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發脾氣?3招應對,幫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2020-08-29 棒棒老師FM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01

之前看過一個育兒節目。


爸媽叫孩子吃飯,5歲男孩突然發起了脾氣。又是發飆,又是扔枕頭,後來索性抱著門框砸東西。



看到鬧脾氣的孩子,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是——冷處理。


爸爸轉頭就走,媽媽也在一邊冷冷地看著。


你別再鬧了。


哭夠了嗎?


相信很多家長也會這麼做,但顯然沒起作用,孩子嚎啕大哭,誰勸也不管用。


看到局面收拾不住,他們決定——講道理。


即使苦口婆心勸說孩子,讓他在應該吃飯的時候吃飯,但孩子還是毫不猶豫拒絕:我就不要!



無奈之下,父母拿出殺手鐧——威脅。爸爸說要拿來戒尺,孩子才終於不哭了。



冷處理、講道理,繼而以威脅的方式壓制脾氣,不了解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這些做法無疑是簡單粗暴的:


表面看似解決了問題,卻為孩子日後的行為埋下了後患。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其實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任性。


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


6歲以前的孩子,腦部發育還不成熟,一旦被情緒控制,很難用理智去控制行為,用意志去克制怒火。


不是孩子不想聽,而是做不到。


父母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把脾氣收回去,其實是有悖孩子大腦發育規律的。



02


有一個節目,對孩子發脾氣的相關問題採訪了一些爸爸媽媽。


如採訪中所回答的,面對孩子的撒潑哭鬧,父母往往會採取以下處理辦法:


1、妥協讓步


孩子哭鬧,很多父母經常採取的一種應對就是「哄」。一方面心疼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哭鬧容易心煩,所以「哄」字為上,甚至會放棄原則滿足孩子。



2、批評教育


有些父母喜歡講道理,認為孩子發脾氣是無理取鬧,所以必須把道理給孩子講明了講透了,孩子才能改掉發脾氣的壞毛病。



3、以暴制暴


「孩子發脾氣不聽話,揍一頓就老實了。」


這種控制和威脅的方式因為簡單粗暴見效快,受不少父母擁戴。



4、冷處理


漠視孩子的哭鬧,讓孩子知道哭鬧無用,也是很多父母會採取的措施。孩子哭累了、鬧夠了,事情就解決了。



然而,正和視頻裡的父母的反應一樣。這些處理方式,並不一定能見效。


很多時候,不僅不能安撫住孩子,有的時候還會加劇孩子脾氣的爆發,激化親子之間的矛盾。


其實,不論是哄勸、說教還是打罵、無視,父母傳達給孩子的信號都是發脾氣是不對的,是需要制止和改變的。


沒有被大人接納的孩子只能以更激烈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無助和欲求。


03


不允許孩子發脾氣,會毀掉孩子


知乎上有個網友說:


「父母從小就給他立了兩個規矩,男子漢大丈夫,一不能哭,二不能發火。


所以,遇到事情,他都選擇了平和的方式解決問題,即便是討厭的人,也能做到相敬如賓,對自己比對愛人好。


與其說我溫和,不如說我冷血,幾乎沒有真情實感的存在。」


不允許孩子發脾氣,切斷的不僅僅是孩子負面情感的輸出,更抹殺了孩子對所有情緒的感知能力。



一個沒有喜怒哀樂,沒有真情實感的孩子,還如何去體驗人生的絢爛多彩,如何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真摯的互動,又如何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的孩子呢?


此外,那些不被允許發脾氣的孩子,還有可能變成討好型人格。


表面上,他們待人友善,從不發脾氣。


可實際上,他們謹小慎微,不敢得罪別人,不敢爭取自己的權利,不敢表達自己的訴求,遇事只會退縮,卑微地討好眾人。



04


引導孩子正確的發脾氣,是父母的必修課


情緒就像一枚雙面的硬幣,有了正向積極的情緒體驗,就必然有負面情緒的存在。


而要把負面情緒的殺傷力降到最低點,就需要父母的用心引導。


父母可以用這三種辦法來引導孩子:



(一)、等一等,給孩子表達的權利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耐心的等一等,待孩子平復一點,再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說出自己的理由。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評價和判斷,而是耐心的傾聽和理解。


只有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了,孩子才願意跟父母溝通,他們才能聽得進父母的意見。


聰明的父母,會選擇做孩子情感的港灣,溫柔地迎接孩子靠岸,而不是用斥責和打擊,把孩子越推越遠。



(二)、談一談,帶孩子認識情緒


《最強大腦》節目中的北大教授魏坤琳說:


「每次孩子鬧情緒,我一點都不生氣,因為我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大腦整合的機會。」


他堅持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利用電影《頭腦特工隊》中五個小人物,樂樂,怒怒,憂憂,怕怕,厭厭,對應著快樂、生氣、難過、害怕、厭惡五種情緒。


