磨的?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呢?
  • 兩歲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
    兩歲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正確引導引導孩子的情緒當寶寶到兩歲左右,愛發脾氣喜歡亂丟東西,父母說的話不願意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非常頭痛,孩子還小不能動手去打,也不能罵孩子,會擔心寶寶教育不好,養不成好的性格習慣。
  • 寶寶愛發脾氣愛哭鬧,「三不」原則教你來應對
    哭鬧反抗情緒令人抓狂,具體表現大概是這樣的:讓往東偏往西;「不要不要」掛嘴邊;自己的玩具不分享,碰都不能碰,別人的玩具硬要搶;一意孤行,撒潑打滾, 自己要做的事情,別人不能搶;東西不能跟想要的不一樣...那麼,各位爸爸媽媽們,面對這樣一個一言不合就鬧脾氣的小孩子,你知道該怎麼應對嗎?
  • 寶寶情緒發展史,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管理好情緒有方法
    寶寶情緒發展史,了解一下你要知道,0-3歲寶寶發脾氣、耍性子是很正常的。因為寶寶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還未發育完善,還不能很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壞脾氣容易一觸即發。爸爸媽媽需要了解以下寶寶的情緒發展:1)即使只有1個月大的寶寶也會鬧脾氣、耍小性子,因為TA會受到生理狀況和「人際關係」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情緒,例如微笑、煩躁。2)4個月寶寶的情緒反應會逐漸豐富,開始有了欲望、喜悅、厭惡、憤怒、驚駭、煩悶等情緒反應。
  • 寶寶發脾氣不是壞事!管理好情緒有方法
    你要知道,0-3歲寶寶發脾氣、耍性子是很正常的。因為寶寶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還未發育完善,還不能很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壞脾氣容易一觸即發。爸爸媽媽需要了解以下寶寶的情緒發展:1)即使只有1個月大的寶寶也會鬧脾氣、耍小性子,因為TA會受到生理狀況和「人際關係」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情緒,例如微笑、煩躁。2)4個月寶寶的情緒反應會逐漸豐富,開始有了欲望、喜悅、厭惡、憤怒、驚駭、煩悶等情緒反應。
  • 寶寶溼疹反覆怎麼辦?關注寶寶樹直播間,12月29日崔玉濤專家來答疑!
    「針對寶寶的溼疹該如何護理呢?」「衣服穿多了,對溼疹是不是有加重的影響?」「溼疹,是過敏引起的嗎?是不是看到了溼疹就知道過敏的程度呢?」「是不是母乳餵養的孩子起溼疹,媽媽就必須限制自己的飲食?」「寶寶溼疹,激素藥物該不該用,保溼霜該怎麼用,局部是不是可以用抗生素軟膏?」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動不動撒潑打滾、沒發生什麼大事兒就把自己氣得滿臉通紅,讓很多家長不知如何應對!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首先父母要了解2歲的寶寶為什麼憤怒。為什麼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寶寶進入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進入萌芽期,寶寶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會表現得非常好鬥。
  •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正視孩子的「壞脾氣」,讓家長輕鬆應對
    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孩子從兩三歲開始,他們就開始擁有了自我的意識和獨立性。遇到不如願的時候,就會發脾氣。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其實,孩子從一出生就有了情緒反應,而發脾氣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既不要一味縱容,又不要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那麼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應對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何要發脾氣,只有知道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孩子處理情緒,進而控制情緒。 二、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
  • 兒科頂流崔玉濤在寶寶樹直播答疑「過敏防治」引熱議
    2020年12月29日晚,著名兒科醫生、寶寶樹特約首席育兒專家崔玉濤在頭部母嬰社區寶寶樹,開啟第二場個人專場直播,就寶寶溼疹如何預防和護理問題為年輕家長們答疑解惑。一小時的乾貨直播,觀看量達 702333,獲贊超 63萬,同時在線人數達45000+,累計漲粉超10萬。
  • 寶寶發脾氣、鬧情緒,父母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嬰幼兒更容易發脾氣和哭鬧,這源自他們自身的特點。因為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語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發育都不完善,當情緒來臨時,無法理智處理,只能通過發脾氣、哭鬧來釋放壓力、獲取關注、滿足需求。於是孩子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這些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在《安全感:如何在不夠好的世界裡,活得更有溫度》一書中,作者寫道:「小孩子遇到世界的冷漠、忽視,或被他人無視時,就會通過摧毀來獲得負面的關注,因為負面關注總比沒有關注強。
  • 正確對待寶寶發脾氣
    作者:寶寶知道 琳林寶寶寶寶發脾氣往往像暴雨和海嘯一樣突然和猛烈,或許上一分鐘你和他還在餐廳裡愉快地吃東西,下一分鐘他卻突然開始尖叫、嗚咽,嚷嚷著要回家。寶寶的脾氣為什麼說來就來?其實每個家長都不想自己的寶寶這樣,但寶寶發脾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淚水裡包含了皮質醇和應激激素,當寶寶大哭大鬧時,釋放出的淚水能幫助身體釋放壓力、促進心理狀態的平衡。而且寶寶發脾氣時正是他傳達給大人一個重要信息的時刻:「我需要幫助」,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和幫助寶寶戰勝困難。那麼,該如何應對發脾氣的寶寶呢?
  • 黃磊女兒發脾氣獲贊12萬:孩子發脾氣竟是好事?
    殊不知,孩子發脾氣,其實是生理和心理逐漸發育的表現。孩子發脾氣是好事,是大腦在發育。根據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2-5歲的孩子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縱使我們說孩子發脾氣是件好事,也不代表孩子可以無止境地通過「無理取鬧」來實現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需求。其中關鍵,還在於家長的巧妙引導。1)理解孩子的情緒,教他認識情緒情緒管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說亦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
  • 寶寶亂發脾氣,不會管理情緒怎麼辦?
    ,有很多事情想要表達出來,想要告訴身邊的人,但是寶寶這個時候的語言能力有限,無法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家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意思,在這兩相矛盾之中,寶寶很容易煩躁,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會任性、哭鬧、發脾氣,鬧的家長精疲力盡,甚至懷疑寶寶是不是對這個世界有意見?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但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孩子生氣愛發脾氣是自然現象。如果一個孩子,他受了委屈,竟然感覺不到任何氣憤,我們反而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壓抑了。其次,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來看看該如何應對他的小脾氣吧!1、孩子的情緒不被理解多數父母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卻忘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
  • 孩子無法管理情緒發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 孩子總是發脾氣?3招應對,幫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如採訪中所回答的,面對孩子的撒潑哭鬧,父母往往會採取以下處理辦法:1、妥協讓步孩子哭鬧,很多父母經常採取的一種應對就是「哄」。不允許孩子發脾氣,切斷的不僅僅是孩子負面情感的輸出,更抹殺了孩子對所有情緒的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