讓孩子去描述自己的情緒:「剛才是生氣了嗎?生氣你是什麼樣的感受?剛才是怒怒跳出來了嗎?」


要讓孩子知道,每種情緒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們是不分好壞的,識別每一種情緒,擁抱每一種情緒,但不要被情緒挾持,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三)、抱一抱,讓孩子感受到接納


孫儷曾經用7年時間悟出一條育兒經:


「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處在情緒旋渦中的孩子,並不能快速抽離負面情緒,父母的說教和講道理,只會成為一種壓力。



一個擁抱,會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接納,給孩子最有力的支持。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別怕孩子發脾氣,與其把憤怒和委屈壓抑在心中,不如給孩子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把內心的委屈和情緒,合理的釋放、發洩出來。


05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外國爸爸,如何耐心開導生氣的女兒。


「你可以生爸爸的氣,可以生媽媽的氣,生妹妹的氣,生自己的氣,但是記住,不要讓這種心情支配你太久。」


「你可以扔枕頭,你可以發洩,這些都沒關係,重要的是要說出來,讓我知道你的底線。」


爸爸溫和的語氣,耐心的交談,不但讓女兒很快平靜了下來,還向孩子做出了最好的示範,他用行動給女兒上了一堂最生動的情緒管理課。



蔡康永說過:「情商高並非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一個被允許發脾氣的孩子,是被父母看見的孩子,也是幸運的孩子。


願所有孩子,都能學會與情緒和諧相處,成為在父母面前無拘無束,擁有滿滿安全感的幸運兒。

孩子們都不愛聽大道理,他們都愛聽有趣的故事。


讓孩子在故事中輕鬆收穫好習慣。(☄⊙ω⊙)☄

相關焦點

  • 孩子隨意發脾氣,情緒管理能力差,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似乎生活中的每個場景都無法擺脫熊孩子帶來的喧譁,這就會使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更加得來不易,而且作為熊孩子的父母也非常焦急,因為孩子總是隨意發脾氣,經常被認為是情商低的表現,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此差,不僅會影響他的生活,在未來也會影響他的事業發展。
  • 孩子無法管理情緒發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既不要一味縱容,又不要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那麼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應對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何要發脾氣,只有知道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孩子處理情緒,進而控制情緒。 二、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
  • 孩子發脾氣就摔東西?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疏導負面情緒
    由此可見,培養情緒管理能力有多重要,情緒管理能力差的孩子,很容易給他人帶來煩惱,也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之中,阻礙身心發展。2、陷入自我懷疑一方面,孩子因為發脾氣而造成破壞之後,有可能會感到後悔、想要彌補,一旦彌補失敗,他們會陷入無限的自責之中,開始懷疑自己是個"容易衝動""暴躁""無能"的人,自我貶低。另一方面,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無法正確處理消極的情緒。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這招太實用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這招太實用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的時候,非常不適,想迅速通過幫孩子解決現實問題,或者情緒問題來讓自己舒服點。對於情緒的學習,父母親卻沒有那麼多耐心讓孩子跌倒、受傷、感覺疼痛,然後再學習。
  • 批評會削弱孩子大腦的情緒感知力!這樣才能幫孩子情緒管理能力
    、沒有自信,交不到朋友;2、可以體察他人的心情,知道換位思考,而不是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get不到他人的情緒;3、生活中遇到事情,能夠理智的思考和溝通,而不是用哭鬧或暴力等方法來發洩和處理;4、學習上遇到困難,能夠積極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畏懼難題,逃避學習。
  • 孩子總是鬧情緒怎麼辦?這幾招輕鬆應對!
    從小教孩子懂得正確看待情緒、調節情緒、管理情緒,他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會更懂得平衡內心情感,感受人生中的快樂和幸福。在這一點上,家長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輒朝孩子發脾氣,應當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正面管教。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就動手打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別人搶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
  • 孩子犯錯父母就發火?情緒變成「炸彈」,父母該學會3招管理情緒
    2、孩子會變得自卑 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自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所以才會總是惹父母生氣,不然父母就會好好對自己,所以這些孩子的內心是自卑的,懷疑自己的能力。父母該學會3招管理自身情緒 1、運用深呼吸 在生氣的那一刻停頓一下深呼吸
  • 6歲前,用這7個方法幫孩子提高情商,孩子情緒穩定,不亂發脾氣
    要知道,孩子調節情緒的能力需要從「他助」逐漸過渡到「自助」。對於一個兩歲不到的孩子,他連情緒、感覺是什麼都沒有搞懂,又怎麼可能理智地應對呢?幫助孩子不斷練習,直到他掌握表達、排解情緒的方法,他才能實現情緒管理能力的飛躍,不再用哭鬧、發脾氣的方式發洩情緒。
  • 孩子容易發脾氣?別嚴厲制止,懂得幫孩子提升「情緒粒度」更關鍵
    但是他的媽媽並沒有一絲讓步的表示,而是默默地站在一邊,仍由孩子哭不停,想等孩子哭完了就走。生活中有很多這種類似的情況發生,小孩子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因為內心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大吵大鬧,不得到就尚不罷休,這讓父母感到十分頭疼,特別是在公共場合。
  •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面對發怒的孩子怎麼辦,如何預防孩子發脾氣
    1歲多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想吸引父母關注;2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不能心想事成;3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不安全感;4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得不到獨立感和權力感;5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遭遇挫折或同伴比較;6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自控能力差;孩子任何的脾氣,從本質上講,都是其情緒的宣洩。
  • 孩子愛發脾氣,是情緒管理不到位,學會三招讓他輕鬆管理情緒
    但其實孩子喜歡發脾氣,有的時候連他自己都控制不了,簡單點說就是小孩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比較差,他沒有辦法去管控自身的情緒,所以最後才會有發脾氣的場面。相信在很多小孩心中,原本是不希望有這種場面的,可奈何自己能力有限。所以說此刻父母要多給孩子諒解而不是埋怨,而且教會他們管理情緒才是正事,只有讓情緒逐漸降溫,才能減少發脾氣的"戰爭"場面。
  • 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情緒管理,還得從3方面入手
    文|全文共1769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有位媽媽私信留言說:這段時間被孩子折磨得又煩又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早上起床準備好的衣服不穿,非要讓奶奶陪著重新選擇,這種情況可以按照起床氣處理。在幼兒園不讓老師抱,是因為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才會發脾氣?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分析的原因,當知道原因之後,我們才能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引導他正確處理情緒。如何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 3歲的孩子發脾氣時總會打人,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發脾氣打人,就是因為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如果用打回去的方式,既不利於孩子情緒表達,也無法提供解決問題的正確導向。孩子3歲發脾氣時總會打人這裡打人的根源就是孩子的情緒,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因為無法正確的表達情緒和需求,無法將情緒調節好進而解決問題,所以會出現打人的情況。雖然打人不對,但這也是孩子無疑是表達和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至少可以說明孩子沒有壓抑情緒。那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 3招幫趕走「炸彈」,讓孩子成管理情緒高手
    人們都說孩子的情緒就像天氣一樣說變就變,以往孩子的情緒不至於這麼輕便化,這麼容易就會變化,而現在孩子的情緒是越來越難以捉摸,越來難以應對。現在孩子很是情緒化,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總是會努力,就爆發自己的情緒,不管在什麼場合都不能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很是隨意。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別總是「講道理」,三招巧妙應對
    ,孩子們便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可以掌控大人的行為,於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們會把發脾氣當作是一種讓大人妥協的方法。也因為如此,有些孩子為了贏得大人的關注甚至會做出故意發脾氣的表達。二、當孩子發脾氣,家長別總是採取這幾個錯誤方式了1.強行給孩子講道理很多父母希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錯誤行為所在,雖然父母的道理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這卻不是他們願意接受的方式。
  • 孩子喜歡發脾氣,該如何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父母要做好這三點
    有些家長總是煩惱孩子的情緒過於不穩定,一丁點的挫折就亂發脾氣,完全不穩定,而這樣的情況,其實就是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偏差,因此孩子才會喜歡亂發脾氣,那麼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孩子情緒管理不行會有哪些負面影響。
  • 孩子發脾氣總是打人?十個技巧教孩子管理憤怒情緒
    當脆弱和不安的情緒逐漸消退時,ta 就不再需要用「憤怒」進行防禦,之後的那些「憤怒行為」也就消失了。相反,如果我們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去感受那些潛在的情緒,他們只會不斷地發脾氣,因為他們並沒有學到其他任何方法來處理內心的煩惱。這會讓他們看起來總是心裡有根刺,滿懷怨恨,感覺到生活總在針對他們——結果就是他們總處於憤怒的狀態下。
  • 孩子總是發脾氣,多半是情緒管理沒做好,大人掌握這三招
    有的孩子們喜歡發脾氣,實在是自己無法掌控的,簡單的來說,就是小孩無法管理自己的心情,這種能力很低弱,沒有辦法緩解情緒。所以說,每當經歷一些事情,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有發脾氣的行為出現。小孩總是亂發脾氣,大人就應當多諒解,不要去埋怨,要教會他們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提高兒童「情緒管理」才是為孩子的人生鋪下金色大道
    「情商」是我們常常用到的詞,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直接影響到他的社會能力,而情商就包括了我們在幼兒教育中說的「情緒管理」能力。有研究表明,孩子有效應對各種情緒的能力,是其今後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中的關鍵因素,也是高情商的基礎。所以,情緒管理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這種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